① 外贸付款方式:90 days net EoM/Foreign bank transfer NON EU 什么意思
90天T/T银行来付款(货币非欧自元)
EOM应该是END OF MONTH NET是净的意思
比如说1月1日开始算,90天是应该到3月31日付款,如果1月2日就是到4月2日了,但是他又说EOM,就是要4月30日付款。这太苛刻了 要小心。
② 复旦大学国际贸易90年毕业郁晓红
怎么了,来秀下自己,还是想来交朋友的
③ 为什么要修改1990年国际贸易术语
在《2000年通则》中,对各种贸易术语采用上述分类排列方法,更为科学和合理,使人一目了解,便于理解和使用。
《2000年通则》与《1990年通则》相比变化不大。《2000年通则》仍采用《1990年通则》的结构,共有13种贸易术语,分为4个基本不同类型。第一组为"E组"(EXW);第二组为"F组"(DAF、FAS、FOB);第三组为"C组"(CFR、CIF、CPT和CIP);第四组为"D组"(DAF、DES、DEQ、DDU和DDP)。与《1990年通则》相同,在《2000年通则》中,13种术语项下买卖双方的义务均采用10个项目列出,但不采用原来卖方和买方的义务分别列出的规定,而是采用买卖双方义务合在同一标题下,即在卖方义务的每一个项目中"对应"买方在同一项目中的义务,这种规定使术语查阅更加方便,一目了然。
④ 国际贸易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阶段 国际化经营的阶段,可以从历史发展和企业发展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1.历史发展的角度 从历史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了一个不断向更高层次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疑分为三个比较典型的阶段。 (1)初始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从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1865年,德国拜尔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投资开设了一家苯胺工厂;1866年,瑞典制造炸药诺贝尔公司在德国汉堡开设了炸药厂;1867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建立了缝纫机装配厂,从而拉开了跨国经营活动的帷幕。但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被当作各发达国家的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防卫手段。 (2)高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国际化经营的产物——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在这一阶段,虽然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崛起,并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 (3)全球竞争阶段。 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革命和各国市场的日趋开放,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当今,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化经营活动最主要的载体。通过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并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2.企业发展的角度 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乔纳森和威施米普尔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分为五个阶段:国内经营阶段,零星出口阶段,经常性出口阶段,国外销售阶段和直接投资阶段。邓宁认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可以被区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间接、被动地参与国际贸易阶段,直接、主动地参与国际贸易阶段,非股权安排阶段和国际直接投资阶段。
⑤ 《 2000 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与《 1990 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不同之处
二 新版术语的创新
不断修订,与时俱进,是《通则》的一个重要特点。连续
修订INCOTERMS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使其适应当代商业活动
的实践。施米托夫教授这样写道:“从实务的角度看,最为成
功的制法机构是国际商会。过去50年来,它对全球出口贸易
法的协调与统一方面的突出贡献是由它主持制订的《国际贸
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以及国际商会仲
裁院的活动。
战后以来《通则》的修订频率大体上是每十年一次,到了
1996年,国际商会面临又一次修订的时刻。对于是不是需要
有一个修订的2000年版的问题在国际商业惯例委员会上曾
经有过激烈的争论。事实上,国际商业惯例作为一种自我调
节的规则不同于国际公约的一个主要优越性就在于,自我调
节的规则可以跟上时代,做到与时俱进。
《INCOTERMS2000》对《INCOTERMS1990》在实践中存在的
一些问题作了修正。
第一,《INCOTERMS1990》规定FAS术语要求买方办理出
口清关手续,由买方自担风险及费用,取得货物出口所需的
许可证或其他官方批准证件,相反,DEQ术语要求卖方办理
进口清关手续,由卖方自担风险及费用,取得货物进口所需
的许可证或其他官方批准证件,这种规定在实际中给买方/卖
方带来很多不便,如果买方卖方在当地没有营业机构或代理
机构,而要到对方国去办理清关手续,其困难可想而知。《IN-
COTERMS2000》规定FAS术语中由卖方办理办理出口手续,并
由卖方支付办理海关手续的费用、交纳关税、税款和其他费
用。DEQ术语中,改为由买方办理进口清关手续,并在进口
时支付一切办理海关手费的费用、关税、税款和其他费用。
第二,《通则》规定CIF术语下,如果运输单证包括一份租
船合同,卖方还必须提供该合同的一份副本。但在实践中这
又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按CIF报价,C(成本)和l(保险费)都
是随行就市,透明度比较高。惟独F(运费)在很大程度上带
有暗室操作的因素,运费公开报价是一回事,暗底下卖方与
船东之间的互惠以及连带的在运输方面做出的相应安排,则
是不愿曝光的。为此,卖方通常只向买方提供租船合同中的
几个项目,而不提供原本的租船合同。《INCOTERMS2000》取
消了这一要求。
第三,货过船舷、风险较移这一原则,是否应废除?虽然
货过船舷、风险自卖方转移到买方这项规则曾经随着《通则》
在1936年问世而闪亮登场,成为《通则》的一项重要原则。在
这次修订的过程中,对于船舷,有着种种说法。比利时代表
认为“这个风险转移的实际的点在现实中不起一点作用”,有
的则认为这是个“想象中的点”。对“以船舷为界”与实际工
作中需要提供“清洁的装船提单”两者之间的矛盾应如何解
决? 1980年版在FOB的术语下清楚写明“有效地越过船舷”
起,风险与费用转移。1990年版则在POB术语的序言中写
明:“本术语只能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在船舷无实际意
义时,在滚装/滚卸或集装箱运输的情况下,使用FCA术语更
加适宜”。意在引导商人正确区别和使用FOB和FCA,并将
“有效地”三字删去。2000年版在FOB的序言中做了这样的
说明:“该术语仅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如当事各方无意
越过船舷交货,则应使用FCA术语”。与1990年版相比,这个
提法显然又有了很大的改进,表现在: 1990年版说的是在集
装箱运输的情况下,船舷没有实际意义时,这是一个客观的
标准。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当事人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使
用FCA术语。与此相对照,2000年版的提法是一个主观标
准,取决于当事人“有意”与否,将决定的权力交给当事人主
观掌握,[3]从而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船舷”问题。
第四,货交承运人术语下堆场服务费或称码头服务费该
由谁支付?这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问题。集装箱运输的特
点是将货物交给集装箱堆场或集装箱货运站就完成了交货
义务。在这个过程中,势必要发生一些装卸费用,如在装船
港堆场接受来自货主或集装箱货运站的整箱货,这里有个卸
车费的问题;将集装箱堆存和搬运至装卸桥下又有个装卸的
费用;同样,在卸船港则又发生从装卸桥下接收进口箱的费
用,将箱子搬运至堆场和在堆场的堆存费用,也包括装卸港
的有关单证费用的管理费。在1990年版中尽管对货交承运
人的7种运输方式分别做了规定,但是对于堆场服务费的问
题却没有涉及,因此,实践中对这个问题争论很大。新版的
《通则》对于这个术语做了重新改写。改写后的交货一项,规
定如下:
“交货在以下时候完成:
a)若指定的地点是卖方所在地,则当货物被装上买方指
定的承运人或代表买方的其他人提供的运输工具时;
b)若指定的地点不是a)而是其他任何地点,则当货物在
卖方的运输工具上,尚未卸货而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或其
他人或由卖方按照A3a)选定的承运人或其他人的处置时。
若在指定的地点没有约定具体交货点,且有几个具体交
货点可供选择时,卖方可以在指定的地点选择最适合其目的
的交货点。
若买方没有明确指示,则卖方可以根据运输方式和/或货
物的数量和/或性质将货物交付运输。”
这种新的规定改善了货交承运人术语的结构。不仅明
确了交货的时段,也明确交货地点的选择决定装货和卸货的
59义务,有助于解决码头搬运费的争议
第五,新形势下带来的新问题。1993年欧盟实现了统一
的大市场,成为没有关税的自由贸易区,对货物进出口也更
为宽松。这就使得欧盟国家感到,《通则》中关于清关、交纳
关税、税款以及办理海关手续的费用等规定,对他们已不再
适用。对于《通则》,他们提出形形色色的意见:西班牙说协
议中要订立专门条款以代替《通则》;比利时说不妨创设一个
《通则》涵盖“欧盟内部”需要;法国则大同小异地主张在欧盟
内部创设《通则》。其实质都不外乎强调欧盟无关税区的特
点,在《通则》之外另起炉灶,搞自己的一套。问题必须解决,
问题也终于得到了解决。解决的关键只是在相关的条款(每
个术语的A2,B2,A6,B6)前加上一个英文词组,Where applica-
ble,中译本译为“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这种灵活的处理
较好地解决了《通则》在无关税区适用的棘手问题,从而避免
了《通则》适用范围一分为二的局面。
三 对《INCOTERMS2000》规定的法律思考
第一、在国际进出口贸易领域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
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无疑是一项根本性的法律文
件。在这次修订中,工作小组明确“只要可能,均使用了《1980
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表述”。
典型的例子如在2000年版中,许多地方都将原来的提法
“The Seller has made the goods available to the Buyer”(中文译为
“卖方将货物交付买方”)改为“The Seller places the goods at the
disposal of the Buyer,’(中文译为“将货物交给买方处置”)。后
者是根据《公约》的提法修改的。make available to the buyer是
一般的表述,意思是让买方从形体上(physically)能得到它,表
达的不是一种法律概念;而place it at the disposal of the Buyer,
则指交由买方处置,买方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处置它,这
里联系着所有权的转移或者至少是占有的转移,因而是个法
律概念。在交易中,交付的行为应当伴随发生货物所有权或
占有状态的转移,通过交付,使买方从形体上和法律上都得
到了对该物的处置权,而不只是买方单纯从形体上得到一个
物品(available to),两者相较,显然前者要比后者严谨得多。
另外,关于划归合同项下的法律效力问题。以FCA术语B5
(风险转移)为例。该条规定:“由于买方未按照A4规定指定
承运人或其他人,或其指定的承运人或其他人未在约定时间
接管货物,或买方未按照B7规定给予卖方相应通知,则自约
定的交货日期或交货期限届满之日起”承担货物灭失及/或损
坏的一切风险,“但以该项货物已正式划归合同项下,即清楚
地划出或以其他方式确定为合同项下之货物为限。”B6费用
划分也有类似规定。
这里讲的是一个很重要的划归合同项下的法律概念。
在货物还没有装运之前例如在卖方的仓库里,发生天灾,货
物灭失,怎么认定是归属于买方还是卖方的损失呢?认定的
标准就是看货物是否已经用明显的标志标出,凡标出的称为
划归合同项下的货物,其损失即作为买方的损失,由买方负
责;如果没有区分出来,则作为卖方的损失,由卖方负责。
B5、B6的这项规定的法律根据就是《公约》第69条第3
款,“如果合同指的是当时未加识别的货物,则这些货物在未
清楚注明有关合同以前,不得视为已交给买方处置”。[4]
第二、《INCOTERMS2000》采纳了中国商会的意见,将历年
来使用的“卖方必须”、“买方必须”的这种表达形式修改为
“卖方义务”、“买方义务”,把它上升为一个法律术语,从而增
加了其权威性,强化了买卖双方违约必究的心理意识,有利
于双方更好地履行合同项下的各种职责。
引入国际条约的法律概念,是《INCOTERMS2000》的一个
重要特点。这样可以使《通则》与国际条约进一步接轨,逐步
做到概念准确和同一,更好地规范国际经贸行为和维护国际
经贸秩序。
⑥ 国际贸易
10 以下出口商品的单价,只有(A ) 的表达是正确的。日后
A 250美元/桶 B 250美元/桶CIF广州 C 250美元/桶CIF汉堡
D 250美元/桶CFR德国
11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A )的远期汇票对受款人最为有利。
A 出票后30天付款 B 提单签发日后30天付款
C 见票后30天付款 D 货到目的港后30天付款
12 某公司签发一张汇票,上面注明“At 90 days after sight”,则这是一张(B)。
A即期汇票B远期汇票C光票D跟单汇票
13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汇票的受款人通常的抬头方式是(D)。
A限制性抬头B持票人抬头C来人抬头D指示性抬头
14属于银行信用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是(C)。
A汇付B托收C信用证D票汇
15承兑是(A )对远期汇票表示承担到期付款责任的行为。
A付款人B收款人C出口人D议付银行
16国外开来的不可撤销信用证规定,汇票的付款人为开证行,货物装船完毕,出口人闻悉申请人已破产倒闭,则(C)。
A由于付款人破产,货款将落空
B开证行得悉申请人破产,虽货已装船,可以撤销信用证。
C只要单证相符,受益人仍可从开证行取得货款。
D待付款人财产清算后方可收回货款。
17《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的索赔期限为买方实际收到货物后(C)内。
A半年B1年C2年D3年
18我某公司与外商按CIF条件成交某商品1000打,允诺卖方有5%溢短装幅度,我实际装1000打(提单也载明1000打),货抵目的港后,买方即来函反映收到948打,并已取得船公司短少证明,并向我方法索赔。我方正确答复是:(C )
A同意补装52打B同意退2打货款C请买方与保险公司索赔
D与海运公司联系
19国外某买主向我出口公司来电:“接受你方12日发盘请降价5%”,此来电属交易磋商的(C)环节。
A发盘B询盘C还盘D接受
20根据《公约》的规定,合同成立的时间是(A )。
A 接受生效的时间 B 交易双方签订书面合同的时间
C 合同获得国家批准时 D 当发盘送达受盘人时
三、判断题
1. 某外商来电要我方提供大豆,按含油量18%,含水分14%,不完善粒7%,杂质1%的规格订立合同。对此,在一般情况下,我方可以接受。NOT SURE
2. 包装费用通常在单价以外另行计价。NO
3. 佣金是卖方按照原价给买方以一定的减让。NO
4. 如合同中规定装运条款为“2001年7/8月份装运”,那么我出口公司必须将货物于7月、8月两个月内,每月各装一批。NO
5. 记名提单和指示提单同样可以背书转让。NO
6. 单独海损是指载货船舶在海运途中,被保险货物造成的部分损失。NO
7. 在保兑信用证下,就付款责任而言,开证行和保兑行同样负第一付款的责任。YES
8. 在票汇情况下,买方购买银行汇票经寄卖方,因采用的是银行汇票,故这种付款方式属于银行信用。NO
9. 不可抗力事故一定不是因合同当事人自身的过失或疏忽导致。YES
10. 买方来电表示接受卖方发盘,但要求将D/P即期改为D/P远期,卖方缄默,此时合同成立。NO
⑦ 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以贸易全球化为重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主动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六大趋势
(一)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
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增长明显加速,已经进入新一轮增长期。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名义增长21%,达到25年来的最高水平。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和国际市场对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的带动及美元贬值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量2004年近11万亿美元,增速达到20%,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球贸易的高速增长是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国际分工深化的共同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世界生产。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导致世界各国的外贸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崛起力量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2004年,德国、美国和日本在世界货物出口中的份额已分别达到10%、9%和6.2%。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
中国是近年国际贸易增长中最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排名以年升一位的速度上升。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分别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量的6.4%和增量的20%。
(三)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WTO新一轮谈判自启动以来进展缓慢,2003年坎昆会议失败后,谈判一度陷入停滞状态。2004年8月1日,世贸组织147个成员就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框架达成了协议,但协议的内容较为原则和笼统,各成员在农业、非农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谈判的关键一年,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将在12月香港部长会议上就主要议题的实质内容进行谈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区域贸易协定纷繁多样、成员交叉重叠,一些贸易协定已超出传统的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的范围,对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与此同时,以区域贸易安排(RTA)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并呈现出不少新的趋势。一是区域贸易安排迅猛发展。截至2005年1月,实际有效的区域贸易安排共有162个,其中80%以上是近10年内建立的。二是主要贸易大国都在追求区域贸易安排的主导权。美国在推动建立美洲自贸区的同时,还在与韩国、南非等10多个国家商谈自贸区;欧盟在2004年5月实现东扩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贸易集团,并拟与所有拉美国家和东盟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日本已经与新加坡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正在与韩国、泰国商谈自贸事宜。三是区域贸易安排成员间的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2004年,区域内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重已超过50%。四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正在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区域贸易安排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手段,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从其变化趋势看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近20多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2.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在行业结构上,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与此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纷纷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已经从1985年的16.6%上升到2000年的35.4%。
(五)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推动了贸易投资日益一体化,并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6.2万家,它们不仅掌握着全球1/3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更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二是国际贸易基础已由比较优势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的竞争优势。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越多,就越可以在国际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别国的资源。三是国际贸易格局由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为主。主要表现为,中间产品、零部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加工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加工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已达48%,占据了半壁江山。
(六)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前,各国经济景气的不均衡性、产业和贸易结构的竞争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以及经贸问题的政治化都是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增多。2004年美国和欧盟就航空业补贴问题相互指控,并最终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二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断翻新。各种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式武器,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争端。三是摩擦从单纯的贸易问题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社会保障问题、汇率制度问题等已成为摩擦的新领域,资源摩擦与贸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四是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国。从1995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2005年世界纺织品贸易开始实现一体化,中国面临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焦点。
二、若干思考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这些新趋势对世界各国的经贸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要辨证地看待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既要看到机遇中存在的挑战,也要看到挑战中蕴藏的机遇。我们必须树立全球战略意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国内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更有利的条件。
(一)处理好、发展好大国经贸关系,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空间
美、日、欧、俄、东盟既是全球的贸易大国(集团),也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2004年,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的贸易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分别达到1773亿美元、1696亿美元、1679亿美元和1059亿美元,占据我国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目前中俄贸易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双方在油气和矿产资源、高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深入推进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事关我国对外经济工作的大局。
(二)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经贸关系,推动建立有利我经济发展的全球自由贸易体制
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便利化。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一个更具开放性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贸组织各成员方的长远利益。据世界银行估算,如果多哈回合取得成功,将可在2015年之前给全球带来5000 多亿美元的经济收益。我们要积极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在多边经贸体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做好世贸组织首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的应对及与世贸组织申请加入方的谈判工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的活动,进一步发挥我在联合国贸发会议、开发计划署等机构中的作用。
(三)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重推进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
我国以数量增加为主的增长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必须加快外贸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转变。要继续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等各项政策、确保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下大力气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狠抓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调整,提高纺织、轻工、家电等优势产品的出口质量、档次和价格;加大对蔬菜、水果、花卉等优势农产品一般贸易的政策支持,争取实现农产品出口零税率;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抓好高新技术产品、软件和医药出口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汽车及零配件、船舶、铁路设备、通讯产品、生物医药等产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品带动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带动外贸出口的格局;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重引进高端加工增值环节。
发挥全球“大买家”的优势,组织协调好国内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探索符合大宗产品集中采购试点,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等贸易方式,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进口议价能力。运用国际招标等方式引进先进高新技术产品及环保、大型医疗和电力设备,把关键设备、先进技术进口和消化、吸收、创新结合起来,促进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敦促某些发达国家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
(四)提高贸易摩擦和“入世”后过渡期的应对工作水平,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
积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企业利益。加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介组织与企业“四位一体”的配合与联动,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做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贸易壁垒应对工作。继续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我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针对全球取消纺织品配额后的新形势,认真做好纺织品一体化应对。及时发布纺织品出口和纺织业投资信息,引导企业有序出口,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鼓励行业自律。推动纺织业开拓国际市场从出口为主向出口与“走出去”相结合转变,减少贸易摩擦。
注重研究用好世贸组织规则,主动做好入世后过渡期应对工作。依法运用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密切跟踪贸易救济措施实施后对相关国内产业的影响,指导企业及时调整结构、增强竞争力。研究借鉴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相关法律和案例,科学规范案件调查与裁决程序。
⑧ 外贸中,客户提出支付方式是90:10 LC,这是什么意思
这个表述不清,不要猜了,直接问他90:10是什么意思, 可能是90%使用信用证付款也可能是90%TT付款,10%信用证付款。 对于付款的东西不清晰的不要乱猜,问清楚来。。。还有之后他的信用证条款也是,千万别想当然的认为是某个意思,不清楚的一定要问清楚,意思模棱两可的条款不能放入信用证里面。。
⑨ 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兄弟,你问的这个问题范围太大了,
总的说来
一、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六大趋势
(一)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
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增长明显加速,已经进入新一轮增长期。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名义增长21%,达到25年来的最高水平。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和国际市场对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的带动及美元贬值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量2004年近11万亿美元,增速达到20%,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球贸易的高速增长是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国际分工深化的共同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世界生产。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导致世界各国的外贸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崛起力量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2004年,德国、美国和日本在世界货物出口中的份额已分别达到10%、9%和6.2%。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
中国是近年国际贸易增长中最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排名以年升一位的速度上升。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分别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量的6.4%和增量的20%。
(三)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WTO新一轮谈判自启动以来进展缓慢,2003年坎昆会议失败后,谈判一度陷入停滞状态。2004年8月1日,世贸组织147个成员就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框架达成了协议,但协议的内容较为原则和笼统,各成员在农业、非农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谈判的关键一年,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将在12月香港部长会议上就主要议题的实质内容进行谈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区域贸易协定纷繁多样、成员交叉重叠,一些贸易协定已超出传统的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的范围,对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与此同时,以区域贸易安排(RTA)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并呈现出不少新的趋势。一是区域贸易安排迅猛发展。截至2005年1月,实际有效的区域贸易安排共有162个,其中80%以上是近10年内建立的。二是主要贸易大国都在追求区域贸易安排的主导权。美国在推动建立美洲自贸区的同时,还在与韩国、南非等10多个国家商谈自贸区;欧盟在2004年5月实现东扩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贸易集团,并拟与所有拉美国家和东盟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日本已经与新加坡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正在与韩国、泰国商谈自贸事宜。三是区域贸易安排成员间的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2004年,区域内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重已超过50%。四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正在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区域贸易安排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手段,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从其变化趋势看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近20多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2.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在行业结构上,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与此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纷纷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已经从1985年的16.6%上升到2000年的35.4%。
(五)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推动了贸易投资日益一体化,并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6.2万家,它们不仅掌握着全球1/3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更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二是国际贸易基础已由比较优势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的竞争优势。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越多,就越可以在国际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别国的资源。三是国际贸易格局由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为主。主要表现为,中间产品、零部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加工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加工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已达48%,占据了半壁江山。
(六)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前,各国经济景气的不均衡性、产业和贸易结构的竞争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以及经贸问题的政治化都是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增多。2004年美国和欧盟就航空业补贴问题相互指控,并最终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二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断翻新。各种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式武器,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争端。三是摩擦从单纯的贸易问题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社会保障问题、汇率制度问题等已成为摩擦的新领域,资源摩擦与贸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四是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国。从1995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2005年世界纺织品贸易开始实现一体化,中国面临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焦点。
二、若干思考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这些新趋势对世界各国的经贸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要辨证地看待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既要看到机遇中存在的挑战,也要看到挑战中蕴藏的机遇。我们必须树立全球战略意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国内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更有利的条件。
(一)处理好、发展好大国经贸关系,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空间
美、日、欧、俄、东盟既是全球的贸易大国(集团),也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2004年,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的贸易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分别达到1773亿美元、1696亿美元、1679亿美元和1059亿美元,占据我国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目前中俄贸易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双方在油气和矿产资源、高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深入推进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事关我国对外经济工作的大局。
(二)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经贸关系,推动建立有利我经济发展的全球自由贸易体制
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便利化。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一个更具开放性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贸组织各成员方的长远利益。据世界银行估算,如果多哈回合取得成功,将可在2015年之前给全球带来5000 多亿美元的经济收益。我们要积极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在多边经贸体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做好世贸组织首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的应对及与世贸组织申请加入方的谈判工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的活动,进一步发挥我在联合国贸发会议、开发计划署等机构中的作用。
(三)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重推进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
我国以数量增加为主的增长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必须加快外贸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转变。要继续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等各项政策、确保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下大力气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狠抓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调整,提高纺织、轻工、家电等优势产品的出口质量、档次和价格;加大对蔬菜、水果、花卉等优势农产品一般贸易的政策支持,争取实现农产品出口零税率;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抓好高新技术产品、软件和医药出口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汽车及零配件、船舶、铁路设备、通讯产品、生物医药等产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品带动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带动外贸出口的格局;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重引进高端加工增值环节。
发挥全球“大买家”的优势,组织协调好国内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探索符合大宗产品集中采购试点,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等贸易方式,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进口议价能力。运用国际招标等方式引进先进高新技术产品及环保、大型医疗和电力设备,把关键设备、先进技术进口和消化、吸收、创新结合起来,促进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敦促某些发达国家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
(四)提高贸易摩擦和“入世”后过渡期的应对工作水平,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
我个人感觉,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都有吧,今年贸易不太好做,国家在政策上也有所调控。实际感受就是,贸易的话,国外买东西的人少了! 就像我国一样,也开始刺激国内消费,而不是刺激都在国外买东西了。
我公司一年要出口3.5亿USD ,可是现在看来,一季度已经同期下滑了1000万USD了
加油吧,挺过这个砍,一定会好起来
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