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贸易 > 政策与国际贸易

政策与国际贸易

发布时间:2020-11-25 10:21:31

国际贸易政策的意义

  1. 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与稳定 。

  2. 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 达到外部均衡 ,稳定经济,加强适应能力。

  3. 延续社会再生产,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不同。

  4. 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5. 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6. .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各国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

  7. 获取良好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贸易政策在调整、改善、巩固国与国之间经济与政治关系面起着重要方作用。

㈡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什么内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是以国际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活动为研究对象,阐明国际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活动中的一般规律,并据以研究各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中采取的政策措施等的一门科学。具体包括: 1.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资本主义各个发展阶段的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 2.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当代世界贸易的具体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 3.各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亦即各个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特殊规律。 4.国际贸易理论。 5.对外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及分配问题,以揭示其中的特点与运动规律,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性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 (三)对外贸易政策

㈢ 简述几百年来国际贸易政策发展史

1. 古代的世界贸易

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人类文明就开始在中东产生。当时,世界其它地方还比较落后,处于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中东就已经比较发达。除了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发源于中东以外,农业、城市、贸易也最早从中东开始。
到公元100年左右,古典时代进入鼎盛时期,地中海的罗马帝国、中东的帕提亚帝国、印度的贵霜帝国以及中国的汉王朝分别发展成为各地区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最初的“国际贸易”,更确切地说是“地区间贸易”也由此产生。当时各地区之间交换的物品主要有罗马的亚麻布、金银铜锡、玻璃,印度的香料宝石和中国的丝绸。其中主要的产品是丝绸,主要的通道是欧亚大陆之间的“丝绸之路”。然而,从公元2世纪末开始,世界各文明古国均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动荡。汉帝国和罗马帝国相继灭亡,东西方的贸易也随之断断续续,时盛时衰。
对国际贸易的第一次大推动是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势力扩张。在中世纪以前,西欧还是一个不发达的地区,他们地处欧亚大陆的西端,不象中东地区那样有机会与其它民族接近,经济上也比较落后。然而,欧洲人所信仰的基督教使得他们有比别的民族更强烈的扩张性与好战性。为了使异教徒或不信教的人皈依基督教,他们会不惜使用武力。从公元11世纪到13世纪,十字军多次东征从穆斯林手中夺得了地中海,从而使地中海象古代一样再一次成为欧亚大陆贸易的海上通道。
十字军东征对世界贸易的推动不仅仅是打通了地中海的通道,更主要的是将西欧融入了世界。成千上万的欧洲人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的远征,看到了东方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物质,以至回国后仍垂涎于看到的和享受到的奢侈品。此时,西欧人的扩张除了为上帝服务征服异教徒之外,寻找黄金和获取资源也成为非常强烈的动机。由于地理和资源的限制,西欧做不到自给自足,他们急迫地需要寻找新的资源和产品,从而大大推动了欧洲以及欧亚大陆的贸易发展。
到了14世纪,整个欧洲已形成了几个主要的贸易区,包括以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等城市为中心的地中海贸易区,以布鲁日等城市为中心的北海和波罗地海贸易区,包括基辅、诺甫哥罗得、车尔尼哥夫、彼列雅斯拉夫尔等城市的东欧罗斯贸易区,德意志北部和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汉萨贸易区,以及不列颠贸易区。这些贸易区不仅有大量的区内交易,相互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很密切。
与此同时,亚洲也形成了几个比较重要的贸易区,包括以中国、朝鲜和日本为主的东亚贸易区,占婆(今越南南部)和扶南(今柬埔寨)等国的东南亚贸易区,以及以印度为主的南亚贸易区。
在13-14世纪,东西方之间通过陆路和海路也进一步发展了贸易。陆上通道主要是原来的“丝绸之路”。此时正值中国元朝时期,元帝国三次西征,疆界扩至黑海南北两岸和波斯湾地区,打通了从中国直至欧洲的通道。海上通道则主要从地中海,经红海和印度洋到印度,或从波斯湾经阿拉伯海到印度。欧洲从东方进口的商品主要有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印度的珠宝、蓝靛、药材、地毯,以及东南亚的香料。这些商品在欧洲人的消费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欧洲能向东方出口的产品却不多,除了出口羊毛、呢绒和金属制品外,不得不支付大量的黄金与白银。
在15世纪前,整个国际贸易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按自愿交换的原则进行。贸易在自然经济中的地位并不重要,只是人们经济生活中的一个补充。因此,当时各国之间各洲之间的贸易还处于不连续不稳定的状态。
2.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如果说,15世纪前的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之内和欧亚大陆之间的话,那么,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及由此产生的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则大大发展了各洲之间的贸易,从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
“地理大发现”产生于15世纪末。在此之前,欧洲城市的兴起和农业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分工,也进一步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又需要更大规模的贸易。然而,14世纪末到15世纪这段时间里,由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其对小亚西亚、巴尔干半岛和埃及的占领,从欧洲通往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商路几乎中断了。面对这一局面,欧洲国家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贸易通道。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的技术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造船及其它航海设备方面。在13世纪到16世纪之间,欧洲已能生产600至800吨的圆体帆船。中国的火药和指南针技术也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已能在舰船上载有火炮,还能生产罗盘仪和象限仪,绘制航海图。传播上帝福音的宗教动力、通过贸易牟利的强烈欲望、开辟新通道的迫切需要,加上新的航海设备与技术,欧洲人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也就成为自然的结果。
欧洲人最早的远洋探险大约是在1431年。当时有一个名叫维尔和(Velho)的葡萄牙航海家成功地到达了大西洋东北部的亚速尔群岛并返回了葡萄牙。此后,通过一系列的远洋探险,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于149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达∙ 迦马率领的葡萄牙船队于1497年绕过好望角,到达南亚西海岸,打通了欧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麦哲伦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在1519年经过大西洋,经南美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亚洲的菲律宾群岛。随后,欧洲国家又陆续开辟了一系列通往四方的新航道,发现了大片前所未有的新土地。“地理大发现”的结果,实际上是把原来各自发展的各国联系起来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或全球贸易也由此发展起来了。
地理大发现对欧洲经济从而对世界贸易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使欧洲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商业革命。所谓的商业革命表现为商业性质、经商技术以及商业组织方面的巨大变化。地理大发现后,各国地理与资源上的差距使得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许多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商品如咖啡、烟草、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并且立即成为欧洲人喜爱的商品。与此同时,欧洲的产品也有了更大的市场去推销。贸易的扩大促进了专为交换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各国不同的产品价格所造成的巨大利润进一步推动了为牟利而进行的国际贸易。
为了适应新的大规模的贸易,欧洲建立起专门在全世界从事贸易活动的新型合股公司。这种合股公司将投资与经营的职责分开,从而有利于动员大量的甚至闲散的资本从事种种商业投机。这些公司中最著名的有荷兰、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和荷兰、法国的西印度公司。至此,国际贸易不再是少数商人单枪匹马的行为,而成为一个以牟利为目的的巨大产业。
第二,地理大发现引发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殖民扩张和殖民贸易,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
从15世纪中期开始,葡萄牙就由南向西非沿海扩张。到15世纪末,葡萄牙已占领了非洲西海岸的大批土地,大肆抢夺黄金、象牙和黑人奴隶。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葡萄牙又占领了巴西,随后由迦马于1498年绕过好望角,占领了非洲的南端和整个东海岸。然后,葡萄牙人又东进印度、锡兰、马六甲海峡,甚至占领了中国澳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葡萄牙通过它的殖民统治,垄断了东方贸易。他们将一些小日用品如小镜子、小刀、帽子、葡萄酒、腌鱼、乳酪等运到殖民地,然后将殖民地的产品运往欧洲,牟取暴利。这些商品包括非洲的黄金、象牙、钻石、丁香、樟木,印度锡兰的珠宝、胡椒、肉桂、大米和印尼的胡椒、丁香、豆蔻、白擅木等。
在葡萄牙之后的另一个殖民大国是西班牙。从15世纪开始到16世纪中期,西班牙先后用武力占领了除巴西和圭亚那之外的整个中南美洲。西班牙殖民者一方面掠夺美洲现有的金银财富,另一方面使用奴隶进一步开采金银。由于西班牙殖民者对美洲土著居民的杀戳,造成美洲种植园劳动力短缺,于是西班牙又大量从事奴隶贸易,将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从事劳动。
在葡萄牙占领非洲,西班牙占领美洲后,荷兰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也加入了殖民扩张。荷兰主要从葡萄牙人手中争夺殖民地。到16世纪中期,荷兰基本上占领了原来葡萄牙的殖民地,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西、葡两国。为了垄断殖民地贸易,荷兰成立了规模巨大的“商业公司”,其中最著名的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这些公司依仗着政府授予的特权,从殖民地获得大量珍贵物产,然后运到欧洲以高价出售,获得暴利。当时的东印度公司在支付庞大的军事行政开支之后仍能分给股东20%到160%的红利。
继葡、西、荷之后成为殖民大国的是英国和法国。英国人从16世纪末开始远征印度,贸易中的惊人利润强烈地刺激了英国政府与商人,从而也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到18世纪中期,英国先后战胜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法国,占领了从北美、西印度群岛、亚洲和非洲的大片土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英国和法国分别于1600年和1664年建立了“东印度公司”,从事在亚洲的殖民贸易。法国还同时建立了“西印度公司”从事在北美的殖民掠夺。英国从印度大量收购香料、棉织品、丝织品以及其它贵重物产和农副产品运回欧洲高价出售,同时在北美建立奴隶制种植园专门生产烟草、大米、蓝靛和棉花,为英国提供粮食和原料。北美的奴隶大量来自于非洲。英国从1562年就开始贩卖奴隶。1588年,英国又成立了“皇家非洲开发者贸易公司”,专门经营大量猎捕黑人运往美洲作为奴隶的贸易。仅在1680年后的100年里,英国运往其在北美殖民地的奴隶就超过200万。这种殖民贸易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据统计,在17世纪末,英国贸易所得利润年平均为200万英镑,其中种植园贸易60万,与非洲、远东、欧洲的贸易60万,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利润来自于殖民贸易。
地理大发现以及由此带来的西欧殖民扩张,虽然残酷,但在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从而初步形成了一个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当时的贸易流向基本是:(1)欧洲向美洲出口制造品,主要是纺织品、金属制品、家具、家庭用具、酒和其它消费品。(2)从非洲输往美洲的主要是奴隶。奴隶贸易不仅为欧洲人获得巨额利润用以购买美洲和亚洲的商品,也为在美洲生产商品和原料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3)从美洲流向欧洲的商品主要是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和白银,生产的烟草、棉花、粮食、海洋产品和糖等。(4)欧洲从亚洲及东方各国进口的主要产品仍然是香料、丝织品、茶、咖啡等。17世纪后,远东的纺织品成为欧洲大量进口的商品之一。
尽管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贸易已从单纯的互通有无变成了以牟利为主的商业行为,但决定贸易流向的仍然是各国的自然资源和各自固有的生产技能的差异。各国主要出口本国特有的产品,进口本国不生产的东西。这段时期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是暴力控制下的殖民贸易。

㈣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CBACDABBCD

㈤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什么内容

  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内容:自由贸易理论与保护贸易理论比较研究,关税政策与进出口政策研究,地方外贸政策研究。

  2. .国际服务贸易,主要研究内容:国际服务贸易的理论与现状,国际服务贸易的法规与制度,各国服务贸易的政策与措施,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3. 国际贸易实务,主要研究内容:跟单信用证研究,外贸合同及外贸法律的研究,各国贸易惯例及相关规则的研究,包括海运规则、商检规则、原产地规则、仲裁规则等的研究。

㈥ 国际贸易战略与政策是什么

1、研究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和货物进出口发展战略,拟定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

2、研究制订货物进出口配额管理制度,编报下达全国货物进出口配额(包括各种贸易方式)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3、负责制订货物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确定货物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品种。

4、负责制订货物出口配额招标政策并组织实施。

5、研究制订并组织实施边境贸易政策。

6、组织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加强对进出口商品质量管理的指导,推动“创名牌出口商品”的活动,指导出口广告宣传;负责委托有关单位制订、调整《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种类表》,负责发布《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种类表》。

7、研究和推广各种新的国际贸易方式。

8、负责拟定加工贸易(含来、进料加工贸易,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政策并组织实施。

9、研究制订市场多元化战略并组织实施,宏观指导和管理境内对外经济技术贸易展览会、洽谈会、交易会等贸易促进活动,宏观管理出国办展工作,指导广交会有关工作;协调管理来华经济技术类展览。

10、制订各类企业外贸经营权的资格标准,负责全国各类企业(包括企业集团)外贸经营权的资格审定工作;管理外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常驻商业代表机构的核准业务;国家实行指定公司经营的出口商品企业和重要工业品、农产品进口经营企业的资格审定。

11、研究、分析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制订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政策。研究制订并完善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政策,制订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资格标准,负责货运代理企业资格的审定;参与供应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鲜活冷冻商品“三趟快车”运输的组织协调;参与政府及国际多边运输协定的谈判职责,指导外经贸仓储行业管理。

12、指导全国旅游产品小额贸易经营权审批工作。

13、联系进出口商会、货代协会。

外贸司内设处室及其职能

外贸司内设10个处室。

1、办公室
负责全司人事、行政、党务等。

2、综合处
负责全司综合和信息工作;起草全司综合性文件和报告;联系进出口商会,推进进出口商会的改革工作;负责边贸进出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履行国际环保公约等。

3、制度处
牵头组织研究和汇总外贸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全司外贸法规综合,牵头负责全司的清理法规工作;制订全国进出口商品许可证制度和目录;牵头制订进出口商品招标政策和边贸政策;《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种类表》的相关工作等。

4、农产品出口处
研究拟定农产品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负责全国农产品出口商品的宏观管理;负责农产品出口商品配额管理及供港澳商品管理;组织农产品出口招标工作;研究拟定农产品国营贸易制度和出口自动许可制度的实施方案;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濒危动植物出口管理工作;参与供应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鲜活冷冻商品“三趟快车”运输的组织协调等。

5、工业品出口处
研究拟定工业品(机电产品除外)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负责全国工业品出口宏观管理;负责工业品出口的配额管理;组织工业品出口招标工作;研究拟定工业品国营贸易制度和出口自动许可制度的实施方案等。

6、纺织品出口处
研究制订纺织品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负责纺织品出口双边谈判及协议执行;负责全国纺织品出口宏观管理,制订纺织品出口配额管理办法,指导地方的纺织品配额管理工作;组织纺织品出口招标工作;根据双边协议,制订被动配额出口许可证制度;制订敏感纺织品出口的经营协调管理办法等。

7、进口处
负责全国进口商品(机电产品除外)的宏观管理;研究优化进口商品结构的政策措施;负责进口商品的经营协调管理;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进口商品配额、登记等管理;研究拟定进口商品国营贸易制度和进口自动许可制度的实施方案等。

8、加工贸易处
负责管理全国加工贸易业务;负责研究制订加工贸易政策;协调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制订的加工贸易相关配套政策;宏观监控和分析加工贸易发展动态和问题,研究制订解决措施;规范加工贸易经营秩序,查处加工贸易中的违章行为等。

9、贸易促进和国际物流处
研究制订市场多元化战略;组织实施以质取胜战略;负责出口商品商标工作;宏观指导和管理境内对外经济技术贸易展览会、洽谈会及交易会等贸易促进活动,指导广交会有关工作;研究、制订我国国际物流发展政策,负责货运代理相关工作;参与政府及国际多边运输协定谈判等。

10、贸易秩序处
研究制订企业外贸经营权改革方案,制订企业进入和退出标准;参与打击走私;负责制止低价出口行为工作;负责外贸企业各种违规、违章行为的查处;协调管理境外常驻代表机构的核准;负责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和全国旅游产品小额贸易相关工作等。

㈦ 简述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

国际贸易政策主要指国际商品贸易政策。它包括一个国家影响其商品进出口规模、构成和方向等各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大致可分为进口的关税措施、非关税壁垒,以及鼓励出口和限制出口的政策措施。

㈧ 我国国际贸易政策是什么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㈨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和国际贸易法规和实务有什么区别

就字面而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是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问题和政策,而国际贸易法规和实务主要讲的是法律性规章和国际贸易实际操作中的时间问题和解决方案,是比较实际性的知识。

阅读全文

与政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