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贸易 > 农业国际贸易

农业国际贸易

发布时间:2020-11-25 10:44:29

①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怎么样为什么学费这么高

您好,因为中国农业大学是985、211学校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经济管理学院,在西校区,见网址:http://www.cau.e.cn/cem/index.php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
专业前景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研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以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加入WTO,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坚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基础、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熟练掌握外语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学科实力 本专业现有教师21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9名,博士生导师7名。主持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产品市场与政策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全国前列。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本学科扎实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通晓国内外经济、贸易理论与实务,能在教学、科研、外贸公司、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和其他涉外经贸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学生在全面、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一般理论与实务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农产品国际贸易有关理论与实务;强化专业实践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具有较宽的就业面与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等。
所授学位 经济学学士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在对外贸易及相关领域的行政管理、教学和科研部门工作,也可在外贸公司、跨国公司、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和其他涉外经贸部门工作。近3年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中国对外贸易促进委员会、国家统计局、恒远经贸公司、金锣集团、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
深造情况 学院设有农业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城镇管理与规划、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经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城镇管理与规划、农业经济史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每年有近25%的学生保送或经全国统一考试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出国深造的学生比例逐年递增。

② 中国农业补贴对外贸有什么影响

中国农业补贴
对外贸的影响你
可以上网查查

③ 中国农业在贸易中的地位

世界贸易体系中中国农业的地位

前 言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1978年开始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不仅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以不足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1%人口的奇迹,而且带动和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高,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发生重大变化。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中国作为农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既可能受到国际市场的不利冲击,同时也对国际市场有着巨大影响。

本报告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增长及结构变化特征;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国农业分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利益以及加入WTO后过渡期的影响;第三部分揭示了中国农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关键问题;第四部分提出了中国农业进一步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战略思路与政策建议。

一、中国农业:增长与结构变化

(一)农业与中国经济增长

农业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1978年,农业仍然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28.1%,吸纳了高达70.5%的就业人口。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1978-2003年间,中国GDP年平均实际增长率达9.4%。尽管农业部门(4.5%)没有取得工业(11.6%)和服务业部门(10.3%)的高增长率,但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增长,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顺利推进。

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经济向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转型,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也伴随着大规模的结构性转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年下降。到2003年,农业占GDP的份额下降到14.6%,就业份额下降到49.1%。在外贸结构中,农业出口份额由1980年的26.7%下降到2003年的4.9%,进口份额由33.8%下降到4.6%。

(二)农业增长的绩效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农村人民公社和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等体制变革阶段。1978年以前的人民公社体制以及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严重束缚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业结构单一,农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农业得到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积极性,1978-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实际年均增长率达5%,蔬菜水果分别达7.5%、7.2%,而棉花则高达19.3%,远远超过20世纪60-70年代的增长率(表2)。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从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人均食物占有量大幅增长。中国农业增长最突出的贡献是解决了近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究竟是什么创造了中国农业增长的奇迹?许多研究表明,这既包括改革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制度创新的巨大作用(Fan,1991;Lin,1992),也离不开技术进步的贡献(Huang 和Rozelle,1996;Fan 和Pardey,1997)。同时还包括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等。

(三)结构变化

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城镇化的推进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肉类产品、水产品和水果蔬菜等的食品需求大幅度增加,农业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在农业总产值中,畜牧业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15%扩大到2003年的32.1%,水产品由1.6%上升到10.6%,而种植业则由80%下降到50.1%。

作物结构:农作物面积中,粮食面积逐年下降,由1978年的80.3%,下降到2003年的65.2%,而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高价值经济作物面积不断上升,由19.7%增加到34.8%(图5)。其中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面积逐步下降,而玉米面积随着畜牧业增长对饲料需求的增加略有增加。经济作物中,蔬菜、水果面积增加比较显著。

畜牧业:过去单一养猪型的畜牧业逐步转变为多种牲畜和家禽养殖协调发展。到2003年生猪占畜牧业产值的份额降低到46.7%,家禽份额扩大到占29%,养牛业10%,养羊业5.9%。

(四)食品消费结构

中国不仅解决了庞大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第一,农村和城镇居民的粮食和蔬菜人均消费量呈明显减少,肉类、水产品消费增加。如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比1983年减少了45%,农村居民减少14%;城镇居民人均蔬菜消费量下降了29%,农村居民人均下降18%。城镇居民人均肉类产品消费增加46%,农村居民增加69%。城镇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增加65%,农村居民增加93%。

第二,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差异依然较大。2003年城乡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差距为35.5%(1983年为56%);蔬菜消费差距从1983年的1.3倍缩小到2003年的1.1倍。猪牛羊肉消费差距由1.9倍缩小到1.6倍。食油消费差距从2倍缩小到1.5倍,禽肉从3.1倍缩小到2.9倍,水产品从5.2倍缩小到2.9倍。

第三,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扩大。1985-2003年,城乡居民人均活消费支出差距从2.1:1扩大到3.4:1;食品支出占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从57.8%下降到45.6%,城镇居民家庭的食品支出比重从53.3%下降到37.1%(图6);城乡居民人均食品支出差距从2.0:1扩大到2.7:1(国家统计局,2004)。

二、中国农业与世界贸易体系

(一)分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利益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农业不仅实现快速增长,结构变化显著,而且逐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加深了与世界贸易体系的一体化。

与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保持一致,中国农产品贸易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农产品出口由1992年的不到113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212.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5.8%;农产品进口由53亿美元增加到18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2.3%(表5)。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欧盟、加拿大、巴西之后的世界第5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除欧盟、美国、日本之外的第4大农产品进口国,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尽管中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较快,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升级,农产品出口在外贸出口总额中的份额呈下降趋势,由1992年的13.3%,下降到2003年的4.8%,进口份额由6.6%下降到4.6%。而在许多贸易伙伴的贸易结构中,农产品出口仍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新西兰的商品出口总额中,有59%是农产品,智利达39%,巴西32%,澳大利亚26%,泰国17%,加拿大13%,美国10%。

中国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实绩显示,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分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利益,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中国农产品出口仍然具有重要的外汇贡献。1992-2003年的12年,中国外贸顺差累计2426.5美元,农产品净出口累计513.3亿美元,占21.2%。其中,1992年农产品净出口26.2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的60%以上,2003年23.5亿美元,占9.2%。其次,对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研究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乘数2002年为1.66,相当于1美元农产品出口能够额外产生1.66美元的经济活动;每1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能直接和间接创造近28个就业岗位(程国强,2004)。表7显示,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在中国农产品出口占76%以上的份额,而且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对中国农业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农产品进口缓解了农业资源短缺压力,促进了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和农业资源配置的优化。

(二)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世界贸易体系?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在较大的程度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既充分享着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利益,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使更多的国家受益。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2003年中国是除法国外世界上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输入国,中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经达到55% ,仅次于德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

尽管中国农业与世界市场的关联程度 日益增加,由1992年的15.8%,增加到2003年的19.4%(表9),越来越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但相对整个中国经济而言,农业的贸易依存度并不显著。从国际比较看,2002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占农业国内增加值的比重只有9.3%,而美国为41.1%、欧盟34%、俄罗斯36%。其政策含义在于,中国农业增长更多地依赖内生需求,农业资源主要被配置到解决国内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与此相反,农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和泰国等,农业贸易依存度则高达99-175%。这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农业部门高度依赖国际市场,促进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这些国家的农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农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入WTO的后过渡期

尽管目前中国农业参与世界农产品贸易的程度相对有限,但实际上,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中国农业对外全面开放市场的壁垒已经基本消除。尤其是从2005年开始,中国农业在加入WTO谈判中争取的过渡期基本结束,进入WTO“后过渡期”,中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

第一,农产品关税降至承诺的终点,即由加入WTO前2001年的23.2%,经过2002-2004三年削减后,降至2005年的15.35%。远远低于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62%的水平,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总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

第二,自2004年起,粮食等重点农产品的进口关税配额数量已经达到最高点,2005年之后将继续维持这样的高水平。如小麦963.6万吨,大米532万吨,玉米720万吨,食糖194.5万吨,棉花89.4万吨,羊毛28.7万吨,毛条8万吨。除小麦继续保持90%的国营贸易比例外,其他农产品的国营贸易比例将逐步缩小。2005年取消羊毛和毛条的进口指定经营制度。2006年取消豆油、棕榈油、菜籽油进口的关税配额管理,实行9%的单一关税管理。

第三,中国承诺自加入WTO起,取消了农产品出口补贴,承诺将国内支持中的黄箱补贴上限约束在8.5%,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令许多人不解的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外具有优势的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并没有如预期涌入中国市场,人们普遍担心农业将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也没有出现。我们以为,这其实存在较大的必然性:第一,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根据加入WTO的新形势,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效的支农政策措施,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了农业竞争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第三,加入WTO影响的滞后效应,使国际竞争压力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在短期内没有表现出来。第三,国内外市场价格变化在客观上缓解了进口压力。如2002年,由于世界粮食主产国受灾严重,导致国际粮食价格上涨25-30%,而中国国内粮食过剩、价格低迷,国外粮食不具备进入中国市场的价格条件。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近几年中国农民实际上牺牲了自己的利益来保持国内粮食的低价水平,避免了国外粮食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过渡期结束后,中国农业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上述一些对国内农业有利因素将逐步消失,一些深层次的不利因素正在显现,农业面对的国际竞争压力将全面提升。尤其是,中国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与国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难以竞争的局面,在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出现逆转;发达国家对农业高补贴、高保护所形成的不公平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在短期内也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和挑战是长期的,在后过渡期将逐步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在:

第一,农产品进口压力日益加大。从2005年开始,今后中国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数量每年将达2216万吨,占商品量的15%。按中国粮食口径,将配额折成原粮(包括将豆油配额折成大豆),则粮食配额数量达4107万吨,相当于2004年国内粮食总产量的11.3%(不包括大豆进口,2004年2023万吨)。如果这些粮食全部进口到国内市场,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是进口粮食占国内生产的11%以上,远远超出中国1996年提出的95%粮食自给率的判断,有可能影响中国粮食生产总水平,这要求中国重新评估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目标。二是在当前国内粮食供需紧平衡、高价位的背景下,粮食进口将打压国内价格,直接损害种粮农民利益,不利于国内粮食增产。三是影响政府各项支农政策效应的发挥,尤其会抵消现有粮食扶持政策的积极作用。2006年中国取消植物油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对国内大豆、油菜籽、花生等的生产和加工行业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第二,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成为常态。过渡期三年来,大豆进口增长较快,配额农产品如棉花、食糖、羊毛、棕榈油等进口较多,配额使用率较高(20-70%不等),今后进口仍将呈扩大趋势。2004年中国农产品进口280.3亿美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48.1%),出口233.9亿美元(同比增长9.2%),逆差46.4亿美元(海关总署,2005)。根据中国农产品供需结构和农业资源禀赋特征,我们初步判断,今后中国农业的进口贸易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贸易将呈大进大出趋势,贸易逆差有可能成为常态,这是今后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一个潜在因素。

第三,国际市场风险防范和管理的难度加大。随着各个领域全面对外开放,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风险挑战,防范和化解的难度日益增大。国际农产品市场风险尤为复杂。如2004年4月底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急剧波动,市场风险通过跨国公司的营销链条迅速传递到国内市场,导致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全面亏损,初步估计损失达50亿元。

第四,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日趋复杂。中国将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特殊保障条款 等将成为今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壁垒,“舆论壁垒” 等新型壁垒也呈上升之势。发达国家继续对农业提供巨额补贴,国际农产品贸易被严重扭曲,多哈谈判建立国际农业贸易新规则和新秩序步履维艰。这都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影响中国发挥比较优势,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第五,从战略上看,在加入WTO背景下,中国农业所面临的挑战,其实并不在于农产品进口数量的可能增加,更尖锐的矛盾,主要在于农村人口尚未大规模转移背景下,进口农产品增加后大量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这是一个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问题。有学者指出,如果对经济发展只注重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往往会将农业看成是对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长无足轻重的部门,因此不愿意增加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和保护,这显然不利于提高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在发达国家高额补贴的农产品进口冲击下,中国不少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就可能面临衰落的危险。这样,受威胁的可能并不是国内农产品的供求平衡,而是引起的相当数量的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陈锡文,2004)。

三、今后的挑战与关键问题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结构的显著变化,对农产品从主要是数量需求转向数量、质量双重需求;农业发展从过去主要受资源约束转向受资源、市场双重约束。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则把中国农业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必须面对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中国农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

而从现在起的今后若干年,中国正处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新阶段,将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国际经验表明,这既是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类矛盾凸现的挑战期。在这一关键时期,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继续发挥农业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中国对战略机遇的把握,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但是,中国农业目前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远没有根本解决,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比较突出的有:

1.人口和食物消费需求增长的压力与日俱增。2004年底中国人口为13亿,预计到2010年达到13.45亿。按照目前的粮食消费结构和需求总量测算,到2010年,粮食年需求量至少为5亿吨。目前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4.7亿吨,要想在今后5年内使农业恢复到5亿吨的生产能力,在物质和技术条件上都存在较大的难度。如何保障13-1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今后中国农业不能回避的战略问题。

2.农业资源刚性约束矛盾日益突出。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目前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3%。从长期看,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耕地资源紧张的矛盾将始终存在。人均水资源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干旱和严重缺水已经成为制约西北、华北和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今后农业资源紧张的矛盾对农业发展的约束将越来越突出,直接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

3.农业国际竞争力在短期内难以提高。中国农业在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和整体竞争力与主要农产品贸易国的差距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中国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与国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难以竞争的局面,在较长时期内也不会出现逆转。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农业投资投入不足,农村资金短缺,生产要素持续外流,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将难以在根本上改变,因此在短期内进一步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的难度较大。这也决定了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中国农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4.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矛盾开始凸现。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长期积累的城乡二元结构中的一些深层矛盾开始显现: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与城市的面貌反差强烈;城乡之间各种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形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农民就业增收渠道难以拓宽。从根本上改变影响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未完以下网站有全文。

④ 农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农业也是一个产品,
你这样理解就可以很清晰它所代表的意义了.

跟农产品相关的行业,自然会受其影响.

如果从再深一个层面来理解,
农业是国家的立国之本,农业强大,对国际贸易的主动权会大一些!

⑤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农业有哪些积极影响,

WTO--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缩写.是重要的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组织.其宗旨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自由与公平,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
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是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加入WTO,就是为了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享受多边贸易带来的好处,发展本国的优势,促进国家发展.
故答案为:(1)有利于中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2)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3)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4)有利于扩大出口贸易;(5)有利于引进外资;(6)有利于激发中国企业的竞争意识;(7)有利于我国技术进步;
(8)有利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9)有利于扩大就业机会.

⑥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的主要职能

开展同世界各国农业机构和农业企业的联络,邀请和接待外国经贸界人士和代表团来访,组织中国农业经贸代表团出访,为促进中外农业的贸易交往提供信息,与有关国家的经贸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
(1)多向经济合作促进——与世界各国的相关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通过这些组织完成多向经济合作的促进工作;
(2)积极拓展境外业务——积极引导国内企业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
(3)增强国际市场拓展的能力——积极吸收农业中小企业参加各种国际性经贸活动,帮助他们获得国际合作的经验和拓展国际合作的渠道,使农业企业增强国际市场拓展的能力。 在境内外举办和参加各种国际性农业展览会,组织国内农业企业参加境内外展览会,获取国际市场信息,推动中外农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充分利用这一国际公认的最为有效的市场促进方式,创立“品牌”国际性专业展览会并使之在农牧渔业中成为具有领导作用的展览,提高服务贸易的质量,充分发挥贸促会在行业中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和能够灵活开展商务服务的特点。 举办、合办或参加农业经贸领域的专业会议。根据授权,承办政府委托的对外经贸合作商务会议。
根据现代商务的特点和需要,开展规范化的双边和多边经贸会议。让参与者深度地了解产业的变化,帮助企业提高未来可能盈利的能力。 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建立信息沟通渠道,进行农牧业和农业产品加工经贸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和发布工作;
——向国内外有关企业提供经贸信息、咨询服务等;
——与国际机构开展专项课题的调研合作,并提供相应咨询服务;建立业者信息反馈与多方沟通途经;
——编辑出版信息刊物。 根据国内农业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及贸易的需求,通过与境内外专业机构的合作,对国内农业企业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参与企业运营领域内的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条款参考依据的准备工作,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企业在开展国际经贸活动中的有关情况和政策性的意见。
承担政府委托合作项目的执行和实施
负责中国国际商会农业商会的日常工作

⑦ 办一家农牧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需要什么手续

1、公司名称(5个以上公司备选名称)公司注册营业执照

2、公司注册地址的房产证及房主身份证复印件(单位房产需在房产证复印件及房屋租赁合同上加盖产权单位的公章;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新站区居民住宅房需要提供房产证原件给工商局进行核对)

3、全体股东身份证原件(如果注册资金是客户自己提供,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如果法人是外地户口在新站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注册,需要提供暂住证原件)

4、全体股东出资比例(股东占公司股份的安排)

5、公司经营范围(公司主要经营什么,有的范围可能涉及到办理资质或许可证)
注册公司流程:
第一步:准备5个以上公司名称到工商局核名
第二步:到刻章厂刻章一套 分为公章、财务章、法人章、合同章。
第三步:整理资料到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
第四步:整理资料到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公司组织机构代码证
第五步:整理资料到国税局办证处办理国税证
第六步:整理资料到地税局办证处办理地税
第七步:到开立验资户的银行或其他银行开设公司基本账户
第八步:公司会计整理资料到国地税务分局办理公司备案及报税事宜

纯手打,望采纳,希望可以帮到你!

⑧ 农业贸易自由化的特征

一、引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欧盟、加拿大、巴西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伴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同时也拉大了农村区域贫富差距。从历史趋势来看,农产品贸易不仅对我国农业资源配置、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扮演重要作用,对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和促进农民增收也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研究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乘数2002年为1.66,相当于1美元农产品出口能够额外产生1.66 美元的经济活动;每1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能直接和间接创造近28个就业岗位(程国强,2004)。
可预见的是,随着入世影响的释放和扩散,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将发生较大的变化。而我国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逐渐扩大的过程。1978年开始,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年扩大,1995年达到第一个顶峰,基尼系数由0.21扩大到0.34,1996年基尼系数下降为0.32,随后差距开始逐年扩大,2004年接近0.40。更有学者认为,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早在2000年就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达到0.4296。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当然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因素有很多,而本文专门针对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分析
1.农产品贸易自由化通过农产品价格机制影响农村居民收入不均等
一般而言,贸易自由化会使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价格上升,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价格下降,尤其是那些曾经受到高度保护的产品,在关税等贸易壁垒削减后其价格将显著下降,国内外价格水平趋于一致。商品价格的变化进而会影响相关要素价格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到居民收入分配。
贸易自由化降低了农产品名义保护率,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均等产生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幅度降低贸易保护措施,多次削减进口关税,将平均关税率从改革初期的52.3%降到2004年的10.4%。名义保护率的下降使国内市场价格不断向国际价格靠拢,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国内价格扭曲,优化资源配置,但同时也降低了对国内产品的保护,增加其竞争压力,特别是削弱了对小麦、玉米、棉花、稻谷和大豆等农产品的保护,减少了出口,因而对主要生产这些产品的农民产生负向福利冲击。因此,产品的国际流通会降低国内某些农产品的价格,影响部分农民及相关部门的收入。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在价格机制上会扩大农民的收入差距。
2.农产品贸易自由化通过调整农产品贸易结构来影响农村居民收入不均等
国际贸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进出口产品影响一国的贸易结构,来调整优化其产业结构。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尽管改革期内农产品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例不断下降,但农产品贸易总量却一直在上升。例如,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从1991年的27.99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93.88亿美元,同期相应产品的出口则从72.26亿美元增加到近225亿美元。
贸易自由化也推动了农产品外贸结构的变化,对农民福利产生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农业贸易的比较优势特征:土地密集型产品(例如谷类、油菜籽和糖类作物)的净出口下降,而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例如园艺品和畜产品)的净出口则在上升。这种结构变化对农村收入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一,使不同农产品生产者的福利水平发生变化:一方面增加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者的收入,另一方面恶化了土地密集型产品生产者的收入分配,从而影响了农村居民收入不均等。其二,使不同地区间农民受益不均。沿海地区农民更多而高效地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牲畜和园艺产品,这些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因而其净出口也越来越高;内地农民则偏向于种植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小麦大豆和棉花,这些产品在进口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因而其净出口也越来越低。因此,与内陆农民相比较而言,沿海地区农民是贸易自由化政策的最大受益者,造成了区域间农民收入的不均等。
3.农产品贸易自由化通过调整收入结构来影响农村居民收入不均等
贸易自由化不仅带来了产品的流动,更重要的是,使得诸如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化了资源配置,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收入不均等。家庭经营收入一直是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比重曾经将近占到农村居民收入的83%,如在从1993年到1997年的5年间里其比重值一直稳定在70%以上,但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乡村工业的发展,农村居民从其他途径获得收入增加,其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逐步减弱,其比重也从下降到2005年的56.67%。分析表明,某些农产品贸易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呈多元化趋势,不仅有家庭收入,还有工资和其他收入;而某些农产品贸易落后地区,则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是家庭收入。所以,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会通过收入结构的不同和扩大农村居民收入。
总而言之,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程度的不同,贸易对该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也是大不相同的。同样,不同劳动者卷入全球化的程度不同,也会直接导致其在收入分配中地位的不同。
三、结论及建议
1.从我国当前现实来看,尽管中国已经加入WTO,但是国内市场整合情况一般,不同地区农户、不同收入获益并不均衡,甚至部分农民群体由于远离市场无法享受经济增长成果。
2.由于不同地区农业禀赋差异较大,贸易自由化在不同程度上恶化了区域间及区域内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从产品市场角度而言,几乎所有地区收入低的农户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后会出现绝对贫困恶化或相对贫困恶化。
3.从要素市场来考察,部分低收入农户的非农就业波动性要较一般农户劳动力非农就业要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部分农民的收入,但对于不同农民群体的收入差距的影响却是不确定的。
为了更好的分享贸易所带来的丰厚利润,同时也最大限度的防止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笔者认为,中国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采取相应的措施:
(1)随着国家对农产品市场保护的日益减退,农民要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就要从制度上解决农民面向市场的经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组织和市场网络。
(2)创造条件让部分农民从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油料作物等转移到其他作物、畜牧业及非农产业,加快调整步伐。
(3)建立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的地区间的流动;积极开展转岗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再就业能力。使更多的人能共同分享入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利益,以防止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4)加速国内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的改革,培养和健全市场中介组织;加快与国内外贸易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贮存、交通、通讯等设施和港口的建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进出口贸易和降低农产品市场的流通费用。

⑨ 农业外贸出口程序

.客户询盘:一般在客户下perchase Order之前,都会有相关的 Order Inquiry 给业务部,做一些细节上的了解。 2.报价:业务部及时回复客人查询,确定货物品名,型号,生产厂家,数量,交货期,付款方式,包装规格及柜型等,peroforma Invoice 给客户做正式报价。 3.得到订单:经过洽谈,收到客户正式的订单perchase Order。 4.下生产订单:得到客人的订单确认后,给工厂下订单,安排生产计划。 5.业务审批:业务部收到订单后,首先做出业务审核表。按“出口合同审核表”的项目如实填写,尽可能将各种预计费用都列明。合同审批需附上客人订单传真件,与工厂的收购合同。审核表要由业务员签名,部门经理审批,再交管理部人员审核后才能执行。如金额较大的,或有预付款和佣金等条款的,要经公司总经理审批才行。合同审批之后,制成销售订单,交给部门进程员跟进。 6.下达生产通知:业务部在确定交货期后,满足下列情况可下达生产通知, 通知工厂按时生产: 6.1:如果是L/C付款的客户,通常是在交货期前1个月确认L/C已经收到,收到L/C后应业务员和单证员分别审查信用证,检查是否存在错误,交货期能否保障,及其他可能的问题,如有问题应立即请客人改正。 6.2:如果是T/T付款的客户,要确认定金已经到账。 6.3:如果是放帐客户,或通过银行D/A等方式收汇等,需经理确认。 7. 验货: 7.1:在交货期前一周,要通知公司验货员验货。 7.2:如果客人要自己或指定验货人员来验货的,要在交货期一周前,约客户查货并将查货日期告知计划部。 7.3:如果客人指定由第三方验货公司或公正行等验货的,要在交货期两周前与验货公司联系,预约验货时间,确保在交货期前安排好时间。确定后将验货时间通知工厂。 8.制备基本文件。工厂提供的装箱资料,制作出口合同,出口商业发票,装箱单等文件(应由业务跟单员制作,交给单证员)。 9.商检:如果是国家法定商检产品,在给工厂下订单时要说明商检要求,并提供出口合同,发票等商检所需资料。而且要告诉工厂将来产品的出口口岸,便于工厂办理商检。应在发货一周之前拿到商检换证凭单/条。 10. 租船订仓: 10.1.如果跟客人签定的合同是FOB CHINA条款,通常客人会指定运输代理公司或船公司。应尽早与货代联系,告知发货意向,了解将要安排的出口口岸,船期等情况,Q确认工厂的交货能否早于开船期至少一周以前,以及船期能否达到客人要求的交货期。应在交货期两周之前向货运公司发出书面定仓通知(ING ORDER),通常在开船一周前可拿到定仓纸。 10.3.如果货物不够一个小柜,需走散货时,向货代公司定散货仓位。拿到入仓纸时,还要了解截关时间,入仓报关要求,等内容。 10.4.向运输公司定仓时,一定要传真书面定仓纸,注明所定船期,柜型及数量,目的港等内容,以避免差错。 11. 安排拖柜: 11.1.货物做好并验货通过后,委托拖车公司提柜,装柜。拖车公司应选择安全可靠,价格合理的公司签定协议长期合作,以确保安全及准时。要给拖车公司传真以下资料:定仓确认书/放柜纸,船公司,定仓号,拖柜委托书,注明装柜时间,柜型及数量,装柜地址,报关行,及装船口岸等。如果有验货公司看装柜,要专门声明,不能晚到。并要求回传一份上柜资料,列明柜号、车牌号、司机及联系电话等 11.2.传真一份装车资料给工厂,列明上柜时间、柜型、订仓号、订单号、车牌号以及司机联系电话。 11.3.要求工厂在货柜离开工厂后尽快传真一份装货通知给业务部,列明货柜离厂时间、实际装货数量等,并记装箱号码和封条号码作为提单的资料。要求工厂装柜后一定要记住上封条。 12.委托报关:在拖柜同时将报关所需资料交给合作报关行,委托出口报关及做商检通关换单。通常要给报关留出两天时间(船截关前)。委托报关时,应提供一份装柜资料,内容包括所装货物及数量,口岸,船公司,定仓号,柜号,船开截关时间,拖车公司,柜型及数量,本公司的联系人和电话等。 13. 获得运输文件: 13.1. 最迟在开船后两天内,要将提单补料内容传真给船运公司或货运代理。补料要按找L/C或客人的要求来做,并给出正确的货物数量,以及一些特殊要求等,包括要求船公司随同提单出的船证明等。 13.2. 督促船公司尽快出提单样板及运费帐单。仔细核对样本无误后,向船公司书面确认提单内容。如果提单需客人确认的,要先传真提单样板给客人,得到确认后再要求船公司出正本。 13.3. 及时支付运杂费,付款后通知船公司及时取得提单等运输文件。支付运费应做登记。 14. 准备其他文件 14.1.商业发票:L/C 要求提供的文件中,对商业发票要求最严格。发票的日期要确定在开证日之后,交货期之前。发票中的货物描述要与L/C上的完全相同,小写和大写金额都要正确无误。L/C上对发票的条款应显示出来,要显示唛头。如果发票需办理对方大使馆认证,一般要提前20天办理。 14.2.FORMA原产地证书:FORM A 原产地证要在发货之前到检验检疫局申办。需注意的是运输日期要在L/C 的交货期和开船日之前,在发票日期之后。未能在发货之前办理的,要办理后发证书,需提供报关单,提单等文件。经香港转运的货物,FORM A证书通常要到香港的中国商检公司办理加签,证明未在港对货物进行再加工。 14.3.一般原产地证:一般原产地证可在中国贸易促进会办理,要求低一些。可在发货之后不太长的时间内补办。如果原产地证书要办理大使馆加签,也和发票一样要提前20天办理。 14.4.装运通知:一般是要求在开船后几天之内,要通知客人发货的细节,包括船名,航班次,开船日,预计抵港日,货物及数量,金额,包装件数,唛头,目的港代理人等。有时L/C要求提供发送证明,如传真报告书,发函底单等,注意按客人要求的时间内办理。 14.5.装箱单:装箱单应清楚地表明货物装箱情况。要显示每箱内装的数量,每箱的毛重,净重,外箱尺寸。按外箱尺寸计算出来的总体积要与标明的总体积相符。要显示唛头和箱号,以便于客人查找。装箱单的重量,体积要于提单相符。 15.交单: 15.1.采用L/C收汇的,应在规定的交单时间内,备齐全部单证,并严格审单,确保没有错误,才交银行议付。 15.2.采用T/T收汇的在取得提单后马上传真提单给客人付款,确认受到余款后再将提单正本及其他文件寄给客人 15.3.如果T/T收汇的,要求收全款才能做柜的,要等收款后再安排拖柜。拿到提单后可立即寄正本提单给客人。 16.业务登记:每单出口业务在完成后要及时做登记,包括电脑登记及书面登记,便于以后查询,统计等。 17.文件存档:所有的文件、L/C和议付文件必须留存一整套以备查用。 18.单证员平时应注意收集运价变动,船期,航线,等信息,为业务员报价提供帮助。

⑩ 国际农业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影响日益扩大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乌拉圭回合协议框架下,各国曾经作为保护本国市场的有效手段――关税贸易壁垒的作用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相反,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作用日渐加强。而在众多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中,传统的非关税壁垒逐步削减,绿色贸易壁垒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正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关卡。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环境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它具有一定的广泛性、隐蔽性、技术性,更重要的是其合理性。而且绿色壁垒还在呈不断加强的趋势,这必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
在加入WTO之后,我国农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强大的绿色贸易壁垒。山东省是中国外贸大省,同时又是农业大省,山东的农业产品自然是首当其冲的要面对绿色贸易壁垒
一、 绿色壁垒的形成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消费兴起。而且各个发达国家也以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设置关卡,限制其出口,而行保护贸易之“实”。国际环保公约和世贸组织《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协议》(SPS)、《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中的有关规定,是国际贸易中的“绿色”法律。值得注意的是,《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协议》(SPS)、《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均适用于农产品。前者目的在于:各成员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采用或实施必须的措施,这种措施的实施方式要确保不对国际贸易产生限制

阅读全文

与农业国际贸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