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①材料一反映了2006-2011年,我国的货物进口额和出口额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受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与2008年相比有所下滑。
②我国的货物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或答我国对外贸易处于贸易顺差地位),表明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③外贸对我国经济的贡献率还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增加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④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努力创造自主品牌。
⑤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或答“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⑥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调节经济发展。(每点2分,答到其中四点即可得8分)
㈣ 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和外汇储备世界排名是
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1.76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全球第三大贸易国。
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一万多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
㈤ 2004年到2006年中国每年的进出口贸易额是多少,其中对美是多少
2004年1-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1547.4亿美元,同比增长.7%,其中:出口5933.6亿美元,增长35.4%;进口5613.8亿美元,增长36.0%;进出口顺差319.8亿美元,增长25.6%。
2004年对美国 进出口总额16,962,624美元 出口12,494,766美元 进口4,467,858万美元
2005年1-12月全国实现进出口总值14221.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进口6601.2亿美元,增长17.6%;进出口顺差1018.8亿美元,增长217.4%。
2005年对美国 进出口总额21,162,595万美元 出口16,289,965万美元 进口4,872,630万美元
2006年1-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7606.9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出口9690.8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1亿美元,增长20%;进出口顺差1774.7亿美元,增长74%。
2006年对美国 进出口总额26,268,050万美元 出口20,347,198万美元 进口5,920,853万美元
2007年1-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21738.3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出口12180.2亿美元,增长25.7%;进口9558.2亿美元,增长20.8%。
2007年对美国 进出口总额30,208,271万美元 出口23,270,398万美元 进口6,937,874万美元
以上数据源自商务部网站,网友 cosa 整理。
㈥ 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一、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进出口规模持续增长,贸易顺差继续增加
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延续了2002年以来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4221.2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3.2%,比“九五”期末的2000年增长了2倍。由于世界经济稳步增长、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出口额7620亿美元,增长28.4%。随着宏观调控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国内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抑制,进口增速明显放缓,全年进口额6601.2亿美元,增长17.6%,增幅低于2004年18.4个百分点。虽然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不高,为7.2%,但顺差规模仍然达到1018.8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698亿美元。
(二)加工贸易增速继续保持强劲,一般贸易进口增速下滑
2005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6905.1亿美元,增长25.6%。其中,出口4164.8亿美元,增长27.0%;进口2740.3亿美元,增长23.6%。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达到52%,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出口额5948.1亿美元,增长21%。其中,出口3150.9亿美元,增长29.3%,自2001年以来首次高于出口总体增幅;进口2797.2亿美元,增长12.7%,增幅比上年回落19.5个百分点。由于进口增长放缓,一般贸易在连续两年的逆差后,出现了353.7亿美元的顺差。
(三)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继续上升,外资企业进出口平稳增长
2005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2243.9亿美元,增长38.9%,占进出口总额的15.8%。其中出口1489.8亿美元,增长47.3%,占总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17%上升到19.6%;进口754.1亿美元,增长24.8%。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达到8317.2亿美元,增长25.4%,占进出口总额的58.5%。其中出口4442.1亿美元,增长31.2%,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57.1%提高到58.3%;进口3875.1亿美元,增长19.4%,增幅比上年回落20.6个百分点。
(四)进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回落
2005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机电产品进出口额达7771.3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达4159.6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54.6%和29.2%,比2000年分别提高10.7和10.3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出口4267.5亿美元,增长32%;进口3503.8亿美元,增长1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182.5亿美元,增长31.8%,进口1977.1亿美元,增长22.5%,占进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0%。通过采取禁止加工贸易、下调出口退税率、征收出口关税等措施,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其中,未锻轧铝出口量由上半年的增长21.5%转为下降21.7%;钢坯及粗锻件出口量增幅由上半年的2.6倍回落到16.7%;钢材出口量增幅由1.5倍回落到44.2%。中欧、中美分别达成纺织品贸易协议,改善了纺织品贸易环境,全年纺织品出口1150.1亿美元,增长20.9%。
(五)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全面增长,中日贸易增幅回落较大
2005年,中欧、中美贸易额双双突破2000亿美元,分别达到2173.1亿美元和2116.3亿美元,分别增长22.6%和24.8%。其中,对欧美出口分别增长34.1%和30.4%,自欧美进口分别增长5%和9.1%,对欧美贸易顺差分别达到701.2亿美元和1141.7亿美元。中日贸易额1844.1亿美元,仅增长9.9%,比2004年回落了15.8个百分点,与中欧、中美双边贸易的差距拉大。中国与俄罗斯、韩国、东盟等周边地区的贸易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幅分别达到37.1%、24.3%和23.1%。中国与非洲、拉美贸易发展迅速,中非贸易额增长34.9%,增幅居各大洲之首;中国与拉美贸易额增长26.1%,高于进出口总体增幅2.9个百分点。
二、2006年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运行情况
2006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进出口总额达到3713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5.8%。进出口结构有所改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进一步下降。
(一)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速有所回升
2006年一季度,我国出口额达到1973亿美元,同比增长26.6%,增幅回落8.3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4.4%,增幅回落17.9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增长27.3%,增幅回落2.3个百分点。进口额1740亿美元,增长24.8%,增幅回升12.6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进口增长22.3%,回升18.5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口增长26.5%,回升4.5个百分点。
(二)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加快,“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进一步下降
2006年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145.8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92.7亿美元,分别增长34.2%和35.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达58.1%和30%,同比提高3.3和2个百分点。集成电路、手持无线电话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出口均实现了较快增长。机电产品进口937.3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口537.3亿美元,分别增长30.8%和33.2%,分别加快21和12.8个百分点。汽车和飞机进口额分别增长1.1倍和2.1倍。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进一步下降,钢坯及粗锻件出口量下降68.6%,未锻轧铝下降23.9%,焦炭下降23.4%,煤下降16.4%,成品油下降6%。
(三)对日出口回落较大,自欧美日进口全面回升。
2006年一季度,中欧、中美、中日双边贸易额分别达到571.1亿美元、556.2亿美元和459.7亿美元,分别增长21.1%、27.6%和11.6%。中国对欧美出口稳定增长,增幅分别达到20.8%和29.5%;对日本出口仅增长9.2%,低于2005年同期13.6个百分点。中国自欧盟、日本进口分别增长21.5%和13.6%,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8.1和9.6个百分点;中国自美国进口则由上年同期的下降2.1%转为增长21.8%。中国与韩国、东盟、台湾地区、俄罗斯等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增幅均超过20%,增幅分别为20.2%、25.7%、24.2%和29.4%。
(四)国有企业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
2006年一季度,我国有企业进出口920.4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15.3%;其中出口增长8.4%,增速低于2005年同期13.6个百分点,低于2005年全年1.5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191.7亿美元,增长28.3%;其中出口增长30.5%,进口增长25.8%。民营企业进出口600.9亿美元,增长35%,其中出口增长37.9%,进口增长29.7%。
三、当前中国对外贸易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贸易平衡的压力较大
2006年一季度,尽管出口增速回落、进口增速回升,出口增速仍然高于进口增速1.8个百分点,贸易顺差达到233.1亿美元,同比增长41.4%。其中,对美国顺差达286亿美元,对欧盟顺差达181.5亿美元。由于外汇收支仍然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中国的外汇储备继续大幅增加,3月末已达8751亿美元,比2005年底增加562亿美元。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美欧消费、亚洲加工”的全球贸易格局,短期内迅速调整、实现贸易平衡的难度很大。
(二)主要经济体相继提高利率
2006年一季度,主要经济体相继提高利率,全球货币政策趋于收缩。由于美国经济增长强劲,能源和其他商品价格上涨加大了通胀压力,3月28日,美联储连续第15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4.75%,并暗示会进一步加息。2006年3月2日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再次加息,欧元区主导利率由2.25%提高到2.5%。3月9日,日本银行宣布结束超宽松利率政策,引发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提高。主要经济体提高利率一方面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防止全球经济过热;另一方面也标志着全球资金低成本时代即将结束,国际资本将出现向发达国家回流。美欧等市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可能因利率提高而减弱,我国出口增幅可能回落。资金向发达国家回流也可能对我国吸收外资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远增长。
(三)国际市场石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2006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曾一度趋稳,但最近受伊朗核计划和尼日利亚武装袭击等事件影响,国际油价再次大幅攀升,连创历史新高。据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发布的石油市场指标,2006年一季度,国际市场一篮子石油均价比2005年全年均价高出13.9%。从需求方来看,石油需求增长的势头仍将延续,据国际能源署最新预测,2006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长1.7%,高于2005年增幅,将加剧国际原油市场紧张状况。从供给方来看,目前世界石油供给已难以满足需求,OPEC数据表明,2006年一季度世界石油供给缺口为每天20万桶,地缘政治和突发事件的冲击可能进一步对市场造成重大影响。尼日利亚的动乱使其石油产量明显下降,伊朗核计划前景不明,这两国原油产量占OPEC总产量的20%左右,若尼日利亚局势和伊朗与美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则难免对世界石油供给形成大冲击。
由于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强劲,除石油外,其他资源性产品价格也继续上涨。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初级商品价格指数显示,2006年一季度,非能源初级商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4.4%,其中食物类商品价格指数上涨4.4%,工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上涨22.2%。据世界银行对商品价格的统计,2006年一季度铝均价同比上涨27.5%,铜均价上涨51.2%,锌均价上涨70.5%。石油和其他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会加大我国企业进口和生产成本,挤压企业利润,降低部分对能源资源依赖较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减少对外贸易收益,影响对外贸易发展。
四、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
展望2006年全年,从国际环境看,尽管存在很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贸易仍然处于新一轮扩张周期,将延续2005年的较快增长势头。根据IMF的最新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4.9%。美国消费需求旺盛,就业稳定,全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3.3%;欧元区经济有望恢复活力,经济增长率有望从上年的1.3%升至2%;日本企业赢利增加,个人消费上升,经济景气复苏加快,全年增长率有望达到2.8%。跨国公司赢利能力提高将促进跨国并购的发展,全球直接投资有望进一步回升。世界贸易有望继续较快增长,IMF预计全年世界贸易量将增长8%,世贸组织预计世界贸易量将增长7%,均高于2005年的实际增长水平。从国内环境看,煤电油运供应增加较快、瓶颈约束有所缓解,设备投资和利用外资持续增长,主要产品产能和出口供给能力充裕,出口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国内投资增长较快,消费平稳增长,对能源、原材料、机械设备的进口需求将稳步上升。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所需的先进技术和重大装备进口有望继续增加。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预计2006年我国商品进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6万亿美元,增长速度有望超过15%。加快对外贸易的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在发展中努力减少过大的贸易顺差,是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任务。
㈦ 谁知道03-06年欧盟的进出口额知道某年的也成!
2003年:
欧盟15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均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25.8%。其中,欧盟出口3305.6亿欧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6.8%;进口3030.5亿欧元,占世界进口总额的24.8%;实现顺差275.1亿欧元。
2005年:
欧盟25国对外投资引资增长20%,欧盟25国对外投资引资共2230亿欧元,同比增长20%。
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为1530亿欧元,增长19%;吸引外资700亿欧元,增长23%。
2006年:
欧盟进出口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欧盟27国进出口25039亿欧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出口11556亿欧元,增长10%;进口13483亿欧元,增长14%。逆差达到1927亿欧元,比2005年同期高出660亿欧元。
-------中国------------欧盟(亿欧元)
-进口-出口-总额-总额占世界%--进口 -出口-总额-总额占世界%
2003-4128-4384-8512-5.7---3030.5-3305.6--6336.1- 25.8
2004-5614-5934-11547-6.2 ----------37248-20
2005-692- 7585-14513-6.7--------------
2006-9690-7920-17610-7.6------13483--11556--25039-
其中03年和06年有具体文献可查,05年的数据不完全,所以我就没填进表里。其他的年份实在是有些难查,也许是欧盟方面的法律限制,那些网站貌似不对中国访客开放。。。。
㈧ 我国06年国际贸易额是多少
06年我来国与三大贸易伙伴贸易额源均超2000亿美元
新华网北京1月10日电(记者 张毅)据海关最新统计,2006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继续快速增长,与欧盟、美国和日本前三大贸易伙伴贸易额均超过2000亿美元。
据海关提供的统计数据,我与前10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在2006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超过1000亿美元的贸易伙伴由2005年底的6位增至7位。
除欧盟、美国外,日本新增为年度双边贸易超过2000亿美元的贸易伙伴。
据海关统计,2006年欧盟继续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2723亿美元,增长25.3%,占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5.5%。美国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达2626.8亿美元,增长24.2%。日本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2073.6亿美元,增长12.5%。随后依次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东盟、韩国和台湾省。其中,2006年祖国大陆与台湾省的双边贸易总额首次超过千亿美元,达1078.4亿美元。其中祖国大陆对台湾省出口207.3亿美元,自台湾省进口871.1亿美元,贸易逆差达663.8亿美元。
㈨ 对贸易了解的请进~~~急
国贸:international trade
外贸来:foreign trade
有形贸易自:trade in goods
无形贸易:trade in service
出口:export
进口:import
总贸易:general trade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顺差,出超: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逆差,入超: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转口贸易:entrecote trade
2007年的贸易报告现在还不是很清楚,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