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企业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工程学术语,正成为中国新的政治名词。其在工程学中的本义是统筹专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属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顶层设计”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这一新名词进入国家新五年规划,预示着中国改革事业进入了新的征程。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在中国,“顶层设计”现已成为一个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的名词,对其概念的理解略有不同。
主要特征
一是顶层决定性,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向低端展开的设计方法,核心理念与目标都源自顶层,因此顶层决定底层,高端决定低端;二是整体关联性,顶层设计强调设计对象内部要素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所形成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三是实际可操作性,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表述简洁明确,设计成果具备实践可行性,因此顶层设计成果应是可实施、可操作的。
❷ 企业如何做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就是按照“以终为始”的原则,通过系统的分析把经营管理目标设定好,把用户心目中理想的完整产品描述清楚,把实现目标的关键要素和主要挑战罗列出来,从而根据目标去配置资源,倒排时间表,形成一个通俗易懂的剧本,然后让各个职能的管理者按照“剧本”上的分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顶层设计有六个关键要素:
前瞻性预判。顶层设计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未来5年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各种挑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清楚,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文本,并告诉企业上下每一位员工,让大家明白企业面临什么样的机会与挑战,如何做才能把握住机会,唯有这样才能始终领先对手半步。我认为这是企业高层领导者最最核心的工作,即面对未知的世界,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能够高瞻远瞩,从“后知后觉”到“先知先觉”。
从后往前看。有了前瞻性的预判,顶层设计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终极目标描述清楚,形成一幅令人向往的画面,让大家看清未来。所以一个好的领导者必定是一个好的导演,可以给部下“说戏”,可以把自己心目中的那幅画面传递给员工,让大家明明白白地去做事,通过循循善诱引导大家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系统化思考。有了清晰的终极目标,接下来就是系统地思考要实现终极目标,哪些要素是充分条件,哪些要素是必要条件。可以说,系统性思考就是努力寻找“根本解”,从源头上做文章,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大家在日常工作中看到的问题往往是表面的现象,如果根据表面现象去采取对策,往往事倍功半,治标不治本,很容易反复。
方法论支撑。唯有把系统性的思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企业才可以重复成功的模式和做法,才能够基业长青。所以优秀的企业一定
要有方法论做支撑,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产品创新体系、产品研发体系、商业模式设计等等。注重方法论、注重过程控制是西方企业的特点,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过程正确,结果就一定正确;如果结果不正确,一定是过程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有了方法论就可以提高组织智商,减少重复劳动。
数据化分析。仅有方法论是不够的,企业要想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就必须形成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和运营管控体系,学会用量化
的语言去沟通、分析和决策。要知道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之上的,而信息化系统包括很多分支,比如决策支持系统、运营管控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等。
❸ 企业的顶层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应该包括:
1、是要做什么。
2、是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3、是要实现什么目的。
“顶层设计”基于对目标市场的理解,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对竞争格局的认知,通过系统的分析把经营管理目标设定好,把用户心目中理想的完整产品描述清楚,把实现目标的关键要素和主要挑战罗列出来,把潜在的问题和风险预见到,从而根据目标去配置资源,缺什么,补什么,真正的让企业发展的战略落地。
(3)贸易公司顶层怎么设计扩展阅读:
《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可谓大数据产业的顶层设计方案。随着“十三五”的脚步渐近,我国经济也步入了新常态发展轨道。如果说,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根基,那么这其中大数据产业则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自2014年3月“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政府层面一直在推进大数据产业的建设,相应的配套政策也相继出炉。下发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所涉及的11项重点行动几乎全部提到对于大数据的应用,从根本上肯定了大数据在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❹ 急求初创企业顶层设计方案
几个比较重要的点
1. 设计清晰
要有股权分配比例较大的一人,建议是回企业的发起人,对企业更有责答任心,最低也是51,这样在重大事项方面有话语权,不至于合伙人之间争论不休,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2.预留期权池
后期其他合伙人进入或融资可以有足够的空间改变股权结构,也适用于后期核心人员的股权激励。期权池的股权比例前期可以由合伙人按比例代持
3. 进入和退出机制
公司章程制定时就要规定好各合伙人以及后期进入合伙人的进入要求和退出要求,以什么样的价格出售股权、什么价格回收、什么情况下回收、回收的价格梯度等等。
❺ 什么是企业资本顶层设计,包含哪几个方面
第一,你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如果不够,如何去拓展这个市场的想象空间。
第二,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如何打造自己的商业模式。
第四,打造一个持续增长或者增长的持续力。
第五,打造一个机制和团队,使企业能够有一个强大的向上发展的一个动力。
这些就像一个企业发动机一样,发动机不是油的问题,而是发动机本身的问题,油可以不断输入的。
1、如何认识资本市场的价值理念?
在计划经济时代,什么人最容易当厂长?是做管理的,做技术的,因为那年代不需考虑很高的效益,更没有购并收购的问题,所以只要管理的好,第二个有技术,能看得出你的产品,看得出你的服务,你就能当厂长。在市场经济时代,什么人最容易当,我们叫总经理,做市场的,因为他直接产生了市场的效益。但是你去看中国目前所处的阶段,市场做的好,你可能会提到总裁总经理。但在美国大多数现在做CEO的都是做资本的,他学会并应用如何进行购并,他们买和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一个企业,所以企业需要你怎么样购怎么样并,能够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
案例1:如何设计一个能做大的水产企业?
做大不是等出来的,也不是偶然碰到的,是设计出来的。什么是大企业?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企业向大企业去成长,更重要的是促进企业升级转型。一个缺乏顶层设计的企业,很难有未来。我们所谓顶层设计核心一点就是先看未来的目标,未来企业要做大是什么样子?然后再看现在是什么样子?第三考虑如果不缺钱,应该一步步怎么做?优势资本投资的一个企业,它原来就是在福建和温州那边的贸易企业,收购渔民养的大黄鱼,经过简单的加工,剖一下肚子、削鳞,冰冻打包就出口。这企业原来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就是贸易加工型企业。该企业一年能有三四千利润,但这企业在资本市场没价值,因为它两头不靠。下游它没有特定的客户,因为它出口,中间商出口,出口商或者进口商出口;上游渔民,别人提高价格,他们就会卖给别人,你也拿不到,所以叫两头不靠,这种贸易企业典型的是不能上市的。但是这个地方没有其他大的企业,它不能被别人收购,那就有可能去整合这个市场。
第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要把企业做成可持续的企业,必须有上游和下游。先考虑上游,上游如何能让养殖的渔民把鱼卖给你?建立合作社,在合作社里投资一部分,然后控制合作社,渔民每收一斤黄鱼,给他加个1%-2%,他们就能保证把黄鱼给我,需要建五个左右,每一个需要800万左右,也就是需要4000万。在这件事中要先考虑做多少事,再想需要多少钱,不要考虑有多少钱做多少事。这是第一个设计,让渔民的鱼能卖给你,量有保证了。
第二个质量如何保证?养黄鱼很可能质量有问题、或者饲料有问题,所以第一必须控制鱼苗,第二必须控制饲料。鱼苗可以自己提供,只要去收购一个鱼苗厂,两千万便可以收购福建省一个最有名的黄鱼之父所在的鱼苗厂。如果让他各个合作社自己去买饲料,很可能会出现三聚氰氨的问题,所以必须控制饲料,建一个饲料厂,也需要两千万,所以只需要八千万,上游资源就控制住了。同时还要考虑,未来有钱的时候怎么发展?用钱把海域资源圈住。在外海圈一个五平方公里的地方,十年到二十年的海域使用权,这地方都可以养黄鱼,费用需要一千万。九千万上游的问题解决了,上游未来发展问题也解决了。
下游原来是外贸市场,没有确定的客户,可以继续做,但是要把内销做起来,你才能真正的掌握客户的资源,否则人家都说OEM给你订货的。有几个市场可以,一是礼品,大黄鱼的礼品市场。第二是批发市场,第三是专卖市场,这些需要投资一千万到两千万左右去做。 之前有十几个基金去考察,觉得企业没价值,不值得投资,十几个券商也看过,觉得这种企业根本上不了市,但我们觉得通过改造可以成为上市企业。通过这种顶层设计以后,把它全面合规性、价值性全部改造,企业变成一个可发展的企业,而且有上下游、核心资源的企业,有商业模式的企业,有可扩张的企业。原来只需要三千万投资,优势资本投了三千万,其他基金一起投,投资了一亿两千万,满足了企业发展的要求。经过一年多发展以后,原来没人投的企业,后来清科投资把它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前三十强。第二年又融了一个亿,利润从原来三千万、五千万,去年完成了八千万,今年预计能超过一个亿,这个企业变成非常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上市以后,它市值可能要超过30个亿到40个亿,而原来只是一个作价三个亿的企业。这是一个通过价值挖掘和提升以后,形成一个全产业链,变成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核心品牌优势、成熟市场渠道优势、管理巨大市场规模的企业。
案例2:如何设计做大一家运动品生产企业?
原来做鞋的一个企业,优势资本2006年投资了该企业。当时该企业只有几百家店,是从从内销转回来的。当时问了几个问题:第一如果不缺钱你能做多大?他说如果不缺钱,在中国能开两万家店。第二在不缺资金的前提下面,有四个增长因素可以使你跑的比别人快。投资前他每年增长20%多,投资之后增长要超过100%,为什么要100%?
第一个单店能增长15%,因为像这些人均的每人GDP复合增长和二三线城市消费品零售增长,在二三线城市都超过了20%,而且三四线城市越低长的越快。因为它起点比较低,所以你单店保持15%的增长,我们叫内向式成长。
第二个增长力,拉动你成长的是外向型增长。原来几百家店,每年增长50%。原来800家,现在1200家,再后年是1800家,只要有钱他就能做到,所以这要增长50%,店的数量增加。
第三是边际式增长,店开好了,但是在店里面我增加它的SKU,原来做篮球鞋的,现在可以做其他类型的鞋,也可以做袜子,其他的运动品,甚至运动化妆品,都可以把它加在里面,这也可以有15%的增长。第四随着品牌程度的增加,有了定价权,每年品牌可以提价6%到8%。所以15%、50%、15%,再6%到8%,这增长如果乘起来,超过了120%。上市之前它的净利润复合增长109%,这个企业经过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融资以后,在香港上市,连续五年保持70%-80%,甚至超过100%的成长。这是它的增长,为什么选择篮球。为什么它这样定位,怎么定位。第三它的二三线城市的布局。第四它在一些内包外包的水平,以及垂直整合业务的模式。第五它的增长的推动力,一是同店增长,二是扩大店铺网络,三是拓展产品品种。做大是设计出来的,先有设计,而不是随着市场做大而做大,做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