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组织概况
六十年代
中国贸促会成立于1952年5月,第一任主席为南汉宸,秘书长为冀朝鼎。五十年代,正值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禁运,中国贸促会同世界各国的民间贸易团体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交往,为发展国际间的正常经济贸易关系而努力。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国贸促会已同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加拿大、阿根廷、巴西、智利、玻利维亚、圭亚那、委内瑞拉、墨西哥以及亚洲、非洲许多当时尚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建立和发展了民间贸易联系,并先后同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的有关团体签订了民间贸易 或经济关系的协定,同意大利、智利、奥地利的有关组织相互在对方首都设立商务代表处。与此同时,中国贸促会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商会或工商会,同已与中国建交各国的贸易团体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七十年代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后,许多国家相继同中国建交。中国对外经贸事业仍然保持着“官民并举”的格局。中国贸促会本着“不忘老朋友,广交新朋友”的精神,继续拓宽原有的对外联系渠道,促进中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发展。在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以前,中国贸促会是两国间贸易的中方窗口。1973年,王耀庭出任中国贸促会第二任主任。
八十年代
1979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贸促会承担的工作范围继续扩展,转移到促进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各种形式的中外经济技术合作的轨道上来。随着工作范围的扩大,贸促会增设新的机构,增加工作人员,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城市增设了分会和支会。1986年,贾石出任中国贸促会第三任会长。随着中国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贸促会的职能面临着新的转变。1986年5月,中国贸促会在经过长期的筹备和吸收一大批企业会员、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的基础上,召开了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新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章程》,选举了新的委员会。
经中国政府批准,中国贸促会1988年6月组建了中国国际商会。各地方分会、支会也相继组建了“中国国际商会”,面向会员,为企业会员、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以及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法律服务,加强了涉外专利代理、涉外商标代理、技术转让、涉外经贸和海事仲裁等项工作,发挥连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把自身业务的拓展与为会员和其他经济实体提供服务结合起来。
从1988年起,中国贸促会开始建立行业分会,以促进有关行业进出口贸易,增进国内外同行业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这样,中国的贸促事业就既有地方机构,又有行业机构,从而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工作网络。
1988年9月,郑鸿业代行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会长职务,1989年12月被选举为第四任会长。
九十年代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根据新的形势,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紧紧围绕其宗旨,抓住机遇,强化职能,调整战略,开拓领域,以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中心,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努力为企业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外交、外贸事业服务。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的各项工作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提高。
1994年,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和《仲裁法》,在《对外贸易法》中,明确了中国贸促会作为贸易促进组织所应具备的职能和承担的任务;在《仲裁法》中,明确了中国的涉外仲裁机构由中国国际商会设立,从而确立了中国国际商会涉外仲裁机构的法律地位。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为促进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中国贸促会联合大陆经贸界、企业界、法律界及有关方面,于1989年底成立了“海峡两岸经贸协调会”,该协调会秘书处设在中国贸促会,负责处理日常事务。该协调会与台湾方面的“海峡两岸商务协调会”紧密合作,为海峡两岸在贸易、投资、法律事务、知识产权保护、人员往来等诸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与此同时,中国贸促会同台湾方面的许多经贸团体、工商组织、企业界等建立了往来与合作关系。
1994年5月,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第28届国际大会通过决议,正式接纳中国入会。中国贸促会牵头组建了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中国成员委员会,中国贸促会作为主席单位,负责处理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1986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国家委员会名议申请加入国际商会,经过8年多的谈判和努力,1994年11月,国际商会第168次理事会正式通过决议,同意中国加入国际商会并组建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会。1995年1月1日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包括中国国际商会在内的171家工商组织、经贸团体及企业作为创始会员,中国国际商会作为主席单位。该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国际商会,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1995年6月,郭东坡出任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第五任会长。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贸促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1997年9月,俞晓松出任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第六任会长。
2003年5月,万季飞出任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第七任会长。
2014年3月,姜增伟出任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 第八任会长。 中国贸促会的宗旨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和政府的政策,开展促进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及各种形式的中外经济技
术合作等活动,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以及经贸界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中国贸促会主要职责与任务:
(1)开展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界、商协会和其他经贸团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联络工作,邀请和接待外国经济贸易界人士和代表团组来访,组织中国经济贸易、技术代表团、企业家代表团出国访问和考察,参加有关国际组织和它们的活动;负责与外国对口组织在华设立的代表机构以及外国在华成立的商会进行联络;向国外派遣常驻代表或设立代表处;组织、参加或与外国相应机构联合召开有关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和法律方面的国际会议。
(2)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展览会的活动,主办、参加世界博览会,赴国外主办中国贸易展览会和参加国际贸易博览会;负责全国赴国外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或参加国际博览会的归口协调及相关的管理、监督工作。
(3)安排和接待国外来华举办的经济贸易或技术展览会,主办国际专业性或综合性展览会,组织并主办国际博览会;协调国内有关方面接待外国来华经济贸易与技术展览会。
(4)办理国际经济贸易和海事仲裁事务;出具中国出口商品原产地证明书;受理共同海损和单独海损理算案件;出具人力不可抗拒证明,签发和认证对外贸易和海上货运业务的文件和单证;为到国外从事临时出口活动的公司、企业或个人出具有关单证册,并对其提供担保。
(5)代理中国企业在国外或外国公司和个人在中国的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办理有关工业产权和知识产权的咨询、争议及技术贸易等业务。
(6)开展国内外经济调查研究和经济贸易信息的搜集、整理、传递和发布工作,向国内外有关企业和机构提供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及国内外公司、企业的资信调查服务;联系、组织中外经贸界的技术交流活动;编辑出版发行对外经济贸易报刊以及其它出版物;组织对外经济贸易洽谈;承办中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的评估和可行性研究以及法律咨询、法律顾问工作。
(7)指导、协调中国贸促会各地方分会、行业分会、支会和各级国际商会的工作;负责对各分支机构及会员的服务及培训工作。
(8)负责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协调国际商会的对华业务和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会员与国际商会交往的有关事宜。
(9)办理其它促进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有关事宜。 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已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商会、工商联合会、外贸协会和其他经贸组织保持着联系,与上百个国家与地区的对口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同一些国家的商会建立了联合商会;同时,中国贸促会还在1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驻外代表处。在国内,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48个地方分会、600多个支会和县级国际商会,还在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农业、汽车、石化、商业、冶金、航空、航天、化工、建材、通用产业、供销合作、建设、粮食等部门建立了17个行业分会,全国会员企业近7万家。
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及其所属业务部门已经加入了许多国际组织,其中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国际许可证贸易工作者协会、国际海事委员会、国际博览会联盟、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联合会、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国际商会等。 会长:姜增伟
副会长:张伟 于平 王锦珍 卢鹏起 尹宗华 张小雷
秘书长:徐沪滨
副秘书长:于晓东 刘风华 杨平安 陈正荣
机关部门:办公室 会务部 国际联络部 展览部(展览管理办公室) 经济信息部 人事部(外事办公室) 财务部(直属财务处) 直属机关党委 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驻外代表处:驻香港代表处 驻日本代表处 驻韩国代表处 驻海外地区代表处 驻澳大利亚代表处 驻美国代表处 驻墨西哥代表处 驻加拿大代表处 驻德国代表处 驻法国代表处 驻英国代表处 驻意大利代表处 驻比利时代表处 驻俄罗斯代表处 驻新加坡代表处 驻哥斯达黎加代表处 驻巴西代表处(筹备)
主管社团:中国国际商会 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 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
附设机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调解中心 中国海商法协会秘书处 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中国分会秘书处 国际许可贸易工作者协会秘书处 海峡两岸经贸协调会
会管企业: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咨询公司 北京中展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中国华阳经贸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四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
B. 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制待遇如何
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有两种编制,通过公务员考上的就是公务员编制,通过事业单位考试考上的就是事业编制。待遇不错,在公务员队伍中算中上等水平。
负责对各分支机构及会员的服务及培训工作。负责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协调国际商会的对华业务和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会员与国际商会交往的有关事宜。办理其它促进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有关事宜。
(2)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级别扩展阅读:
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注意事项: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期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设立四年来积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在投资管理、贸易 监管、商事监管、金融创新等制度创新方面,探索出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形成了示范和辐射效应,带动了区域经济和产业创新开放发展。
中国贸促会成立65年来,一直致力于促进中外工商界沟通联系,促进对外贸易、促进投资和代言工商,服务国家,服务行业产业,服务企业。为贯彻落实国家自贸试验区战略,贸促会将充分发挥贸促会国内外工作网络健全,贸易投资促进手段与平台多,商事法律服务高端专业人才密集的优势。
C.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是国家机关吗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是由中国经济贸易界有代表性的人士、企业和团体内组成的全国民间对外经贸组织,成容立于1952年5月。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简称中国贸促会;英文名称为: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英文缩写为 CCPIT。
中国贸促会的宗旨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和政府的政策,开展促进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及各种形式的中外经济技术合作等活动,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以及经贸界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经中国政府批准,中国贸促会1988年6月组建了中国国际商会(China Chamber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英文缩写为CCOIC)。
看起来不是国家机关,属于事业单位。应该不算公务员。
D. 请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隶属于哪个政府部门
根据中组部、来人事部《关于印源发〈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意见〉的通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属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21个人民团体之一,独立设置,不隶属于任何部门,副部级单位。
E.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是什么机构
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是民间组织 。
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是由中国经济贸易界有代表性的人士、企业和团体组成的全国民间对外经贸组织,成立于1952年5月。
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简称中国贸促会;英文名称为: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英文缩写为 CCPIT。
四、中国贸促会的宗旨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和政府的政策,开展促进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及各种形式的中外经济技术合作等活动,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以及经贸界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F.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是公务员么
公务员,全称为抄国家公务袭员,是各国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的公职人员。在中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只要符合以上条件就是公务员。
G.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工资待遇怎么呀
想想看都不错了,这种单位没有真本事或者有关系不怎么好进
H.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是什么样的单位
贸促会是民间对外经贸组织,实际有“半官半民”性质。
北京分会是贸促会下设的地方机构。
贸促会的主要职责是开展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界、商协会和其他经贸团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联络工作,邀请和接待外国经济贸易界人士和代表团组来访,组织中国经济贸易、技术代表团、企业家代表团出国访问和考察,参加有关国际组织和活动;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展览会的活动,主办、参加世界博览会,赴国外主办中国贸易展览会和参加国际贸易博览会;负责中国赴国外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或参加国际博览会的归口协调及相关的管理、监督工作。安排和接待国外来华举办的经济贸易或技术展览会,主办国际专业性或综合性展览会;办理国际经济贸易和海事仲裁事务;出具中国出口商品原产地证明书;受理共同海损和单独海损理算案件;出具人力不可抗拒证明,签发和认证对外贸易和海上货运业务的文件和单证;为到国外从事临时出口活动的公司、企业或个人出具有关单证册,并对其提供担保。代理中国企业在国外或外国公司和个人在中国的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办理有关工业产权和知识产权的咨询、争议及技术贸易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