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亏本

国际贸易亏本

发布时间:2020-11-25 16:43:44

『壹』 郑和下西洋是个赔本买卖吗

永乐三年,三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之命,带领百余艘朦艟大船,越海渡洋,正式开启大航海的壮举,史称“郑和下西洋”

这场大航海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它不但标志着早在欧洲地理大发现之前,我国已具有了远洋航行的能力,更是在世界舞台上秀了把明朝的“软实力”,将大明王朝的声望远播海外。

大明王朝在聚光灯下享受着八方来朝的同时,郑和下西洋之举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比如明代车驾郎中刘大夏就曾质疑道:“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回来又有什么用?”

随着时光的发酵,郑和下西洋赔钱的说法愈发深入人心。百年来,屡屡有人调侃郑和下西洋不过是朱棣的一场面子工程罢了。那么,郑和下西洋的收益究竟如何呢?这场大航海真的是“赔钱赚吆喝”吗?

一、航海目的

郑和下西洋究竟是赚是赔,要从下西洋的目的说起。据明史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朝官方盖章认证了郑和下西洋的两个目的,一是寻找建文帝,二是与周边各国建立外交。


看过这鲜明对比,或许几百年后的后人们,才能深切理解当年郑和的那句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这是一位劈波斩浪的智者,看过了世界之大后,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声音,可惜,却被短视的后来人所无视。倘若明朝能早一些看到海洋的价值,后来的许多悲剧,也许都将避免。

『贰』 外贸出口大客户要求降价亏本了怎么办

客户一再要求降价怎么办?这里我来谈谈对待客户降价的几个方法:怎样对应客户的降价?如何处理好客户提出降价的要求?如何对待客户的再三降价?其实它是一个学问,需要靠我们很多实战经验去摸索的,这里我分享下我对待客户再三降价的心得和方法,写得不好请大家多指教!
对于许多商界和企业界的朋友来说是一个经常会遇到的而且是一个比较头大的事情,在商界生意上的最佳的合作原则是:客户和厂商得到双赢,所谓的双赢就是你的客户和你在项目或产品或其他的合作中共同得到应有的利润,为企业的成长带了贡献;但是在利益利润面前,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时刻在发生,你的利润高了,你的客户就吃亏了,或者你的价格低了,你的客户有得益了,所以怎样达到一个平衡点呢?很多长期合作的客户的公司都存在这样的再三降价的问题。
我们先从客户端提出降价的状况来分析客户为何要再三降价,我想找到客户降价的原因以后,再来做对策比较实际一点:
第一种情形是:客户的公司既定的采购策略和采购目标决定了:或是年度costdown,或是季度costdown,更或是月costdown,这样的目标,以优化和降低其采购成本。
第二种情形是:客户的客户要求你的客户降价,于是你的客户被动找你们降价。
第三种情形是:客户做了横向比较,觉得你的价格比你竞争对手的要高,所以提出降价。
第四种情形是:客户的订单增加,导致你的产能和接单数量增加的时候提出要求你们降价。
还有一种是:你的客户或客户的采购个人行为---无理由降价,也就是公司变相的压榨厂商或是你客户的采购担当的一种个人行为表现,他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急功近利的在老板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业绩而将痛苦转移到你们头上的一种不合理行为。
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老话“砍头的生意有人做,亏本的生意没人做”所以,当客户再三提出降价的时候,你首先要分析你的真实成本,是否有利润空间降价,有多少利润空间降价,若没有利润了,你该怎么办?是停止交易呢?还是有别的对策和思路?对于客户来说,每个公司都有他自己的重点客户和一般客户甚至你所认为的小客户,那么这三类客户在你心目中也就分别自有权重分量之分,哪些是你的一流客户,哪些是你的二流客户,哪些是你的三类客户,当这样不同的客户再三提出降价的时候,你要区别对待,对于重点客户的降价要求你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因为或许你这一降,对于你的营业额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或许你这一不降,订单比率将减少很多,从而对企业的人员,机台利用率等等都会带了很大的负面效应,所以我建议你对于重点客户的再三降价一定要做好全面调查和仔细分析,以数据化去分析---降价与否,降价多少等问题。

『叁』 强大的工业对中国究竟有多重要

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由于农业受制于相对有限的产出,在三个产业中,工业是真正具有强大造血功能的产业,对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社会稳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早在2010年,中国就已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一举完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将中国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的夙愿。就在国人完成初步工业化的历史成就之时,社会上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些人将工业与血汗工厂相挂钩;一些人甚至将工业视为必然被历史淘汰的产业,提出要学习西方“先进经验”,搞“去工业化”。
那么,工业真的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是必然被历史淘汰的产业么?
一、列强崛起,皆因强大之工业
1、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就日不落帝国
英伦三岛孤悬海外,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英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英国的贵族都以会说几句法语来彰显自己的高贵,英语在欧洲大陆更被视为下等人的语言。而工业革命的到来却给原本被边缘化的英国一个咸鱼翻身的机遇。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将织布效率提高1倍。1764年,织工兼木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将纺纱效率提升15倍。1785年,工程师埃地蒙特?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将工作效率提高了40倍,传统的手工业逐步解体,被机械化大生产所取代。
而随着纺织业的兴起,对动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本仅仅用于矿山抽水的蒸汽机经过改良后被用于纺织业——1784年英国建立了第一座蒸汽纺纱厂。之后,蒸汽机又被应用于冶金工业、铁路运输、蒸汽船等领域。到1825年,英国已有蒸汽机1.5万台(37.5万马力),从矿山到工厂,从陆地到海洋,到处是机器在轰鸣,到处是机器在转动,到处是机器在奔驰......
至此英国不仅在纺织业基本摆脱了传统手工业的桎梏,实现机械化,还在交通、冶金等诸多领域实现了机器对人的替代。至185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21%。
当英国人以鸦片战争轰开满清王朝国门之时,我们不仅要看到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更要看到为坚船利炮提供支持的工业基础,而这正是19世纪红衫军打遍世界无敌手的物质保障,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基石。
2、德国因强大的工业实力具备挑战旧有国际秩序的能力
德国工业化比英国晚了50年。在1830年,德国的工业人口占比仅为不足3%,依旧是一个农业国,加上德意志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使德意志人成为欧洲的三等公民备受欺凌,以至于19世纪德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海涅感慨,“陆地属于法国人和俄国人,海洋属于英国人,只有在梦想的空中王国里,德意志人的威力才是无可争辩的”。
直到1834年,在李斯特等学者的呼吁下建立起德意志关税同盟,德意志国家才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至1846年,关税同盟各德意志诸侯国已有 313家纱厂和75万枚机械纺锭,拥有蒸汽机1139台(2.17万马力)。至1848年,德意志诸国铁路线总长达2500公里。
随后,德意志国家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钢铁工业蓬勃而起,涌现出鲁尔工业区、萨尔工业区等工业重镇。至1870年,德国蒸汽机动力达248万马力,煤产量达3400万吨,生铁产量达139万吨,钢产量达17万吨,铁路线长度18876公里。
至此,德国工业一举超越法国,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3.2%,而这也为普鲁士在1871年普法战争中取胜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依靠对国内廉价劳动力的剥削和法国、中国等国家的战争赔款,德国工业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至一战前夕,德国城市化率达到60%,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15.7%,钢产量是英国的2.26倍,发电量是英国的3.2倍,铁路里程达60521公里,是英国的90%,煤炭产量为英国的95%,成为欧洲第一大工业国。
雄厚的工业基础也成为德国敢于挑战英国霸权的底气所在。
3、美苏因强大的工业奠定战后国际新秩序
1800-1850年的美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北方的工业以食品加工和纺织业为主,同时也出产木材、矿产等原材料;南方则是种植园经济,农场蓄奴,种植棉花、茶叶、粮食。
在南北战争后,美国同德国一样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加上美国拥有比德国更好的发展潜力——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庞大的人口,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使美国工业得到爆炸式增长——从1868年到1880年,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至一战前夕,美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工业总产量的32%,钢、煤、石油和粮食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至二战前夕,美国的工业产量占全球工业总产量的38.7%。而这正是美国在二战期间,平均每两个月建成一艘舰队航母,每年产4万架飞机,2万辆坦克的根源所在。
一战前夕,俄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8.2%,虽然貌似工业实力不俗,但工业产值中很大一部来自外国投资的轻工业,本国重工业只占全部工业的1/5,也正是因此,俄国被称为“泥足巨人”。
在一战中,俄军装备大幅逊色于德军,局部甚至出现了3名士兵共用一只步枪的情况。在苏联建立后,特别是在斯大林的钢铁工业化指导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下,迎来了高速工业化的时代,至二战前夕,苏联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17.6%,而且工业结构以军工、重工为主体。
正是依靠强大的重工业,苏联在二战期间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4.4万架飞机,并最终打赢了卫国战争,与盟军在易北河会师,和美国一道重新划定了战后国际秩序。
二、西方式微,皆因失去强大之工业
1、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国际地位
回溯历史,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徒有战胜国之名,却无有战胜国之实——一战结束后,山东权益被日本攫取;二战后中国外蒙和东北的权益被美国处分给了苏联。这些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工业实力不如人、综合国力不如人,用二战前夕的数据做对比就显而易见了:
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38.7%;
苏联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7.6%;
德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3.2%;
英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9.2%;
法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4.5%;
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0.3%。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二战前夕中国的工业实力无比孱弱,有限的工厂大多数纺织工业,而重工业几乎为零,从小到铁钉,大到飞机、坦克、战舰基本依赖进口。没有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既无力保障国家安全,又无法支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法则下,自然饱受欺凌,即便是中国的国家主权也被列强视为可以随意处分的对象。
正是因为自1840年以来,因工业实力不如人而备受欺凌的百年国耻,促使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发展重工业有着近乎宗教般的热忱,即便是节衣缩食,忍饥挨饿也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建立强大的国防工业——1949年,中国是一个满目疮痍、贫穷弱后的农业国,1976年,中国成为了拥有齐全工业体系和“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尖端武器装备的世界第六工业国。中国借此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获得了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这些老牌国际强权平等对话的地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近几十年来西方大张旗鼓的“去工业化”,以及东亚国家竭尽所能发展工业,使全球出现了“北美——西欧——东亚”三大工业中心,这导致过去白人独霸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全球政治舞台上,东亚国家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政治格局也发生了从冷战期间的“两极对抗”,到后冷战时代的“一超多强”,再到如今的“北美——西欧——东亚”三足鼎立时代——各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变迁,说到底还是由工业实力所决定的。
2、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经济的持续繁荣
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由于农业受制于相对有限的产出,在三个产业中,工业是真正具有强大造血功能的产业,对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社会稳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经济一落千丈,中国经济异军突起,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其根本就在于中国高速增长的工业实力。德国之所以能够取得欧洲的领导权,特别是在欧债危机后,掌握了处分他国国家主权的权力,完成了希特勒也未尽全功的事业,也是源于德国强大的工业实力。
若没有强大的工业,虽然可以依靠出售自然资源,可风光一时,但却无法风光一世。
依靠出售本国资源,阿根廷在20世纪初就是比较富裕的国家,上世纪70年代又得益于日本经济崛起,对原材料的大规模需求所孕育的一次大宗商品牛市——铁矿石、石油、大豆的价格飞涨,支撑起了阿根廷的经济繁荣,阿根廷甚至一度步入发达国家门槛,但随着日本对原材料需求的饱和以及日本“失落的二十年”,阿根廷的经济随之遭受重创,加上民粹主义和国内政客的短视,使阿根廷成为全球唯二的,从发达国家“转型”为发展中国家的笑柄(另一个是南非)。
巴西对比起阿根廷而言也是难兄难弟,一方面因为资源出口受日本经济发展形势而跌宕起伏;另一方面开放市场化改革,使本国工业受到国外产品的严重冲击,制造业在巴西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由上世纪80年代的29%,萎缩至现在的10%左右,使巴西永远的丧失了搭载工业化末班车的机遇。
3、西方衰弱在于“去工业化”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逐步将淘汰产能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一方面铸就了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奇迹,同时降低了本国因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失业人口则向服务业转移,并大力发展“钱生钱”的金融业,创造了近乎于天文数字的虚拟经济。
西方国家的这些举措曾经一度被视为明智之举,甚至是很多国内经济学者所无比推崇的,有的学者还献计献策要求中国效法。
但事到如今,“去工业化”危害尽显。
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曾经的全球霸主给予子孙们留下了异常雄厚的家底,虽然在数次败家之后,依旧有罗尔斯罗伊斯等一批技术底蕴深厚的老牌企业。
但在伦敦金融城的灯红酒绿之下,难掩英国工业衰败的现实——作为建设全世界第一条铁路的国家,居然无力更新自己的铁路网络,不得不求助于中国帮助建设高铁;作为老牌工业强国,本国相当一部分通信网络建设居然由中国的华为、中兴等通信公司包办,甚至连英国议会都采购华为的产品;作为曾经的世界霸主,居然在民用核电技术方面缺乏建树,不得不求助于中国和法国的技术支持......
当英国遭受金融危机和欧债风暴影响之时,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询问经济成功的秘诀,默克尔悠悠地回答:“我们至少还在做东西。”
作为曾经的世界工厂,美国也饱尝“去工业化”的苦果,国民经济在钱生钱的金融游戏下,越玩越虚弱——在低端工业转移到第三世界后,造血能力日益匮乏,完全是依靠美元霸权全球吸血和一些高端工业在支撑。
从工业从转移出来的人口则进入服务业,而作为吸纳大量就业人口的服务业,也是分为高端服务业和低端服务业,前者主要包括金融、会计、法律、医疗、教育等需要专业知识的服务业岗位,收入较高,门槛也高,而且就业岗位较少;而低端服务业则大多不需要多高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门槛低,但收入偏低。而社会的中间阶层——蓝领工人则在去工业化的过程中逐渐消亡,这一方面加速了美国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在社会各阶级之间筑起藩篱,激化了阶级矛盾;另一方面导致美国精神沦丧。
曾几何时,勤劳、勇敢、自信、自强等中国人拥有的优异品质,美国人同样拥有——今天西方人感慨于中国高效率的基建能力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和100年前欧洲人感慨美国用一年多时间就建成了帝国大厦如出一辙,正是这种精神使原本落后的美国成为世纪头号工业强国。
而随着“去工业化”,大批工人阶级失业,而美国金融业者、会计师、律师、医师的教育成本和门槛异常高昂,这些岗位的稀缺性和专业性造成子承父业内循环的情况异常普遍,阶层流动趋于停滞。
教育不再能改变普罗大众的命运,对家庭而言也成为负投资,这直接导致反智主义盛行,人口素质下滑,犯罪率飙升(美国人口占全世界5%,监狱中囚犯数量却占全球囚犯总量的25% ),进而又激化了国内种族问题、非法移民问题等潜藏的矛盾......
在勤劳无法致富,在教育无法改变人生命运的情况下,原本充满正能量的美国精神,必然被奢靡主义、享乐文化、嘻哈文化所取代,使美国的精英阶层可以世袭罔替,永远高高在上,而平民阶层只能随波逐流,逐渐沉沦。
正是“去工业化”对美国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为挽救美国的颓势,奥巴马着手大张旗鼓的搞“再工业化”——在第二任期的首份国情咨文中提出“让美国成为新增就业和制造业的磁场”,鼓励制造业回流,其目的就在于力争用强大的工业振兴美国。
三、以史为鉴,坚定发展强大工业不动摇
2011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是美国的120%,是德国的346%,是日本的235%。让西方政客更加心惊胆颤的是,2007年的时候中国工业产值才仅仅是美国工业产值的65%。
正是因此,美国哪怕不顾自己在中东还没填平的大坑,也要坚定不移的重返亚太,在经济上试图和美国在亚太的马仔达成TPP,力图孤立中国;在政治上力挺日本、菲律宾等马前卒与中国制造摩擦;在军事上将F22、F35、萨德系统等先进装备和精锐部队部署到亚太,并频频与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举行军演......
相对于美国曾经的三个对手——德国、日本、苏联,三国的工业巅峰实力也就只有美国的70%,美国从来未面对过中国这样的对手——兼具人口庞大、国土广阔、教育发达、工业体系完备、文明底蕴深厚等特点于一身,确切的说,中国的工业潜力远胜于美国!
随着中国工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会被做成“白菜价”,中国“发达国家粉碎机”的称谓将实至名归,美国高端制造业的造血能力会日益贫乏。
而“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则直指美国的政治影响力和美元霸权——实事求是的说,中国工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完全瞄准了美国的软肋,一旦美国的政治影响力被削弱、高端制造业被中国冲击、美元霸权被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美国军事力量全球回缩将不可避免。而中国完全没有必要与美国争一时之长短,只需发展工业,苦练内功,就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将美国势力逐出亚太的可能性。
如果国人在某些经济学家的忽悠下,搞“去工业化”,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则完全是自废武功——当年南非的工业不可谓不强,不仅一只脚跨进核门槛,还能生产号角mk2坦克、蜜獾战车、石茶隼、G5等先进装备,但在曼德拉上台后,遵循西方的价值观,自觉或不自觉的“去工业化”,使南非从发达国家沦落为发展中国家。
而苏联的教训则更为深刻,苏联解体后,原本完备的工业体系支离破碎,在解体后的二十多年里,俄罗斯已从昔日苏联时期的工业帝国,沦落为以出售石油、天然气和苏联时期遗留的家底为生的资源型国家,被誉为“拥有核武的沙特”,即便是乌克兰、叙利亚这种低烈度的冲突,俄罗斯的干涉和介入不仅造成了本国经济的严重内伤,实际干涉、介入能力相较于苏联时期可谓天上地下。
纵览列强兴衰成败,可谓成于工业化,败于“去工业化”。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希望国人引以为鉴,坚定工业化道路不动摇~

『肆』 外贸第一单亏本做 后面怎么涨价

告诉客户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产品价格适当调整看下客户的反应吧,

『伍』 做外贸,跟客户说成本太高,亏本怎么说比较好

外贸业务对于价格没有必要讨论的太详细,必须据实报价,客户看到价格太高,就不会继续讨论了,没有必要解释。因为你的英语太陋,尽量的使用最简略的词语,否则你可以会越解释,令客户越糊涂的尴尬处境。

『陆』 进口比出口大了 这就证明 国家亏本吗 国际贸易中的盈余 和亏本 怎么理解,跟进出口有关系吗(

不一定啊

8月份,你收入1000元,你生活支出1200,能说你亏了200吗?

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跟进出口有一些关系,因为国际收支平衡中,还包括非进出口类的服务贸易等项目,进出口仅是一部分

『柒』 外贸公司容易亏本吗

公司是否亏损,在于您经营。 对于从事做外贸行业的话,可以考虑注册香港公司。相对经营的成本非常低。
注册香港公司的好处有如下几点:
1. 可提高企业知名度及打造国际性品牌;
2. 可在香港及任何国家地区开展业务和经营;
3. 无外汇管制,资金进出自由;
4. 可在世界各大银行开设外币账户;
5. 香港税率低、税种少;不赢利,不交税;
6.不需在内地租办公场地:无办公地址都可经营:
这样大大减少了您的运营成本。希望能给到您帮助:
如有需求可参考(华知讯商务服务)

阅读全文

与国际贸易亏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