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曼昆微观经济学的问题 生产可能性边界
你可以这么理解,计算机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每个工人每周计算机的产量,市场的专计算机需求属没有相应提高的话,计算机行业的工人就会过饱和,就会有一部分工人转移到汽车行业,相当于是提高了汽车行业的生产要素,那么汽车行业的产量就会增加。
② 关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的问题
斜率=(y2-y1) / (x2-x1),y是计算机数量,x是汽车来数量,斜率衡量了一个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反应有多大,也就是说,你可以根据斜率,来看当汽车数量发生变化时,你要牺牲多少电脑(机会成本)来替换汽车
③ 还是关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问题。
这个假设没有什么问题。
首先,外凸的原因不是因为资源的有限性,而是因为生产单种产品的成本或者说代价随着产量的上升而上升,也就是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打个比方,加入我有十个小时的劳动时间,那么我全部用来生产黄油或者全部用来生产大炮的效率,要比两种产品都生产时的效率低;这就导致了生产可能性边界的非线性,本质原因就是生产效率(一种产品相对于另一种产品)的变动。
其次,这里讲的是生产过程,而不是商品交易过程。在国际贸易理论里面,还有一个价格线吧?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的价格线(此时生产可能性边界还是外凸的),才是体现贸易的过程,即以一定的价格(某商品相对于另一商品的交换比例,即为相对价格)交换并重新配置两种产品比例。(在贸易之前只能称之为产品而非商品,当心考试被扣分。)所以,这里的“交换比例”,不是指商品交换的相对价格比例,而是指生产过程的牺牲比例、即机会成本。
再者,如果在国贸理论中假设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其实就是两种产品的交换比率一直维持不变(参照我第一点里面的解释)。我不知道这里是在讨论什么情况下做的假设,但是商品贸易可以产生效用增加的结论,在一般情况下仍然成立。
你先好好理解那些内容,如果还有需要可以追问~
④ 关于微观经济学生产可能性边界的问题!求解。。。。
你进入了一个误区。经济,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充满了不确定性,既专然是微观经济学,属则是要把这种误差计算到最小。不多说,进入正题:生产可能性是什么?它是确定的吗?不是,所以当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也比生产率提高之前的值更大,所以边界会随着生产率的提高而产生外移。在固有资源的情况下,生产率越高,生产可能性的值也会越大。边界随着生产率而外移,但是交点始终不会到边界以外,所以并不是说没有更好的利用资源。
⑤ 关于经济学原理的问题,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右下方倾斜 ACD 区别是比例问题0.0 移动条件是生产要素比例改变0.0
⑥ 生产可能性边界解释
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称为转换线。英文是-possibility frontier,简称PPF。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基本假设
(1)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2)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既定且规模收益不变;
(3)生产要素的总供给固定不变;
(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5)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
(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externality)。
PPF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生产可能性边界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生产可能性边界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与过度的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说明生产还是潜力,即还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资源闲置;而生产可能性之外的任何一点(则是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所达不到的;只有生产可能性边界之上的点,才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点。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表示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点,表示社会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即存在闲置资源,其原因是存在失业或经济缺少效率;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上的点,必然以今后的生产萎缩为代价。
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说明随着一种产品的增加,机会成本是递增的。也可以说,是机会成本的递增决定了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机会成本的递增是由于某些资源适于生产某种产品,当把它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时其效率下降(即单位资源的产出量减少)。这种现象在现实经济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⑦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来能性边界,也称生自产可能性曲线。英文是pro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简称PPF。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⑧ 生产要素可替代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
在资源和技术一来定的条件下,资源源用于生产产品X,必然导致产品Y的产量减少。那么在边际成本递增的条件下,随着X产量的增加,X的边际成本逐渐上升。而资源总量是一定的,所以多生产一单位的X必须少生产更多的Y,所以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随X的增大而逐渐递增的,所以整个曲线是外凸的。至于是不是标准的椭圆线,我认为不一定。
⑨ 如果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相等,而需求不同,有没有贸易可能那么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和偏好均不同时呢
其实产品异质是贸易的根源,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是贸易的动力,规模经济是专贸易的经济基础。属
1需求不同,仍能发生贸易,象中国和美国的收入水平不同,需求偏好和需求产品的结构也不同,但仍能发生贸易行为,因为再富的国家也有穷人,再穷的国家也有富人。
不好意思,对于国际贸易我只学了本MBA国贸的书,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理解到这个地方。
⑩ 微观经济学!关于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一道题!求具体解释!
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指等产量线吧 由于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的等专产量线都属凸向原点 由数学归纳法得规模报酬递增的也凸向原点。 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是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指等产量线吧
由于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的等产量线都凸向原点
由数学归纳法得规模报酬递增的也凸向原点。
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是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用规模弹性定义式看就知道了。你可以先简单理解为f(tx)对t求偏导。递增代表导数增加,那么二阶导就大于0,设x不变,为参数,就可以看出f(t)凸向原点(比如f(t)=t^2,二阶导是2>0,所以开口朝上,呵呵,中学知识。当然,上面说的很不严谨,只是为了经济学思维说明用的。R2S(规模报酬)其实就是规模经济,一般中级里面没有说R2S递增到底用啥函数来代表递增。高级里面用规模弹性来表述,不那么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