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际贸易对各国生产要素的影响
对不起500字真的太长了
简单给点意见
国际贸易对各国生产要素的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是国家间的贸易买卖行为,是世界领域内的大批量物资买卖行为。
其发展和变化对所有贸易成员国来说都是有非常大的影响。
世界范围内的大多国家因其自身的地理位置和科技技术程度不同,其国家的经济体系
不同,都不同程度上的依赖国际贸易。需要其他国家的资源和技术产品来满足本国的
军事 科技 建筑 工业 农业 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将本国剩余的资源和先进
的技术产品买往国外市场换取外汇再进行其他的买卖交易。
这样的国际经济体系使得全球的经济整体发展,也使得资源和科技的全球最大的共享
化。其有利因素不言而寓。
那我们分析国际贸易对各国生产要素的影响?就很容易了。知道了他的商业模式和有利
条件能给世界个贸易成员国提供的有利条件。就不难分析国际贸易市场的变化到底能给各国带
来多大的影响了。
1 进口贸易量减小或是进口物资价格过高或是进口物资停止买卖
必然影响其国家的各行业发展
2出口量减少各国自身产品在海外市场销售不良
必然导致其国家经济外汇储备 行业副产业下滑
3整体贸易市场混乱低迷
必然导致各国物资停止流通降低买卖风险导致世界范围内整体经济下滑
简单的说了一些 其实国际贸易对每各世界成员国来说其重要性都非常的大
具体到每各国家都有不同的反应 。主要是看其国家的经济体系和依赖贸易
的比重不同而不同。有关具体数据和信息 还有预测需要根据其国家情况具体
分析得到。
Ⅱ 求助了:国际贸易对我国的影响
哈哈!搜了个给你看看!
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逐渐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国际间开始出现了信息产品贸易。进入90年代以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将国际贸易带进了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要素已成为影响21世纪国际贸易走向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和网络贸易的诞生,导致国际贸易运作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信息通过全球网络在世界各国和地区间流动,推动了国际贸易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一、电子商务兴起的意义
电子商务(Electronic Business或Electronic Commerce)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目前,电子商务有两层含义:从狭义上看,电子商务一般指基于数据的处理和传输,通过开放的网络进行的商业交易,包括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活动。从广义上看,电子商务是指Internet(国际互联网)、Intranet(企业内部网)、Extranet(企业外部网)的整个商务活动及其相关领域的综合电子化运作方式。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是市场、金融、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必然产物。这种依托Internet,Intranet(企业内部网)、Extranet(企业外部网)的工作方式,利用Internet技术将企业、用户、供应商以及商业和贸易所需环节联接到现有的信息技术系统上,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业务作业方式和手段,是全球信息流动在国际贸易领域得以实现的形式。电子商务拓展了国际贸易的空间和场所,缩短了国际贸易的距离和时间,简化了国际贸易的程序和过程,使国际贸易活动全球化、智能化、无纸化和简易化,并实现了划时代的深刻变革。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如果在全球国际贸易中使用电子商务,每年可带来大约1000亿美元的收益,因此贸发会议将之誉为“提高世界贸易效率的革新方法”。还有专家认为,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未来10年全世界国际贸易将会有1/3是通过网络贸易的形式来完成的。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世界进出口贸易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的比重还将会逐步增加。
电子商务正在掀起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一场新的革命。电子商务是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基础,它冲破了国家和地区间设置的各种障碍,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引起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
首先,国际贸易市场交易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虚拟市场”。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虚拟”的信息交换,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开放、多维、立体的市场空间,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存在为前提的条件,全球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市场化的形成。信息流动带来的资本、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球加速流动,促进了全球“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得以大大加强。
其次,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虚拟公司”。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通过单个公司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拥有的核心技术,把众多公司相互联接为公司群体网络,完成一个公司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可以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资本关系上不具有强制各个公司发生联系的权力,而是由于承担了一定的信息搜集处理和传递功能似乎具有某种实体性。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便是这种“虚拟公司”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开放系统的动态网络组合寻找资源和联盟,实现“虚拟经营”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竞争环境和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给跨国公司带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处。
再次,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子商务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货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了“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经营管理模式,这种经营方式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间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间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代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减弱,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二、网络贸易的迅猛发展及其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网络贸易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直接进行在线交易(Trade on Line),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企业、海关、运输、金融、商检和税务等有关部门有机连接起来,实现从浏览、洽谈、签约、交货到付款等全部或部分业务自动化处理。广义的网络贸易主要包括因特网贸易和EDI无纸贸易两种类型;狭义的网络贸易则仅指因特网贸易。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开发应用时间较早,但它是一个封闭性系统,费用昂贵,且技术标准复杂,缺少通用性,至今EDI无纸贸易的发展仍较缓慢。而因特网是一种开放性的网络系统,有统一的协议标准,通信费用低廉,更能适应市场日益扩大的需要,相比较而言,因特网贸易将是未来网络贸易发展的主流方向。
目前,网络贸易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开始形成。可以预见,网络贸易在未来的21世纪内,将会成为主导性的贸易方式。网络贸易产生的客观基础,从根本上讲是科技革命的大发展,要求经济关系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众所周知,科技进步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国际互联网络的形成,正在把世界经济融合成以全球为一体的“网络经济”,经济活动的国内国际界限逐渐模糊,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已开始突破时间概念和空间界限,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成为信息社会中阻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全球经济网络一体化趋势,给传统贸易的改造与创新提供了动力和机会。网络贸易突破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它的产生与发展必将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增长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网络贸易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1)网络贸易将会大大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买卖双方通过网络直接接触,无需贸易中介的参与,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参与交易的各方只需支付较低的网络通信和管理费用就可获得存储、交换和处理信息,节省了资金,降低了成本;由于Internet是全球性开放网络,有利于交易双方获得“完整信息”,降低了市场上的搜寻成本,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在网上直接传递电子单证,既节约了纸单证的制作费用,又可缩短交单结汇时间,加快资金周转,节省利息开支。(2)网络贸易提高了工作效率。现有网络技术实现了商业用户间标准格式文件(如合同、提单、发票等)即时传送和交换,买卖双方足不出户就可在网上直接办理订购、谈判、签约、报关、报检、租船订舱、缴税、支付结算等各项外贸业务手续,大大缩短了交易时间,使整个交易非常快捷方便,从而带动了金融、海关、运输、保险等有关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3)网络贸易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地位。公司和厂商可以申请注册域名,在Internet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页介绍产品、劳务和宣传企业形象,有利于扩大企业知名度,开拓海外市场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此外,网络贸易无时间、地域的限制,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可?越
Ⅲ 国际贸易对中国的作用和意义
作用是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意义是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
1、国际贸易对中国的作用: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延续社会再生产。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国内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各国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
2、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和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专业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电子商务将国际贸易带进了一个信息化时代,特别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兴起和网络贸易的诞生,导致国际贸易运作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信息通过全球网络在世界各国和地区间流动,推动了国际贸易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为了解决与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1993年12月15日,在乌拉圭回合的贸易谈判委员会议上,通过一项“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议,决定起草一份贸易与环境的工作方案,并制定有关贸易与环境措施之间增强相互作用的规则,监督用于环境目的的贸易措施,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环保措施。
Ⅳ 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称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专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属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的供求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
国际贸易对单一国家的作用
1、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
2、延续社会再生产。
3、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4、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
5、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6、增加财政收入。
7、加强各国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
国际贸易对世界的作用
1、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
2、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间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途径。
3、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进行政治、外交斗争的重要工具。
4、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
5、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中“传递”的重要渠道。
Ⅳ 简述国际间的贸易对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影响
我认为,国际间的贸易的话对进口国的影响,就是缓解了进口国。在该行业的部分用功压力和生产压力,对进口国予以了资源。上面的补充而对出口国的影响,首先就是提高了出口国的一个经济效益,帮助出口国的经济发展更加快速了。这就是国际间的贸易,对进出口国互相的影响。
具体如下:
外贸增速在走低贸易结构待优化
1、进出口增速由较高增长逐步回归常态
2019年1-7月份,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8.5%,略好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出口增长9.5%,增幅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从月度走势看,一季度进出口增长由于短期特殊原因,增速较高,尤其是出口达到18.4%,高于去年同期与全年水平十几个百分点。
有关部门加强了对跨境资本、转口贸易等领域的监管,使那些在我国香港“一日游”和“低出高报”等贸易虚假行为受到明显抑制,出口增速逐月回落,增长4.2%,与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逐步靠近。进口方面,国内需求不旺导致进口增长缓慢,1-7月增长7.3%。
伴随出口增速的回落,进口增速回调至6.4%,低于一季度2个百分点。由于进口增长慢于出口,贸易顺差同比扩大33.9%,达到1257.2亿美元。上半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由负拉动转为正拉动,贡献率为0.9%,拉动GDP上涨0.1个百分点。
2、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呈现分化
年初以来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情况分化以及钓鱼岛事件纷争等因素,我国与美、欧、日以及主要新兴经济市场贸易增长情况也出现分化。中国对美国、东盟等国家双边贸易稳定,分别增长6.2%与12.4%;新兴经济体中对南非贸易增长15.8%,对韩贸易增长8.6%,保持了较好势头。
由于欧盟经济形势严峻我国对欧双边贸易走低,1-7月下降1.8%;钓鱼岛事件不断升级,中日贸易增速下滑至-8.8%;俄罗斯等资源型国家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负面因素影响导致经济增长欠佳,中俄贸易呈现零增长;内地对我国香港双边贸易增长速度由超高速逐步回落。
我国对美国、欧洲、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继续放缓,依赖程度降低;对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提速。商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对美、欧、日三大传统市场出口比重下降至37.6%,对其他出口市场比重上升到62.4%,出口市场多元化加强。
3、产品、贸易方式、区域结构等方面不断改善
在国内外经济、贸易发展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逐步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贸易结构正在优化与改善。贸易产品结构方面,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大宗产品进口增加。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与上年基本持平。
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上升1.6个百分点;铁矿石、钢坯等资源型产品与原材料产品进口数量增长较快,高技术产品与消费品进口占比提高。贸易方式结构方面,由于我国人工成本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逐渐转移到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
对国内经济增长价值创造贡献较大的一般贸易增速持续快于加工贸易。出口区域结构方面,西部地区凭借产业转移与后发优势,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上半年中西部地区占全国出口总额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进入出口结构升级阶段。
4、外贸出口软实力得以提高
随着人口红利减弱、资金成本提高、资源环境压力增大,我国不仅经济潜在增长率下滑,而且对外贸易传统的成本与价格优势逐步弱化,部分出口产品市场份额被周边国家侵蚀。在这种情况下,外向型企业更加重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加强技术创新。
同时政府部门加强对出口质量的管理,打击出口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商品,全面推进以质取胜战略,贸易出口软实力有所提高。当前以海尔电器、华为通讯等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国际市场越来越受欢迎,我国民营企业出口增长26.2%。
占比提高4.1个百分点,达到41.7%,比重直追外资企业。并且,在国际市场价格总体下降的情况下,我国主要出口商品价格相对有所提高。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箱包、手表、生丝等部分产品出口价格上涨幅度达10%以上。
Ⅵ 国际贸易对一国有什么利弊
国际贸易促进一国经济发展,是通过下述这些机制的作用而实现的。
1.开展国际贸易,必然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贸易,实际上就是把本国的企业纳入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之中。一方面,持续的进口产品的激烈竞争将促使本国的企业提高效率。竞争必然加速低效率的企业退出市场的过程,同时促使高效率的企业达到合理的规模,从而优化本国的市场结构,改善本国企业的实绩。即使本国企业在本国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仍然不得不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出口企业不能不同外国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展开竞争。为了扩大在国外的市场份额,出口企业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生产出成本低、质量好的商品去参与竞争,并不断按国际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按国际标准生产,按国际营销惯例办事。这无疑会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无疑是一国经济发展最本质的基础。 2.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市场的扩大。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无疑会有力地带动经济增长。 先看出口。出口企业往往是面对世界市场来组织生产,市场容量大,容易获得规模经济效应。所谓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会降低,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事实上,许多工业部门要求有适度的初始规模,具有规模经济的性质,如汽车、电冰箱、电子计算机等等,采用大规模生产的方式可以使成本降低很多。如果一国的企业在为国内消费者提供这一类商品的同时,还能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同类产品,那就不仅企业能提高赢利水平,而且国内公众也只需支付较低的价格。不仅如此,在出口贸易的带动下,一个工业部门的发展又可以带动一系列工业部门的发展,以致各种各样的从属的工业部门都建立起来。因为在经济运行中,各产业之间呈现出各种联系。所谓“联系”,是指一个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有两个方面:一是后向联系,即某个部门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二是前向联系,即某个部门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如果出口产业是“联系效应”大的主导产业,就可取得很大的“乘数效果”,带动其他一系列部门的发展,从而循环反复地连续推动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增加,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再看进口。从国外引进国内没有生产的产品,往往能起到开拓国内市场,引导新产业成长的作用。由于国内仍未生产,一时无法确定新产品会有多大的市场,即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社会需求量究竟是多少。当国内进口需求很大,以致即使高关税壁垒也难以阻挡进口时,国内企业就得到了明确的生产信号,进口替代的工业由此发展起来。实践证明,进口替代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走向工业化的第一步。这个过程就是进口商品刺激国内需求,进而导致进口替代工业部门的产生。如果条件具备,进口替代部门还能转变为出口部门。进口国外的新产品还可促进一国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 3.开展国际贸易,必然会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从进口看,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将直接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其作用类似于创新对增长的刺激,而且还节省了创新的成本。从出口看,出口的扩大使得创新活动所能获得的收益上升,从而反过来刺激本国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带动经济增长。 4.开展国际贸易能加速资金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一般说,国际贸易从三个方面促进一国的资金积累。一是出口部门往往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能提高积累率,从而加速发展。二是外贸的发展为引进外资提供必要的条件。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最终是由该国的出口能力决定的。出口越多,在国际市场上筹措资金的余地就越大。另一方面,进口往往同国家之间的借贷关系联系在一起,这又可利用外国的资金来引进技术和设备等等。三是对进口竞争部门提供刺激。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企业往往满足于现有的市场,积累扩大再生产的动力不足。进口市场竞争的出现,使企业产生了提高积累率的巨大压力。无论什么情况,积累总是扩大再生产、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5.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现代经济发展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且结构优化还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题,是推动现代经济持续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所谓产业结构的优化或合理化,是指一二三产业之间比例协调发展以及各产业内部的结构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结构,以及各产业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转移。扩大对外贸易,无疑可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积极作用。一方面,由于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实现绝对平衡的增长,即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刚好符合,因此需要利用世界市场。当国内资源过剩而需求不足时,就面对国外市场组织生产;而在国内需求很大,但缺乏必要的资源和条件时,就适当进口。另一方面,扩大对外经贸关系,积极
Ⅶ 运输成本对国际贸易有什么影响什么是国内商品什么是国际商品
你怎么做的题目都跟我一样。 = =
运输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运输成本缩小了国际贸易的规模。运输成本一方面减少了出口国的出口数量,另一方面,增加了进口国自我供给的数量。
2)运输成本减少了国际贸易的利益。国际贸易利益与(国际市场价格——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运费)成正比,只有当运费<(国际市场价格——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时,才能形成利益。
3)运输成本国际间的完全分工难以实现。运输成本提高了出口商品的成本和在进口国市场的销售价格,因而实际上是对贸易过之间竞争同种产品的天然保护。
国内商品,是指运输成本占商品价值的比重较高、不能进入国际贸易市场参与价格竞争的商品。
国际商品,是指运输成本占商品价格的比重较低、能够进入国际贸易市场参与价格竞争的商品。
Ⅷ 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的影响
在H-O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贸易对本国收入分配和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经济增长对贸易的影响等,发展和完善了新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H-O理论中“生产者”的概念
包括了参与生产的所有要素:La、C、Ln
H-O理论中的生产者受损或受益,是否指该产品生产中的所有要素都受损或受益吗?
本节将做进一步分析。
假定条件:
劳动力收益—工资(W),资本收益—利润(R)
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边际要素生产率递减规律
则:W=P?MPL R= P?MPK
P为产品价格; MPL 为边际劳动生产率;MPK为边际资本生产率。
国际贸易对要素收益的影响有两个渠道:产品价格的变化;边际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前者是国际贸易的直接结果,在短期内即会影响工资和利润;后者则是生产组合变动和生产要素流动的结果,只有在长期才对工资和利润产生影响。
(一)短期影响
大米产业:W(上升)=P(上升)?MPL(不变)
R (上升)= P (上升)?MPK (不变)
钢铁产业:W(下降)=P (下降) ?MPL (不变)
R (下降)= P (下降)?MPK (不变)
短期内,各行业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都没有改变,因此,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没有变动,工资和利润的变动主要由价格的变动决定。
结果:在短期内,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行业)
中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获益,而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行业)中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受损。
(二)中期影响(1)
假定:界于短期和长期之间,是过渡状态。一部分生产要素可以在各行业间流动,其余的要素仍在原行业。我们假设劳动力可以流动,而资本还来不及转移。
大米产业:W(?)=P(短期上升)?MPL(中期下降)
R (上升)= P (短期上升)?MPK (中期提高)
钢铁产业:W(?)=P (短期下降) ?MPL (中期提高)
R (下降)= P (短期下降)?MPK (中期下降)
中期影响(2)
过程分析:出口行业的劳动需求增加,进口行业的劳动需求减少。资本不流动而劳动力流动的结果会使各行业的资本劳动供给比例发生变化。结果为出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下降,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上升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下降。
结果:中期内,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继续受益,而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会进一步受损。流动要素(L)的收益不确定。
(三)长期影响: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1)
假定:在长期中,所有要素都可以流动,包括资本。各行业的生产和投资会由于贸易的发展而进一步调整,直至达到新的均衡点。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结果是,这个社会的劳动力会由于大米生产的扩大而变得相对不足,资本则因为钢铁生产的萎缩而变得相对过剩。
在充分就业和要素间可以相互替代的情况下,两个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人均资本)都比贸易前有所增加。两个行业的劳动边际生产率都会由于资本投入的增加而提高,资本边际生产率则因为资本劳动比率的提高而下降。
长期影响: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2)
大米产业:W(上升)=P(短期上升)·MPL(长期起高)
R (?)= P (短期上升)·MPK (长期下降)
钢铁产业:W(?)=P (短期下降)·MPL (长期提高)
R (下降)= P (短期下降)·MPK (长期下降)
分析过程:
农业工人的工资(Wr)不仅在短期内由于大米价格的上涨而提高,在长期还会由于工人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进一步上涨。
工业资本不仅由于钢铁价格的下跌而受损,其收益(Rs)还会由于长期资本边际生产率的下降而进一步减少。
国际贸易对农业资本和工业工人的收益的影响似乎不确定。但经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工人工资将上升,而农业资本的利润将下降。
结论:在长期,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
意义:二者首次使用总体均衡的分析方法将要素收益与产品价格直接联系起来。
Ⅸ 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和实行进口限额对本国经济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关税是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之一。 但是,随着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关版税对国家财权政收入的比例正在下降。 每个国家根据其类型和价值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一定的税额。
其作用是通过征税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降低其市场竞争力,减少对国内产品的不利影响。 关税具有保护国内生产工业的作用,但它们的不利影响正逐渐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中出现。 主要是对就业率的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我国仅对4类货物征收消费税。
第一类:过度消费会对身体健康、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危害的特殊消费品,如烟、酒、鞭炮、焰火。
第二类:奢侈品等非生活必需品,如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化妆品以及护肤护发品。
第三类:高能耗的高档消费品,例如小轿车、摩托车。
第四类: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石油类消费品,例如汽油、柴油。
Ⅹ 试述国际贸易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摘要:对外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它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各种政策之间存在相关性,一种政策的实施效果,还受到其他领域政策的影响,对外贸易政策也不例外。然而研究其他经济领域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探讨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旨在说明不同经济管理领域间关系密切而且错综复杂,并引起同行对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相关性;国际贸易;传递
对外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其政策的制定主要为了保护本国市场、扩大本国产品出口、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积累资本或资金、维护本国对外政治和经济关系,其中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是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首要目标。由政策的相关性(coherence)我们知道,一种政策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除了取决于该政策本身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其它相关领域政策的影响。对外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具有直接相关性,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其理论研究比较多,理论体系也比较完善。然而关于国内经济政策对国际贸易影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与对外贸易政策相关的国内重要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包括:宏观经济与国际贸易、宏观经济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传递渠道,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和国际贸易
众所周知,对外贸易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政府管理经济的工具,而我们对这两种政策的相关性,及其相互作用则知之甚少。可以说对外贸易和宏观经济变量紧密相连,对外贸易影响经济活动的结构、水平、稳定以及经济增长。进口和出口对一国经济收入和就业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实践经验也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积极的联系。正如对外贸易影响宏观经济一样,一国国民收入水平、总体价格水平、总投资、就业以及消费的变化都会对对外贸易产生影响。
国内经济增长,消费增加,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也增加,原来生产出口产品的资源转向生产供国内消费的产品,从而实现资源在出口产品生产部门以及非出口产品生产部门之间的重新分配,同时出口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使得一国贸易收支状况恶化。相反,如果一国消费滞后,就会迫使国内生产商不得不开拓国际市场,从而出口增加,对外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国内价格水平的变化对国际贸易存在着“外溢效果”。通货膨胀削弱国内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样使得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贸易收支恶化。
从外部看,国外市场价格变化对一国的对外贸易以及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对国际市场依赖性较强的小国更是如此。相对于国内价格,国际市场价格的上升会鼓励该国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另外,进口价格的上升使得以进口产品为生产投入的成本增加,进而产生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出口产品价格会增加出口交易的利润,增加出口公司的资金流动,从而刺激企业将生产非出口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转向生产出口产品。国外市场相对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一国的贸易条件,从而对对外贸易收支产生影响。
对外贸易对宏观经济政策极其敏感。例如,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使一国总消费支出增加,包括用于进口商品的支出,所产生的效果与国内经济增长相似。宏观经济政策对一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也会刺激资本流入或者流出,因而它又可以成为利用国外可利用资源对经常帐户赤字进行融资的决定性因素。
宏观经济要素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尚缺乏实证分析。下面就以经济衰退和宏观经济不稳定两种情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经济衰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源自于国内总需求的降低(因而会降低对进口产品的需求),而间接影响则源自于国内部分企业或产业寻求政府保护的压力,以使这部分企业或产业免受来自国外竞争。同时,一国贸易保护措施的不断增强会引起他国(贸易伙伴)的贸易报复。例如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面对国内需求的不断下降,处于经济危机中的一些国家不得不高筑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生产商,使其免受来自国外竞争的冲击。然而,贸易保护主义使国内疲软的需求进一步恶化,加剧了经济萧条程度,延长了经济萧条周期的时间。国内需求的急剧下跌对国际贸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宏观经济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传递” 渠道是外汇市场,即通过外汇汇率的变动和国内价格水平变动来影响国际贸易。实践证明,稳定的汇率和国内价格水平与国际贸易的正常运行有着极强的相关性。相对于遭受高通货膨胀率的国家来说,保持低通货膨胀率国家之间所进行的贸易更为频繁和集中,并且所形成的贸易伙伴关系也更为密切和稳定。有些经济学家甚至认为,加入货币联盟的国家,如果成员国之间汇率固定,并由超国家的货币联盟当局调控,将会极大地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至少不低于优惠贸易安排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表1从实证的角度说明了进口增长和宏观经济不稳定之间的关系。该表的回归分析结果,是根据114个国家的有关数据,对1980-2000年间最惠国平均关税水平、年均进口的实际增长与GDP平均增长的比率,以及GDP增长的标准偏差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该模型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国家进口增长对GDP增长的依赖和对进口管制水平的依赖,从而能够得出宏观经济波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重要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进口增长与GDP增长正相关,而与关税壁垒的程度负相关。
表1 进口增长和不稳定的宏观经济回归分析 变量 估计系数 统计值 常数 1.181.16 GDP平均增长 1.14 11.55 最惠国平均关税 -0.14-4.24 GDP标准偏差 -0.32-381 R Square=0.64 资料来源:来自于《2004年世界贸易报告》。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变量变动与国际贸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那么,宏观经济的变动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的呢?
二、宏观经济变动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的传递渠道
以上分析只是说明了宏观经济变量与国际贸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但是宏观经济的变动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或者说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影响国际贸易的呢?一种是通过外汇市场。根据Eichenbaum 和 Evans(1995) 的观点可知,外汇汇率主要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宏观经济不稳定会导致市场价格和一国支出大幅度波动,而这种波动又会反过来改变外汇市场状况,迫使一国调整外汇汇率,最终结果是影响国际贸易。另外一种重要渠道是通过金融部门。如通货膨胀会对投资和贸易专业化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时期,对于企业来说,即使他们在一个没有比较优势的国家经营,只要他们在一个具有增长趋势的市场运作,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是比较容易的事情。Corbo(1992)等人认为,高通货膨胀环境下期望通过关税等措施,消除价格扭曲而导致的相对价格变动,不但不利于实现预期效果,反而会扭曲投资决策。同样,由于金融部门受到通货膨胀的压力,银行部门会更乐意给愿意出高利息率的借方贷款,即使这种贷款存在着高风险。这种在通货膨胀环境下所做出的“逆向选择”会扭曲一国专业化分工模式和贸易增长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经济的不稳定也是通过金融部门这一传递渠道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的。
三、宏观经济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外汇汇率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国政府会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及其需要对本币对外币的汇率进行调整。比如在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口持续超过出口,在外汇市场上将表现为对外币的过度需求超出了外币的供给,即外汇的供给不足以满足外汇需求。此时,外币价格具有上升趋势。为了改变外汇市场上外币供求不对称的状况,一国政府将会调整本币对外币的汇率,即通过本币贬值的方式来改变国内对外币的需求。一国政府对汇率的调整将产生两种效果(以本币贬值为例):一是本币贬值会使得从国外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进而抑制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相反,本币贬值,会增强了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本国产品出口以及增加本国出口产品的生产。二是本币的对外贬值会使得国内出口或进口商品相对于非出口或进口商品的价格改变,这种国内价格的相对改变不仅仅改变了该国出口和进口的增长状况,同时也改变了国内需求和投资状况。
(二)财政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说明财政政策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之前,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汇率变化对国内市场均衡的影响。在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国内市场的均衡会受到汇率变化的影响。由国民收入均衡等式Y=A(Y, i) + NX(Y, Yf , e P*) (式中NX表示本国净出口,Yf, P*分别代表外国国民收入和价格;e代表汇率) 可知,汇率是总需求的一个决定因素,汇率变动将导致IS曲线的移动。具体影响过程如下:
在国内商品价格P和国外商品价格P*给定的情况下,本国货币贬值会使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促使本国净出口NX增加,从而使得IS曲线右移,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相反,本国货币升值会降低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促使本国净出口减少,从而使得IS曲线左移。据此,当本国利息率高于国外利息率时,即i>i*时,本国货币升值,IS曲线左移;当本国利息率低于国外利息率时,即i<i*时, 本国货币贬值,IS曲线向右移动。由此可见,在汇率调整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作用会受到汇率变动的制约和影响。
下面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财政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如图2所示,当一国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例如减税、减费或增加政府开支、加大政府采购等,会导致IS曲线右移,IS曲线从原来的位置移到IS’处。国内均衡点也由E移到E’点(短期均衡点),此时国内需求进一步扩张,国内产量不断提高,对货币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并导致利率上升。由于受到高利率的吸引,大量国外资本流入国内,从而导致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反映在外汇市场上,就表现为对本币的需求超过本币的供给,这时候相对于国外货币而言,由于供不应求的关系,最终导致本币升值。
本币升值后,由于用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货物价格上升,削弱了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导致本国出口受到抑制,但进口增加,IS曲线将向回移动,直到净进口的增加抵消国际收支顺差为止。如图2所示,IS曲线最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意味着一国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影响到一国外汇市场,即改变本国货币的汇率;反过来,外汇市场汇率的改变(即改变一国贸易状况)又会对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一个完全的“挤出效应”,致使财政政策达不到预期目的。
相反,如果一国政府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例如增加税收或者是减少政府开支,则会产生一个相反的运动过程。
(三)货币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如图3所示,最初国内均衡点为E点,假定一国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量M,由于在价格P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得LM曲线右移,因货币供给增加,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利率会下降,这样就会刺激国内投资,提高国民收入水平,所以此时最初的国内均衡点移至E’点。由于国内利息率低于国际均衡水平,导致国内资本大量流出,该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反映在外汇市场上,就表现为对本币的供给超过了对本币的需求,这时候相对于国外货币而言,由于供过于求的关系作用,最终导致本币贬值。 本国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于是IS曲线向右移动,直至国际收支恢复平衡。最终平衡点移至E’’点,在这一点,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利率与国际均衡利率相等,结果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导致了产量、就业的提高和利率的上升。如果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结果正好相反。短期内,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提高利率,降低国民收入水平,并导致资本大量流入,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于是本币升值,净进口增加,IS曲线左移,直到国际收支恢复平衡,达到更低收入水平的均衡点。
至此,我们粗略地分析宏观经济变量变动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变量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渠道,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与对外贸易政策紧密相关的国内有关经济领域——宏观经济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同经济管理领域间的关系密切而且错综复杂。当然对国雅贸易产生影响的国内经济领域政策不只限于宏观经济政策,其他诸如基础设施及其服务管理的有关政策、国内市场结构及其干预政策,以及经济组织机构的管理等政策都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