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贸易 > 英国国际贸易特点

英国国际贸易特点

发布时间:2021-02-26 01:45:40

国际贸易的基本类型和特征是什么

国际贸易范围广泛,性质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主要的分类有七种:
、按商品流向划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转口贸易、复出口、复进口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出口贸易是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又称输出贸易。如果商品不是因外销而输往国外,则不计入出口贸易的统计之中,如运往境外使馆、驻外机构的物品,或者携带个人使用物品到境外等。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 进口贸易是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又称输入贸易。如果商品不是因购入而输入国内,则不计入进口贸易。同样,若不是因购买而输入国内的商品,则不称进口贸易,也不列入统计,如外国使、领馆运进自用的货物,以及旅客携带个人使用物品进入国内等。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某种商品从甲国经由乙国输往丙国销售,对乙国来说,这项买卖就是过境贸易。在过境贸易中,又可分为直接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直接过境贸易是指A国的商品进入本国境内后不存放 海关 仓库而直接运往B国;间接过境贸易是指A国的商品进入C国境内后存放仓库,然后再运往B国。在过境贸易中,由于本国未通过买卖取得货物的所有权,因此,过境商品一般不列入本国的进出口统计中。
转口贸易(Entreport Trade)是指本国从A国进口商品后,再出口至B国的贸易,本国的贸易就称为转口贸易。转口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转口运输,即货物从A国运入本国后,再运往B国;另一种方式是直接运输,即货物从A国直接运往B国,而不经过本国。
复出口(Re-export) 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没有在本国消费,又未经加工就再出口,称作复出口或复输出。如进口货物的退货、转口贸易等。
复进口(Re-import)输往国外的商品未经加工又输入本国,则叫做复进口或再输入。产生复进口的原因,或者是商品质量不合格,或者是商品销售不对路,或者是国内本身就供不应求。从经济效益考虑,一国应该尽量避免出现复进口的情况。
2、按商品形态划分: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有形贸易(Tangible Goods Trade)是指买卖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有物质形态的商品(如粮食、机器等)的交换活动。为了便于统计和分析,联合国秘书处于1950年公布了《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简称SITC)。1960年、1975年、1985年还分别对其作过三次修订。在这个标准分类中,把有形商品分为10大类(Section)、67章(Division)、261组(Group)、1033个分组(Sub-group)和3118个项目(Item)。SITC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有形贸易商品。每种商品都有一个五位数的目录编号。第一位数表明类,前两位数表示章,前三位数表示组,前四位数表示分组,五位数一起表示某个商品项目。例如,活山羊的标准分类编号为001.22。其中,0表示类,名称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0表示章,名称为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01表示组,名称为主要供食用;001.2表示分组,名称为活绵羊及山羊;001.22表示项目,名称为活山羊。
无形贸易(Intangible Goods Trade)是指买卖一切不具备物质形态的商品的交换活动,例如运输、保险、金融、文化娱乐、国际旅游、技术转让、咨询等方面的提供和接受。无形贸易可以分为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一般来说,服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s)是指提供活劳动(非物化劳动)以满足服务接受者的需要并获取报酬的活动。为了便于统计,世界贸易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把服务贸易定义为四种方式:(1)过境交付,即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2)境外消费,即在一国境内向来自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提供服务;(3)自然人流动,即一国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方式在其他国家境内提供服务;(4)商业存在,即一国的服务提供者在其他国家境内以各种形式的商业或专业机构提供服务。技术贸易(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de)是指技术供应方通过签订技术合同或协议,将技术有偿转让给技术接受方使用。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有一个鲜明的区别,即有形贸易均需办理 海关 手续,其贸易额总是列入 海关 的贸易统计,而无形贸易尽管也是一国国际收支的构成部分,但由于无须经过海关手续,一般不反映在海关资料上。但是,对形成国际收支来讲,这两种贸易是完全相同的。
然而,无形贸易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的贸易额在最近几年接近于国际商品贸易额的1/4。不少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额已占其出口贸易额的相当比重,有的(如美国)已达一半左右。近年来,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有形贸易的增长速度,且继续保持着十分强劲的势头。特别是乌拉圭合通过了《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把服务贸易纳入国际贸易的规范轨道,逐步实现自由化。这将促使各国进一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我国提出的发展大经贸的工作思路,实际上就强调了发展无形贸易的重要意义。
3、按境界标准划分:总贸易和专门贸易。这是由于国境和关境不一致所产生的统计标准。
总贸易(General Trade)是以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贸易。凡因购买输入国境的商品一律计入进口,凡因外销输出国境的商品一律计入出口。总贸易可以分为总进口和总出口。总进口是指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跨国境进口的总额。总出口是指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跨国境出口的总额。将这两者的总额相加,即总进口和总出口之和,称作总贸易(General Trade)额。世界上某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采用总贸易方式来统计。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是以关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贸易。凡因购买输入关境的商品一律计入进口,凡因外销输出关境的商品一律计入出口。专门贸易可以分为专门进口和专门出口。专门进口是指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跨关境进口的总额,专门出口是指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跨关境出口的总额。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额就是专门进口额与出口额的总和。这样,外国商品直接存入保税仓库(区)的一类贸易活动不再列入进口贸易项目之中。显然,专门贸易与总贸易在数额上不可能相等,但两者都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时(如一年)对外贸易的总额。世界上某些国家,如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瑞士等,采用专门贸易方式来统计。
各国都按自己的统计方式公布对外贸易的统计数据,并向联合国报告。联合国公布的国际贸易统计数据一般注明总贸易或专门贸易。过境贸易列入总贸易,不列入专门贸易。
$page$4、按贸易关系分: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商品直接从生产国(出口国)销往消费国(进口国),不通过第三国转手而进行的贸易,这两国之间的贸易称为直接贸易。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是指商品从生产国销往消费国中通过第三国转手的贸易。对生产国和消费国来说,开展的是间接贸易;而对于第三国来说,则进行的是转口贸易。
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的区别是以货物所有权转移是否经过第三国(中间国)为标准,而与运输方式无关。直接贸易可以是生产国的商品通过第三国转运至消费国,间接贸易可以是生产国的商品直接运往消费国。
5、按贸易国数目划分:双边贸易、三角贸易和多边贸易
双边贸易(Bilateral Trade)是指两国政府之间商定的贸易规则和调节机制下的贸易。两国政府往往通过签订贸易条约或协定来规定贸易规则和调节机制,要求两国在开展贸易时必须遵守贸易条约或协定中的规定。双边贸易所遵守的规则和调节机制不适用于任何一个签约国与第三方非签约国之间开展的贸易。例如,在《中美贸易条约》下开展的中美贸易就是一种双边贸易。
多边贸易(Multilateral Trade)是指在多个国家政府之间商定的贸易规则和调节机制下的贸易。同样,多个国家政府之间也需要通过签订贸易条约或协定来规定贸易规则和调节机制,而且这些贸易规则和调节机制也不适用于任何一个签约国与其他非签约国之间的贸易。例如,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国家所开展的贸易就属于多边贸易。
6、按清偿工具划分:自由结汇贸易和易货贸易
自由结汇贸易(Free-Liquidation Trade)指的是以国际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国际贸易,又称现汇贸易。能够充当这种国际支付手段的,主要是美元、英镑、马克、法郎和日元这些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反之,以经过计价的商品作为清偿手段的国际贸易,则称易货贸易(Barter Trade),或叫换货贸易。它的特点是,进口与出口直接相联系,以货换货,进出基本平衡,可以不用现汇支付。这就解决了那些外汇匮乏国家开展对外贸易的困难。加上现在各国之间经济依赖性加强,有支付能力的国家有时也不得不接受这种贸易方式,因此,易货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十分兴盛,大致已接近世界贸易额的1/3。
必须注意,倘若两国间签订了贸易支付协定,规定双方贸易经由清算帐户收付款,则一般不允许进行现汇贸易。因此,从清偿工具的角度看,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际贸易。
7、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水平贸易和垂直贸易
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贸易活动,叫做水平贸易(Horizontal Trade)。例如,北北之间、南南之间以及区域性集团内的国际贸易,一般都是水平贸易。相反,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称为垂直贸易(Vertical Trade)。这两类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相差甚远,其贸易往来有着许多与水平贸易大不一样的特点。南北之间贸易一般就属此类。区分和研究这两者的差异,对一国确定其对外贸易的政策和策略具有重要作用。

⑵ 19世纪中期英国对外贸易有何特点

这个时候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海外殖民扩张时期.进出口贸易特点为进口所需出口本国羊毛制品.贸易从逆向顺.

⑶ 19世纪后期英国对外贸易有何特点

从出口产品的构成看,英国大部分出口产品是纺织品,这反映英国在这方面生产技术的优势。但是,在出口纺织品的构成上,到18世纪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过去几个世纪作为英国主要出口产品的毛纺织品,在18世纪初仍占出口纺织品的85%,随着工业革命期间棉纺织业技术革新和产量的增长,这一优势被棉纺织品所取代。棉纺织品的出口,

从18世纪初只占出口纺织品0.6%,一下子上升到19世纪初的35.4%。在工业革命早期(1784—1806 年),棉纺织品出口年增长率为16.4%,

而除棉纺织品外,包括毛纺织品等其他纺织品出口,年增长率仅2.9%。此外,工业革命中仅次于棉纺织业的重要的工业部门——金属业,其产品的出口额也呈直线上升趋势。

(3)英国国际贸易特点扩展阅读

1、外贸洽谈前期,制作形式发票用于报价、交易参考或客户申请进口许可等。

2、交易确认以后,制作外贸合同。

3、准备交货的时候,制作商业发票、装箱单、核销单、报关单,申请商检通关单等报关出口。

4、报关后海关退返核销单、报关单的收汇联与核销联等。

5、交货付运后,得到提单(有时是直接做电放提单)。

6、如果付款方式是信用证等方式付款,需要制作、申办、整理客户所需的全套单据,如发票、装箱单、商检证、产地证、受益人证明等等以收取货款。

⑷ 英国 法国 主要经济特征的比较

英国的经济特点:

2006年英国整体经济增长步伐逐步好转,表现得更为强劲和均衡。其中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依旧为服务业。06年全年英国GDP 的增长率逐步递增,分别为2.3%、2.6%、2.8%;而第四季度更是超过预期达到3.0%的水平,投资者纷纷看好英国经济前景,同时大家也看到了通胀率和失业率等风险问题的存在,总体分析英国06年经济处于温和上涨态势。

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
——两国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初探
对于对增长的关键问题感兴趣的经济史家而言,比较方法应是非常有效的。若他的任务在于分析不同变量的运动,考察它们各自对经济革命的影响,那么,就此范围而言,比较几个国家的经验必定会大大拓展其研究领域,增强其提出——或检验——假说的能力。然而这种方法只是以散漫的方式——除极少数例外——得到运用。笔者欲在这篇文章中从比较的视野出发探讨工业革命的起源这一重大问题,但笔者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冒失轻率。大家都知道英国是第一个实现技术突破的国家,而且这一成就是通过它自己的努力、在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自发达到的。但对于如何解释英国人经济和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各家众说纷纭。如果将18世纪的英国经济和另一个国家——法国(由于当时它是欧洲大陆的头号强国,因而是最好的选择)的经济作系统的比较,人们就会更为清晰地发现那些只有英国才具有的因素——这些因素将决定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独特现象。

第一个需要指出的关键问题是,法国大革命前夕英国的领先地位和法国的落后状态已经十分明显,这种状况不是短期内突然出现的。两国之间的差距在18世纪初,即路易十四时代结束时就已经十分明显。为解释两国之间社会经济结构之间的差异,我们应该以长时段(即远溯至中世纪)来考虑到这一问题。这里不可能完成这一工作,但至少我们可以指出17世纪的客观形势对两国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这至少是18世纪初两国之间差距的部分原因。
30年前,约翰•U. 内夫提出,英国之所以成为第一个在18世纪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其原因在于,它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与法国不同的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它已经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它的领先地位比人们通常认为的要早两个世纪。但他的论点在英国受到批判,今天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了。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内夫想象出来的,他大大高估了某些技术发明的意义,以及少数新工业的增长的重要性(除了煤炭工业外,其他的都无足轻重,而且他忽略了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毛纺业增长是十分缓慢的),最后,他还大大高估了企业组织中少数非代表性的大企业的意义。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内夫指出了1540年后英国煤炭产量和消费的快速增长以及它在技术上的意义,这就导致了一些新技术的产生,而这是欧洲大陆完全陌生的,如炼焦炉。这种新的矿物燃料为创新提供了新的推动力,而法国却缺乏这种推动力。另一方面,正如内夫提到的,1540-1640年间,英国工业产量的增长要比法国快。1640年起,英国在矿业和冶金业产量方面居于绝对优势,玻璃、毛纺品等人均产量、甚至整个工业的人均产量高于法国。
不过,两国真正的差异是在1640年后而不是在这之前发生的。在法国,正如诸多研究所表明的——“17世纪的悲剧”使这段经济史上十分暗淡。在经历17世纪头25年的相对繁荣后,1630年代开始了漫长的萧条衰退时代,世纪中叶的投石党运动期间经济几近崩溃,这种糟糕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720年代。百年之内,价格低落,特别是农产品价格极不稳定——频繁而深刻的经济和人口危机,再加上可怕的“死亡率”,通货紧缺,这些都使商业活动陷于瘫痪,影响了地租价格和利润——失业和贫困化,这些众所周知的现象造成了工业生产的停滞甚至是下降,P. 古贝尔和P. 德永在两个大型毛纺业中心博韦和亚眠都清晰地看到了这种状况。在博韦,1624-1720年下降额约为40%,亚眠的工业活动在投石党运动期间陷于停顿,1680年之前都没有回复到世纪初的水平。即使其他地区的命运稍好,我们仍得承认,,1630年后的萧条是漫长和深刻的。由是观之,科尔伯的工业化政策实在是同这种萧条作斗争的无奈之举;但由于当时条件恶劣,通货紧缩、价格不振,收入和消费呈下降趋势,他的努力换来的只是个半失败的结果。诚然,有些工业举措保留了下来,以后还有所发展——如朗格多克的呢绒业——,但很多新办企业都很快衰落并消失了,总体来说,如果科尔伯时代整个工业有所发展的话,那也是很不稳定很不明显的。近来的研究表明,路易十四末年,法国工业有复苏的迹象——人们长期以为路易十四是个灾难性时期——尽管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频繁的饥馑和新教徒的流亡。我们在商人中看到了新的企业家精神,通货紧缺有所缓解,法国在西班牙美洲开辟了新的市场。无疑,这些复苏迹象是1715年后增长的先声,但它仍然受战争和饥馑的灾难限制。即使能在17世纪的法国经济中找到某些积极方面,但总的说来,整体形势仍是十分不利的,今天人们普遍认为,1715-20年间法国的人口低于1640年的水平。
在海峡的另一边,17世纪的形势大不相同。如果近来对法国经济史的研究只是在悲观主义方面有强弱程度的差异的话,那么英国史家总的说来对其国家的经济发展持温和的乐观主义看法.
当然英国也没有能避免17世纪的不利局面。它也曾经历过几次停滞和困难时期,如1620年代,内战时期,同路易十四作战的某些时候;它的主要工业,毛纺业曾几度经历危机,其增长在整个17世纪来说相对微弱,贫困和失业造成了严重问题。但英国没有1630年后法国所经历的长期剧烈频繁的萧条。蔓延到整个欧洲的价格低糜只是在较晚的时候波及英国,比法国晚,约在1650年前后,其幅度也教小;其短期的价格波动也不如法国剧烈,对经济的影响较小。F.J.非舍尔总结说,17世纪英国的工农业有了缓慢但明显的增长,尽管同期人头也增加了,但人均收入很可能也增加了。
1660年后,还有很多法国所没有的其他发展迹象。如英国内部市场的扩大,这尤其得益于伦敦的发展,它比巴黎的发展更为迅速;“边境”各郡有了发展,如兰开夏郡的棉纺业的起飞也早于法国。最后17世纪英国外贸长期呈迅速的增加态势,这尤其是因为其早期的殖民扩张;1660年代起,英国成为重要的外来商品再出口国家,而同期法国的殖民地和殖民贸易几乎可以忽略。
正是由于这缓慢但稳定的增长,到18世纪初,英国在几个重要的领域(尽管其现代性不容高估)已确立了对法国的明显优势地位。首先是农业。英国的很多地区已经展开了个中技术改良,产量比法国更高更稳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农业的歉收较少具有灾难性。随后是工业技术方面。如上面提到的因煤燃料使用带来的革新。17-18世纪之交,由于萨瓦里、纽科门和达比等人的资金投入,革新活动更为活跃。在外贸方面,英国不仅在人均水平,而且在绝对值方面都更高,它的商船队更为庞大,商业资本的积累也更快。
最后,英国的优势也特别明显地体现在财政领域,国债制度和英格兰银行的建立表明,它在政治和经济结构方面远远领先于法国,路易十四也曾试图创办国家银行,但受到财政家们的反对而告失败,这些人认为这种银行与“纯粹君主制”不相容,后来约翰•劳试图人为地将英国的财政制度移植到法国,结果是场灾难。
1688年,格里高里•金曾认为英国已比除荷兰外的任何其他国家都更为富裕,他估计法国的人均收入比英国低20%;一代人之后,在乌德勒支和约签订后不久,但尼尔•迪福就写道,英国是“世界上最繁荣最富庶的国家”。这些评论论据十足,因为17世纪英国经历了相对的繁荣和增长,但法国经济则是停滞甚至是衰退。不管这种差异的原因如何——社会经济结构上的差异(特别是在农村),政治形势,如投石党运动(远比英国内战的破环性大),路易十四战争带来的负担(在同同盟国家作战中法国耗尽了精力)比英国大——但这一事实具有根本性:当18世纪经济形势好转,法国经济开始增长时,法国同英国已经不处在同一起跑线了,同后者相比,它存在诸多的障碍和明显的滞后。工业革命只是漫长演变和发展阶段的顶峰,因此,为理解18世纪最后1/3阶段中英国经济的起飞,重要的一点是,英国已然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增长,虽然有过几次中断,但为期不长,而法国经济在一个世纪的萧条后才开始增长,到工业革命前为期不到半个世纪。用罗斯托的话来说,英国“起飞的准备”比法国更长,积累更多,更为成熟。因此,在1630年后“17世纪的悲剧”后,法国已经明显落后于英国,尽管它在18世纪的增长相对较快,但已经无法追赶英国了。

如果说17世纪两国的经济命运呈对比关系的话,那么从路易十四的战争结束到大革命的3/4个世纪中,情况则完全不同了:两国经济同时增长,我们所掌握的统计数据表明,英法两国增长的节奏惊人的相似。
从我们熟知的领域,即外贸来看,法国的增长甚至比英国快。
英国和威尔士的官方年均外贸额(进口+出口+再出口)在1716-20年间为1300万镑,1784-88年为3100万,即增长1.4倍。根据阿尔努的数字,1716-20年法国的年均外贸额为2.15亿利弗尔,1784-88年为10.62亿;几乎增加了4倍。当然,英国官方计算所依据的费率表比较连贯,因而能提供一个反映贸易大致状况的指数,而阿尔努的估算依据的是当时的现行价格,而这些价格在1730-80年间增长了约60%(至少农产品如此),因此阿尔努的数字应作一些扣除。即使如此,法国贸易的规模至少仍增加2倍,高于英国。而且鲁杰罗•罗曼诺根据详细统计资料提出的1716-20年的数字低于阿尔努的数字(年平均为1.55亿),这样一来,即使扣除价格上涨的因素,法国在这3/4世纪的贸易增加了4倍。1716-20年间,法国外贸总额勉强达到英国的一半,到革命前夕,其总量已与英国基本持平(当然人均数字明显低于英国)。
当然还应该考虑到路易十四末年法国的外贸水平很低,但到革命前夕,其增长速度比英国快。另外,在几个重要的国际贸易领域,法国在18世纪取得或维持了支配地位。法国通过加的斯港向西班牙美洲帝国大量输出工业产品,它仍是西班牙及其美洲帝国的首要工业品供应国;而英国只是垄断了葡萄牙和巴西的贸易,范围有限;但英国控制了意大利和利凡特的市场。圣多明戈岛的甘蔗和咖啡种植发展迅猛,它们的价格低于英属安第列斯群岛的产品价格,因为英属各岛地力耗尽,价格提高,所以法国人从英国人手中夺取了大量的殖民地商栈贸易,同时向北欧的再出口发展也很快。此外,总体来说,英国人在欧洲大陆市场鲜有成功,因为他们到处都遇到保护主义壁垒和法国的竞争;英国向大陆的再出口发展缓慢:从18世纪初到1780年代才翻了一番,只是到1785年左右英国的“现代”工业品才开始入侵大陆,大陆贸易在英国外贸中所占的分额也在下降,从4/5降到不足一半。英国贸易的发展几乎完全得益于殖民地贸易,特别是同北美领地的贸易,到13个殖民地独立之前,英国工业品在那里几乎享有完全的垄断权。这种外贸的“美洲化”在较小程度上也适用于法国,尽管经历了七年战争的失利,法国的殖民地贸易在1716-20到1784-88之间增长了9倍,但同欧洲以外的贸易额只占总量的38%。所以法国外贸的导向比英国更倾向于欧洲,同欧洲的贸易发展速度稍慢于总体速度,但明显高于英国同大陆贸易的发展速度。
但法国外贸的这种乐观主义图景应在几个方面打折扣。在这段时期——即七年战争以前——的前半期,法国的相对地位更为有利。一直到40年代末,英国贸易的发展“非产缓慢”(R. Davis),毛纺品和再出口停滞;只是从1748年起才迅速增长——1745-60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9%。法国贸易虽然受到“约翰•劳体制”的打击,它的起始增速仍与英国相近,约从1735年起,开始加速,不足20年便翻了一番(1736-39到49-55年),这是法国外贸的黄金时代。但七年战争突然打断了这一势头,战争期间法国的商业被“皇家海军”从海上驱除出去,总额降低了50%,而同时英国的贸易仍在发展。1763-71年,法国外贸强劲反弹,但主要是收复失地,但随后是70年代明显的停滞,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则明显后退,直到大革命前夕法国外贸才再次开始增长,并再创新高,到1793年又陷入崩溃。在英国方面,虽然70年代贸易减缓,美国战争期间又经历危机,但同七年战争后的法国相比,速度稍快,1783年和约签订后再次强劲增长,直到本世纪末。有迹象表明,70年代起,法国的竞争力减弱,丧失了在利凡特和西班牙和西属美洲的地位(查理三世的保护主义政策对法国人损害特别大)。英国贸易的发展则更为稳定,因为它受战争的影响较小。
法国外贸的另一个弱点是它对圣多明戈的明显依赖,这个殖民地在80年代占法国殖民地贸易总额的3/4,占总出口额1/3的再出口产品,大部分是这个岛屿提供的。再出口对于英国也很重要,但不列颠帝国更为辽阔更为多样,它的殖民地贸易更为丰富,到1776年时,作为外贸重要因素之一的北美13个殖民地人口增长迅速,生活水平较高,所需求的制成品量大类多。此外,英国出口中的工业品比例比法国高,1780年左右,两国的这个数字分别为2/3和2/5;在法国的出口产品中,咖啡、糖和酒居于首位,其次是纺织品和丝绸。有的研究者认为,法国18世纪贸易的增长纯粹是表面现象,对国民经济并无多大实际意义,因为它大部分只是商栈贸易。但不要忘记英国贸易也是如此,同时一些大港口,如波尔多、南特和鲁昂,它们的工业对殖民地贸易直接发生了影响,它们向那里出口奴隶所需的纺织品、榨糖工具、帆布和绳索等,为远洋船只提供大炮,而且作为乡村工业的中介者,这些港口还将农民带入国际贸易中。可以肯定,相当一部分法国工业产品流入安第列斯和西班牙美洲市场,同英国一样,贸易的扩张是工业发展的战略性因素,这就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
鉴于定量数据的不足和统计的不可靠,这一工作确实棘手。就英国来说,根据W. Hoffmann的指数,1700-90年增加了2倍;而最近迪恩和科尔的指数,英国贸易和工业实际产量的指数从1700年的100上升到1790年的285,年均增长1.17%;同期出口指数较为突出,从100上升到383。在法国方面,让•马尔舍夫斯基曾领导一个“法国经济计量史”小组,该小组至今只发表了一个临时性的数据,只涉及工业;根据这些数据,1701-10年10年间,法国的手工业和工业年均产量,若按当时价格计算,约为3.85亿利弗尔,1781-90间,年均为15.74亿,年增长率为1.91%。但经修正后的更为完善的增长率应降为1%,与迪恩和科尔的数字很为接近。这个数字与当时法国外贸增长的速度相符。从18世纪初到大革命之前,两国工业的增长节奏惊人的接近,如果我们比较双方主要工业的发展就会肯定这一看法。

2006年英国主要经济成果主要表现:
2006年前三季度,英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国内生产总值(GDP)继第一、二季度增长0.7%和0.8%之后,第三季度仍保持了0.7%的增幅。若按年增长率计算,前三个季度GDP的增长率分别为2.3%、2.6%和2.8%。服务业依旧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工业生产与建筑业也实现了小幅增长。根据英国财政部预测,2006年英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2.6%,而2007年则预计增长2.4%。2006年英国经济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在低水平,通货膨胀得到控制。以下为英国经济成果表现:

一、经济显著表现:通胀压力迫使央行再次提高利率。为了抑制因各种生活基本费用增加引发的通货膨胀,英国央行11月9日宣布将银行基本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从4.75%提高到5%,为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这是英国央行继8月份后第二次提息。英国央行一方面要控制通货膨胀,同时也要避免因利率上升导致消费放缓。

二、市场方面表现:消费支出零售业与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2006年第二季度,英国家庭消费支出开始摆脱长期低迷态势。当前英国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抵押贷款和房屋价格都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外国购买者的大量涌入使得伦敦市中心价值超过150万英镑的高级住宅区房价飙升了20%以上。

三、总体经济表现: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业。自2006年第二季度,占英国经济规模超过70%的服务业恢复了强劲增长。第三季度服务业继前一季度增长0.9%之后,再度增长0.8%。其中,制造业和能源业产出增加是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原因,增幅分别为0.7%和0.8%,但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采矿业出现较大萎缩,下降3%。建筑业生产增长则与上一季度持平,为0.5%。

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国的经济特点:
法国天然资源不丰富。所需铁矿石大部靠进口。煤储量约210亿吨(其中褐煤100亿吨),铝土矿储量9000万吨。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气的75%靠进口。水力资源约1000万千瓦,水力资源和地热开发利用比较充分。森林面积1500万公顷 , 覆盖率超过25%。

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工、电器、动力工业、日常消费工业、食品工业和建筑业等。新兴工业如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军工、航空和宇航等部门均有较快发展。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居第三位。钢铁工业、纺织业占世界第六位。但在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工业部门,其中钢铁、汽车和建筑为三大支柱。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法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小麦、玉米、马铃薯、甜菜、葡萄和牛肉产量均居西欧第一位。农用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8%。

服务业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服务业包括商业、运输、电信、旅馆 、餐馆 、供水 、环卫 、修理等部门。电信、信息、旅游服务和交通部门业务量增幅较大。法国是富有特色的旅游国。旅游胜地有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风景区及广阔的阿尔卑斯山区。还有一些历史名城、卢瓦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诺曼底的渔村、科西嘉岛等。

法国交通运输业发达,水陆空都很便利。1990年铁路总长3.40万千米,其中电气化的1.26万千米;法国在发展高速火车方面走在世界前列。1981年9月,巴黎-里昂铁路线上的高速火车正式投入使用。1989年12月,法国研制出最新高速火车,时速达482.4千米。1989年全国公路总长80.52万千米,公路网遍及全国,其中高速公路6763千米。法国内河航运主要由国家经营,内河航道总长8568千米,其中运河4613千米。法国75%的进口物资和20%的出口物资得通过海运。主要海港有马赛港和勒阿弗尔港。法国原有三大航空公司:法国航空公司、联合航空公司和国内航空公司。其中法航的客运量居世界第三位。为增强竞争力,国内航空公司和联合航空公司于1991年决定并入法航。主要机场为巴黎的戴高乐机场和奥利机场。

法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税率高于美、日等国,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6%。

法国的对外出口在世界贸易中占第四位,居于美 、 德、日之后。法国是世界第三大军火出口国。进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业原料等,出口商品有机械、汽车、化工产品、钢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和军火等。主要贸易对象为德国、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等。

法国对外投资增加较快,1991年成为世界第三大投资国。投资主要集中在欧共体成员国,占总额的47.7%。对美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非洲和拉美的投资也较高,并以工业、能源、服务部门为多。法国对第三世界的发展援助主要对象是法语非洲国家。1971 ~1980年外国通过对不动产投资方式购买法国土地4.5万公顷,约占法土地面积的1%。外国对法国工业部门投资加快,其中欧共体成员国对法投资占外国总投资的50%;其次是美国,约占22%。1990年外国在法国投资总额为490亿法郎。法国政府正采取措施鼓励外国在法投资。

法国的社会福利较完备,从1983年起,社会福利金额占国民收入的30.6%。社会保险包括医疗、工伤、家庭津贴、退休金、残疾者照顾等。

⑸ 国际贸易的优缺点

一、国际生产网络研究的文献回顾和评述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经济学家认识到产业内贸易大量存在、相同要素禀赋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大量存在,而这种贸易模式是传统贸易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因而激发了经济学家对贸易理论的重新探索,并最终产生了以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差别产品为基础的新贸易理论。国际生产网络是与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不同的新的分工模式。国际生产网络则有如下3个特点:一是几个国家参与同一种最终产品的生产;二是在生产过程中,中间投入品按工序在国家之间流转,中间品的贸易成为这种分工模式的一大特点;三是跨国生产活动,有时候由一个厂商在不同国家投资设厂完成,有时候由不同的厂商共同参与完成。

现在国际生产网络这一新的生产、分工与贸易模式又已经激发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热潮。不仅许多在国际贸易理论领域享有盛誉的经济学者在进行探索,而且也吸引了很多刚刚加入研究队伍的新生力量。这是目前国际贸易研究领域最活跃的主题。我国是国际生产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和研究还太少。姚枝仲的《国际生产与分工网络:理论与问题》总结了已有的对于国际生产网络这种新的分工模式进行描述和度量的文献;介绍了其主要的度量方法和度量结果,以及各种度量方法的优缺点;着重指出了目前的分工形态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并指出要理解这一新的分工模式需要解释的主要问题;还对已有的理论进展和与理论有关的经验研究进行评述;同时探讨了需要进一步理解的问题,以及这个领域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从国际分工和生产网络的角度分析中国在其中的地位,以及这种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本学科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宋泓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了国际生产网络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机遇与挑战。

二、国际收支失衡及其影响、中国贸易不平衡的性质、内涵以及特点

姚枝仲、齐俊研的《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及其变化趋势》以及姚枝仲的《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两篇论文重点讨论了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在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失衡的变动趋势和可能的调整方向,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文章认为,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以改善国内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调整对外经济政策,是我国应对国际压力、克服外部不平衡以及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最佳选择。姚枝仲、刘仕国的《中国的国民对外贸易差额》,从所有权角度分析了国民贸易的含义,提出了国民贸易统计的一个严格的核算方法,并粗略估算了中国的国民对外贸易额,揭示了现有的海关统计难以显示的许多事实。

宋泓的《美国的霸权地位与中美经贸关系》,从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经济体系出发,指出,历史地看,美国实际上从70年代开始在推行一种有意识的扩大和维持国际贸易逆差的战略,并逐步建立起美元—美国政府债券等为主导的国际经济体制。因此,“对本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和赤字”作为分析国际失衡以及中国贸易不平衡的一个预设的前提是不存在的。李向阳的《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则从规范的宏观经济框架出发系统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加入WTO后,尤其是“入世”过渡期结束以后的进口管理体制以及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的研究

随着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原有国际贸易利益格局发生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部分国家滥用“特保调查”等针对中国的歧视性做法,导致我出口商品遭遇各类摩擦和壁垒不断增多。当前我可采取的反制措施较少,反制措施的灵活性、有效性有待提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建立新的符合WTO规则的进口管理体系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议题。

2006年,社科院世经政所承担“中国进口风险防范管理体系”课题,旨在深入研究WTO后过渡期中,即“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进口管理体系。在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情况下,根据WTO一般例外条款和外贸法第十六条等有关法律规定,针对可能对环境保护、消费者健康、幼稚产业发展、农牧渔业发展等造成不利影响的进口风险,建立公开、透明、有效的防范和管理制度,充实、完善现有进口管理体系,该课题的实施和完成将对我国新型进口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社科院世经政所科承担的“国际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课题,为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其研究报告是我国国内第一份系统研究国际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的报告。该研究报告对WTO、美国、加拿大、欧盟、英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国际组织、主要服务贸易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做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填补了该项研究的空白。该课题不仅研究了上述国家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还对这些国家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方法以及采用的服务贸易统计方法等都做了详细的阐述,这对完善我国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完善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新一轮谈判进展、影响和前景的分析

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研究。田丰的《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效率》从对WTO成员违反协定行为的预防作用、WTO成员使用争端解决机制的成本、争端的早期解决情况、专家小组/上诉机构裁决的公正性和争端的政策效果等5个方面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运行效率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结果显示,与关贸总协定(GATT)时期相比,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效率总体上有所提高,但是并没有改变缺乏实施能力的旧有缺陷;在实际操作中,改革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而且改革带来的收益也没有被所有WTO成员平等分享。

田丰的《从WTO争端解决机制角度分析多边贸易体系和区域经济组织的互动》则从WTO争端解决机制这一视角出发,对多边贸易体系和区域经济组织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该文认为,多边争端解决机制缺乏直接实施能力这一特性导致小国试图通过组成或进入区域经济组织来提高解决争端时的讨价还价能力。而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以及其内部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造成了与多边贸易机构的司法管辖权重叠问题,为GATT/WTO成员解决相互间的贸易摩擦提供了选择法庭以获得最有利裁决的机会。

李向阳《国际规则的形成机制》专门分析了国际规则的形成机制。作者从国际经济规则的外部性与非中性出发,分析了规则制定权的收益来源、一国对规则制定过程影响力的决定因素以及规则形成的具体机制,从而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作为全球化时代的霸主,美国仍然主导着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过程,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⑹ 当前国际贸易的特点

国际贸易的特点
文章来源:中国凉席网
添加人:admin
添加时间:2006-6-20 16:22:43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较 ,既有一定的共性 ,又有自己的特性。其共性表现为:两者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相同,都处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交换环节,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商品的价值,具有共同的商品运动方式,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两者的区别在于:国内贸易是发生在一国内部或国民经济范围的商品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越过国界、超出国民经济范围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国界为两者划出了明确的界限。
在发展国内贸易、国内市场方面,国家的成立,经济政策、货币制度、税收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等的统一,保证了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和国内同一市场的形成。而在国际范围,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不同,从而执行的经济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也不同、因此,国界在客观上成为一种阻碍商品流通的因素。超越国界进行的商品交换,把各国的国民经济联结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经济整体,而国界又把这个整体分割成相对独立的一个个国民经济范围,这是一个矛盾。正是这个矛盾决定了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贸易的特点。
1.国家干预,限制严格
国际贸易的主体具有双重性,即个别主体与国家主体,它既是厂商与厂商之间的贸易,又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国家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护民族工业发展以及保证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等,往往采取一些政策和措施对国际贸易进行干预,或鼓励出口,或限制进口。各国政府都设立有海关,所有进出口商品都必须经过海关,接受海关监管和缴纳必要的税费。否则就是走私,是违法的。由于国际贸易受国家干预,所以我们在对外贸易时,要注意了解、研究相关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以便于更好地制定进出口商品方案。
2.情况复杂,风险很大
国际贸易是跨越国界进行的,遇到的问题既多且复杂,由此带来的贸易风险也比国内大得多。比较显著的有以下几种:
(1)信用风险。这里所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钱货不清的风险。在国际贸易中,从磋商交易到订立合同,再到卖方交货,买方付款,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此期间,买卖双方的财务状况可能发生变化,有时危及履约,给对方造成损失。同时,卖方交货、买方付款存在着时间差,可能出现交货了收不到款,或者不能按期足额收到款;也可能出现付款了收不到货,或收到的货物不符合合同的要求。此类事情时有发生。一旦发生这类事情,双方又在不同的国家,打起官司颇为麻烦 。为了规避信用风险 ,国际贸易中一般采用信用证结算,即在双方交货与付款之间引入银行担保。但这也不能绝对避免风险。
(2)汇率风险。这是指由于币值不稳定 ,从订立合同到成交期间的汇率变动给交易者带来的损失。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货币制度不同,买卖双方必定有一方要用外国货币进行计价、结算和支付,这就发生了两种货币按照怎样的比率进行兑换的问题。这样,从订立合同到支付货款期间的汇率变动,必然会给交易者的某一方带来货物本身以外的汇兑损失 。汇率风险 ,不仅直接关系到贸易当事人的盈亏得失,而且会给有关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国际收支、国际储备、物价等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磋商交易时,用什么货币计价、结算、支付是交易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3)价格风险 。这是指从订立合同到货物到达目的地期间所发生的价格变化而导致的交易者的损失。比如,订立合同后,如果在卖方进货前,货物价格上涨 ,则卖方需承担风险 ;如果在买方收到货物后,货物价格下跌,则买方要承担风险 。当然 ,反之也可能带来利益。但是,一方的利益,也就往往是对方的损失。在国际贸易中,从订约到卖方进货和买方收到货物往往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而世界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 ,所以这种风险 ,相对于国内贸易来讲,突出得多。并且,国际贸易多为大宗买卖,这使得双方面临的价格风险更大。
(4)运输风险 。这是指货物在运输途中遇到突发性事件的风险,如暴风雨袭击、战争、运输工具故障等而导致的货物损失或延期到达造成的损失。当然,在国内贸易中也存在运输风险,但国际贸易中的运输里程一般比国内遥远得多,并且情况也复杂得多,所以其运输风险也大得多 。为规避运输风险 ,国际贸易中一般都要求投保货物运输险,但是即使投保了货物运输险,有的风险则可能仍然要由交易者自己承担。
(5)政治风险。这主要是指贸易对象国发生动乱或革命 ,政府更替 、政策改变以及两国 关系突然恶化等政治原因给交易者造成的损失。
3.强手如林,竞争激烈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有了更广阔的空间范围,这一方面有利于厂商在更大的范围里挖掘资源,开辟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其遇到的竞争更加激烈。在国际贸易中,将遇到的对手更多、更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他们中间的很多厂商,无论在资本实力、管理手段及技术水平上均居于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将遇到的竞争手段也更多、更复杂,不仅凭借个体实力的竞争,而且有国家的支持;不仅有价格的竞争,而且有非价格的竞争,各种手段纷繁复杂。同时,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市场,我们不仅遇到“走出去”的竞争,而且也将面临引进来的竞争。国内和国外市场将逐步融为一体,在异常激烈的世界市场上,中国的厂商将如何扬长避短、提高竞争力是应该认真考虑的,应该要有必要的思想准备。
4.地区制约,需求多样=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等不一样,形成了国际市场上千姿百态的需求特点。这也是厂商在对外贸易中要注意的。
(1)经济发展水平对市场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国家 ,市场容量不一样。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国家,具有高收入、高消费、高福利等特点,他们的购买力也高,规模大,容量大;发展中国家则购买力低,市场容量远不如发达国家。同时,不同类型的国家,对商品需求的质量、档次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多数消费者已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上追求享受,对商品的需求表现为高质量、高档次和优质服务;发展中国家的多数消费者则首先要解决生存或温饱问题,对商品需求更多地倾向于经济适用。
(2)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对市场的影响。不同的国家 、民族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这体现为不同的市场环境,决定了市场的需求特点。比如,日本人喜欢吃泥鳅,但黄鳝在日本市场却难销;喜欢吃河鳗,但鳗鱼罐头则不需要。又如,熊猫在世界上很受欢迎,但不能把具有熊猫图案、商标的商品输往伊斯兰国家,他们把熊猫看成与猪相像,很忌讳。诸如此类,说明在国际贸易中要注意了解贸易对象国的风俗民情、宗教信仰,要实地调查,不能想当然。
(3)文化传统对市场的影响。文化传统对市场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语言、文字、图案、颜色、数字等对市场的影响。比如,要注意到语言的一词多义,各个国家、地区对语言的不同解释和习惯用法;要注意到不同的国家、地区对图案、颜色的不同喜好或忌讳;还要注意到数字的使用,有的数字在一些国家、地区受到欢迎,有的数字则要回避。

⑺ 19世纪中期英国对外贸易有何特点

英国经济发展具有很高的对外依赖性,因此特别注重和倡导建立一个多边的开放贸易系统,即世界自由贸易体系。现在英国的对外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管理基本放开,在一般情况下,政府不干涉公司的对外经济贸易行为。在欧盟内部实行统一大市场,政府对企业从欧盟以外的国家进口或向欧盟以外国家的出口总体无限制。在对外经济贸易法规方面,英国采用欧盟共同政策。
主要进出口大类商品 英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为:机械及运输设备、航天航空设备、化工产品、电子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为:机械及运输设备、工业用原料、化工产品、服装和鞋类等。
对外贸易管理体制 英国政府对行业也是实行尽量放开的管理,除个别行业的生产外

⑻ 英国的经济特点

经济的五大特点:

1、坚持以货币主义为主的紧缩政策,制定并推行中期财政战略

2、放松政府管制,强调市场机制,鼓励自由竞争,以调动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

3、通过实行减税等措施,刺激投资和消费。积极引进外资。

4、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5、改革福利制度。削减福利津贴,撤销部分福利机构,使政府节约了大量的福利开支。

(8)英国国际贸易特点扩展阅读:

英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是世界第四大贸易国,其中英国的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发展较快。而旅游业也在英国的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几年英国经济虽然基本上走出了金融危机的沼泽,但其经济复苏的脚步却显得十分沉重,而且其后续的经济动力显然不足。

而金融业是英国贸易平衡的主力,该行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且从事该行业的人员100多万,产值达到创纪录的132亿英镑。

英国主要是以出口汽车、航空设备、化工产品和石油为主,此外,英国主要进口原材料和食品。

其中,伦敦是世界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伦敦主要从事跨国银行借贷、外汇交易、国际债券发行、基金投资等业务。此外,伦敦还有最大黄金现货交易市场和非贵重金属交易中心。

近年来,英国经济处于温和上涨态势。

英国整体经济增长步伐逐步好转,表现得更为强劲和均衡。其中,英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依然是服务业。目前该行业发展迅速,而且很多投资者也非常看好英国经济前景,外商向英国投资的领域有很多,如汽车、通讯、信息、电子、医疗设备、金融服务、食品、饮料等。

⑼ 国际贸易的基本类型和特征是什么

国际贸易范围广泛,性质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主要的分类有七种:
1、按商品流向划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转口贸易、复出口、复进口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出口贸易是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又称输出贸易。如果商品不是因外销而输往国外,则不计入出口贸易的统计之中,如运往境外使馆、驻外机构的物品,或者携带个人使用物品到境外等。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 进口贸易是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又称输入贸易。如果商品不是因购入而输入国内,则不计入进口贸易。同样,若不是因购买而输入国内的商品,则不称进口贸易,也不列入统计,如外国使、领馆运进自用的货物,以及旅客携带个人使用物品进入国内等。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某种商品从甲国经由乙国输往丙国销售,对乙国来说,这项买卖就是过境贸易。在过境贸易中,又可分为直接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直接过境贸易是指A国的商品进入本国境内后不存放 海关 仓库而直接运往B国;间接过境贸易是指A国的商品进入C国境内后存放仓库,然后再运往B国。在过境贸易中,由于本国未通过买卖取得货物的所有权,因此,过境商品一般不列入本国的进出口统计中。
转口贸易(Entreport Trade)是指本国从A国进口商品后,再出口至B国的贸易,本国的贸易就称为转口贸易。转口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转口运输,即货物从A国运入本国后,再运往B国;另一种方式是直接运输,即货物从A国直接运往B国,而不经过本国。
复出口(Re-export) 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没有在本国消费,又未经加工就再出口,称作复出口或复输出。如进口货物的退货、转口贸易等。
复进口(Re-import)输往国外的商品未经加工又输入本国,则叫做复进口或再输入。产生复进口的原因,或者是商品质量不合格,或者是商品销售不对路,或者是国内本身就供不应求。从经济效益考虑,一国应该尽量避免出现复进口的情况。
2、按商品形态划分: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有形贸易(Tangible Goods Trade)是指买卖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有物质形态的商品(如粮食、机器等)的交换活动。为了便于统计和分析,联合国秘书处于1950年公布了《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简称SITC)。1960年、1975年、1985年还分别对其作过三次修订。在这个标准分类中,把有形商品分为10大类(Section)、67章(Division)、261组(Group)、1033个分组(Sub-group)和3118个项目(Item)。SITC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有形贸易商品。每种商品都有一个五位数的目录编号。第一位数表明类,前两位数表示章,前三位数表示组,前四位数表示分组,五位数一起表示某个商品项目。例如,活山羊的标准分类编号为001.22。其中,0表示类,名称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0表示章,名称为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01表示组,名称为主要供食用;001.2表示分组,名称为活绵羊及山羊;001.22表示项目,名称为活山羊。
无形贸易(Intangible Goods Trade)是指买卖一切不具备物质形态的商品的交换活动,例如运输、保险、金融、文化娱乐、国际旅游、技术转让、咨询等方面的提供和接受。无形贸易可以分为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一般来说,服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s)是指提供活劳动(非物化劳动)以满足服务接受者的需要并获取报酬的活动。为了便于统计,世界贸易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把服务贸易定义为四种方式:(1)过境交付,即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2)境外消费,即在一国境内向来自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提供服务;(3)自然人流动,即一国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方式在其他国家境内提供服务;(4)商业存在,即一国的服务提供者在其他国家境内以各种形式的商业或专业机构提供服务。技术贸易(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de)是指技术供应方通过签订技术合同或协议,将技术有偿转让给技术接受方使用。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有一个鲜明的区别,即有形贸易均需办理 海关 手续,其贸易额总是列入 海关 的贸易统计,而无形贸易尽管也是一国国际收支的构成部分,但由于无须经过海关手续,一般不反映在海关资料上。但是,对形成国际收支来讲,这两种贸易是完全相同的。
然而,无形贸易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的贸易额在最近几年接近于国际商品贸易额的1/4。不少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额已占其出口贸易额的相当比重,有的(如美国)已达一半左右。近年来,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有形贸易的增长速度,且继续保持着十分强劲的势头。特别是乌拉圭合通过了《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把服务贸易纳入国际贸易的规范轨道,逐步实现自由化。这将促使各国进一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我国提出的发展大经贸的工作思路,实际上就强调了发展无形贸易的重要意义。
3、按境界标准划分:总贸易和专门贸易。这是由于国境和关境不一致所产生的统计标准。
总贸易(General Trade)是以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贸易。凡因购买输入国境的商品一律计入进口,凡因外销输出国境的商品一律计入出口。总贸易可以分为总进口和总出口。总进口是指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跨国境进口的总额。总出口是指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跨国境出口的总额。将这两者的总额相加,即总进口和总出口之和,称作总贸易(General Trade)额。世界上某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采用总贸易方式来统计。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是以关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贸易。凡因购买输入关境的商品一律计入进口,凡因外销输出关境的商品一律计入出口。专门贸易可以分为专门进口和专门出口。专门进口是指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跨关境进口的总额,专门出口是指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跨关境出口的总额。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额就是专门进口额与出口额的总和。这样,外国商品直接存入保税仓库(区)的一类贸易活动不再列入进口贸易项目之中。显然,专门贸易与总贸易在数额上不可能相等,但两者都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时(如一年)对外贸易的总额。世界上某些国家,如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瑞士等,采用专门贸易方式来统计。
各国都按自己的统计方式公布对外贸易的统计数据,并向联合国报告。联合国公布的国际贸易统计数据一般注明总贸易或专门贸易。过境贸易列入总贸易,不列入专门贸易。
$page$4、按贸易关系分: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商品直接从生产国(出口国)销往消费国(进口国),不通过第三国转手而进行的贸易,这两国之间的贸易称为直接贸易。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是指商品从生产国销往消费国中通过第三国转手的贸易。对生产国和消费国来说,开展的是间接贸易;而对于第三国来说,则进行的是转口贸易。
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的区别是以货物所有权转移是否经过第三国(中间国)为标准,而与运输方式无关。直接贸易可以是生产国的商品通过第三国转运至消费国,间接贸易可以是生产国的商品直接运往消费国。
5、按贸易国数目划分:双边贸易、三角贸易和多边贸易
双边贸易(Bilateral Trade)是指两国政府之间商定的贸易规则和调节机制下的贸易。两国政府往往通过签订贸易条约或协定来规定贸易规则和调节机制,要求两国在开展贸易时必须遵守贸易条约或协定中的规定。双边贸易所遵守的规则和调节机制不适用于任何一个签约国与第三方非签约国之间开展的贸易。例如,在《中美贸易条约》下开展的中美贸易就是一种双边贸易。
多边贸易(Multilateral Trade)是指在多个国家政府之间商定的贸易规则和调节机制下的贸易。同样,多个国家政府之间也需要通过签订贸易条约或协定来规定贸易规则和调节机制,而且这些贸易规则和调节机制也不适用于任何一个签约国与其他非签约国之间的贸易。例如,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国家所开展的贸易就属于多边贸易。
6、按清偿工具划分:自由结汇贸易和易货贸易
自由结汇贸易(Free-Liquidation Trade)指的是以国际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国际贸易,又称现汇贸易。能够充当这种国际支付手段的,主要是美元、英镑、马克、法郎和日元这些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反之,以经过计价的商品作为清偿手段的国际贸易,则称易货贸易(Barter Trade),或叫换货贸易。它的特点是,进口与出口直接相联系,以货换货,进出基本平衡,可以不用现汇支付。这就解决了那些外汇匮乏国家开展对外贸易的困难。加上现在各国之间经济依赖性加强,有支付能力的国家有时也不得不接受这种贸易方式,因此,易货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十分兴盛,大致已接近世界贸易额的1/3。
必须注意,倘若两国间签订了贸易支付协定,规定双方贸易经由清算帐户收付款,则一般不允许进行现汇贸易。因此,从清偿工具的角度看,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际贸易。
7、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水平贸易和垂直贸易
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贸易活动,叫做水平贸易(Horizontal Trade)。例如,北北之间、南南之间以及区域性集团内的国际贸易,一般都是水平贸易。相反,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称为垂直贸易(Vertical Trade)。这两类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相差甚远,其贸易往来有着许多与水平贸易大不一样的特点。南北之间贸易一般就属此类。区分和研究这两者的差异,对一国确定其对外贸易的政策和策略具有重要作用。

阅读全文

与英国国际贸易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