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太阳广场A座1506是哪个公司入驻
概述迪拜酋长国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第二大酋长国,位于出入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内湾的咽喉地带。同时迪拜市也是阿联酋第二大城市,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阿拉伯湾南岸,是海湾地区中心,被誉为海湾的明珠。近20多年来,迪拜利用“石油美元”建成了一系列现代化配套基础设施,大规模的建设也使得迪拜成了奢华的代名词。然而,随着迪拜世界债务危机,人们也开始怀疑用石油美元堆积起的城市是否也会成为一个泡沫。 基本信息栏中文名称:迪拜外文名称:Du别名:杜拜所属地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口:226.2万(2008年)方言:阿拉伯语,英语时区:UTC+4都会区面积:1,287.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8.18人/平方公里目录[隐藏]一、历史沿革 二、地理环境 三、政府机关 四、人口结构 五、城市介绍 城市绿化 时尚之都六、财政金融 七、交通运输 八、文化艺术 九、旅游指南 十、迪拜——世界之最 十一、迪拜风俗禁忌 十二、对外交流 十三、迪拜酒店 十四、迪拜建筑 经济泡沫 一、历史沿革二、地理环境三、政府机关四、人口结构五、城市介绍 城市绿化 时尚之都六、财政金融七、交通运输八、文化艺术九、旅游指南十、迪拜——世界之最十一、迪拜风俗禁忌十二、对外交流十三、迪拜酒店十四、迪拜建筑经济泡沫 迪拜市市名迪拜市(阿拉伯语:دبيّ)。经纬度城市位于北纬25度16.8分,东经55度20分。酋长国迪拜酋长国(英语:Emirate of Du 阿拉伯语:إمارة دبيّ)合并(城镇)1833年6月9日合并(酋长国)1971年12月2日创始人马克图姆家族(Maktoum bin Bati bin Suhail)(1833年)行政区 Jebel Ali、Hatta、Al Hunaiwah、Al Aweer、Al Hajarain、Al Lusayli、Al Marqab、Al Faq、Hail、Al Sufari、Ud al-Bayda、Al Malaiha、Al Madam、Margham、Urqub Juwayza、Al Qima 政府类型:君主立宪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酋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王子:哈姆丹·本·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Hamdan bin 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种族酋长国中42.3%的人口为印度人,17%为阿联酋公民,13.3%为巴基斯坦人,7.5%为孟加拉国人,9.1%为阿拉伯人,10.8%为其他种族。迪拜(Du)简介迪拜是(迪拜市(英语:Du 阿拉伯语:دبيّ))是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面积3885平方公里,占阿联酋总面积的5%。2002年人口达111.2万。迪拜的经济实力在阿联酋也排第二位,阿联酋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集中在迪拜,所以习惯上迪拜被称为阿联酋的“贸易之都”,它也是整个中东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 迪拜拥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源源不断的石油和重要的贸易港口地位,为迪拜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如今的迪拜成了奢华的代名词。迪拜政府所在地为迪拜市。迪拜市是阿联酋第二大城市。此外,该酋长国还有哈塔镇和杰贝尔阿里港等地。每年10月至来年3月是迪拜气候最好的时节,迪拜总的来说属亚热带气候,冬天气温在10-30℃,夏天最高达48℃度。迪拜的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但英语是最主要的商业语言。经济产业以金融业、石油贸易、货运业、旅游业等为主。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阿拉伯湾南岸,是海湾地区中心,与南亚次大陆隔海相望,被誉为海湾的明珠。它沿海岸线呈西南到东北的走向,长30公里,最宽处10余公里。一条长约14公里的海汊将它分为两部分,东南部分称为迪拉,西北部叫巴尔杜拜。靠海汊的迪拉地段最为繁华。海汊从南到北,建有戈尔胡德桥、马克西姆桥和山代盍隧道,将西部连在一起。面积398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人口226.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1.9%,为人口最多的酋长国。 迪拜是七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面积第二大酋长国(次于阿布扎比),是阿联酋的经济中心。 [编辑本段]一、历史沿革 公元前三世纪,迪拜就有人类活动。近年来,考古学家在迪拜久迈拉地区发现公元五世纪人类住区遗址及文物。迪拜从1799年开始有村庄出现的记录。在18世纪早期,巴尼亚斯部落的Al Abu Falasa后裔开始迁徙至迪拜,而他们一直在阿布扎比居住直至1833年。在1820年1月8日,迪拜的酋长与英国签订了基础和约(海上和约)。1833年,当时由马克图姆(Maktoum)家族所领导的共800人的巴尼亚斯部落(Bani Yas tribe)在“没有抵抗”的情形下离开了阿布扎比并迁移至迪拜,成立了新的王朝。1852年,马克图姆成为酋长,开创了该家族在迪拜的统治。从此,迪拜这个新的独立酋长国,与阿布扎比酋长国正式分离。多年之后,迪拜得到很快的发展,成为定居在城市中的外国商人的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它的宽松的自由贸易价格和合理的税制,吸引着来自各个地区的冒险家们相继来到这里寻求发展。1833年,Bani Yas氏族的阿勒马克图姆王朝在“没有抵抗”的情形下离开了阿布扎比并迁移至迪拜。从此,迪拜,这个新的独立酋长国,与阿布扎比酋长国正式分离。Qawasim族企图掠夺迪拜,但遭阻碍。1835年,迪拜与特鲁西尔酋长国的其余部分与英国签订了海上停战协定并在20年后签订“永久停战协议”。迪拜以其在1892年所订的秘密协议受到英国的保护(免于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侵略)。如迪拜的4个邻国,阿布扎比、拉斯海玛、夏尔迦与欧姆古温,位于与印度的贸易路线使其成为重要之地。1892年3月,特鲁西尔酋长国(或特鲁西尔阿曼)成立。与周围市镇不同,迪拜的管理者鼓励商业贸易。迪拜曾是一个吸引(以印度人为主)定居在城市中的外国商人的重要港口。直到1930年代,它都以珍珠出口而闻名。1966年阿拉伯卢比贬值以后,迪拜加入了新近独立的卡塔尔以建立新的货币计量——卡塔尔/迪拜里亚尔。在离迪拜海岸线120千米的地方发现了石油,之后,迪拜获得了石油开采权。1971年,前保护人英国离开波斯湾之后,迪拜联合阿布扎比和其它五个酋长国于1971年12月2日成立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3年迪拜与其它酋长国一起采用了单一货币:迪拉姆。1954年,英国在迪拜建立了一个政治机构(political agency)成为保护人,迪拜在贸易上对外国人的灵活和宽松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外来者,由于这些外国“移民”的加入,加快了迪拜的国际化进程,使迪拜也迅速地成为一个大的国际性的贸易港口城市。自从1960年在这一地区发现了石油以后,迪拜的远期发展前景更被看好,随着1969年第一桶原油的出口,推动了迪拜的经济和城市基础建设的更快发展。1971年随着前英国保护人的撤离,迪拜的地域边界被重新划分,迪拜联合阿布扎比和其它五个酋长国成立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迪拜得到快速的发展。其国民收入的发展基础来源于它的石油贸易,迪拜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领导者,通过其成功地管理和运作,将其将储存量并不十分丰富的石油的最大收益地给予了人民。并利用石油所带了发展前景迅速地发展城市基础建设,使得国家繁荣发展。此后迪拜利用它的国际性的贸易市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每年都有很多的的国际游客来这里观光和度假,而且游客数量随年增长。迪拜与其他阿联酋的酋长国的不同处在于石油只占GDP的6%。大多数的收入来自杰贝阿里(Jebel Ali)自由区,现在更多从旅游收入。 [编辑本段]二、地理环境 地理迪拜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北濒波斯湾,海岸线长734公里。西北与卡塔尔为邻、西和南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东和东北与阿曼毗连,人口226万,面积为4,114平方公里。迪拜实行开放的政策,目前迪拜的常住居民中有80%为外来人口,来自150多个国家,中国人大约有7万。气候迪拜的夏季(4-10月)酷热,气温高达45℃以上,局部沙漠地区有小沙暴。11月至次年3月为冬季,气温不低于7℃。12月至2月为雨季,全年降雨稀少,年均不足100毫米。新年伊始的迪拜气候适宜、阳光和煦,正是外国游客充分领略当地风情的黄金时间。 [编辑本段]三、政府机关迪拜市府的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市政管理处。1961年,拉希德酋长发布命令,成立市政委员会。从1965年开始,哈姆丹亲王任委员会主席至今。1974年,市府管辖范围扩大到整个迪拜酋长国,并规定市府由市政委员会和市府组成,今天讲市府基本上指这第二个机构。它由秘书长、副秘书长、五位秘书长助理和十二个局、四个室、两个处、一个中心组成,管理城建、交通、卫生、园林、绿化、市场等市政事务。1996年,市府预算为5.45亿美元。 迪拜领导人- 1833年6月9日 `Sheikh Ubayd ibn Said1833年6月9日 - 1852年 Sheikh Maktoum I ibn Bati ibn Suhayl(?——1852年)1852年 - 1859年 Sheikh Said I ibn Bati(?——1859年)1859年 - 1886年11月22日 Sheikh Hushur ibn Maktoum(?——1886年)1886年11月22日 - 1894年4月7日 Sheikh Rashid I ibn Maktoum(?——1894年)1894年4月7日 - 1906年2月16日 Sheikh Maktoum II ibn Hushur(18??年——1906年)1906年2月16日 - 1912年11月 Sheikh Bati ibn Suhayl(1851年——1912年)1912年11月 - 1929年4月15日 Sheikh Said II ibn Maktoum(第1次)(1878年——1958年)1929年4月15日 - 1929年4月18日 Sheikh Mani ibn Rashid1929年4月18日 - 1958年9月 Sheikh Said II ibn Maktoum(第2次)1958年9月 - 1990年10月7日 拉希德·本·赛义德·阿勒马克图姆酋长(1912年——1992年)1990年10月7日 - 2006年1月4日 马克图姆·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酋长(1943年——2006年)2006年1月4日 - 现在 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酋长(1949年——) [编辑本段]四、人口结构人口根据 Statistics Center of Du 的统计数据,2006年迪拜总人口为1,422,000,其中男性1,073,000人,女性349,000人。1998年,迪拜酋长国中17%的人口为阿联酋公民,约85%的外国移民(71%的迪拜酋长国人口)为亚洲人,其中印度人占40%、巴基斯坦人占15%、孟加拉国占10%,其他占10%。而只有约3%的人口是西方人。据传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祖籍是阿联酋的邻国伊朗。但其中有16%的人口(集体劳动者)不能知道确切的国籍,但大多数为亚洲人。迪拜酋长国的平均年龄为27岁。人口自然增长率(2005年)为13.6%。而自然死亡率仅为1%。1822年 1200人1900年 10,000人 迪拜人工岛(棕榈岛)1930年 20,000人1940年 38,000人1954年 20,000人1960年 40,000人1968年 58,971人1975年 183,000人1985年 370,800人1995年 674,000人2005年 1,204,000人 语言尽管阿拉伯语是迪拜的官方语言,但北印度语(Hindi)、马拉雅拉姆语(Malayalam)、乌尔都语(Ur)、波斯语(Persian)、塔加洛语(Tagalog)、孟加拉语(Bengali)连同其他语言都在迪拜被使用。英语是迪拜酋长国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编辑本段]五、城市介绍迪拜是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面积3885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人口140万(2004年),约占总人口的30%。除首府迪拜市外,还有杰拜勒•阿里自由区和哈塔镇等。在迪拜的外来人口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1960年前,采珠业、渔业和贸易是迪拜的传统支柱产业。1969年,迪拜开始产油,估计石油储量20年内将枯竭,现月产量为240万桶。酋长期奉行自由经济政策,近20多年来,迪拜利用“石油美元”建成了一系列现代化配套基础设施。凭借这些设施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传统的转口贸易优势,迪拜大力发展非石油产业,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本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交通运输、旅游和购物中心。迪拜拥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源源不断的石油和重要的贸易港口地位,为迪拜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如今的迪拜成了奢华的代名词。除了各种奢侈商品、名牌汽车,这里的建筑处处显示着蓬勃发展的迪拜丝毫不掩饰的雄心。据统计,迪拜近年来用于工程建设的资金高达1000亿美元,而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整个伊拉克的重建资金也只有530亿美元。全球五分之一的起重机在这里运转,共有25万建筑工人在这里工作。在资金源源不断注入以及奇思妙想创造下,30年前还只是沙漠边上一个小港的迪拜,如今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建筑设计师,他们创造了最大的人工岛———“棕榈岛”,最奢华的酒店———BurjAlArab,这里正在成为世界顶尖建筑设计师的天堂。如今的阿联酋迪拜正在变成一个世界艺术建筑的大都会。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建筑师都云集到迪拜这座沙漠中的城市,并设计了各种前卫的博物馆和大厦。 城市绿化迪拜实在是个十分矛盾的城市。原本以为,应是一片一望无垠的大沙漠,整个城市应是笼罩在黄色的基调中,绿色原本只应是点缀。没想到,刚踏下飞机,一整片的绿就劈头盖脑的向你涌来,到处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城市的天空格外的蔚蓝和清澈,朵朵的白云都可以看的格外的清晰。你在走近一看,那些个大树,那些个小花全部都是长在沙漠上的,如此松软的黄沙上,这些绿色的生命是如何扎根成长的呢?所以说迪拜是矛盾的,最最没有生命的黄沙,最最生机勃勃的绿林,最最古老的宗教,最最现代的建筑都融合在了一起。 时尚之都都说米兰、巴黎是世界时装之都,迪拜也绝对不比那些地方差。这么说的原因不是说迪拜的服装真正走到了世界潮流的前端,而是迪拜的服装实在是太有特色了,说它有特色并不是因为伊斯兰的妇女穿的那种面纱,因为这种情况在整个22个阿拉伯国家都有,说它有特色,是因为在迪拜,你可以看到几种迥然不同的服装风格。首先,穿的最多的绝对是本地人,既阿拉伯人。他们清一色的大褂,从头遮到尾,尤其是女人,当地正宗的阿拉伯女人,的的确确把自己蒙的只剩下一双眼睛露在外面。其次呢,在迪拜你也可以看到很多的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他们也穿着自己民族特色的服装,那些印度人尤其喜欢把头包的象个粽子一样。此外就是中国人,中国的女人穿着旗袍,走在迪拜的大街上,绝对可以吸引无数人的眼球,而最后呢,也是穿的最少的就是欧美人,现在是1月,迪拜的冬天,可是那些欧美国家的女人仍然穿着吊带衫,热裤走在大街上,当地保守的穆斯林也都已经习以为常。在迪拜街边的露天咖啡座坐下,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就好比在欣赏一出最最奇异的服装秀。 [编辑本段]六、财政金融 很久以来,迪拜在这一地区的贸易地理上便占据突出的位置。迪拜一直是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迪拜港湾在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那些装满各种货物转口到海湾地区、印度次大陆和东非等不同地区的中小船只来说,迪拜港湾一直是一个安全的重要海港。 迪拜的市场没有外汇管制,非常开放,易于进入。这里的进口税一般为4%,而且电信设施水平一流,为兴旺发达的金融业和服务业提供服务。能源也很充足,即使是自来水,这个昔日困扰阿拉伯世界的老大难问题,如今也通过海水脱盐淡化得以解决。 交通基础设施可与世界上任何发达的地方相媲美。作为海空转换的枢纽,迪拜机场每日起降将近300个航班,飞抵约130个目的地。1985年,这个国家成立了自己的国际航空公司——阿联酋航空,这个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骄人的业绩。在海运方面,超过125条世界主要航线都将迪拜的Rashid港和Jebel Ali港列入其中。Jebel Ali港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口,建有65个泊位,跨度达15公里。港口的周围是免税区,区内的外资企业可以拥有100%的所有权,并可免交公司税和个人税。此外, 对利润的调拨回国不加限制。免税区内还有经劳埃德认证的中东唯一的冷藏库。 这里云集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品牌,如爱华、兄弟、卡西欧、诺基亚和索尼,15家香港公司已经开始在这里的运作。在迪拜机场,一个新的轻工业免税区已经投入营运。迪拜的零售业,消遣娱乐及旅游业增长强劲,其形象通过雄心勃勃的促销活动而提高。类似豪华轿车和金条的惊人大赠送,以及在全市范围内打折促销,是迪拜一年一度的购物节特色。购物节把全城变为一个主题乐园。仅在1998年,其巨大的成功就吸引了200多万游客,带来了10亿多美元的消费。 迪拜进口商品的70%经过这里再转口到其它国家,通常是输出到邻近的伊斯兰国家。伊朗是最大的出口目标国,阿富汗和阿塞拜疆分列第四和第六位。人们也许更愿意看到这些市场仍在迪拜商界的控制之下。原因在海湾地区,迪拜被认为是这一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首先,迪拜位于阿联酋海岸线的中部,约400英里长,其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性和竞争性。在阿拉伯湾西南部的这一重要位置一方面使迪拜在连接各航线中扮演活跃的贸易角色,另一方面又可以大大方便东西部之间的的海上运输。 其次,迪拜实行自由和稳定的经济政策,在各国之间以及国际工商界赢得良好的声誉,这就鼓励了本国资本和外国资本投资于商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各个经济领域。 第三,迪拜通过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地位。这些高效的便利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各经济部门的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总之,迪拜酋长国的经济建立在两类经济活动的基础之上,即:非石油贸易和石油的生产与出口。在过去的三十年,由于占据海湾独特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的完工以及根据国际最高标准实施的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迪拜的贸易和工业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如今迪拜已经成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进口、出口和转口贸易中心。同时,迪拜也在致力于大力加强其工业基础的建设,以进一步实现其经济的多元化。为此,迪拜在杰布拉里自由区建立了一些重工业项目,活跃的私人经济也建立了一些中小规模的制造工厂,并在某些商品上实现了自给自足,有些商品甚至已经超过当地市场的需求并出口到海外市场。 石油如今,迪拜石油仅提供6%的GDP,而且预计到2010年将会开采完,所以,迪拜实际上已经不能称之为单纯的阿拉伯“石油国”了,但是,这些石油目前所赚取的金钱,足够让他们成为富人。在迪拜,汽油的价格比国内便宜,一般合3块多人民币一升。非石油工业阿联酋全国最大的两个非石油工业项目均在迪拜,即迪拜铝厂和迪拜干船坞。铝厂以迪拜油田的液化石油气发电,目前年生产能力为37.5万吨,产品出口占全国非石油产品出口的60%,现在仍然在追加投资以进行扩大再生产;迪拜干船坞已发展成为世界前五家修船厂,该厂向全球承揽业务,平均每年拆船、修船200多艘。另外,迪拜的食品加工业也很有规模,而这些都归皇家所有,所以这也是经济收入的来源。港口货运如今的杰贝拉里人工港,年货柜吞吐量在1000万左右,就算再低的关税,加上价格并不便宜的港口使用费,也是迪拜财政的收入来源。贸易加工迪拜作为欧洲、非洲和亚洲的印度等地的经济交通的中转枢纽,每年举办无数次国际性的大型展会、博览会、招商引资会等,这些商机带来的价值,也是收入不斐。旅游业自2003年起,迪拜旅游业的收入已经超越了石油收入,占到了GDP的10%以上。而且旅游业还解决了迪拜25%的就业率,这也成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新酋长穆罕默德的工作重点。迪拜的观光住宿人数,从1996年近200万人,成长到2005年的600多万人。同时期,迪拜机场过境人数,也从800万人,成长到近2500万人。而酋长声称,在2010年时,迪拜能吸引每年1500万人来迪拜旅游。房地产业据统计,目前迪拜拥有的高楼起重机,就占了世界1/5。一个个用篱笆圈起来的建筑工地,都是让人无法想像的大面积。在这里,几乎每一个建设案都可以冠上“世界最大的”、“区域最大的”头衔。而这些奇迹,都出自迪拜三家皇家房地产公司的手笔。
❷ 上海垠海贸易有限公司第二米业分公司怎么样
简介:上海垠海贸易有限公司第二米业分公司成立于2008年09月25日,主要经营范围回为生产:大米答等。
法定代表人:俞海明
成立时间:2008-09-25
工商注册号:3101152501392260001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金钱公路2688号
❸ 上海垠海贸易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注册号:****所在地:上海市注册资本:2068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俞海明企业类型:有限回责任公司答(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登记状态:存续登记机关: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注册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路1245号2幢201室
法定代表人:俞海明
成立时间:1999-12-08
注册资本:2068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1500054191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公司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路1245号2幢201室
❹ 晚清时期与明清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有什么变化
明清海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中国大部分最好的商品都由此处(引者注:这里指的是广州)运往各地,因为它是中国最开放和自由的交易地点。且不说6个邻国的土著和异邦人运走的各种货物,仅葡萄牙运往印度、日本和马尼拉的货物,每年约有5300箱各类丝绸,每箱装有100匹真丝,天鹅绒花缎和缎子、轻料如半花缎、彩色单层线段,还有250块金子,及每块重12盎司的2200块金锭,此外的货物还有瓷盘,镀金器皿,糖,中国木,大黄,麝香,……即使长篇开列也不能尽举其名” ——曾德昭《大中国志》
到了明中叶以后,市舶贸易的出口商品,其品种和数量比朝贡贸易的赏赍品就更加繁多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36之多,包括手工业品、农副产品、矿产品、动物和肉制品、干鲜果品、中草药品和文化用品等八大类,其中手工业品共127种,占总数一半以上(明代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高度发展)。
明末,中国出口商品中,手工业品占总数一半以上,其中最大宗货物是生丝,丝货,棉布。当时从广州出口商品的航线有三条,一,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印度、非洲和欧洲各国,二,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日本,三,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菲律宾马尼拉而转口运往拉丁美洲,从万历八年到十八年(1580—1590)的10年间,每年运往印度果阿的丝货为3000担,崇祯九年(1636)达到6000担,崇祯年间(1628—1644)每年由广州经澳门输往长崎的生丝2460担,从这三个数据可以看出明末丝货的出口数量之巨大。
“1591年菲律宾总督发现,菲律宾群岛上土著居民因为服用中国衣料,不再种棉织布,所以下令禁止土著居民服用中国的丝绸和其他中国衣着原料。1592年这个总督报告西班牙国王说,中国商人收购菲律宾的棉花,转眼就从中国运来棉布。棉布已成为中国货在菲律宾销路最大的商品。但土著居民如果采用自己种植的棉花自行纺织,可以向墨西哥输出肆十万比索的布匹。这只不过是一纸空文,以后土著居民还是大量服用中国衣料。“中国纺织品还经过马尼拉销售到西属美洲殖民地去,早在16世纪末叶,中国棉布已经在墨西哥市场上排挤了西班牙货。有的文献说,因为中国棉布价廉物美,所以印第安人和黑人都用中国货而不用欧洲货。中国丝绸就更为畅销了。严中平说,实际上,中国对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贸易关系,就是中国丝绸流向菲律宾和美洲,白银流向中国的关系。至迟到1580年代初,中国的丝绸就已经威胁到西班牙产品在美洲的销路了。17世纪初,墨西哥人穿丝多于穿棉,所谓穿丝,大多是穿中国丝绸,以至于墨西哥总督于1611年呼吁禁止中国生丝的进口。但是到了1637年情况愈发严重,墨西哥的丝织业都以中国丝为原料,墨西哥本土蚕丝业实际上被消灭了。邻近墨西哥的秘鲁也是中国丝绸的巨大市场
,中国丝绸到秘鲁的价格只抵得上西班牙制品得三分之一。从智利到巴拿马,到处出售和穿着中国绸缎。中国丝绸不仅泛滥美洲市场,夺取了西班牙丝绸在美洲的销路,甚至绕过大半个地球,远销到西班牙本土,在那里直接破坏西班牙的丝绸生产(《晚明史》)。
从《晚明史》一大段话中,可以看到中国丝绸和棉布对西班牙纺织业的冲击,很显然,如果没有明末中国纺织业的冲击,西班牙人的纺织业不会衰弱。
再看看清代前期,
1606年,荷兰人首次从万丹将茶叶输往欧洲,在此后一百余年间,茶叶并未成为输往欧洲的重要商品。1704年英船“根特”号(Kent)在广州购买470 担茶叶,价值14000两白银,只占其船货价值的11 %,而所载丝绸则价值80000两。1715年,英船“达特莫斯”号(Dartmonth)前往广州,所携资本52069镑,仅5000镑用于茶叶投资。1716年,茶叶开始成为中英贸易的重要商品。两艘英船从广州携回3000担茶叶,价值 35085镑,占总货值的80%。18世纪2丨0年代后,北欧的茶叶消费迅速增长,茶叶贸易成为所有欧洲东方贸易公司最重要的、盈利最大的贸易,当时活跃在广州的法国商人Robert Constant 说:“茶叶是驱使他们前往中国的主要动力,其他的商品只是为了点缀商品种类。”(茶叶、白银和鸦丨片:1750—1840年中西贸易结构 )。
从17世纪2丨0年代起,英国东印度公司(EIC )在绝大部分年份中,所购买的茶叶都占其从中国总进口值的一半以上。在1765—1774年十年平均每年从中国进口的总货值中,茶叶占71%。在1785—1794年中,这一比例提高到85%。(茶叶、白银和鸦丨片:1750—1840年中西贸易结构 )。
进入18世纪, 中荷茶叶贸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171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要荷印当局订购6~7万磅茶叶,次年又要求增加到10万磅,到1719年,荷兰的订茶量达20万磅(鸦丨片战争前中荷茶叶贸易初探)
18世纪对中国的欧洲主要贸易国是英国和荷兰,这两个国家在18世纪从中国进口的最大宗货物为茶叶,英国东印度公司(EIC )宁可让这类商品的贸易由其船长和船员利用他们的“优待吨位”(Privilegetonnage)去经营,本身则集中全力经营茶叶贸易;从18世纪2丨0年代到90年代,茶叶均是荷人从中国输出的最重要的商品。在这一时期的大部份年代中,茶叶占荷人输出的中国商品总值的70—80%,有些年份甚至超过85%(茶叶、白银和鸦丨片:1750—1840年中西贸易结构 )。
很显然,明末到清代,中国出口的最大宗商品不再是丝货棉布,而是茶叶。当然,如果丝货和棉布在明末的基础上大量增加,自然也无可厚非,但事实呢?
生丝,康熙三十七年至六十一年(1698—1722)为1833担,到乾隆五年至四十四年(1740—1779),为19200担,增加十倍多;到乾隆四十五年至五十五年(1780—1790)增至27128担,又增加29%;到嘉庆二十五年至道光九年(1820一)829)增到51662担,再增长90%(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的发展)。
初一看,数字似乎很大,可实际上呢,康熙三十七年至六十一年(1698—1722),每年的生丝出口量为74担不到,乾隆五年至四十四年(1740—1779),平均每年480担,到乾隆四十五年至五十五(1780—1790),平均每年2467担,嘉庆二十五年至道光九年(1820一)829),平均每年为5166.2担。也就是说,清代的生丝出口,直到鸦丨片战争前夕,才和明末相当。
至于清代的棉布出口则开始于18世纪30年代。如果从明朝灭亡的1644年开始,棉布出口中断了近一个世纪。
当十八世纪英国人的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棉布市场在美洲,这时候,英国人没有遭遇任何的竞争对手,在一百多年前,先英国人走上海上贸易扩张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还有荷兰人,他们都遭遇到了价廉物美的中国纺织品的疯狂冲击,然后走向衰弱,一百多年后,英国人的棉纺织业开始扩张,这个时候,中国只是在缓慢地恢复自己的伤口,那点可怜的棉布出口,其出口的航线的控制者也是英国,当中国的棉布出口疯狂扩张的时候,中国走到了1840年。
十八世纪初,中国的茶叶出口以极快的速度增长,茶叶为中国换来了大量的白银,但茶叶无法带给中国工业革命。曾经,中国的棉布与丝货毁灭了西班牙人的纺织业,但,当英国人的工业革命开始与棉纺织业的时候,中国的棉纺织业不过是在被摧毁的土地上,缓慢恢复。
那广垠的市场,不是英国棉布击败了中国棉布,而是中国的战乱摧毁了中国棉布。那个年代,中国并非没有保存手工业的机会,但清人的铁骑南下的时候,江南很多地方选择了放弃抵抗。他们放弃抵抗是无耻,但他们在试图保住江南的手工业。明初,常遇春北伐,明太祖为了防止常遇春滥杀无辜而亲往其军营反复告诫,明末,在紫气东来中,除了杀戮,剩下的就是废墟,江南的繁荣,一夜之间,成了望不尽的废墟。
❺ 周庄古镇和同里古镇的对比详细点啊
同里镇在吴江市东北部,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又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
同里镇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距苏州城18公里,全镇总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3万。
同里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古镇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镇区被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7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建筑依水而立,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同里镇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宋至清举人以上的就有119人。近代南社创始人之一的陈去病、《孽海花》前六回作者金松岑、《文汇报》创始人之一严宝礼等都是同里人。古镇距苏州18公里,离上海80公里,去周庄10公里,到吴江仅6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目前,同里镇退思园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增补名单,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古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熟悉,近年来,同里每年接待游客都在40万人次以上,全国各大报纸以及美国、香港等地的报纸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同里。
??提示:
??1、交通:
??上海-同里 上海体育馆坐车,每天8:00/9:00/10:00/11:00发车,行程约2小时,票价75元(往返,连门票)。上海汰太路坐车,每天12:30/13:40,行程约2小时,票价75元(往返,连门票)。
??苏州-同里?苏州汽车站坐车,每天6:30/6:50/8:30/9:25/11:00/12:25/14:00/15:25/16:20/17:00,行程35分钟,票价7元。
??吴县-同里?苏州吴县汽车站,第15分钟一班,行程35分钟,票价6元。
??2、住宿:3星级旅店价格约为250人民币/房以上,2星级旅店的为150人民币/房以上,普通旅让约为50人民币/房,或15人民币/床位。推荐 三元大酒店(两星级,地址:同里镇 电话:0512-3331021)
3、门票:
(1)景区联票:80元/人次
参观景点:古镇区、退思园、陈列馆、罗星洲、松石悟园、珍珠塔景园、陈去病故居、古风园
(2)古镇区门票:25元/人次
参观景点:可游览古镇区及崇本堂、嘉荫堂、耕乐堂、南园茶社
(3)套票:40元/人次(淡季) 50元/人次(旺季)
参观景点:古镇区+退思园
(4)套票:35元/人次
参观景点:古镇区+珍珠塔
周庄好玩。
周庄——古色古香的景点
周庄镇旧名贞丰里。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佑年间(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200亩(13公顷多)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但那时的贞丰里只是集镇的雏形,与村落相差无几。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随宋高宗南渡。迁居于此,人烟才逐渐稠密。元朝中叶。颇有传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万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浔迁徙至周庄东面的东宅村(元末又迁至银子浜附近),因经商而逐步发迹,使贞丰里出现了繁荣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两岸以富安桥为中心的旧集镇。
到了明代,镇廓扩大,向西发展至后港街福洪桥和中市街普庆桥一带,并迁肆于后港街。
清代,居民更加稠密,西栅一带渐成列肆,商业中心又从后港街迁至中市街。这时已衍为江南大镇,但仍叫贞丰里。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为周庄镇。
另有资料,周庄地域春秋时期至汉代有“摇城”之说,相传吴王少子摇和汉越播君封于此,周庄的历史就显得更加悠久。在镇郊太师淀中发掘到的良渚文化遗物,也证明了这一点。
周庄元代时属苏州府长洲县。明代中期属松江府华亭县,清初复归长洲县。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周庄镇因元和县一分为二,约五分之四属元和县(今吴县市)。五分之一属吴江县(今吴江市)。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江苏巡抚陈文恭将原驻吴县甪直镇的巡检司署移驻周庄,管辖澄湖、黄天荡、独墅湖、尹山湖和白蚬湖地区,几乎有半个县的范围。
周庄由原来的小集迅速发展为商业大镇,与江南富豪沈万三的发迹很有关系。沈万三利用白蚬江(即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接浏河的优势,出海贸易,将周庄变成了一个粮食、丝绸及多种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庄的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最突出的产品有丝绸、刺绣、竹器、脚炉、白酒等。
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虽历经9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风貌。全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仅有0.47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周庄民居,古风犹存,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沈厅、张厅。 同时,周庄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它们共同构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
周庄,悠远的历史,给古镇造就了诸多胜景。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盛赞周庄“不但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
❻ 中世纪世界商人阿拉伯帝国的贸易方向是什么呢
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是中世纪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建立一系列伊斯兰穆斯林的封建帝国。它的创始人,就是公元七世纪早期的穆罕默德以“宗教革命”的形势,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的各个部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之后,继任者哈里发不断壮大与发展阿拉伯国家,使之成为中世纪强大的帝国。阿拉伯帝国最强大时候,疆域东起印度和流域和帕米尔高原,与中国唐朝邻近与接壤。西边靠近大西洋,南边抵达莫桑比克苏丹国,北部抵达高加索山。这样,形成了一个横跨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的封建帝国。
总之,中世纪阿拉伯人的中介贸易,促进了世界科学、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密切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为亚非欧三大洲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