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举例子说明地理环竞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地域分工日益广泛和深化、国际间的 竞争愈益激烈的今天, 地理环境各因素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比过去任何时候更 加激烈和深刻。积极开展地理环境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及其规律性的探索研 究, 对预测国际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变化和做好对外经贸工作等方面, 均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字:地理环境 关键字 人文环境 抑制 促进 国际贸易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 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 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1、 地理位置的影响 、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其对国际贸易的 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等反面 反映出来。 广大中纬度地区因其位置居中,致使这一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 适中,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贸易等活动都较适宜,是人们生存、发展和交往等 的理想环境;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的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发展和 贸易交往等亦会产生重要影响。沿海地区(尤其是开放地区)与内陆地区(特别 是边远偏僻山区)相比,因为环境、交通和出海口等条件大不一样,使这些国家 (或地区)之间以及内部,其经贸状况会形成明显的差异。一般前者发展较快, 成为发达地区;而后者则发展较慢,往往是比较闭塞和落后的地区。 当然,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独联体虽然为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所 包围,但是,由于北冰洋长年封冻,成为天然障碍,太平洋岸仅有的港口距西部 经贸重心地区遥远,交通很是不便,西部出海口被土耳其海峡所扼,北冰洋西部 的摩尔曼斯克港,虽为不冻港,但航线需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控 制的挪威海峡, 因政治原因,进出口甚为不便,所以前苏联虽濒临三大洋, 但却酷似内陆国家, 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它的对外贸易的发展。 除上以外,因为临近或者毗连一些经 济发达、经贸活动频繁的国家与地区,也会使一些国家、地区得益,促进经济贸 易得到一定的发展。 2、 地形条件的影响 地形对于经济和贸易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以美国为例,美国由于平原 广布,所占比例颇高,使发展农牧业有了良好基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 的农业国家创造了条件。因而,美国农牧业生产发达,农产品不仅能满足本国需 1 要,还可以有 1/3~2/5 的农产品用于出 口。大量农产品的出口,不仅创造了 占该国外汇总收入 20%的外汇,而且在繁荣国际贸易、改善美国的国标收支和 外贸平衡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反之,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岭,或险恶地形直逼沿海,则必 然对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展开对外贸易。世界最 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横亘于非洲偏北部的广大地区,使这里的阿尔及利亚、 利比亚、苏丹、埃及等国家,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深受影响。 可见,地形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农牧业生产的制约作用是很大的, 以致将影响整个国家与地区的经贸活动开展。 3、 气候条件的影响。 气候条件的影响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延伸,气候带排列有序,分别为热带、温带和寒带,纬度 地带性清楚,这又是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 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北半球的欧洲、亚洲和 北美洲的部分地带已经伸入寒冷的北极圈范围内,因此,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沿岸 的一些位处高纬度的港口,气温太低,秋冬季节洋面封冰,致使不少港口一年中 有半年因航船无法运行而被迫停用,国际贸易近乎瘫痪或停顿。 灾害性天气(如寒潮、霜冻、风暴、干旱、洪涝、
冰雹等) ,对于生产 活动、 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等产生的破坏性影响更为直接和严重。例如,一些外贸船只 往往因风暴袭击而被迫停航,如果不掌握气象资料,冒然远航, 外贸船舶很可 能会被风浪浸没,造成惨重的损失。可见气候异常将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和贸易 活动发生重大变化。重视气象现象和气候条件的观测与分析,特别是较大范围的 气候异常的观测研究,了解气候变化态势,熟悉气候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从 中掌握 世界市场动向,以便主动地采取措施,搞好进出口贸易,已成为世界各 国、各地区政府和经贸界人士的一项基础工作。 4、 资源条件的影响 、 矿产资源是宝贵的物质财富,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和 活跃贸易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之一。它具有非再生性质,且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 发展,其消耗量与日俱增。因此,矿产资源的赋存储量、规格品种、 组合结构、 品位状况、地理分布以及新矿产、新矿点的发现等,不仅严重影响着一个国家与 地区的经贸活动, 而且强烈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国际分工、 商品交往、 货物流向、 贸易格局和贸易运输等。 二 、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人文地理是指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身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的总和。它包括国家、居民、宗教、语言、法律、风俗习惯。人文地理环境虽 然不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却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准则。 1.国家类型的影响 国家类型的影响 全世界共有 208 个国家,可分为超级大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人均 GDP 高,它们的发展需要发展中国家 的原料和市场,因此主张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由于它们在政治、经济、军事 张占有绝对优势,它们仍然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力图维持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谋 2 取单方面的利益。 发展中国家数量和人口众多,它们具有劳动力众多、资源丰富、交通地理 位置重要等特点。但是由于经济落后,虽然取得了主权的独立,但在政治上仍受 到超级大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控制和挤压,在军事上受到干涉和威胁,在经济上 受到掠夺和剥削。 正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利益,将影响它们的对 外贸易政策,从而影响国际贸易。 2、人口、民族、宗教、风俗、语言的影响 人口、民族、宗教、风俗、语言的影响 人口 人口的分布状况是与经济发展及国际贸易紧密相关的。世界人口分布稠密 地区,一般是世界经济、贸易的发达地区。 因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承受 力是受限于其经济实力的。一般讲,经贸发达地区需要较多的经济人口,亦能供 养较多的人口。地球上,北纬 20°~60°范围的,据测算大约居住着全世界总人 口的 80%,而且几乎聚集着世界上 100 万人口以上的大多数大城市以及世界全 部大港和极大部分中型港口, 这些地带成了当今世界主要货流的起迄地点和各 类商品的集散地区。人口较多、密度颇高的国家或地区,对各种原材料、燃料和 消费品等的需求量就大,必然导致经贸活动的活跃与繁荣。 世界上的许多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之中,各自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等,在生产、 生 活和消费等诸方面有其特殊的要求,以致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产活动 和贸 易活动。我国是世界主要产茶和茶叶出口 国之一,与阿拉伯国家邻近,与蒙古 人民共和国更是毗连一起,于是成了阿拉伯国家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农副产品、茶 叶制品的重要供应国, 贸易数额可观。 近些年来, 我国边境地区的新疆、 内蒙古、 黑龙江等省区开始空运或海 运活羊去那里,深得当地人民的欢迎。 亚非欧交界处的中东地区是世界伊斯兰教最集中的地区。沙特阿拉伯王国 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整个国家完全按照伊斯兰教罕百里派的戒律行事,有着神 奇独特的风俗。例如,全国上下严禁张贴和供奉一切偶像,认为崇拜偶像是违背 教规的行为。因此,该国不进口人物肖像、塑像和人像玩具等。至于猪的皮革制 品、猪的图形和字样等,更是绝对禁忌的,即便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甲鱼和 螃蟹等,由于 其外形较为奇特与丑陋,也是不食用的。大熊猫是世界稀有珍贵 动物,系我 国国宝,但因外形较为肥胖,有点像猪,在这些国家亦是不受欢迎 的。我国 向该地区一些国家出口商品时,从外形、品种,直至包装、装潢等, 除按合同条款严格执行外,还要特别注意他们这些国家的风俗习惯,
否则会影响 贸易活动。 3、科学技术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进步、生产 力发展和国际经贸活动中的作用将愈趋重要。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 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 国内市场狭小的资本主义国家, 只得以抢占国外市场, 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的办法寻找出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约 有 1/3 的产品要 依赖国际市场;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影响和经营范 围亦有所扩大,竞争能力得到加强,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加快。全世界进出口贸易 总额增 长达到惊人程度。 3 5、 环境质量的影响 、 人类和其生活的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贸活动等会受到 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反之,人类的一切活动又会深刻地作用于地理 环境,并 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往往会出现工业废渣、废气和废水的 大量排放,大 量农药、化肥的不科学使用等情况,致使大气、土壤、水域等受到 污染,地 理环境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或者变坏,个别地区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从 而影 响生产和经贸活动,导致工农业生产萎缩,经贸活动受挫,乃至夭折。 6、 政治因素的影响 、 局势是 否稳定,有否全球或局部战争,国家(地区)执行什么样方针、政 策和奉行 何种外交路线,参加政治、经济联盟与否,属于何种社会经济制度, 哪个政 党、集团执政,谁来掌权等,均会非常明显地影响社会、经济和贸易。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以后,全世界出现 了和平环境,这就为世界各国、各地区 的经济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迅速,有的甚至超过 10%,成为世 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国际贸易 也突飞猛进,出现了空前繁荣局 面。 总之,地理环境包括的内容极其丰富,它常常从不同方面,以不同方式和 不同程度同时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尤其是在世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更 显视了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影响的深刻性和广泛性。
⑵ 关于经纬度..
编辑词条 纬线 也叫“纬线圈”。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与经线相对应.
线圈的圆心位于地轴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地球上纬线与经线垂直;赤道纬线圈最长。两极的纬线圈则缩成一点。 纬线的长度不一样,每一条纬线就是一个圆圈,纬线分为南纬和北纬.
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弧线,经线和纬线 都有无数条,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纬线,人们给它们标注了度数。
在赤道的南北两边,画出许多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就是“纬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叫做纬线。
从北极点到南极点,可以画出许多南北方向的与地球赤道垂直的大圆圈,这叫作“经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就叫经线
纬线是向东西延伸,并指向东西。~~~~
经度 (λ)
经度线投射在图上看似弯曲和垂直的线,但实际上是大圆的一半。
纬度 (φ)
纬度线投射在图上看似水平的平行线,但实际上是不同半径的圆。有相同特定纬度的所有位置都在同一个纬线上。
赤道的纬度为0°,将行星平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
经线
什么是经线?
经线也称子午线,和纬线一样是人类为度量方便而假设出来的辅助线,定义为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地球上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面相截而成的大圆称为“经线圈”。经线圈被两极分成的半圆称为“经线”。任两根经线的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每一根经线都有其相对应的数值,称为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子午线命名的由来:某一天体视运动轨迹中,同一子午线上的各点该天体在上中天(午)与下中天(子)出现的时刻相同。不同的经线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偏东的地方时要早,偏西的地方时要迟。重要的经线 曾引起过一场国际性纷争,时至1953年格林尼治才选取20°W与160°E两条经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本初子午线 · 180度经线 · 西经20度 · 东经160度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或格林尼治线。零度经线直穿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经线的长度约为20037km,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略有不同。
为什么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不过,你想要看到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并不难:立一根竹竿在地上,当中午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候,竹竿的阴影就是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为什么要以格林尼治子午线(即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
本初子午线又叫零度经线,它是为了确定地理经度和协调时间的计量而建立的标准参考子午线。地球上有天然的零度纬线—赤道,却没有天然的零度经线,因此,本初子午线只能从无数的子午线中人为地选出一条。最初的本初子午线,是各国因确定位置的需要而设置的。
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才逐渐有所改变。 1767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马斯开林编制了《英国航海天文历》,它是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地球和天球的零子午线的。该书出版后很快被众多的航海家采用。
1871年第一届国际地理学会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召开,会议作出决议:“各国的海图要统一采用格林尼治子午线为零度经线,并在15年内付诸实施”。
1883年10月在罗马召开第7届国际大地测量会议,会议决议:“本初子午线必须是通过一级天文台的子午线,考虑到有90%的从事海外贸易的航海者已经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基准来计算船的位置(经度)这一实际情况,各国政府应采用格林尼治子午线作为本初子午线”。关于时间问题,会议认为:在国际交往中应采用统一的世界时,这将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1881年10月1日,国际子午线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最后大会通过了七个决议案,其中:
决议案之二:出席会议的各国政府应采用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环中心的子牛线作为本初子午线。
决议案之四:提倡采用世界时,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地方时或标准时。
决议案之五:世界日以本初子午线的零时为起点,民用日也从子夜零时开始。
至此,本初子午线、世界时等最终得以确立,并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在初一课程中学习
重要经线纬线上的国家河流
穿过国家:
赤道:加蓬,刚果,卢旺达,乌干达,肯尼亚,索马里;印度尼西亚,瑙鲁,基里巴斯;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西。
北回归线:毛里塔尼亚,马里,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沙特,阿联酋,阿曼,印度,孟加拉国,缅甸,中国;美国,墨西哥,巴哈马。
南回归线: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南非,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巴拉圭,巴西。
北极圈:冰岛,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丹麦)。
南极圈:没有国家。
本初子午线(东经0度):英国,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加纳。
国际日期变更线(东经180度):因为这条经线的东西两侧相差一天,为了方便日期计算这条经线人为的避开了本应穿过的国家,所以他不是直线,而是折线。
穿过海洋:
赤道: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北回归线:大西洋,太平洋。
南回归线: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北极圈:北冰洋,大西洋。
南极圈: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本初子午线:北冰洋,大西洋。
国际日期变更线:北冰洋,太平洋/
穿过地形区:
南北回归线都有穿过沙漠和高原,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大沙漠和印度高原和墨西哥高原,南回归线在澳大利亚穿过沙漠,南美洲穿过巴西高原。。
参考资料:世界地图
****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世界重要地区:
1、赤道穿过的地区:几内亚湾、刚果盆地、东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
2、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北非、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华南地区、台湾岛、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
3、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南非高原、澳大利亚大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等
4、北极圈穿过的地区:欧洲、俄罗斯北部、加拿大北部、美国阿拉斯加
5、南极圈以及南极大陆外围岛屿、半岛分布
****8主要经线穿过地区
1、0°经线 :伦敦、巴黎东部、地中海西部、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
2、30°经线 :摩尔曼斯克东部、莫斯科东部、圣彼得堡、东欧平原与波德平原的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地中海东部、开罗E、尼罗河、东非高原E、南非高原西部等
3、60°E经线: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W、阿拉伯海4、90°E经线:叶尼塞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
5、120°E经线 :勒拿河东部、大兴安岭、北京西、上海东、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
6、150°E经线: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大分水岭、堪培拉、悉尼
7、180°经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白令海、阿留申群岛、图瓦卢、斐济、新西兰西部
8、30°W经线: 大西洋中部
9、60°W经线:纽芬兰岛、加勒比海、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南极半岛
10、90°W经线:密西西比河、墨西哥湾、中美洲
11、120°W经线:落基山
12、150°W经线: 美国阿拉斯加洲、夏威夷洲等
****重要纬线通过我国的地理事物
1、北回归线:两广丘陵、云贵高原 珠江 珠江三角洲;汕头、广州
2、30°N: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长江、澜沧江、怒江 沪宁杭工业基地;杭州、重庆、拉萨
3、40°N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黄河、塔里木河 京津唐工业基地;北京、大同、敦煌等
⑶ 求关于"地理环境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的资料
地理环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大部分,前者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它们是国际贸易的自然地理基础。
一、地理位置的影响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地球表面的热量、降水量等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广大中纬度地区因其位置居中,致使这一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贸易等活动都较适宜,是人们生存、发展和交往等的理想环境。举世瞩目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是古代文化、经济和贸易等发展最早与最繁荣的地区和国家。他们疆域的主要部分就是位于中纬度的温带和亚热带范围。我国汉代就开拓的沟通欧亚非三洲的古代“丝绸之路”即是世界上著名的最早的国际贸易通道。同样,从世界地图上可以清楚看出,当今地球上社会经济最繁荣、交往最密切、经贸活动最活跃的几个区域,也往往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等三洲的沿海地区,其中包括北美洲五大湖区与大西洋沿岸区域,西欧地区和亚洲日本的“三湾一海”地区以及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等世界重要经贸区域,上述地区其土地面积只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0%,而工农业总产值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却分别约占世界的80%和70%。
与上述情况相反,国土辽阔的独联体(前苏联),虽然是世界上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其国土的大部分处在高、中纬度,相当大部分的疆域,特别是广阔的东北部地区,自然条件严酷,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促,永久冰土带广布,以农业综合自然条件分析,远不如同纬度的西欧诸国和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故其农业土地的生物潜力可能性要比美国低57%,比法国低53%,比德国和英国分别低38%和32%,不仅严重影响种植业的发展,而且对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以及交通运输与经贸活动等都带来不少困难。至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伸入北极圈和南极洲的那些地区,由于位处高纬度,气候严酷,对社会经济的制约作用更大,故至今仍然是地球上经济、贸易活动最不发达地区之一。
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的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发展和贸易交往等亦会产生重要影响。沿海地区(尤其是开放地区)与内陆地区(特别是边远偏僻山区)相比,因为环境、交通和出海口等条件大不一样,使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内部,其经贸状况会形成明显的差异。一般前者发展较快,成为发达地区;而后者则发展较慢,往往是比较闭塞和落后的地区。例如,我国东部沿海一带,因为紧临太平洋,海运的地理优势突出,加之沿海都市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科技先进,实力雄厚(总人口不足全国的8%,工业产值却占全国的25%左右,高等学校也占全国的17%多),又临近港澳地区和国际市场,侨商、侨眷众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先后开放了“5个特区”、“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多个三角洲地带,形成了由南向北的沿海开放前沿地带,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往来,各个方面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前沿阵地。相比之下,西部内陆地区则较为闭塞落后,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很大差距。
地球上有20多个内陆国家,除欧洲的8个属于发达国家外,其余都是发展中国家。位处欧洲的内陆国家所以会比较发达,这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较早,现代化铁路、内河航运与航空运输等交通较方便以及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较好紧密相关。其他广大内陆国家之所以较贫困,经贸活动不够发达,有其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等复杂原因,而距离海洋较遥远,没有方便的出海口这一重要地理环境因素,是严重影响他们经贸发展的带根本性的共同原因。众所周知,海运是当今国际间经济贸易活动联系的主要手段,内陆国家只有取得通畅的出海口才有发展经济、繁荣贸易的现实可能,而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与邻近的海运便利、经济又较发达的国家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南美洲的玻利维亚100多年来一直是借道智利的港口进行对外贸易活动。又如非洲的赞比亚,其传统的出海口在南非,由于南非推行种族主义政策,赞比亚被迫又重开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道路,这才保证了其最重要的外贸物资——铜矿的正常外运出口,使开展经贸活动的愿望变成现实。
当然,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独联体虽然为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所包围,但是,由于北冰洋长年封冻,成为天然障碍,太平洋岸仅有的港口距西部经贸重心地区遥远,交通很是不便,西部出海口被土耳其海峡所扼,北冰洋西部的摩尔曼斯克港,虽为不冻港,但航线需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控制的挪威海峡,因政治原因,进出口甚为不便,所以前苏联虽濒临三大洋,但却酷似内陆国家,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它的对外贸易的发展。
交通地理位置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亦是很大的。这是因为交通运输条件既是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内容与条件之一,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美国是地跨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两洋国家”,在世界以北大西洋为经济贸易重心区的100多年时间里,它利用便捷的北大西洋航线开展对欧洲的经贸活动,使其东北部和东部大西洋沿岸地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北美东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地区经济贸易重心区。而今,美国又乘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太平洋东部国家的迅猛崛起,世界经济重心呈现从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趋势的契机,利用其便利而发达的太平洋航运,促使西部和南部“阳光地带”的经济繁荣发展起来,率先抢占了太平洋地区的市场。统计资料表明,目前,美国与亚太地区的贸易总额已超过其与欧洲的贸易总额,达到2,000多亿美元。这对缓解美国的经济矛盾和稳定国内政局等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充分显示了美国濒临世界两大海洋的交通地理位置优势。至于跨越亚非两大洲的埃及,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扼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要冲——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每年获得10多亿美元的运河船只通行费,极大地促进了埃及的经济、交通和贸易的发展。此外,新加坡、巴拿马等国家,亦因位处沟通两大海洋的重要通道和国际航线的要冲等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大量船舶过往、停靠及其供养补给、维修保养,使其成为周围地区与国家的物资转运点或集散中心,繁荣了该地区的经济和贸易活动。
除上以外,因为临近或者毗连一些经济发达、经贸活动频繁的国家与地区,也会使一些国家、地区得益,促进经济贸易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地形条件的影响
这里的地形概念,内容广泛,不仅包括类型、坡度,还包括地面的覆盖层等方面。地形对于经济和贸易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地形差异是造成以后各项指标差异的“主导”因素。美国,由于平原广布,所占比例颇高,使发展农牧业有了良好基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创造了条件。因而,美国农牧业生产发达,农产品不仅能满足本国需要,还可以有1/3~2/5的农产品用于出口。大量农产品的出口,不仅创造了占该国外汇总收入20%的外汇,而且在繁荣国际贸易、改善美国的国标收支和外贸平衡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反之,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岭,或险恶地形直逼沿海,则必然对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展开对外贸易。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横亘于非洲偏北部的广大地区,使这里的阿尔及利亚、利比亚、苏丹、埃及等国家,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深受影响。
可见,地形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农牧业生产的制约作用是很大的,以致将影响整个国家与地区的经贸活动开展。
三、气候条件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气候变化的规律性是很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这是一种表现形式。从赤道向南北两极延伸,气候带排列有序,分别为热带、温带和寒带,纬度地带性清楚,这又是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例如,温带地区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作为人类衣食主要来源的棉花和粮食,主要产于温带地区,以1989年为例,世界粮食总产量约是18亿吨,其中70%左右产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同样,目前世界上谷物的主要出口国是位于温带范围的美国、法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等国家。而工业原料的橡胶、剑麻、椰子、丁香以及咖啡、可可等饮料作物则完全产于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也会对国际贸易活动直接产生影响。北半球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部分地带已经伸入寒冷的北极圈范围内,因此,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沿岸的一些位处高纬度的港口,气温太低,秋冬季节洋面封冰,致使不少港口一年中有半年因航船无法运行而被迫停用,国际贸易近乎瘫痪或停顿。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明显变暖,1990年地球上出现了创纪录的高温,对国际贸易也产生了影响。由于近几年持续暖冬,我国销往加拿大和北欧等国家的滑雪手套等很不景气,客户纷纷减少定货量乃至解除合同,贸易量大减,造成我方货物积压,经济受损。
灾害性天气(如寒潮、霜冻、风暴、干旱、洪涝、冰雹等),对于生产活动、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等产生的破坏性影响更为直接和严重。例如,一些外贸船只往往因风暴袭击而被迫停航,如果不掌握气象资料,冒然远航,外贸船舶很可能会被风浪浸没,造成惨重的损失。
自然界中变化多端,可谓“天有不测风云”。因种种原因造成的全球性或区域性气候异常,经常干扰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和经贸活动。1972年,由于气候异常,南美秘鲁沙丁鱼的捕获量减少2/3,致使当作饲料的鱼粉锐减。与此同时,印度和西非的花生,苏联的向日葵等,也因天旱而大量减产,致使能当饲料的大豆,价格成倍上涨,由此引起了世界饲料与谷物市场的供求矛盾和国际贸易活动范围的扩大。
日本的丸红商社曾根据天气预报:该国关东地区梅雨结束时间将比往常推迟,以及世界范围将是个凉夏,作出消暑饮料的销售量会有所减少,会造成制造饮料罐的马口铁销售量的下降和价格的下滑的预测。事实果真如此,1981年和1982年其社马口铁的出口量分别减少13万吨和6万吨之巨,美洲的墨西哥亦因此取消了与该社签订的进口合同。气候条件的变化直接和马口铁生产与国际贸易挂上了钩。1989年,美国发生了近百年少有的干旱,玉米、小麦等谷物产量减少1/3左右,这不仅使农场主和农业工人在经济上蒙受了巨大损失,而且使美国与全球的粮食出口量大为减少,加剧了世界市场上粮食贸易的紧张状态。可见,气候异常将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和贸易活动发生重大变化。
重视气象现象和气候条件的观测与分析,特别是较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的观测研究,了解气候变化态势,熟悉气候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从中掌握世界市场动向,以便主动地采取措施,搞好进出口贸易,已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政府和经贸界人士的一项基础工作。
四、资源条件的影响
所谓资源,内涵广泛,这里着重论述矿产资源对经贸活动的影响。
矿产资源是宝贵的物质财富,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和活跃贸易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之一。它具有非再生性质,且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其消耗量与日俱增。因此,矿产资源的赋存储量、规格品种、组合结构、品位状况、地理分布以及新矿产、新矿点的发现等,不仅严重影响着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经贸活动,而且强烈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国际分工、商品交往、货物流向、贸易格局和贸易运输等。
20世纪50年代,广大西亚地区还被列为世界最贫困地区之一,经济相当落后,在世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更是微不足道;进入20世纪60年代之后,西方垄断资本集团进入该地区大规模石油地质勘探,找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并陆续进行大规模开采,西亚已经成为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油极”。大量外汇财源滚滚而来,带动和促进了该地区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对外贸易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昔日的贫困地区,当今已跨入人均产值最高行列,成了世界上重要的资金、劳务和消费市场之一。
如果将美国和前苏联这两个世界经济发达大国的矿产资源作一下分析研究,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从总体讲,两国的矿产资源均较丰富,但相比之下,前苏联更为富足些,很多种矿产的储量都列世界前茅,而且品种齐全,不但为其发展基础工业,以及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而且每年有20~30种矿产品供出口换汇;美国则不然,为了满足现代科技、军事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每年要从国外进口40~50种矿产品,形成了美苏在初级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上的明显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进入60年代中期,石油取代了煤炭,成为主要能源,世界进入称为能源的“石油时代”。以西亚为代表的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前苏联以及西北欧一些国家,一大批大油田相继发现,大力组织开采,使世界石油产量迅速增加。70年代中期,北海海域发现油气田。至80年代初,荷兰的天然气、英国和挪威等国的石油产量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有相当部分出口欧洲共同体其他国家,促进了其经济发展,而且使西北欧部分国家的进出口商品格局和贸易格局产生了明显变化。另外,前苏联、中国、墨西哥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等新油田的不断发现和开采,也使世界石油储藏的地理分布、生产格局和贸易格局出现了新的态势。
至于世界铁矿石新矿点的发现、生产的地区布局变化和生产量的增减等,与世界石油的情况相似,均对世界和各国的经贸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可见,矿产资源对国家、地区的经贸发展和世界初级产品市场格局等,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作用。
⑷ 荷兰经纬度是多少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东面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地处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位于东经3°21'至7°13'、北纬50°45'至53°52'之间。荷兰国土总面积达41864平方千米。
荷兰是世界有名的低地国家,本土设12个省,下设443个市镇。首都设在阿姆斯特丹,但是其中央政府、国王居住办公地、所有的政府机关与外国使馆、最高法院和许多组织都在海牙。
国土总面积41864平方千米,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与德国、比利时接壤。还是欧盟和北约创始国之一,也是申根公约、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
(4)经纬度国际贸易地理扩展阅读:
地形地貌:
低平是荷兰地形最突出的特点。全境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面,除南部和东部有一些丘陵外,绝大部分地势都很低。南部由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的三角洲连接而成。
“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因其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而得名,部分地区甚至是由围海造地形成的,比如弗莱沃兰省的大部分地区。
荷兰的最高点是位于南部林堡省东南角的瓦尔斯堡山(Vaalserberg),海拔321米。荷兰地势最低点在鹿特丹附近,为海平面以下6.7米。
⑸ 世界地理十三大分区(包括轮廓,主要地形单元,典型地理事物,经纬度)
世界地理十三个分区的自然、经济特征
1 、东亚
自然地理
东亚位于亚洲东部,地形复杂多样,总体上是西高东低,气候以温带季风性和亚热带季风为主。自然资源丰富,以有色金属为最多。东亚以西高东低,阶梯形分布。
人文地理
东亚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这里有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日本人口总量也位于前十位。国家有:中国,韩国,蒙古,日本,朝鲜。
2、东南亚
自然地理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常年高温多雨,没有冬季,这里是世界上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这里地势比较平坦,岛屿分布极多,是世界岛屿最多的地区。仅印度尼西亚就有13667个。也是火山多发区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
人文地理
东南亚也是世界上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这里的佛教非常著名。(以泰国为最)旅游业十分发达。近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国家有: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马来西亚,东帝汶,文莱。
3、南亚
自然地理
南亚位于亚洲南部,这里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沟通了亚洲东部和欧洲的海上交通要道。以高原和平原为主。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冷,热,雨三季更替变换。这里的河流主要有印度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其中孟加拉国被称为“千河之国”。沿海岛屿,沙洲众多。
人文地理
南亚也是世界上人口分布主要地区之一,这里有世界上的第二大人口国————印度。孟加拉国人口也位于前十位。经济以农业为主。人们信奉佛教。国家有:印度,孟加拉国,不丹,锡金,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
4、中亚
自然地理
中亚位于亚洲中部,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是最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一年四季温差变化较大,气候干燥,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地区,部分国家以沙漠和半沙漠为主。
人文地理
中亚农牧业比较发达。信奉伊斯兰教,以采矿业,食品加工为主。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5、西亚和北非
自然地理
西亚位于亚洲西部,这里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交通要塞。气候以地中海式气候为主,矿产丰富。尤其是石油资源,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农业比较发达,土耳其安哥拉山羊很有名,信奉伊斯兰教。
人文地理
西亚各国领土都比较峡小,经济以石油为主。这里是世界上战争至今还在上演的地区。国家有:土耳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叙利亚,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也门,阿曼,伊朗,阿富汗,阿联酋,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巴林,卡塔尔。
北非
自然地理
北非位于非洲北部。这里北靠地中海,西部是大西洋,东部是红海,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特别是埃及,被世界称为“咽喉位置”,气候干燥,经济以农业为主。苏伊士运河为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
人文地理
埃及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辉煌,有金字塔,旅游业十分发达。国家有: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
6、撒哈拉以南非洲
自然地理
这里是世界上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干燥,(刚果除外)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动物学家把这里称为“动物乐园”。沿海地区以热带海洋性气候。人口比较稀疏。这里有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世界著名非洲大裂谷。
人文地理
这里多为非洲黑人。英语为官方语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公路,铁路是这里的主要交通方式。国家有:刚果,安哥拉,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赞比亚。
7、西欧
自然地理
西欧位于欧洲西部,这里是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岛屿分布不多,以平原为主。只有法国境有部分高山。地理位置很重要是欧洲海上贸易的必经之地。
人文地理
西欧以白人为主,文化发达,有以香水,服装为代表的法国,也有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英国。荷兰的鲜花和木鞋很有名,比利时被称作欧洲的总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中心就是布鲁塞尔。国家有: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爱尔兰。安道尔。
8、东欧
自然地理
东欧位于欧洲东部。这里是欧洲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土地以平原为主,气候呈区域特征,由西向东,由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过渡。河网稠密,湖泊众多。煤,铜,铅,储藏较大。
人文地理
国家有: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工业农业都比较发达,钢铁,有色冶金,纺织轻工业也相当规模,农业以粮食为主,波兰首都有“绿色之都”美誉。
9、北亚
自然地理
北亚位于亚洲北部 ,这一地区主要是俄罗斯的东部和北部,以平原和苔原为主。冬季特别漫长,寒冷,干燥,资源丰富,特别是煤和石油,这里是俄罗斯主要生产石油地区。北部岛屿分布较广。
人文地理
不详。
10、北美
自然地理
北美位于美洲北部,地形复杂多样,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有高山,气候多样,既有寒带和温带针叶林气候,又有南部的热带气候,这里的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世界闻名。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产区。
人文地理
北美是世界上经济的中心,主要以美国,加拿大为主,城市化很高,机械化生产闻名,渔业,农业,工业,信息产业,都极为发达。美国工农业生产规模。国民生产总值均居世界首位,工业以汽车和建筑业为重要支柱,电子,电力,机械,化工,航天能源都极为发达。交通体系完备,有全球高度的航空运输网,和发达的公路交通。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古巴,巴哈马,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格林纳达,巴巴多斯,多米尼克共和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1、拉美
自然地理
拉美位于美洲的南部,以巴拿马运河为界的以南地区。这里是世界上热带雨林分布最多的地区,仅巴西就占到3/4,气候以雨林气候为主,南部以高山气候,沿海也有海洋性气候,这里的资源丰富,特别是水资源,森林资源。
人文地理
拉美自摆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西方统治,经济发展很快,农业为主,但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巴西是世界上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其土地和经济总量占到整个拉美的一半以上,阿根廷的畜牧业世界闻名,其中以牛肉的生产出口世界第一。巴西和阿根廷还是世界足球之乡。国家有: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哥伦比亚,委内瑞拉,苏里南,圭亚那,法属圭亚那,厄瓜多尔,秘鲁,智利,玻利维亚。
12、大洋洲
自然地理
大洋洲是世界七大洲中除南极洲最干燥的一个洲,这里分布着广大的沙漠,只有沿海少部分地区是适合人类居住,气候以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人口稀少。以矿石为最,澳大利亚的铝土,铁,铀,铅,镍,锌含量丰富。渔业资源丰富。
人文地理
大洋洲以澳大利亚为典型的国家,这里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动植物珍稀独特。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地带。澳大利亚的游泳很有名,旅游业十分发达。公路,海运和航空有很大的规模。新西兰主要有南北二岛,旅游业较为发达,以陆路交通为主,畜牧业发达。
国家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汤加,瓦努阿图,瑙鲁,基里巴斯,图瓦卢,西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斐济。
13、南极
自然地理
南极洲是目前没有受到破坏的唯一一块大洲,这里虽然有许多冰山,可以说水资源非富,因为是常年不化的冰山。所以却是世界上最干燥的洲,也是海拔最高的洲,常年积雪,冰川,狂风,农作物皆不能生长。
人文地理
很少,只有部分科学家在此考察,目前有许多国家加大了开发的力度,以淡水和渔业为主,建立了科学考察站,我国有中山站,长城站。
参考资料:引用:《世界概况》
⑹ 高三关于经纬度分析的世界地理习题集和知识点
1.
荒漠与荒漠化: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量非常少的地区或自然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2.
我国的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石漠化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盐渍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
3.
荒漠化常与贫困相伴。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多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1)
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2)
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的变化,特别是降水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
(3)
人类活动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4.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当地能源缺乏,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严重。该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较多,而且这里土层薄,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就难以治理,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远大于黄土高原。.
5.
同学们要注意:
(1)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的考查通常以经纬网图为切入点,同学们要注意典型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如秦岭(34°N)、大同(40°N);掌握110°E经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
(2)黄土高原地区一些地理事物具有典型的地理界线特征,如长城、太行山脉、秦岭、祁连山脉等,同学们要掌握其地理意义。
6.
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一般可从资源、市场、交通三方面进行分析。资源数量和质量具有优势,市场需求量大,且交通便利的地区,资源开发条件较好。
7.
煤炭外运能力不足和水资源短缺是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8.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以煤炭为基础的重化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三废”污染,给山西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9.
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河流的水量,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来讲,水量越大,落差越大,水力资源越丰富;反之水力资源越贫乏。
10. 流域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分析思路:先要充分利用案例提供的各种数据、图表(气温变化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地形剖面图等),对流域内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再根据有利因素制定流域发展的方向,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
11.
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河流径流量大小与季节变化、河水的流速、河流的通航里程;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经济因素主要有流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城市的数量。
12. 流域综合治理的一般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13.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简要归纳为:山环水绕,平原内孕;气候冷湿,森林茂密。
14.
不要错误地认为,只有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的地区才属湿润区。东北的北部和东部地区,虽然年降水量不足800毫米,但由于该地的纬度较高、蒸发量小,因此地表仍较湿润,也属湿润区。
15.
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春季,并不是出现在夏季,这是因为夏季气温虽然较高,融雪能力很强,但此时地表已无积雪。
16. 分析沼泽的形成原因,可从水的来源、去处两大方面进行。沼泽的形成,一般是由于水的来源丰富,如降水丰富,易出现洪涝等。另外也因为水不易排走。
17.
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是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18.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突出特点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地区专业化生产。
19.
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以及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科技、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基本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20.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21.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可简要归纳为:地理(当地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自然环境)孕育了机会,历史(侨乡、适逢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机会,政策(改革开放)催生了机会。
22.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第二阶段虽然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但与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工业有显著的区别,其重工业和制造业不发达,制约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应加强钢铁、石化、汽车等基础工业的发展。
23.
工业化与三大产业的关系
科学技术推动了工业化,工业化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化处于不同的阶段,三大产业的比重不同。工业化早期,三大产业的比重由大到小呈现一二三排序;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三大产业的比重由大到小呈二一三的排序;实现工业化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第二产业比重相对下降,三大产业的比重由大到小呈现三二一的排序。
24.
天然气并非无污染的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的40%左右,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来说,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但天然气并非没有污染,只是污染较轻。
25.
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资源替代品和实施跨区域资源调配等。
26.
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要考虑线路的造价;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27.
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评价思路:需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
28.
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
29.
产业转移的实质就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较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0.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31.
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32.
对于我国重要地形区的经纬度位置,可利用重要经、纬线进行“串联式”记忆,如沿30°N纬线从西到东依次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沿40°N纬线从西到东依次有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同样,还可利用90°E、100°E、110°E、120°E经线来串联记忆。这种记忆方法效率较高,但准确性不高,与左边的表格结合起来复习效果更好。
33.
中国重要地形区图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高考地理试卷或文综试卷上的“常客”。考查中国地理知识的高考试题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了中国重要地形区。
34.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许多大的地形区都是以山脉为界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归纳总结某条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什么,或某地形区四周分别有什么山。例如天山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东北平原东有长白山,西有大兴安岭,北有小兴安岭。
35.
一般来说,对于任何一个区域,我们都可以建立一个知识结构模型,它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四个方面。而各要素之间又可以建立次一级的知识模型,如自然地理中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带等要素的特征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人文地理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地域类型、商业贸易、交通、城市与人口等要素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6.
南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工农业关系
北方地区:属半湿润地区,农业生产需大兴农田水利,开渠打井,利用河水、地下水灌溉,发展以旱作为主的耕作业。本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国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基地,在农产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了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交通运输以铁路运输为主。
南方地区:属湿润地区,发展以水田为主的耕作业,种植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建立了沿江、沿海工业带,河湖众多,水运便利。
37.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虽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特点,如都为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等。
38.
几种农业类型的区分
(1)绿洲农业: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如我国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农业就为绿洲农业。
(2)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如我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农业就为灌溉农业。
(3)河谷农业:一般是指在海拔高的河谷地带出现的农业类型,如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农业就是河谷农业。
39.
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夏季平均气温低,因而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共同有利条件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40.
三条重要山脉
横断山脉:①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②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③青藏高寒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阴山: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②温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分界线;③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祁连山:①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②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的分界线;③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④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分界线;⑤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41.
光照强的地方气温不一定高,如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由于地势高,夏季为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之一。
42.
我国的冬季风与夏季风:
(1)我国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台湾、海南岛外都受冬季风影响,冬季风加剧了北方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活动异常时,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2)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季风区,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活动异常时易发生水旱灾害。
43.
我国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才被称为季风区,并不是受季风影响的地区都叫季风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受夏季风影响的季节,并不都是多雨的,如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的降水量就较小,常形成伏旱天气。
44.
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青云重上两江湖,西四安。”这句话包含了长江流经的青海、云南、重庆、上海、江苏、江西、湖南、湖北、西藏、四川、安徽11个省(市、自治区)。
45.
海河、淮河的治理应根据其水系特征进行。一般来说,可以采取的措施: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加固河堤,修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水道,加快洪水排泄。
46.
分析河流水系图时,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各河流流域跨越的经纬度、发源地、流经的地形区和入海口;其次,要分清上、中、下游并了解各河段的水系特征,记住重要的支流、湖泊、峡谷、城市的名称及位置;最后,了解重要的地理事物,如水电站、灌溉农业区、商品农业基地、工业基地等与河流干支流的位置关系。
47.
长江的综合治理
(1)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主要措施:①生物措施,在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保持水土;②工程措施,对“九曲回肠”的荆江段裁弯取直,在中下游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在干支流上修建水库。
(2)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疏浚航道,加强沿江港口建设,扩大沿江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3)主要水利工程:三峡水利枢纽、葛洲坝水利枢纽等。
48.
我国东部和西北地区的河流汛期都在夏季,但影响因素分别是降水量和气温。
49.
黄河的综合治理:
(1)治理黄河的根本在于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建水库)。(2)加固黄河大堤,利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
(3)针对凌汛,采取炸冰坝的措施,疏浚河道。
(4)主要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万家寨水利枢纽等。
50.
在复习有关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知识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分析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掌握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河流位置等,形成完整的地理空间概念。
(2)掌握工业基地中主要工业城市的名称和位置。
(3)运用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和原理去审视四大工业基地,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51.
鲁尔区的综合整治对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借鉴意义: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加强自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加强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等。
52.
0°纬线:刚果苏门前,亚马家里面。
23°26′N:一湾两海三半岛,还要经过台湾岛。
23°26′S:南非澳洲南美洲,拉普巴拉向南流。
20°W:冰岛以西格陵兰,大西洋中东部穿。
20°E:斯堪的纳维亚山,波罗的海巴尔干,波德平原地中海,刚果盆地好望穿。
40°E:东经四十度,东欧平原穿,黑海和红海,东非高原边。
60°E:北乌拉尔山,南阿拉伯海,中穿伊朗和咸海。
120°E:兴安渤海台湾海,澳大利亚西部穿。
0°经线:零度经线不列颠,伊比利亚几内亚。
180°经线:白令海中,新西兰东。
53.
任何地理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地图上,可以通过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域位置。如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若能确定某高原东部为太行山,即可确定其为黄土高原。
54.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河湖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定位的重要线索。如据降水和气温情况可以判断某区域是处于低纬还是高纬,是内陆还是沿海,是大陆东海岸还是大陆西海岸。
55.
与中国有关的重要经纬线上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应作为重点来记忆,可简单归纳如下: 23°26′N:北回归线东西穿,云南两广和台湾。
30°N:冈底斯山横断山,四川盆地杭州湾。
40°N:塔里木祁连山,河套南侧渤海湾。
80°E:天山山脉塔里木,青藏高原穿西部。
90°E:阿尔泰山吐鲁番,可可西里孟加湾。
100°E:河西走廊祁连山,横断山脉泰国湾。
110°E:北起阴山贯三秦,南越巫山过南海。
120°E:兴安虎声吼,渤海水色秀,长江三角洲,台湾海峡游。
56.
亚洲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又有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
57.
第四纪冰川对欧洲地貌影响显著。东欧平原和中欧平原部分呈波状起伏的地形、北欧地区的峡湾海岸和众多的湖泊、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宽谷和尖峰等,都是冰川作用的结果。
58.
亚洲的贝加尔湖、非洲的坦噶尼喀湖等较深的湖泊大多由岩层断裂下陷,积水而形成的。
59.
美洲西部地区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是由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挤压隆起而形成的;美洲东部低缓的高原、山地是外力作用长期侵蚀的结果。
60.
欧洲西部和亚洲东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利于海洋运输的发展;非洲大陆海岸线平直,港湾较少,不利于海洋运输的发展。
61. 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地形特征的异同:
都可以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但具体地形类型存在差异。北美洲东部为高原和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地;南美洲东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西部为大山系;澳大利亚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
62.
复习交通要道时,可以与选择航海路线结合起来。例如从俄罗斯圣彼得堡到天津港,走最近航海路线依次经过:波罗的海、基尔运河、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亚丁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东海、黄海、渤海海峡、渤海。
63.
“十字路口”是交通位置重要性的重要表现:
马六甲海峡是亚洲通往大洋洲,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十字路口”。德国位于欧洲大陆中部,是从西欧到东欧,从北欧到南欧的“十字路口”。巴拿马运河通航之后,中美地峡成为北美洲通向南美洲,大西洋通向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64.
西亚石油运往西欧和北美地区的最近航线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但石油运输量最大的航线是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线。
65.
注意海上交通要道的地理界线作用:
如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66.
经常有同学把麦哲伦海峡与德雷克海峡混淆。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洲大陆南端与火地岛之间;火地岛与南极半岛之间的德雷克海峡是南极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67.
注意大陆和大洲的区别:世界上有六个大陆,七个大洲,但并不能说大陆比大洲范围大,或者大洲比大陆范围大,如亚欧大陆比亚洲范围大,澳大利亚大陆比大洋洲范围小。
68.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69.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广阔的原因
(1)气候:常年受湿热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温较高,蒸发剧烈,对流旺盛,降水多。
(2)地形:亚马孙平原北部为圭亚那高原,南部是巴西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槽状的地形形成了巨大的“聚水盆地”,周围高原、山地的地表径流不断地向河床汇聚,使得该区降水丰富,湿度大。
(3)洋流:沿岸有暖流流经,带来大量水汽。
(4)信风:亚马孙河巨大的喇叭状河口,向大西洋敞开,使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携带着大量水汽,进入河谷地带,一直向西推进,在西部受到山地的抬升,形成大量的地形雨。
70.
刚果河水能丰富的原因
(1)水量大:刚果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刚果河流域面积较广,集水面积大。
(2)落差大:刚果河下游地势陡峻,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71.
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的侧重点不同。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72.
河流航运条件分析
气候:降水影响河流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河流水位高低以及河道的宽度。气温:影响结冰期的长短,决定河流能否四季通航。
地形:落差大小决定水流是否平稳。
通航里程:江阔水深,水流平稳,则通航里程长。
航运价值的大小还受河流流域或沿岸人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73.
非洲地理状况
非洲大陆上,地形多高原。东非大裂谷,陷落地层断。乞力马扎罗,非洲最高巅。维多利亚湖,属盆地凹陷。中部有盆地,刚果河其间。几内亚海湾,大西洋沿岸。马达加斯加,大岛位东南。南非好望角,大陆西南端。
74.
非洲气候
非洲热带大陆,赤道横贯中部。气候略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中部热带雨林,终年高温雨足。三边热带草原,干湿南北季反。热带沙漠规律,南北回归不误。地中海式两端,冬雨夏干特殊。
75.
非洲有四条大河:
刚果河、尼罗河、尼日尔河和赞比西河;其中只有刚果河的径流量比较稳定,其他三条河流的汛期都出现在其所在半球的夏季。
76. 印尼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77.
东南亚的石油主要分布于印尼、文莱,特别是印尼,集中于苏门答腊岛,苏门答腊岛因此被称为“希望之岛”,现在印尼成为东南亚重要的石油输出国,石油主要输往日本。
78.
西亚石油输出线路之一的“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有着众多的考点,如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红海的成因及盐度,地中海沿岸地区气候的成因、特征,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等,复习时应通过石油运输线将其串起来。
79.
美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但该国也是石油等资源进口较多的国家之一,这与美国的“高消费”密切相关。
80.
日本四大岛,本州最重要;海岸线曲折,人稠地狭小;地震活动频,海洋季风显;森林水力富,矿产资源少;经济发展快,科技水平高;经济四要区,原料进口要;对外贸易港,神横本州岛;东京为枢纽,铁路速度高;寒暖流交汇,捕鱼北海道;地小靠机械,农业单产高;文化东西兼,樱花国代表
81.
世界上以钢铁为主的传统工业区基本上都分布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但日本由于煤、铁资源短缺,只能通过海运输入煤、铁资源来发展钢铁工业,因此日本以钢铁为主的传统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
82.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的原因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35°N—60°N之间,属于温带,盛行西风。②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曲折,使海洋的影响深入内陆。③地形:中部为平原,山脉为东西走向,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④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地区起增温、增湿作用。
83.
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特征
欧西地形分三,山地平原相间;地表错综复杂,侵蚀来自冰川。气候西部特点,温带海洋明显;东属温带大陆,海洋特征逐减;南部地中海式,北部夏凉冬寒。
84.
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长期隔离,自然环境比较单一,生物进化缓慢,这些动物又没有威胁其生存的天敌,故能生存至今。
85.
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原因:气候温暖湿润,适于居民生活;有优良的港口,对外联系方便;开发时间早。
⑺ 伦敦、纽约的经纬度是多少
纽约西经74度,北纬40.43度,伦敦东经0.1度,北纬51.3度。
纽约市地处美国东北纽约州东南哈德森河口,大约在华盛顿特区和波士顿中间位置,紧邻的哈德逊河让纽约市享有运航之便,使其快速发展成为一个贸易重镇。
纽约城区大多落在曼哈顿、斯塔滕岛和长岛,因为土地狭小所以人口密度很高。纽约市整体面积约1214平方公里(468.9平方英里),其中425平方公里(164.1平方英里)为水域,789平方公里(304.8平方英里)为陆地。
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千米,城市中心坐标为北纬51°30′—东经0.1°5′。大伦敦面积约1577平方千米,伦敦市区面积约310平方千米。
(7)经纬度国际贸易地理扩展阅读:
伦敦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和重要城市已经有差不多两千年的历史。伦敦最早的起源在历史上并没有确切记载。不少人认为伦敦是罗马人建立的。不过,考古研究显示,在罗马人到来之前,伦敦就已经有人类耕作、生活、埋葬死者等活动的痕迹。
至公元一世纪,罗马人在皇帝克劳狄(Claudius)的领导下正式在公元43年征服了该后来成为英国的地方。他们在泰晤士河畔建筑了一个聚居点,取名为“伦底纽姆”(Londinium)。后来,罗马人在此修筑城墙,并且在城墙包围的地区逐步建立一个具规模的城市。
虽然Londinium看来像是拉丁文的名字,但有学者认为,此字源于本来在该地生活的凯尔特人(Celts)所用的语言,意思可能是荒野地方,或者河流流经的地方。
⑻ 地理位置有哪些类型它们对国际贸易有什么影响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包括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版它们与经济、政治意义结合起权来,又派生出经济地理位置和政治地理位置。
(1)经济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指某一地理事物与其相邻的具有经济意义的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优越的海陆位置是贸易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
(2)政治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指一个国家与其相邻的其他国家之间的空间关系。邻国国力的强弱,两国之间的关系,邻国的对外政策和政治经济制度,都将影响彼此的对外贸易。
⑼ 地理位置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一般是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和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四方面去分析。
一、讲出位置的重要性要有范围,就是说在什么范围内这个位置重要。例如说“中东”处于五海三洲之地这个位置重要,这样一个交叉地带对什么重要呢,通过读图就可以看出对沟通东西方面的交通是重要的,即在交通这个范围内它的位置是重要的,其次,对于石油是重要的,因为这个地区是世界最主要的石油生产地,全世界的眼睛都盯着这个位置,所以说在石油生产这个范围内它是最重要的。
二、讲好位置的重要性要有全局观。一个位地理是否重要,要看它在全球或一个大的区域内的作用,例如马六甲海峡,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就在于它是沟通世界东西方的一个咽喉要道,没它不可,日本在从中东,从欧洲,从非洲等运送的物资原料就必须走马六甲海峡,因此,日本称它是海上生命线。和马六甲海峡一样的还有很多比如苏伊氏运河,巴拿马运河,等等,对于全球的交通,商业,军事等来说都是重要的。
三、讲好位置的重要性要突出人的意识。一个地理事物,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它就是一个大陆,就是一个海峡,就是一个山地,和其他的自然事物没有区别,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的需要,如果没有缩短航程,节省开支,欧洲人就不会花巨资开挖苏伊氏运河,如要不是各个国家对石油的需要,中东也不会成为世界的焦点,也就不会有战争。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四、讲好位置的重要性可以运用各种资料作为佐证。历史资料最有说服力。讲中国东南沿海位置的重要性可以运用我国清末外国入侵中国,在各地开通商口岸这一史料,也可以运用东南各省在改革开放之后创造出的巨大财富等经济方面的资料说明。
⑽ 上海的经纬度
上海的经纬度是东经120°52′-122°12′,北纬30°40′-31°53′之间。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2.19米左右。海拔最高点是位于金山区杭州湾的大金山岛,海拔为103.70米 。
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乌龟山)、佘山岛、小洋山岛等岩岛。
(10)经纬度国际贸易地理扩展阅读:
上海在1843年开辟为中国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英、美、法等国陆续在上海设立了居留地。1854年,这些列强在上海又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自治机构——工部局,事实上演变成了独立于清朝地方政府行政与司法管辖权之外的租界。此后,上海形成了2个租界与中国地方政府分割管理的局面。
租界被称为“国中之国”,是清朝地方政府行政与司法无法干预的外国人特权之地。这实际上是中国变成诸列强半殖民地的一个过程。上海的租界被强制设立在上海的不同区域,
现上海的黄浦、静安以及虹口、杨浦四个区变成(以英美为主)公共租界,卢湾、徐汇两区变成法租界,而闸北区等成为中国管理的区域,即变成华界。列强还将欲望延伸到租界以外,“越界筑路”,并有扩大租界的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