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地理主要港口

国际贸易地理主要港口

发布时间:2021-03-06 05:46:32

国际贸易地理主要学什么对外贸重要吗

国际贸易地理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它们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为商业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间差异;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产品的产销联系为对象,研究如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及尖端技术、高加工度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形成的空间流动。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❷ 国际贸易地理中有几大航线谁知道啊

国际贸易主要航线可分为陆地航线、航空航线和大洋航线。以大洋航线为例:

1、太平洋航线:
(1)远东--北美西海岸航线:
该航线包括从中国,朝鲜,日本苏联远东海港到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北美西海岸各港的贸易运输线。从我国的沿海地各港出发,偏南的经大隅海峡出东海;偏北的经对马海峡穿日本海后,或经清津海峡进入太平洋,或经宗谷海峡,穿过鄂霍茨克海进入北太平洋。

(2)远东--加勒比,北美东海岸航线:
该航线常经夏威夷群岛南北至巴拿马运河后到达。从我国北方沿海港口出发的船只多半经大隅海峡或经琉球庵美大岛出东海。

(3)远东--南美西海岸航线:
从我国北方沿海各港出发的船只多经琉球庵美大岛。硫黄列岛,威克岛,夏威夷群岛之南的莱恩群岛穿越赤道进入南太平洋,至南美西海岸各港。

(4)远东--东南亚航线:
该航线是中,朝,日货船去东南亚各港,以及经马六甲海峡去印度洋,大西洋沿岸各港的主要航线。东海,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是该航线船只的必经之路,航线繁忙。

2、西北欧航线:
(1)西北欧,北美东海岸--加勒比航线:
西北欧--加勒比航线多半出英吉利海峡后横渡北大西洋。它同北美东海岸各港出发的船舶一起,一般都经莫纳,向风海峡进入加勒比海。除去加勒比海沿岸各港外,还可经巴拿马运河到达美洲太平洋岸港口。

(2)西北欧,北美东海岸--地中海,苏伊士运河--亚太航线
西北欧,北美东害--地中海--苏伊士航线属世界最繁忙的航段,它是北美,西北欧与亚太海湾地区间贸易往来的捷径。该航线一般途经亚速尔,马德拉群岛上的航站。

(3)西北欧,地中海--南美东海岸航线
该航线一般经西非大西洋岛屿--加纳利,佛得角群岛上的航站。

(4)西北欧,北美东海--好望角,远东航线
该航线一般是巨型油轮的油航线。佛得角群岛,加拿利群岛是过往船只停靠的主要航站。

(5)南美东海--好望角--远东航线
这是一条以石油,矿石为主的运输线。该航线处在西风漂流海域,风浪较大。一般西航偏北行,东航偏南行。

除了以上三条油运线之外印度洋其他航线还有:远东--东南亚--东非航线;远东--东南亚,地中海--西北欧航线;远东--东南亚--好望角--西非,南美航线;澳新--地中海--西北欧航线;印度洋北部地区--欧洲航线。

3、印度洋航线:
印度洋航线以石油运输线为主,此外有不少是大宗货物的过境运输。

(1)波斯湾--好望--西欧,北美航线
该航线主要由超级油轮经营,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海上石油运输线。

(2)波斯湾--东南亚--日本航线
该航线东经马六甲海峡(20万吨载重吨以下船舶可行)或龙目,望加锡海峡(20万载重吨以上超级油轮可行)至日本。

(3)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运输线
该航线目前可通行载重大成30万吨级的超级油轮。

4、世界集装箱航线:
(1)远东--北美航线;
(2)北美--欧洲,地中海航线;
(3)欧洲,地中海--远东航线;
(4)远东--澳大利亚航线;
(5)澳,新--北美航线;
(6)欧洲,地中海--西非,南非航线。

❸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怎么写啊,关于中国与埃及经济贸易的,急求啊、、、1000-2000

国际货易是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换活动。任何国家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地理环境包括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大类,以下分而论之。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水文状况、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中纬度地区的岛国如日本,气候适中、海运便利,这些成为其发展贸易的有利条件,但国土狭窄、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极其贫乏的矿产资源,又是制约其工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权衡利弊,日本人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制定了"教育、科技、贸易"这一立国的基本国策。特别是在二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扬长避短,执行了一条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政策。利用其便利的海运(全国有1085个港口集中分布于三湾-海地区,其中有100多个是对外贸易港,它们往往也是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大城市),形成"临海型"的工业布局。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等初级产品,出口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制成品,使其"出口主导型"的经贸战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到60年代末,日本国民经济总值仅次于美、原苏联;到80年代初,超过原苏联仅次于美国,且保持至今。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事实,充分说明日本人在正确认识自身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成功的运用了贸易立国的基本国策,并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奇迹。
相反,在高纬度和低纬度的内陆山区,因气候恶劣,交通闭塞,往往造成经贸的长期落后。如横跨赤道的非洲大国扎伊尔和纬度偏高的亚洲内陆国家蒙古,虽面积广阔,资源丰富,但经济却长期落后。原苏联解体后,经济原本较为发达的各加盟共和国之间传统的交通联系被打乱。外高加索三国(格鲁吉亚、爱沙尼亚、亚美尼亚)经北高加索到俄罗斯的铁路几乎中断,一部分勉强可使用的公路也无法保证运输安全。中亚五国地域辽阔,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但因交通不畅,使经济难以发展。为了把资源推向国际市场,发展经贸,解决交通出路刻不容缓。1993年5月,上述8国代表聚会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共同商讨地区交通发展问题,通过了欧洲经里海、跨越高加索到中亚的"欧亚运输走廊"计划(TRACECA)。该计划的实施,使参加国受益匪浅,因而成员不断扩大。1998年巴库国际会议又把复兴古老的丝绸之路作为扩展TRACE计划、加强欧亚大陆交通和贸易合作的象征,为欧亚大陆中部各国经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直接影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各国的港口有的可全年通航,有的则冬季封冻,船舶不能停靠。如俄罗斯,虽有广阔海域,海岸线漫长但均因纬度偏高(除黑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南部及特殊的摩尔曼斯克港),封冻期漫长,利用率极低。中南半岛及印度半岛各国大部分属有明显干湿季的热带季风性气侯,因而在签订业务合同,决定装运期时,要根据商品的性质选择季节。如雨季不宜装运易潮、易霉变的商品;夏季不宜装运易融化物品,如沥青、浸酸羊皮等。否则,将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到西非,用多层牛皮纸包装,走苏伊士运河航线,当船行至红海时,沥青开始融化。红海气温高,盐度大,表层水温达32℃,盐度40%左右,为世界上温度和盐度最高的海区之一。高温使融化的沥青透过纸袋粘附在货仓里,当船入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到大西洋时,沿途气温有所下降,使粘在货仓里的沥青又凝固起来,到达目的地潜口时,卸货十分困难,清扫船仓更困难,不得不雇佣大量劳力,最后结算,入不敷出,贸易失败。究其原因,除出行季节不合适,还有对所选航线沿途温度的变化情况不甚了解,若采用桶装则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全球性气候异常,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期间,世界各地旱涝失常,同时诱发狂风、大潮、低温等灾害性天气,对工业、交通、国际贸易以巨大的冲击,其中首当真冲的是农业生产。因为气候可以影响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由此而产生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世界市场上的粮食贸易。
二、人文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人文地理环境内容广泛,主要指社会、政治、经济、人口、文化地理环境等。其中政治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贸易的最活跃的因素,战争与和平的环境对世界贸易影响极大,前者使交战国双方经济受到破坏,贸易中止,后者则可为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条件。60年代以前的中东地区,经济落后,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其后,石油的大量开采和出口,巨额的石油贸易顺差,使这里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举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高收入区(OPEC成员国人均年收入都在10000美元以上)。但80年代的两伊战争,使两国经济遭到沉重打击,不仅两国贸易完全中断,亦波及到其它地区和国家。90年代的海湾战争,战争期间科威特、伊拉克经济受到毁灭性打击,战后,联合国对伊拉克长期的经济制裁,使原本富有的伊拉克缺衣少食,药品匮乏,民不聊生,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60年代中期才获独立的新加坡(面积632平方千米,280万人口)资源缺乏,是一个连淡水亦需进口的小国,但独立后,却因政通人和,扬长避短,在不长的时间内,经济迅速发展,跻身于新兴工业中国家的行列,被誉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
西欧是产业革命的发源地,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密集的地区,其经济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两次世界大战,使其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战后西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前提下,利用物质、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的基础和潜力,依靠美国的扶持并化敌为友,结束历史上的长期敌对状态,积极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特别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欧元的启动和使用,商品、资本、人员、劳务的自由流通,使其在工业总产值、外贸总额、国际储备等项指标上成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中一支强大的劲旅。
此外,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消费习惯和水平等文化地理环境亦程度不同的影响到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如伊斯兰教国家不崇拜偶像,因而禁止进口人物雕像、肖像和娃娃玩具等;印度人把牛视为神明,任何人不能侵犯,因而不能向其出口牛类制品及其商标;欧洲人忌讳"13"和"星期五";英国人忌用人物肖像、山羊、大象等商标、图案,称"不列颠"人,忌称英国人(因英国人仅是英格兰人的意思):法国人热情、幽默、诙谐,艺术修养较高,但等级观念极强,喜饮酒,喝生水,爱吃蜗牛,酷爱蓝色,公鸡是其国鸟,而且法国人勤劳,爱整洁,善美化,有洁癖之称,严肃拘谨,诚实可靠,十分好客;喝啤酒是德国人的普遍爱好,年人均喝啤酒量世界第一,因而每年举办世界着名的啤酒节;意大利人较随便,时间观念不强,赴约常迟到,会议不准时开,办事效率不高,普遍爱好唱歌,常以歌声来表达他们的感情,嗜酒(葡萄酒),喜面食,据说其面食有700多种吃法,穿浅色衬衣,紫色被认为是消极的颜色,菊花是丧仪之花;日本人不喜欢"9"和"4",因"9"与苦同音,"4"与死同音,所以日本人不送四种礼品,没有4号病房,喜欢鸭子、乌龟、松、竹等图案,禁忌用荷花、菊花做商标、图案等。
总之,地理环境包括的内容极其丰富,它常常从不同方面,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同时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尤其是在世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更显视了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影响的深刻性和广泛性。

❹ 国际贸易地理的图书信息

书 名: 国际贸易地理
作者:黄森才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ISBN: 9787811353631
开本: 16开
定价: 19.80 元 《国际贸易地理》讲述了国际贸易地理属于社会经济科学范畴,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经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在涉外商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建立国际贸易空间(地域)的概念和意识,在了解不同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特点、差异及全球格局的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国际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概况,理解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关系。本教材在编写中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本教材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学生职业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2)教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较好地体现了“实用性、时代性、发展性”特点。本教材以介绍国际贸易交通运输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充分反映了国际贸易实践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
(3)版面生动活泼,趣味性强。
(4)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各章均配套设计了适量“知识拓展”和“技能训练”内容,附录部分设计了“填图操作题”内容,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强化技能训练。 前言
第一章 国际贸易地理基础知识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二节 世界七大洲概况
第三节 世界四大洋概况
第四节 世界主要海峡
第五节 世界主要运河
知识拓展
技能训练
第二章 国际贸易中的交通运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海洋运输
第三节 国际铁路运输
第四节 国际航空运输
第五节 集装箱运输与国际多式联运
知识拓展
技能训练
第三章 中国的对外贸易与交通运输
第一节 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国的主要港口和海运航线
第三节 中国的航空运输
第四节 中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第五节 中国大陆与港澳台之间的贸易
知识拓展
技能训练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第一节 美国
第二节 日本
第三节 欧盟
第四节 德国
第五节 英国
第六节 法国
第七节 意大利
第八节 俄罗斯
第九节 韩国
第十节 澳大利亚
第十一节 巴西
第十二节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
知识拓展
技能训练
附录填图操作题
参考文献
……

❺ 在国际贸易地理课程中我们能学到哪些内容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教回育选修课程。
通过本答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背景知识,进而使学生掌握从事外贸工作所必须的贸易地理理论和知识。

二、课程简介
国际贸易地理是介于国际贸易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各国(地区)对外贸易活动的地域分工以及地域组合的空间特征;世界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特点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运输的主要方式、航线和港口等;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当前经济的特点、产业部门的构成及其分布、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
通过学习,学生应理解当今国际贸易地理新格局及发展方向;掌握国际贸易运输网络和国际运输发展的新动态;了解世界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作用;掌握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基本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贸易特征、贸易地位等知识。

❻ 国际贸易地理是什么

国际贸易地理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它们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为商业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间差异;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产品的产销联系为对象,研究如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及尖端技术、高加工度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形成的空间流动。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❼ 国际贸易地理

朋友,你说的初中地理上都有。您该补补

❽ 国际贸易地理的几个问题~!急求~!

这几道题都有点难度耶....

一、世界石油贸易地理格局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石油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血液,其的地理分布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的贫富,需求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也在增加,对石油的战略也越来越敏感。
世界石油地理分布呈现了一些的特点:分布集中是最大特点。1.西亚的阿拉伯——波斯湾盆地。这一地区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科威特等多个大储油国家,总储量达700多亿,约占全世界的60%。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储油区域。2.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盆地。石油的总储量约为57亿吨。3.俄罗斯的伏尔加——乌拉尔。石油的总储备约为54亿吨。4.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石油的总储量约为50亿吨。5.墨西哥的雷马乌——坎佩切。石油总储量约为50亿吨。6.美国的佩米安盆地。石油的总储量约为42亿吨。7.利比亚的锡尔特盆地。石油的总储量约为42亿吨。①北半球多于南半球(96%:4%),特别是北纬24°~42°之间占世界石油资源的56%;东半球多于西半球,过去以西半球为主(占80%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现的油田多集中在东半球,目前已占80%以上,②油气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过去欧美地区占80%,从50年代开始向亚非拉地区转移,1990年末已占80%以上。特别是波斯湾沿岸富集了2/3,享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
石油的流动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只要没有一种新的燃料能取代石油,国际间石油的争夺就不会停止。不可否认,上个世纪海湾地区爆发的几次战争,石油是其背后的重要动因。石油危机对国民经济的打击是非常可怕的。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使美国经济“缩水”1/3,通货膨胀率从3.4%上升到12.2%,失业率从4.9%上升到8.5%;20世纪80年代初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则使美、英的GDP负增长率分别为0.2%和2.4%。在我国,由于前几次石油危机爆发时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因而影响不大。但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的日益紧密,我国对石油的敏感度越来越高。以现在中国每天进口200万桶石油计算,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涨5美元,那么中国每天就要多支付1000万美元,直接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0.4-0.5个百分点,石油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已被提高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

二、美国陆桥运输与OCP运输的特点及区别?
答:(1)MLB运输(陆桥运输)
MINI LAND BRIDGE,其运输方式是使用海上运输方式将集装箱货物先运至日本港口,再转运至美国西海岸港口,卸船后交由铁路运抵美国东岸港口、或加勒比海港口区域。我国出运到美国的集装箱货物,在使用小陆桥运输时可现将货物运至日本港口,再转运美国西海岸港口卸船后,交铁路运抵美国东海岸或加勒比海区域。
1. 小陆桥运输是完整的多式联运,由运输经营人签发全程联运提单,并收取全程运费,对全程运输承担责任。
2. 小陆桥运输下的集装箱货物,其提单制作应分别注明:卸船港:LONG BEACH ,交货地:MLB HOUSTON
3. 小陆桥运输下的到岸价集装箱货物,卖方(发货人)承担的责任、费用终止于最终交货地。
4. 小陆桥运输下的集装箱货物,运费计收应根据运输经营人在美注册的运价本收运费,原则上无任何形式的运费回扣,除非运输经营人与货主之间定有服务合同(SERVICE CONTRACT),即在一定时间内提供一定货运量后,货主可享有一个较低运价。
5. 在按服务合同收运费,而货物托运人是无船承运人时,小陆桥运输的集装箱货物应出具两套提单,一套是无船承运人签发给货主的HOUSE-B/L ,另一套则是船公司签发给无船承运人的MEMO-B/L,前者给货主用于结汇,后者供无船承运人在美国的代理凭其向船公司提货。

(2)OCP运输
OVERLAND COMMON POINT,含义是指使用两种运输方式,将卸至美国西海岸港口的货物通过铁路运抵美国内陆公共点,并享有优惠运价。
1. OCP运输下的集装箱货物,卖方(发货人)承担的责任、费用终止在美国西海岸港口,货物卸船后,由收货人委托中转商持正本提单向船公司提货,并负责运抵收货人指定地点。
2. 收货人在收到货物单证10天内,必须申请进口保税运输,以保证将货物最终运抵交货地。如不按时提出申请,货物即转至保税仓库,从而产生各项费用。避免这些费用支出的做法是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办理由铁路公司代办运输至内陆公共点的保税申请手续。
3. OCP运输的集装箱货物,在买卖合同和信用证栏内应加注“OCP运输”字样,在签发提单时,其签发要求与买卖合同、信用证要求相符。
4. OCP运输的集装箱货物,如使用某一船公司美国航线专用提单时,因该提单栏内只有“卸货港”、“最终交货地”两栏内容,在国内港口装船运往美国使用OCP运输方式而签发某一船公司专用提单时,目的港一栏内应注明“LOS ANGELES OCP”。
5. 凡运往内陆公共点的集装箱货物,应在卸船45天内由收货人向铁路提供证明,如陆上运输单证、转运单、海关转运申请单等。如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供上述单证或证明,货主则失去铁路给予的优惠运价。
6. OCP运输不是真正的多式联运,尽管全程运输使用海陆两种运输方式,但海、陆运输区段各自签单,海、陆区段运费各自计收,海、陆区段的运输责任各自划分,因此不具备多式联运一张单证、统一责任的要求。

三、美国国际地位?
答:美国综合国力超强,它将在相当长时期内继续保持其“一超”地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不断发展,各大国与美国的力量对比将逐渐趋向相对均衡化,加上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而不断消耗它的资源和实力,美国不可能永远保持其一超地位。

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硬实力”将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第一,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最强,并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第二,美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将继续保持核心竞争优势。
第三,美国军力发展对经济和科技有促进作用。

从总体上预测,在21世纪头2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没有任何一个大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能够赶上美国,美国仍能保持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并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四、美国与法国的农业生产特征区别?
答: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1,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表现: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为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农业发达.
2,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发达的原因):首先美国农业属现代农业,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良种化.这种农业的优点为:生产效率高,产量大;缺点为有时生产过剩.其次农业地区生产的专门化为美国农业的另一大特点,其优越性表现:
(1)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挥地区优势;
(2)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3)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管理.
另外,美国农业专门化地区的划分也充分考虑市场需要,如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沿岸和东北部沿海地区(这里有美国最大的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对乳,肉等产品的需求量大)

法国农业生产特点:
(1)中小农场和家庭劳动居主导地位 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法国农场数量逐年减少,1955农场数量是现在的两倍。
(2)土地租赁经营方式开始占优势地位 法国的土地经营方式有三种:租赁经营、土地所有者直接经营和分成制经营。
(3)专业化生产促进了农业商品率的提高 法国农业过去以自给性的小农经济为主,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很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面推行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也随之提高。法国农业专业化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区域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在区域专业化方面,为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将不同的农作物和畜牧生产合理布局,形成专业化的商品产区。
(4)农工商综合发展,形成多种类型的综合体 农工商综合体在法国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类型有:生产综合体(包括农产品加工业);生产前综合体(包括能源、设备工业、生物工业、农业化学和其他工业、服务业);销售综合体和国际贸易综合体。农业成为农工商联合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估计,农工商综合体拥有的人数占就业人口的1/4。

五、日本经贸特点及在亚太经济中的地位?
答: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日本在宪法中被迫放弃战争权,以后又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美国的“核保护伞”,致使其军费开支相当少,能够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平经济的发展。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开始大力扶植日本,不仅给了它约36亿美元的“特需”订货,而且将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并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援助,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1872年政府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学制,强制推行小学义务教育。1947年又进行教育改革,将义务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初中。到50年代中期,全国25岁以上的人口中受教育率高达94%,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50~60年代在5%左右,70年代上升到6%~7%,1980年达到7.2%。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在经济恢复时期,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作为重点;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国家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就把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70年代以后,日本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政府又把培养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的中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日本的国家干预方式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特点,都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据日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政府重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甚至利用产业间谍来获取科技情报资料;同时在50年代实施审批制度,对引进工作加以管理和引导,以避免重复引进,节约外汇。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的经济实力和外汇支付能力加强,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才有所放松。日本引进技术是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实际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的。50年代中期以前,国家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主要引进电力、钢铁、汽车、造船、机械制造等基础产业部门的传统成套设备和技术。5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60年代初开始,逐渐转向以购买专利为主来引进新兴技术。从7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实现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又以引进尖端技术为主。为了对引进技术进行吸收改造,日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195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过45亿美元,1960年就达到近85亿美元, 1965年又上升到166.21亿美元,1970年跃升至近382亿美元。资本输出1970年累计达67.9亿美元。

长期坚持推行高积累、高投资和强化资本积累的政策,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行机制,也是日本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内容之一。高积累的基础是高剥削率、高储蓄率和低福利。战后日本工人的工资水平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最低,而且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相反,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日本民众的家庭储蓄率(即家庭储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却是最高的,由家庭储蓄形成的投资约占社会投资总额的1/3。此外,政府也进行巨额投资,60年代政府投资占到国内投资总额的24%左右,70年代上升到约30%。私人投资和国家投资两者相加,使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从1955年的17 030亿日元猛增到1985年的875 610亿日元,30年内增长50倍。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保持在1/3左右,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资本的投资效率也一直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在高效益的前提下,急剧增长的投资推动了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地位: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大经济实力及其特殊的发展历史,使得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已经并将继续对亚太经济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在客观上促进了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整个亚太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另一方面,日本为早日这一目标而采取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也使亚太经济的发展与合作面临着各种经济性及非经济性的障碍。

“还有一个就是那个五个国家什么资源东西的,日德法英意 ”这个我不懂你什么意思??抱歉不能帮你解答这道...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啦!

❾ 国际贸易地理布置作业,要我们找一张空白的世界地图,在上面标出重要的贸易港有20几个啊,谁能帮帮我

给你个地址,你去看吧
近10年世界前20名港口排名---http://wenku..com/view/fba67c25ccbff121dd368307.html

世界十大运河

1.京杭大运河:
长1801公里(中国)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2.伊利运河:
长581公里(美国)
伊利运河从伊利湖岸的布法罗,经莫霍克谷地,到哈得孙河岸的奥尔巴尼。

3.苏伊士运河:
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运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长168公里(105哩),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苏伊士的南面。
长173公里(埃及)

4.阿尔贝特运河:
西起马斯河上的列日,东抵斯海尔德河上的安特卫普
长130公里

5.莫斯科运河:
连接莫斯科与窝瓦河上的伊万科沃(Ivankovo)的水道
长128公里

6.伏尔加河-顿河运河:
连接窝瓦河下游与顿河及亚速海的运河
长101公里

7.基尔运河:
起自易北河口布伦斯比特尔科格,止于基尔湾霍尔特瑙 横贯日德兰半岛
长98.7公里

8.约塔运河:
由哥德堡自西而东,经约塔河、维纳恩湖、韦特恩湖、博尔湖和洛克斯湖等,最后注入波罗地海。约塔运河是连接斯德哥尔摩和哥德堡之间的水路纽带
长87公里

9.巴拿马运河:
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并被誉为“世界桥梁”。位于美洲巴拿马共和国的中部,横穿巴拿马地峡。
长81.3公里

10.曼彻斯特运河:
连接英国赤郡的伊斯特姆(Eastham)与曼彻斯特市的水道
长58公里

❿ 国际贸易地理自考重点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重点)
理解:研究对象及学科属性
(二)主要研究方法(一般)
应用:地图法、分析法、对比法、考察法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和气候(重点)

识记: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与分布
理解:新加坡战后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对其经济的影响;气候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应用:时差的计算与应用
(二)地形与河流、湖泊(一般)
识记:大陆架、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水能资源的分布及主要水利工程
理解:地形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三)国家、居民(重点)
识记:主要国家类型的划分及其分布、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及世界人口特征。
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为维护或打破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所采取的措施。
应用:分析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次重点)
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五)宗教(一般)
识记: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图腾的的概念
理解:伊斯兰教对经济贸易的影响。
第三章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一)汉萨同盟和意大利北部的区域贸易中心(重点)
识记:汉萨同盟的地域范围,意大利北部的贸易中心。
理解:意大利的威尼斯等贸易中心在与亚洲贸易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佛兰德尔地区(一般)
识记:地域范围。
理解:在欧洲贸易中的作用。
(三)地理大发现、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重点)
识记:地理大发现的三大历史事件、第一次与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标志。
理解: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四)亚太地区兴起的政策环境(重点)
识记:亚太地区的范围。
理解: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经济声速增长的原因。
(五)亚太地区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交通要道(次重点)
识记:锡矿带、锰结核、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
理解:亚太地区交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六)亚太地区面临的挑战(一般)
理解:亚太地区面临哪些挑战。
第四章 世界区域经济集团
(一)定义、类型及有利和不利的影响(重点)
识记:定义、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
理解: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二)形成原因(次重点)
识记:集团化8项形成背景。
理解:是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相融合的产物。
(三)欧盟与APEC(重点)
识记:形成历程及一体化主要措施、APEC的性质
理解:欧盟是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集团;
(四)北美自由贸易区(次重点)
识记:成员组成及形成背景
理解:对三国经济有利和不利影响。
第五章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重点)
识记:温室效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义;
理解:动植物资源的枯竭,温室效应及水源的污染造成的危害;
应用:说明自然资源领域、社会领域、经济领域及科技领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及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次重点)
识记:环境的定义。
理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三)贸易对环境保护有利和不利影响(重点)
理解:主要有利和不利影响。
(四)环境会影响贸易(次重点)
识记:厄尔尼诺现象
理解:环境危机会影响贸易。
(五)如何克服绿色贸易壁垒(重点)
识记: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绿色贸易壁垒定义。
理解:从政府、企业两个方面分析如何克服绿色贸易壁垒。
(六)环境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重点)
识记:发达国家发展不当和发展中国家发展落后的含义。
理解:所谓“持续优先”或“发展优先”的不科学性。
(七)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一般)
理解:国际环保合作的六项措施。
第六章 世界能源贸易地理
(一)世界石油的储藏、生产、消费的地理分布(重点)
识记:世界6大储油区、中东储油区的储藏与生产的主要特点、OPEC。
理解:世界石油开采、加工和消费不平衡的状况
应用:如何建立本国可靠的石油储备制度。
(二)天然气与煤炭(次重点)
识记:世界主要天然气的储藏和生产国家、主要煤炭生产国。
理解:天然气与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变化。
第七章 世界农产品贸易地理
(一)世界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重点)
识记:温带高度商品化集约化农业,亚热带季风农业,地中海农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的分布及主要代表农作物。
理解:不同农业类型与气候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关系。
(二)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次重点)
识记:绿色农业的定义。
理解:进行“绿色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
(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般)
理解:如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四)小麦、稻谷、玉米、棉花、大豆、饮料作物、糖料作物的生产与贸易(重点)
识记:上述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地理分布,主要生产国、出口国
(五)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特点(次重点)
理解:世界农产品贸易的8大特点
第八章 工业制成品生产与贸易地理
(一)制成品的类型及主要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地带(重点)
识记:美加工业带、西欧工业带、中东欧工业带和亚太工业带的地域范围及主要工业部门
理解:战后工业制成品贸易不断上升的原因。
(二)世界钢铁生产发展历程(重点)
识记:战后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及主要特点
理解:战后钢铁工业布局趋向沿海的原因。
(三)世界钢铁生产和贸易的主要国家(次重点)
识记:主要生产国和贸易国。
(四)世界汽车生产的地域分布(重点)
识记:亚太、北美、西欧三大汽车生产地带的主要生产中心、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
(五)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一般)
理解:战后汽车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
(六)主要国家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和贸易(重点)
识记:美、日、西欧、亚太等国家和地区电子信息工业的分布;世界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国。
理解: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火车头。
第九章 国际贸易运输地理
(一)国际贸易运输的特点和方针(重点)
识记:五大特点。
理解:辩证认识和运用“十字”方针。
(二)国际贸易运输性质(一般)
理解:为什么说国际贸物运输为国际贸易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世界四大航运及主要航区通道和主要港口
识记:主要运河、海峡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世界著名港口的地理分布
(四)海上货物运输的四要素(次重点)
识记:航线划分的标准及选择航线的主要要素
理解:货物与港口两要素在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大宗海运物流(一般)
识记:石油、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粮食的流向。
(六)铁路、公路、大陆桥运输(重点)
识记:我国和邻国的铁路口岸、公路口岸、大陆桥运输的定义
理解:大陆桥运输的优越性
(七)集装箱运输(次重点)
识记:集装箱运输的主要特点
理解: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
第十章 超级大国——美国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优越性(重点)
识记:主要地形和气候的特征及分布
理解: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政区人口状况及政治体制
识记:主要行政区、主要民族
理解:美国议会与总统相互制约关系对美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二)美国经济的特征(重点)
识记:当前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知识经济的概念。
理解:美国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形成条件。
(三)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一般)
识记:四个发展阶段的划分,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理解:美国迅速实现工业化的条件。
(四)采矿业、制造业和农业(重点)
识记:主要煤炭、石油产区;汽车、航空、化学、电子、食品工业中心;小麦、玉米、棉花带的分布。
理解:农业生产特征及农业危机。
(五)交通运输业(一般)
识记:主要港口及铁路枢纽。
(六)对外贸易状况(重点)
识记: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地区结构。
理解:美国出口贸易地位下降的原因。
(七)市场状况(一般)
识记:市场的主要特点。
(八)北部区(重点)
识记:北部区地域范围,主要城市和主要工业部门
理解:北部区形成美国最大工业区的条件。
(九)南部区和西部区(次重点)
识记:“阳光地带”的范围
理解:战后“阳光地带”崛起的条件。
第十一章 发达国家(一)——欧盟四国
(一)德国工业和农业(重点)
识记:采煤、钢铁、汽车、机械、化学、电子工业的分布;主要农业区。
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形成的条件。
(二)德国自然地理环境(次重点)
识记:四大地形区、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
理解:过渡性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三)德国主要经济区和城市(一般)
识记:北部区的范围和在德国经济中地位,主要工业中心;南部区的范围及主要城市。
理解:鲁尔区形成的条件。
(四)法国优越的自然条件(重点)
识记: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的分布、河流和矿产的分布。
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五)法国工业与农业(次重点)
识记:钢铁、化学、航空、电子工业的分布;主要农业区。
理解:战后法国经济发展阶段及主要措施。
(六)法国区域差异及城市(一般)
识记:东部区的范围,主要工业中心,主要产业部门
理解:东部区形成法国最发达地区的条件。
(七)英国优越的自然条件与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
识记:英吉利和多佛尔海峡、北海油田、英伦三岛、主要煤田。
理解:北海油田开发对英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八)英国新、老工业部门状况(次重点)
识记:传统工业部门及工业中心;汽车、航空、电子工业部门的分布,两个“硅谷”。
理解:战后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及撒切尔政府改革的主要措施。
(九)英国对外贸易(一般)
理解:战后英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十)意大利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自然条件(重点)
识记:主要半岛和岛屿、主要地形和气候类型。
理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十一)意大利经济特征、主要工业和农业(次重点)
识记:钢铁、汽车、电子、纺织工业中心;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理解:经济的五个特征
(十二)意大利区域差异(一般)
理解:北部区在全国经济中所处地位。
第十二章 发达国家(二)——日本
(一)自然地理环境(重点)
识记:主要地形、两种气候类型、河流特征、矿产与渔业资源。
理解:自然环境对日本经济发展所起的制约或促进作用。
(二)领土组成,政区和居民(次重点)
识记:四大岛及北方四岛、一、二级行政区、大和民族及阿伊努人。
理解:岛国位置对日本经济发展的意义。
(三)战后经济的特征(重点)
识记:五大特征:“三湾一海”地带
理解: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工业分布畸形集中的原因。
(四)经济发展历程(次重点)
识记:明治维新、侵略扩张、战后抓住有利时机的三个发展阶段。
理解: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增长的国际、国内有利条件。
(五)工业(重点)
识记:工业生产体系的三大特征;汽车、钢铁、石油加工、电子工业中心。
理解:促进钢铁、汽车工业发展的措施。
(六)农业(次重点)
识记:水稻、水果、蔬菜、捕鱼业的分布。
理解:日本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七)对外贸易地位及迅速增长的原因(重点)
理解:迅速增长的原因。
(八)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次重点)
识记: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
理解:商品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历程的关系。
第十三章 原社会主义转型国家——俄罗斯
(一)多样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重点)
识记:三大地形区、多样气候、大河和主要湖泊、矿产资源的分布。
理解: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和资源的丰富性与集中性,对俄经济布局的影响
(二)面积、疆域和人口(次重点)
识记:主要邻国和临海、主要民族和政区
理解:民族复杂性与人口增长缓慢对经济的影响。
(三)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经济(重点)
理解:改革失误的主要表现
(四)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次重点)
理解: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经济恢复增长的原因。
(五)工业(重点)
识记:主要煤田、主要油田和天然气田;钢铁、机械工业基地。
理解:石油、天然气生产在俄罗斯经济中的巨大作用。
(六)农业(一般)
识记:农业三大类型区的地域分布
理解:农业生产长期落后的原因。
(七)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与地区结构(重点)
识记:出口和进口商品构成;主要贸易伙伴。
理解:对外贸易增长与经济发展背离的原因。
第十四章 发展中转型经济国家——印度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人文环境(重点)
识记:南亚次大陆、种性制度,三大地形区,煤、铁、锰等矿产。
理解:复杂的人文环境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二)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阶段(次重点)
理解:尼赫鲁主张的“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经济的主要特征。
(三)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改革阶段(重点)
识记:主要改革措施及取得的成就和失误。
(四)能源、钢铁、纺织、电子、宝石工业(次重点)
识记:上述工业的生产中心
(五)农业(重点)
识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小麦、黄麻、茶叶、棉花等作物的主产区。
理解:水旱灾害频繁形成的原因。
第十五章 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新加坡和巴西
(一)韩国“汉江奇迹”——迅速发展的经济、主要工业部门(重点)
识记:钢铁、造船、电子信息,汽车等工业的中心。
理解: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
(二)韩国自然地理环境(次重点)
识记:海岸、地形、气候、河流和资源状况。
(三)韩国南北分裂和南北对话(一般)
理解:南北分裂走向对话的历史进程。
(四)巴西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重点)
识记:地形、气候、河流和资源状况。
(五)巴西经济迅速增长与陷入严重债务危机(次重点)
识记: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当前经济特征。
理解:分析严重债务危机的原因。
(六)巴西主要工业部门和热带农产品(一般)
识记:主要工业中心及工业部门、咖啡、 棉花、大豆的主要种植区。
(七)新加坡经济发展历程(重点)
理解:独立后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相应政策措施。
(八)新加坡主要产业部门(次重点)
识记:炼油、电子电器、造船业、海运业、旅游业的基本状况。
第十六章 农矿资源出口大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
(一)加拿大自然条件与居民(重点)
识记:地形、气候、河湖的特征;主要矿产、水力、渔业资源、两大移民居住区。
理解: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加拿大农业与制造业(次重点)
识记:中部草原三省的“谷仓”;纽芬兰、温哥华渔场;钢铁、汽车、有色金属冶炼,纺织、服装、木材加工工业中心。
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三)加拿大经济概况(一般)
理解:加拿大经济的主要特点
(四)澳大利亚自然条件(重点)
识记:主要地形、气候、可流和资源状况;大堡礁、鸭嘴兽、按树。
理解:自然条件与澳大利亚产业结构的关系。
(五)澳大利亚经济概况(次重点)
理解:经济特征与国家历史进程和自然条件的关系。
(六)澳大利亚农牧业与采矿业(重点)
识记:小麦、甘蔗、水稻的主要种植区;铝土矿、铁矿、煤炭、黄金等的采矿中心。
(七)澳大利亚对外贸易(一般)
识记:主要出口的农矿产品、主要贸易伙伴。
理解:进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第十七章 非洲贸易地理
(一)富饶大陆(重点)
识记:丰富的土地(耕地、草原、林地)资源;金、金钢石、铜、石油、铝土矿、磷矿的分布;水力资源状况
理解:苏伊士运河、好望角航线在世界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
(二)贫穷大陆(次重点)
理解:经济增长缓慢,产业结构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日益恶化,政治不稳定与经济落后的关系。
(三)复杂大陆(一般)
理解:非洲在人口、民族、宗教、国家历史进程等方面的复杂性。
(四)南非概况(重点)
识记:自然条件特点;农牧业、采矿业的分布。
理解:南非产业构成与其自然条件的关系。
(五)埃及概况(次重点)
识记:重要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干燥的自然环境。棉花、石油的生产状况。
理解:从单一经济转变为多元化经济的进程。

仅供参考。

阅读全文

与国际贸易地理主要港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