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际投资中的环境保护法律问题浅析
国际投资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冲突与协调——以晚近区域性投资条约及相关案例为研究对象
刘笋
【内容提要】经济一体化......
【关键词】国际投资 环境保护 ......
[Abstract]Envi......
[Key Words]inter......
引论
晚近以来,经济一体化所带......
在全球性立法层面上,WT......
同样,在区域性国际经济立法......
可以说,NAFTA这种将......
就上述NAFTA立法模......
国际投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
一、NAFTA立法模式的出现及其......
(一) NAFTA立法模......
目前,将投资问题与环境问题挂......
另一方面,由于投资与环境、人权等社会问题......
在投资与环境问题挂钩的立法模式上,N......
将环境问题纳入国际经贸条约之中的做法,并非......
NAFTA的设计者在该协定投资专章中不仅规定了详......
(二)NAFTA下的投资规则
NAFTA为投资者提供了迄今为止国际投资条约......
从实体法角度来看,NAFTA成员国的投资和投资者......
1.国民待遇原则该原则规定......
2.最惠国待遇原则该原则规定在NAFTA第110......
3.最低国际标准待遇原则......
4.禁止履行要求的原则该原则规......
5.征收补偿原则 该原则规定在NA......
为实现上述保护国际投资的实体......
NAFTA的投资条款来源于以推广高......
(三)对投资规则的环境法制约
作为对投资者权利的一种制约,NAFTA......
首先,在NAFTA序言中,成员国决定,“......
其次,NAFTA区别于其他国际投资条约的一个明......
第三,依据NAFTA第1106条......
值得注意的是,有学者指......
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有了上述环保规则,......
二、案例分析——环保目标依然受挫及其......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NAFTA做出了上述平衡环境......
在NAFTA下,与环境有关的案例已经不少,其中,直......
(一)有代表性的几个案例
1.“艾塞尔案”(Ethyl corpo......
“艾塞尔公司诉加拿大案”是第一起基于NAFTA第......
2.“麦塔克勒德案”(Metalc......
麦塔克勒德公司是一家从事有......
3.“梅耶公司案”(Myers v......
梅耶公司是一家处理有害废物的美国公司......
从上述案例可见,NAF......
(二)相关评论——NAFTA模式难以实现投资环......
1.两类规则的特征差异
环保和投资两类规则难以有效融合,一个重要的原因在......
2.NAFTA模式之前历史形成的两类利益代表者......
在一个条约中实现环境保护和投资自由化的双重目标之所......
3.NAFTA模式对投资者权利的过......
基于 NAFTA第11章而提起的投资一环......
4.南北价值取向的差异和来自国内的政治经济压力
受现实经济、技术实力的影响,......
一方面,富有的西方国家......
另一方面,拥有强大经济实力和国内政治影响力的贸......
三、对策和建议
(一)投资条约中环境考量标准的有效融入
一方面,我们应当认识到,......
维持环境利益与投资自由化所期待的利益之间的平衡......
鉴于NAFTA的经验教训,今后投......
其一,在条约谈判中引入独立的环境评估机制。为确保环......
其二,在今后出现的与NAF......
其三,注意投资者权利救济......
其四,条约执行中强化环境专家参与机制。考虑......
其五,一步到位的立法模式。NAFT......
(二)条约解释问题
解决投资自由化与环境利益之间的冲突......
从发生在NAFTA投资章节下的与环保有关的案件的审......
然而,NAFTA和GATT产生的历史背......
在条约解释的问题上,各国公认的权威解释......
由于NAFTA本身就规......
因此,慎重解释国际投资条约中......
【作者介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
注释与参考文献
有学者评论说,NAFTA附加协议的立法方式值得......
投资者在上述条款下获得了发起强制性的、......
NAFTA下,投资者甚至可以选择N......
环保主义者对第1114条第1款所......
西方学者也在广泛关注NAFTA立法......
有学者指出,尽管传统国际法、NAFTA和N......
秦天宝.我国和平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国......
Francisco S. Nogales,The......
David A Gantz,Poential ......
NAAEC art.1(c), art.l,ar......
The Council of Can......
J.Martin Wagner,I......
See Christopher,De......
See Jonathan Fried,Glob......
See Howard Mann,NA......
See Howard Mann,Internat......
See Lawrence L. Herman, ......
Ⅱ 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是怎样的
目前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环境保护正在走向制度化和内法律化,并渗透在国际容贸易的规则和国家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之中,于是在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冲突日益突出.在冲突中寻求协调统一是发展国际贸易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展开论述,试图通过两者共有的价值探寻解决冲突的路径.
Ⅲ 我的论文范围是: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老师让缩小范围,求指导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引进外国智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垄断行业监管机制问题研究 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条件及路径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对外贸易与我国经济发展 惠州对外贸易企业的变迁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现状、成因和对策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转基因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中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 中国农业开放模式的选择研究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选择与完善研究 从轮胎特保案看我国的反倾销 金融危机下广东的双转移战略 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的新特点 广东企业走出去研究 广东外资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金融危机下广东某产业发展对策探析 港口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具体哪个港可以自己定) 中国国际多式联运问题研究 港口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具体哪个港可以自己定) 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问题研究 中国第三方物流中的问题研究 中国集装箱运输中的问题研究 提单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贸易救济制度研究 对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国际贸易交易结构的确定 欧盟优惠性原产地规则调整与中国出口战略应对 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以美国对中国输美纺织品设限为例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国际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趋势与促进肉类产品出口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或某省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的技术提升研究 引进外资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或作用研究 FDI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对外贸易推动广东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国际商品流动与要素流动关系研究 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自主创新与增进我国出口商品比较利益研究 论技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推动 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的地位、利弊或转型升级研究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 社会责任对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 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 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标准化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效用研究 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一体化与贸易相关问题研究 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 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与我国商品出品对策 国际劳工标准下我国政府、企业对策 我国纺织业出品竞争力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纺织业的贸易格局与市场策略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世界FTAS发展态势与中国策略分析 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行业协会在规范出口竞争秩序中的作用探讨 加入WTO后我国民族产业的保护 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选择——以惠州经济为例 古典比较利益论与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FDI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国贸易的影响看我国开展海外投资 海外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相互关系 中国经济反垄断立法的探索 广东区域聚集经济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及风险研究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 欧元汇率变动对惠州制鞋行业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Ⅳ 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分析
内容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由此产生的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简要分析了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妥善解决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国际贸易 环境保护 影响 对策建议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处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环境意识较为淡薄、环境治理较为脆弱的阶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贸易与环境保护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Ⅳ 生态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关系以及影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的居住环境不断恶化,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心有关生态环境的问题,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场以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浪潮.国际贸易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作为一种跨越国界、遍及全球的经济行为,首当其冲地对整个地球环境的保护负有责任.许多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制订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制订环境标准一方面可以优化国家贸易的商品结构,另一方面将导致南北差距越来越大.目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环境保护也成了一种贸易保护的手段.因此在"绿色经济"时代,环境与贸易的关系问题也成为新的热点.
现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在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以及过去几百年人们生活、生产的过程当中不注意保护环境,而给我们地球的生态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以至于在许多国家出现了不可持续生产和生活的状态。所以现在全世界都在兴起环保运动,制订环境法律、制订环境方面国际的公约,甚至在WTO中专门鼓励贸易的公约里面也设置了一些环境方面的规定。所以,我们要进行正常交易,我们要取得成功的交易,如果不破除环境的障碍,我们就不能实现国际交易的目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民法、环境法以及国际私法它们的一个结合点,民法是鼓励大家在平等、自愿、自由意思的表达来进行交易,假如我们的产品出口以后,别的国家行使哪些行政法规方面自己的权利,把我们的东西查封、销毁,因为出现了有公害的物质及农药超标的情况,所以我们国家把产品出口以后,别的国家进行管理,我们就不能实现目标。因此,结合着过去的学习、结合着我现在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来研究国际贸易与环境法障碍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交易与经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通过交易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交易与环境具有双重性,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俗语说把产品输往国外,把污染留在家乡。所以说出口问题如果解决的不好会带来严重的污染环境。利用外资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化,发达国家把污染密集型的产业往我国来转移,对我国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交易对环保具有双重性,具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我们现在要极大的注意力来关注对我们不利的一面。
Ⅵ 试论述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引言
近十年来,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两件大事凸显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其一是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及1993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完成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筹建,两者分别标志着全球环境保护事业和国际贸易自由化达到了新的高度;其二是1994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设立了环境与贸易工作组,专门研究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更是将这一问题的讨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虽然没有就环境保护达成专项协议,但在所达成的许多贸易协定中已经涉及到环境问题。世界贸易组织已将乌拉圭回合后的下一个回合确定为“绿色回合”,专门讨论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本文分析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从中探寻一些解决现实冲突的对策思路。
二、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由于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具体目标不同,造成双方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对立关系,体现在:环境保护的目标是限制自由贸易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因此它要求一定程度和形式的政府管制和干预,实行一定范围的权力集中;与之相反,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是消除贸易障碍,实现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因此它要求减少政府的管制和干预,实行权力的下放和分散化。同时,因为环境保护的自身特点和国家间的利益冲突等因素,也造成在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众多不协调,甚至相冲突的地方,准确地说,这种冲突是国际环境条约、国内环境政策与以自由贸易为基本原则的现行多边贸易体制之间的冲突。从现象上看,似乎在环境保护与世界贸易之间的对立关系难以协调,只要哪一方得到了发展,就会对另一方产生伤害,即环境控制越严,就越会妨碍自由贸易;或者自由贸易越发达,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之势就越难以控制。{1}两者之间的矛盾由于现存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而被深化和复杂化,如有些贸易强国利用自身优势,已经或正在把保护环境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加以利用,形成“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外国产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一些发展中国家因此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
尽管国际贸易的不少规则、条款为环境保护设置了各种障碍,但全球的环境保护事业也在不断地通过对自身政策的制定、法律的完善,以同样的方式对国际贸易体制、活动施加着影响。
(一)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限制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放任贸易自由化而忽视环境保护的传统做法渐渐被人们所不容。国家、地区甚至国际社会在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等领域制定了越来越多的法律规范和标准。这些法律规范和标准必然会对原有体制下国际贸易活动产生限制,下面以两个典型案例说明这种限制性影响。
案例一:美国和印度等国的海虾—海龟之争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共发现七种海龟,它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973年3月3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其中的5种列为濒危的或有濒危危险的物种。同年,美国对《贸易公约》进行部分修正后制定了《濒危物种法》,根据这项法律,在美国境内、领海和远海,禁止干扰、追逐、捕猎、杀害海龟或试图采取这些行动的行为,并要求美国的海虾拖捞船在海龟极易出没的海域作业时,在渔网上安装海龟排除器(TEDs)。1989年《美国公法》第609条规定,使用可能对海龟产生负面影响的捕虾技术捕获的产品不可以进口到美国,除非捕获国被认为有管理程序并且其偶然捕获量可以同美国相比较,或捕获国的捕鱼环境不会对海龟造成威胁。事实上,对5种海龟有管辖权并使用机械方法捕虾的国家不得不要求他们的渔民同美国渔民一样,任何情况下都要使用TEDs,如果他们打算向美国出口虾产品的话。
1997年初,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和泰国联合控告美国为保护海龟而采取对他们几国的海虾和海虾产品禁止进口的措施,而且严重违反非歧视原则,因为美国曾向西半球的一些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援助,并且给了渔民安装TEDs更长的过渡期,然而这种优惠并未给予提出控告的亚洲四国。1998年6月6日世贸专家组的报告认为美国违反了GATT第11条关于一般禁止数量限制的原则,而且不能证明适用例外情况的合理性。尽管上述争端最终以美国的败诉而告终,但美国败诉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他试图保护环境而是因为他在WTO成员国之间造成歧视;同时上诉机构特别强调,只要组织成员能够证明自己符合GATT第20条(b)、(g)条款的要求,他们有权采取措施,来达到保护濒危物种或环境的目的。
案例二:美国和墨西哥的金枪鱼—海豚之争
在太平洋东部热带区域,金枪鱼和海豚处于共生状态,金枪鱼常常在海豚所在水域的下层活动。渔民于是可以凭借海豚发现金枪鱼群,利用拖网将鱼群一网打尽,但是这种捕鱼方法同时也捕杀了大量的海豚。1972年美国制定《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为美国国内的船队和在太平洋捕捞金枪鱼的外国船队设定了保护海豚的标准,该法规定,如果捕捞金枪鱼的国家不能向美国当局证明他们达到美国法律规定的标准,美国政府就必须对该国的渔产品予以禁止进口。在这个争议中,墨西哥是出口国,其输往美国的金枪鱼被禁止进口。墨西哥于1991年根据GATT争端解决程序提出控告,宣称上述进口禁令与GATT第3条、第11条以及第13条不符,美国则请求专家组认定其进口禁令与第3条相吻合,或者能够被第20条(b)、(g)条款所涵盖。1991年9月3日专家组报告公布,结果未被双方采纳,美、墨两国通过多次磋商最终才达成和解协议。
诸如此类的冲突和纠纷有逐渐增多之势,如果不对原有的国际贸易体制加以改革,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其框架内体制化、规范化,并由此产生导向和规范作用,引导企业行为和对外贸易活动在贸易自由化、全球化的基础上,再增加环境保护的价值纬度;同时,如果不努力在国际贸易体制与环境保护规范、标准之间做更多的协调工作,使其逐渐趋向于相容、一致,就难以从源头上缓解“绿色壁垒”一类的贸易冲突,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对立格局就难以打破,二者走向“双赢”的局面就难以出现。然而,要向这一方向迈进,首先需要从思想上全面认识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就目前而言,虽然主要彰显的是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限制性影响,但应该看到,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还存在着促进作用,这正是沟通矛盾对立两级的一个桥梁。
(二)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促进
环境保护一方面对国际贸易作出许多限制,为之提出更高的环境技术要求;另一方面它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全球将出现一个以环保产品为核心的绿色市场。{2}在此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
1.环境标志对国际贸易的促进
环境标志是一种贴在产品上的图形,证明该产品不仅质量符合环境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置等过程中也符合规定的环保要求。环境标志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由生产者自己授予的标志,一种是由产业协会授予的标志,一种是由政府部门或独立的环境团体授予的标志,其中第三种的权威性最高。
环境标志的目的是通过引导消费来限制对环境有害的商品生产和流通和促进对环境无害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环境标志制度对于促进环境保护
Ⅶ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问题之间的关系
当代国际贸易中存抄在严重的环境问袭题,中国与中亚贸易作为当代国际贸易的一部分,也存在着许多环境问题,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环境问题也愈演愈烈。这些环境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正常贸易的开展。如何解决中国与中亚地区贸易中的环境法律问题,达到既保护环境又不阻碍贸易发展的目的,实现二者的协调,已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今后法律合作中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当代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其具体内容,阐述了冲突解释理论,同时对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状况、环境状况、贸易中的环境法律问题,以及当代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国际贸易实践解决环境问题的国际法经验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建议中国与中亚国家应当以贸易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原则,借鉴区域性组织的国际法经验,结合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具体国情,进行区域和双边、多边的国际法律合作,构建绿色贸易法律机制,来实现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Ⅷ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论题 WTO与环境保护问题
我也是会计专业的,你可以写纳税方面的,这是老师比较重视的话题
题目:依法纳税的认识
目录:1、企业所得税概述
2、计税依据概述
3、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
4、税率概述
5、记税方法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6、税收筹划概述
7、合理避税的方法
8、税收筹划最经典的表述
内容摘要:1994年,我国实施了分税制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这个税率对我国大中型企业和效益好的企业是比较合适的,但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税收负担水平与原实际税负相比有所上升。为了照顾小型企业的实际困难,也参照世界上一些国家对小企业采用较低税率征税的优惠照顾办法,税法规定,对年应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企业,按18%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企业,按27%的税率征税, 另外,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正确理解税收筹划,做到合理避税。
内容:企业所得税是对各类内资企业和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是1993年12月13日由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的。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和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以及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转让资产收益、特许权使用费和营业外收益等所得。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中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各类内资企业或组织。具体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联营企业和其他组织。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减除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等项目后的余额。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虽然同样是反映征税的客体,但两者要解决的问题不相同。征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计税依据则是确定了征税对象之后,解决如何计量的向题。有些税种的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是一致的,如各种所得税,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都是应税所得额。但是有些税种则不一致,如消费税,征税对象是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则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再如,农业税的征税对象是农业总收入,计税依据是税务机关核定的常年应税产量。计税依据分为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类型,从价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数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作为计税依据;从量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作为计税依据,该项实物量以税法规定的计量标准(重量、体积、面积等)计算。
下列项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1.资本性支出。
2.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3.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4.各项税收滞纳金、罚款和罚金。
5.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6.各类捐赠超过扣除标准的部分。
7.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
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
税率: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对小型企业实行二档优惠税率。即:全年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的,税率18%; 3万元至10万元的,税率为27%; 10万元以上的,税率为33%.
计税方法:企业所得税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征收方式。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1)季度预缴税额的计算
依照税法规定,企业分月(季)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季度的实际利润计算应纳税额预缴; 按季度实际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4 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或者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如按年度计划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计算公式为: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或者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12(或1/4)× 适用税率
(2)年度所得税额的计算
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都应当在分月(季)度预缴的基础上,于年度终了后进行清算,多退少补。其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汇算清缴应补(退)企业所得税税额=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月(季)已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在所得税的实际征管工作及企业的纳税申报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般是以企业的会计利润总额为基础,通过纳税调整来确定的,即: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1)定额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税务机关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直接核定纳税人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额,由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申报缴纳。
(2)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充分利用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和制度等政策的不完善、不健全,通过对投资决策、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合理安排,达到合法享受税收优惠,避免因对税收政策的不解或误解而产生的税收陷阱,降低公司税负,减少税收支出,增加自身利益,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税收筹划行为。即税收筹划是指在税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当纳税人存在着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选择最低的税收负担来处理财务、经营和交易事项。税收筹划是一种有别于偷税、漏税、逃税等非法手段的一种合法的理财行为。
所谓的税收筹划也就是合理避税,既然是合理避税,我想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违反税法,这里的不违反不单指国家颁布的税法,还包括各项税法解释,税务总局的问题答复等等; 避税一定要建立在对税法熟知的基础上,合理避税是要把会计准则和税法相结合,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达到不多交纳税款.
怎么把企业所交税合理的降下来,有如下方法可供参考:
1—合理加大成本,降低所得税,可以预提的费用应该进行预提。
2—对设备采取快速折旧法来降低当期所得。
3—采用“分灶吃饭”的方法,把业务分散,原来一个公司名下做的业务分成2-3个公司做,这样既可以增加成本摊消,又可以降低企业所得:比如你现在公司做一年30万利,需要交9万9的所得税,如果分成3个公司做,一年利每个公司就是10万的利,那么所得税3个公司一共是8万1,而其实因为成本渠道的增加,3个公司年利也不会做到30万了,很多成本已经重复摊消和预提了,其节约下来的税就不仅仅是近2万的税了。
4—采用“高税区往低税区”走的方式:各个特区和开发区在税率方面国家都有优惠政策,把公司总部就转设到这些地方,比如深圳的企业所得税才15%。公司的工厂和分公司的一切业务总核算就算到公司总部去,也就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了。把企业结算做到:高所得税向低所得税地方走;搞了税赋率的地区向没有搞税赋率的地区走。
5—采用“把工厂和公司注册到香港”的办法,香港是个自由港,是个低税区,一般企业的所得税不超过8%,其他税也特别低和少。
6—借用“高新技术”的名义,享受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有2免3减,还有3免8减的。把其他业务和产品套进这个里面来做—搭“顺风车”。
7—借用“外资”的名义对企业进行改制,各个地区对外资企业都有税务优惠政策。
8—使用下岗工人和残疾人,也可以享受到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
9—和学校的校办工厂联合,校办工厂在税务方面国家是有特别优惠政策的。
这些做法是在企业具体运转中可以采用的安全的、合理的、可靠的企业避税方法。
税收筹划最经典的表述,来自于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在1935年针对“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所作的声明:“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依据法律这样做可以少缴税。为了保证从这些安排中得到利益,不能强迫他多缴税。”之后,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 综观国外诸多对税收筹划的观点,都指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所进行的减轻税收负担的节税行为。尽管表述众多形式各异,但基本意义却是一致的,即税收筹划是企业经营者通过合法的的策划和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Ⅸ 论国际贸易和环境法的关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也呈现全球化。环境部下已经成为与和平、版发展问题并列的权当今世界的三大主要问题之一,WTO作为国际贸易的管理机构,在促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建立世界贸易规则和秩序的过程吼必须促进环境保护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WTO有利于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而自由贸易又对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随着国际环境保护法的迅速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环境保护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称为环境壁垒或绿色壁垒,就是以国际或国内环境保护条约或法律为依据限制外国产品的市场准入。在许多方面,WTO的国际贸易规则面临着国际国内环境保护法的挑战。WTO在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应当采取措施实现与国际保护法协调一致,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还要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困难,解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问题上的矛盾。
Ⅹ 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分析(哪位大虾给能发个全点的例文)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处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环境意识较为淡薄、环境治理较为脆弱的阶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贸易与环境保护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 出口贸易带来的环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出口是以初级原料型产品为主,以量取胜,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虽然明显优化,但是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和污染严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由于缺乏对环境的综合考虑,出口贸易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内蒙古几百吨发菜和山野菜出口带来了20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沙化;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地盲目挖采甘草出口,加重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广西桂林出口钟乳石造成了珍贵旅游资源的破坏等等。 进口贸易带来的环境问题。进口贸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外国污染废物,即洋垃圾进口现象。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都出现了一些工业化国家以经济利益为诱饵,企图向我国出口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废旧物资的事件。我国对“洋垃圾”的关注始于1993年10月,当时南京1288吨韩国化学废物进口案震惊了全国。几年来,广东、福建、江苏、江西等省的口岸陆续发现一些外资或合资企业以加工废塑料和其他废物为名,从国外进口夹杂大量污秽物、细菌、病毒的垃圾。 引进技术、资金带来的环境问题。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不同国家环境标准差异的存在,发达国家的污染密集型产业纷纷向环境要求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不少国家利用出口资金、技术之便,将大量的污染产业转移到我国。例如,据有关方面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外商在我国沿海地区投资兴建了75家生产泡沫塑料、灭火剂、制冷剂的企业,而这些产品中相当多的化学成分是《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所禁止或限制的物质。 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的策略 深入认识和明确把握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摆正位置,权衡利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走清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增强环保观念意识 “经济腾飞,环保欠债”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已经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虽然近年来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但仍然存在当涉及到经济利益时,又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情况。为此,迫切需要树立环保意识,重视环境因素。第一,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介,进行全民生态知识和环境保护的普及教育,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第二,提高各级政府、企业的环保意识,倡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例如,江苏的无锡市2001年对该市新上的19个工业、房地产项目因为“环境影响评价”无法过关而予以否决。第三,在我国消费者中普及绿色观念,引导绿色消费,为我国的绿色产业发展开拓空间。第四,重视环境因素对贸易的影响,破除“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廉价”的错误观念。 完善法规政策 强化完善环境贸易法规 我国目前已制订了《环境保护法》等6部环保法律和《森林法》等9部资源保护法律。另外,其他已经制定的与贸易有关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和其他政策性措施也达18项。应该说,我国已经建立起控制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框架。但是,我国目前不少法规还比较笼统,可操作性差,实施效果难免大打折扣。现在急需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一套完善的、便于操作的、适合于我国国情又与国际衔接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办法,通过切实的贯彻实施,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健全完善环境制度 第一,完善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和。我国的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在我国19278项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落后,周期也长”(薛荣久,2002)。为此,根据我国国情,完善提高环境标准,缩小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尤为重要。第二,积极开展ISO14000国际认证。我国于1996年开始引入ISO14000标准,并颁布了国家标准,开始在国内企业中开展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但是我国能够获得认证的企业却为数不多。对此,我国应当积极关注ISO14000标准的修改、推广过程,将已颁布的标准结合国情等同化为我国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认证工作,推动企业跨越绿色环境壁垒,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 培育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我国的绿色环保产业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现已初具规模。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产业规模小、结构单一;技术基础薄弱、质量难以保证;配套设施缺乏、市场化程度低。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绿色环保产业,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支持作用。首先,制定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在深入分析环保市场前景和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确定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其次,制定产业倾斜政策,完善产业管理体系。第三,建立绿色环保产业风险投资机制。绿色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正外部性、公益性、非直接经济效益等特征。政府应尽快建立绿色环保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开辟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社会融资渠道。 建立绿色贸易制度 第一,调整出口产业结构。从长远看,要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节约能源、低污染的产业。在短期产业结构无法迅速升级的状况下,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大前提,重新评估我国以前大力提倡的各种出口导向产业:对于出口份额较大的高污染产业施加必要的压力;对于绿色环保产业,从贸易方面给予支持。第二,严格进口产业的环境审查,坚决抵制“洋垃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进口的“洋垃圾”从1990年的99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1750万吨,对我国的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作用。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明确进口商品的环境标准,加强进口商品的管理、审查、检测,坚决杜绝危险、有毒的废旧物质进口。 加强国际合作方面 及时跟踪国外环境壁垒动态 国家应及时收集、跟踪国外的环境壁垒动态,建立有关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咨询机构,加强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建立新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特别是对于我国的主要贸易对象,应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环境壁垒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加强对有关环境问题的公共技术的研究,建立咨询点,方便企业查询,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反对发达国家苛刻的环境标准 发达国家根据其自身情况制定出众多苛刻的环境标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切实际。这些苛刻的标准并不一定能导致环境的改善,却可能封堵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贸易发展经济的道路。因此,要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坚决反对苛刻的环境标准,加强环境标准的国际相容性,而不是统一为发达国家的高标准、严要求,强调根据不同产品、行业、污染等选择最佳的标准方式。 呼吁发达国家承担责任 发达国家作为全球环境恶化的主要肇事者,对全球环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积极呼吁发达国家承担应负的责任,争取的资金可用于治理环境和进行生态补偿。同时,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环保技术、设备,可以弥补我国环境保护、环保产业资金匮乏现象,加快我国的环保企业的技术改造,防止环境污染,增强出口产品的环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