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迷局

国际贸易迷局

发布时间:2021-03-07 02:31:12

⑴ 里昂惕夫之谜对比较优势理论和h-o理论意味着什么

里昂悌夫是西方经济学的名词,意思是如果H-O理论成立,尽管美国进口替版代品比美国实际进口权品资本更密集,但其密集程度仍将高于美国的出口商品
里昂惕夫之迷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迅速发展。关于对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释,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对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前提的修正,并为以后一系列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⑵ 里昂惕夫之谜对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促进发展的作用

为了解开里昂惕夫之谜,西方经济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理论,从不同角度对赫-俄的要素禀赋说进行补充和解释。这些补充和解释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要素禀赋理论前提条件进行修正。例如里昂惕夫本人就提出了劳动效率差异论,修改了要素禀赋学说认为各国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种生产要素之中每一种要素本身都是同一的假定,通过认定美国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是其他国家的三倍而进行释谜;二是对贸易格局及其变动的新的要素进行解释。例如美国经济学家凯恩(P.B.Kenen)等人提出的人力资本说和英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V.Posner)提出的技术差距论等。

另外,以“里昂惕夫之谜”为先导,相继涌现了一大批国际贸易的新理论,这些新理论突破了原有理论的模式,从新的角度对有关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战后国际贸易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的理论成果有美国经济学家弗农(R.Vernon)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H.G..Grubel)克鲁格曼(P.Krugman)等人提出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基辛(D.Keesing)等人提出的需求偏好理论等等。

⑶ 高分求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建议

(一)研究制定中长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战略

我国是产业内垂直分工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目前我国中间产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60%以上,中间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0%左右。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研究制定中长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垂直分工,在未来的国际垂直分工和市场竞争中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促进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1、努力扩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如粮食、植物油将处于相对劣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菜、水果、花卉以及水产品、畜产品则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从长期看,对我具备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要通过不断改良品种,提高质量,按照国际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储存和运输,严格卫生检疫,努力提高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

2、提升轻纺工业水平,扩大高端市场份额

受到资源环境的限制,我国轻工纺织产品依托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着力打造自主品牌,提高技术含量和质量,逐步进入高增值的服务环节,将低增值的加工环节委托给其他国家的制造企业,扩大我产品在国际高端市场份额,巩固和提高轻纺产品国际竞争力。

3、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机电产品出口

大力发展技术含量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方向。应围绕IT和新型家电业等高科技产业的终端环节或外部配套环节,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业。

4、借鉴国际经验,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出口

我国服务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劳动密集型。当代世界服务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目前美国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印度为5.5%左右,我国仅占1.4%左右。为此,应借鉴美国、印度相关的发展经验,在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逐步从目前以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为主、技术密集型出口为辅过渡到两者并举,最终过渡到以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为主、劳动密集型出口为辅的新格局。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通讯、金融和计算机等服务业。二是完善教育体系,在计算机、信息、通信、金融和文化创意等专业领域加大投入,培养和塑造一大批有特色、创造力强的实干型人才。三是加快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形成一批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的企业集团,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四是完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五是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打破国家对银行、保险、电讯等行业垄断,完善竞争机制。

5、积极稳妥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努力打造全球服务业外包基地

加快发展技术服务、软件开发、芯片设计、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医疗服务等服务外包项目;加强规划指导,审慎推进银行、证券、保险、电信、医疗、教育、商业、物流等重点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二)加大劳动密集型新产品开发力度,稳定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国际市场份额

1、支持和鼓励更多的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到国际市场去发展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中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比重还非常小。有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提供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培训,帮助企业熟悉国际市场规则,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提供国内法律支援,鼓励和支持国内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2、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目前中国65%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但从总体看,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不足,严重制约企业的技术创新。我们要通过强化技术、装备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工艺技术,不断开发绿色环保和生态型新产品,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政府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法规政策,颁布行业技术规范标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投资和技术规范标准等,及时发布行业发展趋势信息,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及时进入或退出有关市场和领域。对产品无市场、经营无效益、严重污染环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则应依法强制其关停并转,以保证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扶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政策支持体系

1、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在继续推进促进产业发展的进程中,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行业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规定,认真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产业政策,引导产业走集约化发展道路,防止产业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2、稳定并完善出口退税政策

1985年我国实行出口退税制度。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大致分为4个阶段:1994—1997年,出口退税率逐步调低;1998—2003年;2004—2007年,出口退税率降低;2008年以来,先后7次提高高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退税率,取消或降低了部分粮食和工业品的出口暂定关税,调整化肥及其原料的出口关税。上调部分商品退税率。

从企业来看,出口退税率的频繁变动,使出口企业无法对生产经营进行长期、科学的规划,而且影响了税法的严肃性,在国内、国际均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目前来看,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基本实现了零税率出口。为了促进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稳定增长,促进就业,缓解企业困难,要保持政策的稳定和连续性,继续保持目前比较合理的退税率水平。

3、进一步完善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政策

全面清理《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对其中涉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全部取消,进一步完善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的台账保证金制度。稳步推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重提高加工贸易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推动加工贸易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发展境外加工,鼓励国内能力相对过剩、贸易摩擦较多行业转移部分生产能力。规范加工贸易管理,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和政策,引导先进制造业和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入区。

4、加强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政策研究

在当前部分外币主动贬值造成人民币相对升值情况下,要研究完善防范汇率风险的金融支持体系,增加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品种,健全出口信用保险机制,拓宽企业避险金融渠道,增强企业防范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针对目前贸易风险、汇率风险不断加大的情况,加强监测分析,适时公开发布有关风险提示,减少企业出口风险和损失。

5、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资金支持

研究建立“就业补贴”和“劳动密集型新产品开发补贴”制度,给劳动力就业多的企业以补助和新产品研发资金扶持。要解决劳动密集型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确立贷款的主渠道,建立适合劳动密集型企业特点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要适度放宽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准入条件。

6、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去”带动出口

鼓励我国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零配件和原材料出口。促进这些企业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断积累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培养国际化经营的人才和队伍,逐步发展成为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四)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

1、通过调整和创新,努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

劳动密集型行业要加强产业链的优化整合力度,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设备,积极推广使用国内外先进设备,不断提升产品自主设计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开拓消费领域,加快复合型、差别化、功能化新产品的开发,加大、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全面提高产业科技含量、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2、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强弱已成为决定企业应对危机成败的分水岭。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制订有针对性的创新政策,抓住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契机,加强创新政策研究,依据不同产业的基本特点、自主创新能力状况、不同创新路径和差异化的创新政策需求,制订针对不同产业的创新政策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企业管理创新

要以市场为目标,以创新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提高为着眼点,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过程、营销过程和管理过程,加快对用户和市场反应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推进产业各种生产要素优化整合,推动企业并购、重组、联合,促进行业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要认真总结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形成一批值得推广的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典型,同时引进消化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论和运营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4、加快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不会直接成为国际贸易的优势。从国际经验看,人力资本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并不具有竞争优势,只有具备较高人力资本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许多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成本低不仅是因为其劳动工资低,还在于其对劳动过程具有较高的管理和组织水平,由此决定了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优的产品质量。反过来说,工资成本低而管理水平差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不具有竞争优势。因此,为了使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转为竞争优势,必须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提高其技术密集度,使其由简单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智力劳动密集型。

(五)鼓励和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随着中部崛起以及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进,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收入及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西部地区潜在和现实的庞大市场和出口潜力成为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与转移的重要目标。

1、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东中西部产业协调发展

充分利用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研发、品牌、营销渠道的优势和内地劳动力、资源、原材料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产业政策、投资导向作用,推进产业合理转移,鼓励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形成东西互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理产业梯度格局,促进沿海和中西部地区产业良性衔接,全面提升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东部沿海地区要跟踪国际最新技术、产品、消费潮流,形成沿海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经营、贸易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多、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促进产业升级。通过土地、环保、税收及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限制和淘汰低水平初加工能力,减轻东部地区土地、环境、资源、能源与社会压力。

中部地区要抓住“崛起”机遇,利用沿海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劳动力资源紧张,土地、能源和管理成本大幅上升的时机,成为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规模效益,形成良好的产业链。

西部地区要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突出发挥天然纤维、石油等原料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融入东中部产业链,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特色产品。

2、加强协调,做好组织对接

要鼓励东西部省区之间设立产业转移及对接协调机构,建立稳定和高效的操作协调机制,定期不定期加强协调与沟通,促进东西部省区间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接,使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成本更小、代价更低、周期更短、效果更好。

3、深化改革,为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环境

中西部地区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与管理方式,提高政务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同时要制订促进本区域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加快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违约行为的约束惩戒机制。

4、加大投入,完善基础建设

进一步加强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为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提供良好硬件环境。

5、大力发展新型流通组织与现代物流业,提高流通的速度、质量、规模和效益

要根据产业转移的需要,发展会计、法律、咨询、信息等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市场中介组织,积极引导中介机构加强为企业服务。

(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服务

1、大力发展民营担保公司,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据调查,有些公司名为担保公司,实为放贷公司,多数公司根本没有担保能力。从国际经验来看,我国可利用应收账款来推动中小企业改善融资环境。据银行有关人员介绍,应收账款一般占中小企业50—60%的资产规模,应收账款若能盘活,将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提供很好的途径。同时创造宽松环境,鼓励企业之间通过资本联合组建新的担保公司以及行业协会组成的互助担保公司,多形式、多渠道地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服务。

2、积极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入直接融资市场创造条件

逐步引导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收购及公司上市的形式筹集资金,探索集信贷、融资、租赁于一身的租赁融资等新的融资手段,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3、促进商业银行深化改革

在立足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调整信誉评价标准和风险评估标准,确定合理的授信额度,给基层行适当的信贷调控余地,增强贷款业务的主动性。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创新管理机制和业务品种,适当调整再贴现、再贷款额度,增强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支持能力,实现银企良性互动,互利共赢。

4、大力发展中小银行以及担保公司,让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融资更方便

解决劳动密集型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强化资金供给方的竞争,一方面要扩大商业银行的竞争,让更多像宁波银行、以中小企业贷款为目标的商业银行涌现出来;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开发民间信贷机构,积极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允许民间成立合规的贷款组织。

(七)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整体素质

1、进一步抓好产业结构和资本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自身积累能力,建立健全企业的信用体系

指导企业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研究,帮助企业获得银行和社会的更多支持。

2、完善劳动密集型企业国际市场开发策略

要在稳定低端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大力开拓中端市场,逐步向高端市场进军。

3、加快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自主品牌建设

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机制,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的力度,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加大行业产品设计、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力度,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境内外商标注册,进行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鼓励各行业、重点区域通过建立并发挥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创建行业性、区域性公共品牌;重点扶持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建立和扩大国际营销渠道,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强我国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的比重。

(八)完善劳动密集型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建立和完善政府间对话和交流机制,加强行业组织参与应对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企业自觉关注、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共享数据平台,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建立健全行业运行和产品出口的监测预警体系,为企业提供客观、全面、及时的信息服务;密切关注国外设限动向,积极与调查国家或地区进行交涉,运用包括世贸规则在内的各种国际通行规则,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出口企业在贸易摩擦中的权益;充分发挥原产地规则在我国贸易政策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杠杆作用,及其在提高加工贸易层次、避免反倾销制裁、引导外资投向等方面的作用;检验检疫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输欧美出口产品原产地证书签证管理和原产地标记查验力度,与国外建立原产地证书电子联网核查机制,并研究建立原产地证书签证通报预警机制。

(九)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

有关部门应加快行业协会改革力度,将一些政府管理企业的职能移交给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加强行业组织的服务与自律,规范企业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避免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政府部门要支持行业组织积极开展民间外交,建立与各国同行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及民间对话机制。

⑷ 里昂惕夫之谜对国贸理论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里昂惕夫之谜——谈要素禀赋说的新发展 撰文/王东京 本世纪3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创立了著名的要素禀赋说,得到了西方经济学界的普遍接受。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知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统计资料,对美国贸易结构进行考察,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这个矛盾,一时震惊整个西方经济学界,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出生在俄国,15岁上大学的时候,就读遍了列宁格勒各大图书馆的所有经济学著作,成为一名“优秀经济学家”。1927年由于被指控“参加反政府的阴谋活动”,里昂惕夫被迫离开苏联,辗转来到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后来凭借在投入产出分析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里昂惕夫起先对俄林的要素禀赋说是深信不疑的,50年代初,他利用1947年美国对外贸易的统计资料,分别计算了每100万元出口品和进口品中包含的资本和劳动,本意是想对这个理论加以验证,然而计算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美国出口品的资本含量比进口品少30%,这意味着,美国出口的竟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用里昂惕夫的话来说:“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之上的。换言之,这个国家是利用对外贸易节约资本和安置剩余劳动力,而不是相反。”这个研究结果公布后,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指责里昂惕夫使用1947年的贸易数据不够典型,因为当时二战刚结束不久,贸易格局极可能歪曲。于是,里昂惕夫就使用1951年的贸易数据又计算了一次,结论仍然相同。后来另一位经济学家鲍德温再用1958年和1962年的数据检验,结论还是相同。不仅如此,其他经济学家又纷纷检验别国的贸易结构,结果有的符合要素禀赋说,有的则存在里昂惕夫之谜。这样,里昂惕夫之谜时隐时现,此有彼无,西方经济学界为此大伤脑筋,开始了20多年旷日持久的探讨和辩论,许多人都试图解开这个“谜”。 里昂惕夫最早做了尝试,他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较高造成的。根据他的计算,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约为外国工人的3倍,运用同样数量的资本,美国工人的产出比较多。虽然从表面上看,美国资本丰富,劳动力短缺,但由于美国工人可以一当三,经过换算以后,实际上美国的劳动力丰富,资本相对短缺。因此,它应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对于这个解释,很多经济学家并不接受。1965年,克雷宁研究跨国公司在美国本土和欧洲的劳动生产率,结果显示,美国工人的效率,最多比欧洲同行高1.2-1.25倍,而按照这样一个比例来测算,里昂惕夫之谜仍然存在。 另外两名经济学家凯伍斯和琼斯则另辟蹊径,试图用人力资本的理论来解释这一问题。他们通过研究发现,美国出口部门中熟练劳动的比例大于进口部门,而非熟练劳动转化为熟练劳动,需要投入大量的教育和培训费用,这种投入也是一种资本投入。比如说出钱让工人培训6个月,同样的钱也可以用来买机器、买设备、建厂房;另一方面,机器厂房等有形资本一旦形成,就可以重复取得收益,技术熟练的劳动者也能不断得到较高的收入,与有形资本完全是类似的,因此劳动者的技能也是一种资本,称为人力资本。在总资本中加入人力资本的因素,再来比较美国出口品和进口品的资本含量,他们发现,里昂惕夫之谜消失了。我们也可以把人力资本理论看做是对俄林要素禀赋说的进一步扩展,它将人的劳动技能当做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引入俄林的分析框架中。凡是人力资本比较丰富的国家,这种生产要素就具有相对优势,因此应出口技能密集型产品。 受人力资本理论的启发,经济学家基杰宁提出第三种解释———技术进展理论。他认为,技术和人力资本一样,能够改变土地、劳动和资本在生产中的相对比例关系。人力资本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技术可以提高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者的生产率,或者提高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是过去对教育和培训事业投资的结果,而技术是对研究和开发投资的结果。因此,技术和人力资本一样,可以看做是一种资本或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通过研究发现,美国运输、电器、工具、化学和机器制造等五个重点出口产业,同时又是出科研成果、推出新产品的重点产业,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等过程都投入了高水平的技术力量。这就是说,如果把技术看做是一个生产要素,那些注重科研和发展的行业,它的科研密集型产品就具有高度的出口优势,由于技术创新来自对科研和发明创造的投资,因而出口科研密集型产品的国家,一般都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 里昂惕夫之谜的实质是理论和现实的矛盾。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前,生产中投入的要素主要是土地、劳动力和机器设备,其他因素的作用并不明显,要素禀赋说能够对当时的国际贸易作出较好的解释。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熟练劳动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而这些并没有包含在原有的理论之中,里昂惕夫之谜就反映了这种理论和现实的差距。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之外,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还很多,它们或是修改俄林假设的前提,或是在俄林的分析中引入新的生产要素,总之都使要素禀赋说更加丰富、实用、立体化和动态化了,从而为国际贸易理论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⑸ 猜谜语我最棒,花字不见草,贝在底下靠,用它指商品,还能做外贸

答案是:货。
组词:货车、货物、货款、货品 等

⑹ 经济迷局中的中小企业如何生存

一直困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仍在继续发酵升级,已经演变为“钱荒”。不但银行缺钱,连民间借贷也开始闹钱荒了,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之路更为迷茫和艰难。近几年来,一直顺风顺水的中小企业,遭遇多个发展瓶颈。其中,老生常谈的问题,是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劳动力成本也扶摇直上,且上涨速度之快,让不少中小企业措手不及。原材料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高企,大大压缩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此外,人民币升值也让中小企业苦不堪言。他们不再具备低价优势,加之海外经济正在经历衰退,需求萎缩,双重因素导致中小企业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少。再加上国内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多重因素齐发难,中小企业正面临一场残酷的洗牌。 2012年底数据显示,与2011年同期相比,温州地区规模以上企业出现停产、减产情况的企业高达60%。2013年,减产停产现象并没有缓解,甚至比2012年还要严重。 此时,人们不禁要问:中小企业还能不能做生意?该如何做生意? 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中小企业当然还能继续做生意。至于该如何去做,我认为:中小企业绝不能只是绝望地呐喊,也不能消极被动地等待,更不能一味寄希望于政策来“救命”,而是要行动起来,先生存下来,通过各种方式来“找钱”,再通过转型,来为自己打造一条畅通宽松的生意之路。 先生存下来,才能继续做生意 各种生存挑战扑面而来,中小企业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怎么办?生存是当务之急。只有先活下来,才能够从长计议,才能够把小生意做成大生意。 中小企业要活下来,首先要学会,在海外订单减少时,找到自己的“新订单”;也要在没钱的时候,学会管钱,以保证资金链不断裂;还要在“用工荒”肆虐时,保住自己的企业团队不散伙。 所谓的“新订单”,就是来自国内的订单。中小企业要转变观念,学会挖掘国内市场。13亿的人口基数,显示着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是,正如有人把国内市场比作画出的蛋糕,看着大,却不是那么容易吃到嘴里一样,中小企业要想以国内订单“为生”,并不容易,必须开动脑筋,采取别出心裁的市场策略。 中小企业实力弱小,不要贪图一口吃成大胖子,不要一开始就定位于全国市场。不妨先扎根“区域”市场,找到自己的根据地。在做扎实之后,再利用区域市场这只杠杆,撬起更大更多的市场。 针对一般企业大规模化、同质化生产的现象,中小企业要学会寻求差异化竞争,对产品进行个性化设计,比如采取定制生产。近年来,中国服装(000902,股吧)业遭遇寒冬,走定制生产的服装品牌,却“例外”地脱颖而出。这应该给中小企业更多启示。 在挖掘国内市场的同时,中小企业对于海外市场也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毕竟对没有“外战经验”的企业,这意味着彻底“断奶”,也有可能“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但是,“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终归是中国企业发展不可避免的选择。 中小企业要想在海外市场逆势出击,可以把工厂“搬到”东南亚等海外成本“洼地”,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还要进行营销变革,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参与到全球贸易链条中,缩短贸易链。比如,在海外建立销售渠道,建立商贸城、设立门店等。不过,拓展海外市场只是手段,最重要的,还是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才能真正经受住不同国籍、语言、肤色及文化的消费者的考验。 中小企业要想活下来,在资金链紧张的时候,不能光抱怨大环境不好,而要在没钱的时候不乱花钱,管好手里的钱,以保证资金链不断裂。 管好手里的钱,就要把每一笔钱都花到利润增长点上;采取薄利多销的方法,把库存积压“变卖”出去;还可以出售不良资产,把“死钱”变成“活钱”。另外,最重要的是,不要再盲目投资,走多元化的路。房地产、资源、股市等,看起来利润很“肥美”,但还是不要轻易再碰了,以保存“体力”。 “用工荒”的年代,中小企业要想生存下来,还要保住自己的员工团队不散伙。否则,员工都走了,即使接到再大的订单,也没人来替你生产。 要想保住员工团队,作为企业老板,需要守住底线,无论企业再难,都不能“跑路”。否则,只能是死路一条。此外,还要为企业和员工注入足够的信心。信心比黄金和资金更珍贵。让员工们相信,企业一定会渡过难关,做大做强。即使公司账户资金再少,也要给员工发工资。如果不能给员工提供更多福利,可以尝试以事业留人,分配给员工一定的股权。在管理方面主打“温情牌”,用人性化的方式,让员工体会到温暖。这样,更容易留住人。 一旦企业能够找到市场、保持现金流畅通、稳住企业团队,生存就不再是难题。当然,也就可以继续做生意。 会找钱,才能把做生意做大 资金是企业的血脉。对企业来说,仅仅依靠自有资金,并不足够。要想把生意做大,企业必须向外融资,即找钱。通过融来的资金,企业才能补充流动资金,够快速抢占市场,扩大生产规模。 最近几年,我经常遇到前来求救的中小企业家。有些企业家甚至跑到我的办公室诉苦:资金链紧张,四处求助无门。还有企业家直接问我:银行都闹钱荒了,我们到哪里找资金? 银行钱荒,中小企业就无处融资了吗?中小企业不要被“高利贷”吓倒,海量的民间资本还是照样可以使用。当然,前提是约定好利率,权衡考虑企业本身的承受能力。作为温州金融改革中重点支持的小微银行,是中小企业门当户对的“资金池”。中小企业要把关注点,从大银行转移到小微银行身上。今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面对经济增速放缓,新一届政府开始积极部署各项改革。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呼之欲出,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多可能。 融资,不一定非要拿到真金白银,也可以是技术,也可以是设备,或其他一切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要素。此时你可以选择融资租赁。融资,不一定单枪匹马、求孤独“真经”,也可以成群结队,抱团进行“团购”。比如,寻求企业联保贷款、互助担保等。你也可以把企业没有到期的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或短期债券,向银行或贴现公司要求变成现款。还可以去典当行,典当值钱的物品换取现金。一辆车都可能救活一家企业。如果你开了一家网店,方便、快捷的网络融资更适合你。 每一家中小企业都有做大做强的梦想,每一家中小企业都希望在需要资金时伸手就能摸到钱袋。问题是,市场经济奉行的就是自由竞争,中小企业没有旱涝保收式的大锅饭可吃,资金也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想融就能融得到。 中小企业想要走出融资困境,既要有张口借钱的胆量和勇气,也要有呼吁平等对待的底气和自尊,更要掌握融资的技巧和策略。要知道,融资不是简单的请客吃饭。在融资时,不要一味贪多。要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值多少钱”,需要多少钱。对中小企业来说,人脉就是“钱脉”,想方设法多结交一些投资人也很有用。在寻求融资时,必要的时候,不妨向投资人适当妥协?? 说到底,想要获得资金支持,最可靠的策略还是大练“内功”。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让投资人看到企业的发展潜力;理清公司产权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让投资人看到你们的规范化;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不做抹黑企业的事情?? 融资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企业经营之道。在呼吁更多阳光雨露的同时,中小企业应该自醒自省:真正的救世主是自己。只有具备或提高“造血”能力,才有人愿意为你“输血”。 转型升级,才能把生意做强 一直以来,中国中小企业的生意模式都是走低成本、低价格之路,靠“量”的扩张,导致的结果是,极低的利润率。在温州,制造业的普遍利润只有5%。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冲击下,利润更是微薄。 中小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摆脱生存压力,在解决生存问题之后,除了寻找资金外,还必须进行转型升级,从生产低档产品转为生产中高档产品,靠“质”的提升来竞争。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产业调整、提升、转型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快转型的步伐。对中小企业需要转型升级,我也赞同并认为必须为之,但关键问题是,中小企业要如何进行转型升级? 在转型之前,中小企业先进行整合提升。首先是整合。同一类型的企业,龙头企业以它的品牌资本销售渠道去整合行业小企业。无论采取并购的方式,还是联合、资产重组等方式,都能够形成聚能企业,这样才有抗风险的能力。 在整合的基础上,企业再去想办法转型升级。对中小企来说,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提升某一方面就可以完成,要从多方面着手。 要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就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道路。尽管中小企业“寒冬”来临,创新永远都不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可以引进流水线,引进先进的技术来提升传统的产业,增加技术含量;对中小企业来说,管理创新不是可有可无,家族企业和合伙制企业更要在管理创新上下功夫,强化对产权制度的认识,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要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就不能甘于做代工,从现在起,敢于塑造自我品牌,增加自主品牌的价值。在打造品牌时,中小企业要有充分的自信。没知名度,中小企业应该懂得借势,通过与强势品牌合作,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资历浅,中小企业打造品牌可以不走寻常路,不妨做做黑马,做个“机会主义者”;实力弱,中小企业制定适合自己的品牌战略后,还要夯实产品质量,为品牌奠定扎实的根基。 要转型升级,中小企业不一定非要更换产业,一股脑放弃制造业进入高科技产业。须知,在现有传统行业里,创新盈利模式也是一种转型;专注现有行业,做“剩”下来的“隐形冠军”,也是一种转型,更容易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其实无论在何种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生意经都一样,都要脚踏实地,提升技术含量,提升品牌价值,提升产品附加值。如此才能地抵抗各种风险,才能把生意做大做强。

阅读全文

与国际贸易迷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