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什么
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比率差异。
一、定义:
所谓比较优势,就是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相对高的一种是该国的比较优势。
二、比较优势论的主要内容:
大卫·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哪怕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表现出绝对的劣势,两国之间仍有可能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而获得利益。
三、比较利益论简评:
(一)比较利益论的科学性及历史进步意义:
1、它证明了国际贸易不仅是由于绝对利益的差异,更是因为比较利益的差异而产生的;
2、它从理论上有力支持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贸易自由,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
(二)比较利益论的历史局限性
1、李嘉图研究方法是形而上学的;
2、未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3、无法解释国际贸易的一些实际情况。
⑵ 大卫李嘉图认为影响贸易模式最重的因素是什么
比较成本
⑶ 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是两个国家之间存在绝对成本差异( )
当然不是,亚当斯密的才是绝对成本差异理论,也就是说,两个国家要有贸易往来,只能是两个国家的生产成本绝对差别
他的这个理论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你想想,如果美国一个超级大国,可以说,很多产品,他们的成本应该说大部份都会比很多国家要低,而且是低得多,那为什么实际中,还存在着美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呢,对吧.
而李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提出的是相对成本差异.也就是说,如果美国在电子科技方面和手工业两个方面都比我们强,但是,电子方面他更存在优势,这时候.他就会选择生产电子,而让我们生产手工业产品.这样,对双方都有利,也就是现在生活中很多贸易往来得以成立的原因
⑷ 一、 单项选择题 1.亚当•斯密的代表著作是( )。 A.《国富论》 B.《政治经济及赋税原理》
⑸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观点是什么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观点是劳动生产率的可以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中,斯密指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各国商品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而这种差异来源于自然禀赋和后天的生产条件。
亚当·斯密认为在国际分工中,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就会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更好地促进分工和交换,使每个国家都获得最大利益。
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中劳动生产率都处于全面优势或全面劣势的地位,只要有利或不利的程度有所不同,该国就可以通过生产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小的产品参加国际贸易,从而获得比较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遵循“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认为国家间技术水平的相对差异产生了比较成本的差异,构成国际贸易的原因,并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模式。
1、绝对优势理论
该理论可以看成是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最早的理论,它第一次用劳动价值论说明国际贸易的利益和基础,为互惠互利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绝对优势理论倡导自由贸易,因此,它是反对重商主义的锐利武器,加速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该理论最大的贡献在于说明国际贸易并不一定是“零和游戏”,折射出了国际交往活动中的“双赢”思想。
2、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继承了绝对优势理论的科学成分。如劳动价值论、专业化分工、自由贸易等,更为重要的是用比较成本概念代替了绝对成本概念。使自由贸易政策有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当时自由贸易政策取得最后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⑹ 大卫李嘉图为什么提倡对外贸易
在李嘉图看来,在商品的交换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条件下,每个人都会致力于生产对自己说来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商品。他举例说,“如果两个人都生产鞋和帽子,其中一人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比另一个人具有优势,不过在帽子生产上只领先于其竞争对手1/5或20%,而在鞋的生产上却要领先于其竞争对手1/3或33%;那么,这个具有优势的人专门生产鞋,而那个处于劣势的人专门生产帽子,难道不是对于他们双方都有利吗?”
既然国际间生产要素的不流动性打断了各国间利润均等化的进程,既然基于各种原因,每一个国家都可能有“某种具有优势的产品”,而且“这种优势还相当可观”,那么,“各国都更为合理地分配它的劳动资源,生产这种具有优势的产品”,并“将其用于相互交换,各国就都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同斯密相反,李嘉图强调的是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两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所处优势或劣势程度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贸易机会和贸易利益。因为葡萄牙在葡萄酒的生产上优势更大(葡萄牙葡萄酒的生产成本为英国的2/3,毛呢的生产成本为英国的4/5),而英国在毛呢生产上劣势较小(英国毛呢的生产成本为葡萄牙的1.1倍,葡萄酒的生产成本为葡萄牙的1.5倍)。就像生产鞋和帽子的两个工匠一样,只要葡萄牙致力于生产葡萄酒,英国致力于生产毛呢,然后进行相互交换,两国就都能获得贸易利益。
由此可见,“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则。“正是这样一条原则,决定了葡萄酒应该在法国或葡萄牙生产,玉米应该在美国或波兰生产,而机器和其他商品应该在英国生产”。比较成本学说
李嘉图刚刚开始进入经济学界的时候,英国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限制谷物贸易的《谷物法》。李嘉图鼓吹自由贸易,但《谷物法》最终还是通过了。这促使李嘉图更深入地思考贸易问题,从理论上驳斥贸易限制的荒唐。
他的国际贸易学说可以被称为“比较成本说”或“比较成本规律”。他模仿同亚当·斯密斯关于个人劳动分工的理论来分析两个国家间贸易的好处。假定制一单位布,英国需要50个劳动日,葡萄牙需要25个劳动日;制一单位酒,英国需要200个劳动日,葡萄牙只需要25个。可以看出,葡国制酒、制布所需的成本都比英国绝对低,即都处于绝对优势。不过,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中表现出的优势更大,葡萄牙的制酒成本相对低,处于比较优势,制布成本相对高,处于比较劣势。而英国制布成本相对低,处于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放弃生产比较劣势的酒,专门生产比较优势的布。如此分工,两国合起来不仅可以生产出更多的酒和布,英国还可以用布换到较多的酒,而葡萄牙用酒可以换到更多的布。两国同时获得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好处。
这种理论为自由贸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利益,只有在政府不干涉对外贸易,实行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才能最有效地实现。“在一个具有充分商业自由的体制下,每个国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置于对自己最有利的用途”。因此,他是坚定的自由贸易论者。
李嘉图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在斯密奠基的基础上正式建立起了古典经济学的大厦。他的劳动价值论在新古典兴起之后已经没有多大价值了,但他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于自由贸易的贡献却是不朽的。
⑺ 国际贸易判断题
不对,亚当斯密认为两国贸易的基础是绝对成本差异,而李认为是相对成本优势的差异
⑻ 国际贸易理论的古典派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17世纪下半期,在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形成了重农学派(physiocratic school),其创始人是弗朗斯瓦·魁奈(F.Quesnay)。
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他们认为“自然秩序”(包括自由贸易)是保证市场均衡和物价稳定的重要机制。 18世纪末,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生产分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中,斯密指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各国商品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而这种差异来源于自然禀赋和后天的生产条件。
亚当·斯密认为在国际分工中,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就会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更好地促进分工和交换,使每个国家都获得最大利益。 鉴于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理论。
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中劳动生产率都处于全面优势或全面劣势的地位,只要有利或不利的程度有所不同,该国就可以通过生产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小的产品参加国际贸易,从而获得比较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遵循“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认为国家间技术水平的相对差异产生了比较成本的差异,构成国际贸易的原因,并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模式。 1841年,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提出基于国家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理论,指出保护制度要与国家工业的发展程度相适应,又称幼稚产业保护论。
与重商主义不同的是,他从保护生产力的高度把贸易和国家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国家主义为基调的贸易保护理论,在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方面也更加客观实际。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只论证了建立在各国专业化生产前提下的互利贸易基础和利益所在,没有说明总的贸易利益如何在贸易双方进行分配。
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从相互需求角度出发,确定了国际间商品交换的价格问题,以解释两国间贸易利益是如何分配的。
相互需求理论实质上是指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和补充。
该理论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解释双方获利的范围; 用贸易条件说明在利益的分配中双方各占的比例; 用相互需求强度来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
⑼ 国贸复习资料 2011.1
1.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 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商品总金额.
2. 对外贸易量: 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
3.国际贸易额: 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进口贸易额)的总和
4.国际贸易的含义: 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共存。
5.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 国际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而国际贸易量是以数量表示的。(×)
6. 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交易,对第三国来说这属于(转口贸易)
1.国际分工体系形成: 形成于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
2.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因素分析:答:(1)国际价值是商品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2)货币价值的变化对市场市场价格的影响。(3)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垄断和竞争;经济周期的变动;气候变化;人为措施;原材料价格的变化;重要供需国家的销售或购买动向;其他如战争、动乱、投机、流行性疾病等也都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
3.世界市场的含义: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
4.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的学说
亚当•斯密国际分工学说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是: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其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增加物质财富。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进商品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理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可增加生产总额,对贸易各国均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说:认为各国所生产的同样产品的价格绝对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或直接原因。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二个条件是在两国国内各种商品的成本比例不同。假如两国成本比例是相同的,则两国间只能发生暂时的贸易关系。国际贸易就是建立在各个国家各种生产要素的多寡不同和价格的高低不同的基础上。
5.亚当•斯密和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6,国际分工的含义: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1.晚期的重商主义主张全国的对外贸易顺差,所以称为(贸易顺差论)
2.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中形成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
3.影响一国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因素主要有哪些:A经济实力的强弱B.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C.利益集团的影响D.国际收支、贸易差额状况E.国家的就业与失业状况
4.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准则。
1.关税的含义: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该国的海关对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税。
2.征收关税的机构:税务机构
3.关税的征收对象:关税的征收对象是进出关境的货物、物品和劳务(×)
4.关境与国境:关境有时大于国境,有时小于国境。
5.“自动”出口配额制:是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在某一时期内某种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配额,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自动”出口配额制实际上很少是自愿的。(√)
若进出口双方通过谈判签订“自限协定”或有秩序的销售协定,这种“自动”出口配额制通常叫做:(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
6.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经济一体化形式
特点包括A.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它贸易壁垒B.对外征收共同的、统一的关税税率
7.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措施主要采用:关税壁垒
8.进口附加税的主要形式: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
9.选择税:是指对同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规定从量税和从价税两种税率,一般选择其中税额较高的一种征收的关税。
10. 关税的保护效应(用图表示)
1.国际投资最重要的金融支柱:跨国银行
2.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重要产物: 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才是跨国公司(×)
3.国际投资的含义:也称国际资本移动或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向别的国家转移以进行生产或金融方面的投资活动。
4.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5.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中,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在实现商品自由流动的同时,还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转移。这种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叫做(共同市场)。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中,成员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在国家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区域内商品、资本、人员等完全自由流动,使用共同货币。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叫做(完全经济一体化)。(优惠贸易安排)是经济一体化较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式
6. 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的共同之处:该集团内成员相互之间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
1.服务的最主要的特征:非实物性
2.服务贸易壁垒:是指一国在法律上对外国服务业进入本国所设置的障碍。
3.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特点: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4.国际服务贸易提供方式:B.跨境交付C.境外消费D.商业存在E.自然人流动
5.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是指国际间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贸易方式。
6. 从国家类型看,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
7. 世界服务贸易最主要的国家:不是英国
8.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1.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上升2.经济生活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3.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4.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1.跨国公司的含义:是指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
2.关贸总协定的总部:日内瓦
3.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哪些方面:1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2.加强了国际贸易中的垄断程度3.对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影响4.对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
1.贸易条约与协定的含义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的经济关系,特别是贸易关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书面协议。
2.关贸总协定的最高司法机构:代表理事会
3.在多边贸易谈判中,第一次涉及非关税壁垒谈判:第六次
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权利和义务分析:
应享受的权利为:(1)享有多边的、无条件的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2)享有“普惠制”待遇及其他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3)充分利用争端解决机制;(4)获得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参政议政”的权利。应尽的义务:(1)削减关税;(2)逐步取消非关税措施;(3)取消被禁止的出口补贴;(4)开放服务业市场;(5)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6)放宽和完善外资政策;(7)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
5. “乌拉圭回合”谈判:
特点A.涉及议题多B.时间长C.参与国家多D.谈判难度大E.影响深
6.“东京回合”谈判
8. 世界贸易组织机构:(1)部长会议2)总理事会3)部长会议下设的专门委员会4)秘书处。
世界贸易组织在部长级会议闭会期间,由(总理事会)代其行使相关职能。
1.目前得到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的主要形式:基于因特网的电子商务
2.通过Internet完成传统银行业务的虚拟银行柜台:E-Bank
3.电子商务的含义: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1.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2.欧盟成员国:273个国家4. “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
经过五次扩大后欧盟成员国已由最早的6个成员发展成27个成员。
“金砖四国”中的印度被称为 “世界工厂”,中国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3.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问题的认识
5. 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