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

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

发布时间:2020-11-27 17:58:53

A. 论述:国际投资的驱动力量与特点和趋势。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新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对外贸易,即发生国际收支行为的服务业经营活动,如国际间运输、保险、金融、旅游、技术等劳务的有偿提供和接受。国际服务贸易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商品活动领域而迅猛发展的。随着《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签订并生效,国际服务贸易日益得到各国的重视,已成为世界经贸竞争的又一热点。据世界贸易组织1997年12月发表的1997年世界贸易年度报告显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996年增长5%,1997年预计增至7%,总额将达2.7万亿美元。纵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1、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加大。服务贸易的发展是产业进步的标志。二战以后的半个多世纪当中,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科技革命加剧以及跨国公司的崛起,促使国际服务贸易以高于货物贸易增长的速度迅速发展。1970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只有710亿美元,而到1980年则猛增至3830亿美元,10年间增长5倍多。1980年以后,国际服务贸易依然保持着迅猛增长的势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5%,是同期国际货物贸易年平均增长率2.5%的两部。到1993年,世界服务贸易额达到1.03万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人们预计,随着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实施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运行,各国将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也会随之进一步发展,到本世纪末将会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

2、国际服务贸易的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范围包括:(1)国际运输(海运、空运和陆运);(2)国际旅游;(3)国际金融服务(包括保险);(4)国际信息处理和传递软件资料服务;(5)国际咨询服务(包括会计、律师等);(6)建筑和工程承包等劳务输出;(7)国际电讯服务;(8)广告、设计、会计管理等项目服务;(9)国际租赁服务;(10)商品的维修、保养、技术指导等售后服务;(11)国际视听服务(12)教育、卫生、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服务;(13)商业批发与零售服务;(14)知识产权(工业产权和版权)服务;(15)国际投资服务;(16)其他官方国际服务等。

3、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平衡。首先,工业化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一般说来,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顺差国。据统计资料显示,1986年工业化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为78.6%,其中运输、投资净收益、旅游收入等均占各项目的75%以上。1996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前20名的排名榜上,工业化国家占了15位,美国则以出口额2,026亿美元高居傍首。其次,行业发展不平衡。随着服务贸易业全球市场的迅速扩展,在服务业的行业区别越分越细的同时,行业发展速度则高低不同。传统的全球运输服务业仍在增长,但增速已趋缓,年增长率仅为2%;旅游业则增长了6%,而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及专利等的增长率则达到了7%。再次,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势头良好。就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处于明显的劣势,除了旅游业和劳务汇回款等个别项目(即基于劳务输出之上的项目)之外,它们在服务贸易上几乎全部是逆差。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其国际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迅猛发展。1996年亚洲各国和拉美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都达到了8%,高于北美和西欧各国。新加坡、韩国、中国、泰国和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均跨入了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前20名行列。

4、国际服务贸易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由于国际服务贸易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加大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并加强了对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研究。特别是自1986年国际服务贸易成为“乌拉圭回合”新议题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和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更成为政府、工商界和学术届关注的热点。许多发达国家政府拨款资助学术届和智囊机构对这一领域进行专项研究,分析国际服务贸易的经济学涵义、现实发展状况、争夺世界市场的策略以及各种可能的政策行为等。而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对开放金融、保险、运输及商业销售等市场仍持谨慎的保护主义态度,另一方面也开始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力图在这一新的国际经贸领域中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以便在进入和开放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实践中处于主动地位。 二、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加速了这种历史演变的进程,从而导致世界贸易结构和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具体说来,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世界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阶段论,随着国家经济能力的增长,该国的产业结构将依次提升,逐步由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再由工业经济发展到服务经济。本世纪60年代初,主要西方国家都已完成了本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步入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即国内经济重心向服务业偏移。由各国经济能力增长所带动的产业升级使得世界产业结构发生大规模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世界经济结构不平衡,导致了对国际服务的更大规模的需求,使全球服务性产业的贸易总额有了高速增长的潜力。

2、国际货物贸易和国际投资增长的带动。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货物贸易流量不断扩大,以世界货物贸易出口总值为例,1950年总计为611亿美元,1990年达33949亿美元,40年时间增长了近56倍,远远超过了同期世界工业生产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在货物贸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同货物进出口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如国际运输服务、国际货物保险、国际结算服务等,都相应地在规模上、数量上成倍增长。而国际投资的迅速扩大和向服务业倾斜,不仅带动了国际货物贸易的增长,而且带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增长。特别是国际投资收益作为要素服务项目,其迅速扩张本身就构成海外服务贸易流量的扩大。

3、新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动。新科技革命,特别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首先,高新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到了服务产业,使许多原先“不可贸易”的服务转化成“可贸易”的服务,从而使国际服务贸易的种类增加,范围扩大,例如一些传统的教育服务、健康服务一向被认为是:“不可贸易”的服务,现今可被储存在磁盘或软件中进行买卖。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还促使银行、保险、商品零售等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为跨国界服务带来了机遇。其次,科学技术革命加快了劳动力和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特别是促进了专业科技人员和高级管理人才向他国流动,推动国际服务贸易流量的扩大。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逐渐向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高科技产业转移,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使这些国家和地区能够利用本地区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赚取外汇服务收入,形成大规模的境内服务输出。

4、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国际化的促进。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和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得现代人的社会生活越来越国际化,出国旅游、接受教育以及聘请专门人才等,即使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来说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在过去40多年间,旅游业成为国际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同社会生活国际化相关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凯恩斯革命
一百年以前,西方经济学界还很少有人谈及经济学应有宏观、微观之分。而今天,西方经济学家谈论起宏观和微观经济学时,却显得那么自然,好像这个问题如同一天有白昼和黑夜之分那样,无须争辩。但是,任何事物、任何提法若要被世人公认,总是有一个过程的,那末宏观经济学究竟怎么产生的呢?

1936年,西方经济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J.M.凯恩斯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的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凯恩斯在刚撰写通论的时候就开始造舆论,他给戏剧家萧伯纳的信中曾提及此事,并颇为自负地说,此书也许会对世界上关于经济问题的思考方法发生革命,引得世人拭目以待。果然,该书一出,的确轰动一时,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经济学发生了一场“革命”。

凯恩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凯恩斯(John Mayoard Keynes,1883~1946年)的出生与马克思的逝世刚好同年。凯恩斯不能算一个单纯的经济理论家,有人责怪他一生花费在经济研究上的时间显得太少。

凯恩斯交友广泛,兴趣多样,当他还在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念书的时候就是如此。凯恩斯曾在政府的印度事务部任过职,成绩卓著。他搞过实务,在皇家学院当过教员,还当过财务主管。这些职务也是显示他的才能的好机会,这个机构在1920年濒于破产,可是到了凯恩斯逝世的那年,就拥有净资产两百万英镑,凯恩斯对戏剧、文学、音乐和芭蕾舞艺术均有兴趣,他的夫人就是一名俄国芭蕾舞演员。凯恩斯对数学也有研究,大举尚未毕业,他就写过一本概率论的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凯恩斯曾任皇家印度财政大臣顾问团的顾问和英格兰银行的董事。战后,他作为英国财政部的主要代表参加了巴黎和平会议,但不久便辞职,原因是他对凡尔赛条约的内容深感不快,不主张要求德国赔偿。1944年,凯恩斯作为英国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出席了布雷顿森林会议,在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方面都作过重大的贡献。

除《通论》外,凯恩斯一生还写过许多著作,如《货币改革论》、《通向繁荣之路》、《怎样筹措战费?》等。但凯恩斯最主要贡献还是他的主要著作—反映他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的《通论》。

凯恩斯革命的背景

顾名思义,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研究大的经济问题的,也就是以研究社会整体的经济变量为己任的,凯恩斯的主要贡献也就在于此。

但不能简单地说,宏观经济问题研究只是从凯恩斯开始的。事实上,在凯恩斯之前,历代的经济学家诸如重商主义者、重农学派和以亚当·斯密、李嘉图、马歇尔为代表的古典学派,都研究过宏观经济问题。后人把亚当·斯密、李嘉图、马歇尔的经济学说基本上归属于微观经济学,这虽说有几分理,但总显得牵强,倘若他们活着,未必会同意这样判断的。公正地说,古典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他们从未奠定过宏观经济学的基石。

重商主义者所关心的问题可以说主要是宏观经济问题。他们的兴趣所在是要了解决定整个经济生产能力的主要力量是什么?能否达到潜在的生产能力?因此他们强调经济增长的本原和原因。他们崇尚政府,认为如果不靠政府的干预,整个经济也许不能充分利用其潜力。他们极力主张,政府应当支配国内和国际的贸易,并强有力地控制货币的供应。

重农学派讨论的问题也是宏观多于微观。重农学派以法国经济学家魁奈为代表,也寻求经济增长的本原和原因,但不赞成对国内外贸易实行管制。他们的兴趣不在于货币,而在于引起经济增长的真正力量是什么?依他们看来,物质财富不是通过交换过程创造的,而是来源于农业或者自然界。著名的魁奈经济表把整个经济分成三个部门,农民、土地和非农业部门。这种分析方法给后人以极大的启示。像马克思的两大部类的分析和列昂节夫的投入—产业表的经济计量分析,都受到魁奈经济表的启发和影响。

亚当·斯密竭力反对重商主义者的观点。他认为,在整个经济中不存在一种会阻碍达到最高生产能力的内在力量。当时就有些重商主义者认为,消费水平过低,储蓄过多,会引起萧条。但亚当·斯密认为储蓄会引起经济增长,因为储蓄与资本积累属同步,一部分人的储蓄意味着这部分钱让与他人投资之用,因此储蓄不会引起萧条。他反对国家干预贸易,主张自由放任和竞争,并认为竞争会使资源达至最大限度利用的程度。显然他研究的是宏观问题。但他认为,整个社会由于竞争而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起着政府干预所起不到的作用,因此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在宏观经济上似乎没有严重的任务。在当时,亚当·斯密力主政府要“廉洁”和减少干预。由于受他的思想影响,后人大多把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注意力从宏观转到了微观。

西方经济学家继承了亚当·斯密的观点,发展了经济学的微观方面。他们始终认为宏观经济决不会发生严重的问题,此论点以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的供应自身创造需求最为著名,几乎他们都信奉“萨伊法则”。在他们看来,竞争的资本主义是最能有益于社会的。

但是、理论是要受实践检验的。“看不见的手”和“萨伊法则”并没有给资本主义社会的繁荣提供任何保证。事实教训着死抱着旧的教条的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及发生了空前的经济危机。西方国家一片混乱,百业萧条,物价猛跌,工厂倒闭,人心恐慌,局势动荡。至今,西方的人们谈论起那次危机还心有余悸。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1929年中开始的那次经济萧条,对美国来说,是一次空前规模的灾难。在1933年,经济降到最低点之前,以美元计算的国民收入减少了一半。总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失业人数上升到劳动力总人数的25%的空前水平”。

危机动摇信念,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普遍怀疑,资本主义崩溃过程逐渐加速。在这种存亡危急的时刻,西方经济学家被迫对现有的经济理论进行反省和批判,并企求新的理论来解释严峻的危机现实,以得出挽救资本主义的可行办法。于是时势造英雄,凯恩斯没有错过机会,他的理论伴随的宏观经济学说就应运而生了。

凯恩斯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凯恩斯的理论与传统的经济学说主要有哪些区别呢?

凯恩斯针对经济危机期间所出现的严重失业状况,提出了“充分就业”的概念。所谓充分就业,就是在一个具体工资水平上,人人有事做。

凯恩斯将失业的情况分为三种:一是由于某种专门劳动市场供过于求造成的,叫“磨擦失业”;二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现有的工作不喜欢而情愿呆在家中,叫“自愿失业”;还有一种是由于在现行工资水平上,人们愿意工作而得不到工作,叫做“非自愿失业”。磨擦失业可以通过对劳动力的技能训练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迅速解决,自愿失业则是劳动队伍自身的选择,所以这两类失业不算真正的“失业”。因此只要解决了“非自愿失业”的问题,就可说得上充分就业了。

要想做到充分就业,就要求一种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凯恩斯肯定,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取决于聚集的有效需求水平。在他看来,以前的理论之所以是错误的,就是假定供应会自行创造需求。当有人对萨伊法则提出疑问,认为过度的储蓄或者过度的消费也许会导致萧条时,古典理论总是这样解释:储蓄的决策总会导致投资的决策,而利率的变动又会使储蓄决策和投资决策之间平衡。凯恩斯对此则提出相反的结论。他认为,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而不是利率的变化合影响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平衡。这就是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

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既认为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聚集需求水平,又认为聚集的有效需求取决于对消费商品和投资商品的需求。就个人消费来说,“量入为出”,消费水平依赖于收入水平,消费额总是占收入额的一定比例,这种比例称为“消费倾向”。一般地说,这种比例或倾向是相对稳定的。但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开支会增加得比比收入速度慢。

由此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当聚集的实际国民收入增加时,据聚集的消费水平也增加,但不会象国民收入增加得那么快。这包含的意思就是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一元国民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金额)小于1。消费的速度不及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多余的钱当然是用于储蓄。于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储蓄绝对额也增加。很明显,聚集需求量与实际消费量之间出现了—个裂缝,如果储蓄不及时转化为投资,那末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会发生过剩,有效需求就会出现不足的现象。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减少国民收入水平。

就此可以做出推论:国民收入的均衡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均衡,只要需求不足,就会使社会资源利用不足,结果使在工人失业和资源闲置的条件达到国民收入的“均衡”。因此,在凯恩斯看来,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自行调节,那末充分就业的均衡只是一种特殊的情况,而通常的情况则是一种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

那末,储蓄会不会及时转化为投资呢?按照传统的理论,只要利率恰当,储蓄必然全部转化为投资。凯恩斯对此又大唱反调。他认为,投资的数量不完全取决于利率,而主要依赖于预期的利润串。随着投资助增加,资本的预期收益会发生递减,这就叫做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利润和投资数量关系时常显得不稳定,因为投资决策是根据对将来的成本和销售收入的估计做出来的,所以利润期望值会对投资决策起相当大的作用。不肯定性、风险、期望、投资者的态度和信心都会对投资决策发生影响。因此,储蓄金额多了,利率再下降,不一定就会直接引起投资的增加。

凯恩斯认为,一味依靠利息率降低来刺激投资并未能始终奏效,有时投资可不受利率的影响,如果预期利润前景不妙,即使利息串再跌,只会造成储蓄多、投资少的现象。因为储蓄大于投资,所以导致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对于利率机制的解释,凯恩斯的见解与以往不同。以往的理论认为,利率是取决于储蓄和投资的两个函数的相互作用。在现行的利率水平上,储蓄大于投资,利率就会下降;反之,投资大于储蓄,利率就会上升。货币供应数量的变化既不影响长期的利率,也不影响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货币供应所能影响的只是价格水平。

凯恩斯的解释是,利率取决于个人和企业持有货币的愿望和数量,也就是说,货币供应数量影响利率。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上,人们对持有货币的不同需求,凯恩斯称之为“灵活偏好函数”,它由三个动机组成:(1)出于交易的目的(个人购物,企业购买投入);(2)出于预防的目的(准备一笔钱以应付意外开支);(3)出于投机的目的(哪里收益高,钱往哪里投)。

出于前两种目的而持有的货币对利率变化的反映是不敏感的,叫做完全缺乏利成弹性,出于第三种目的而持有的货币对利率变化的反映是非常敏感的,具有利率弹性。利率下降得越低,到了一定的程度,出于第三种目的而持有的货币变得对利率的变化完全富于弹性。这种情况是在萧条时出现的,即货币数量的大量增加,不必再使利率下降。换言之,利率在低水平上维持不变,货币数量依然大量增加。人们手中持有货币增多,是出于第三种目的,因为利率如此之低;把钱存入银行或放在手中得失相差无几,不如握在手中为好。这种情况凯恩斯称之为“流动性陷饼”。他以此批评传统经济学只看到交易性的货币需求(—前两种目的),而忽视投机性的货币需求(第三种目的)。

以往的理论认为货币有价值贮藏的作用,但不是很强调。凯恩斯特别强调此点;他认为利率的高低受货币供应数量的支配。他最重要的、与古典学派关于利率问题的区别,就是关于货币投机需求的理论,即增加货币供应会导致利率下降,增加投资会增加国民收入,在非常低的利率水平上,货币供应全部会被投机需求所吸收。

概而言之,凯恩斯的理论基本上涉及到了四个概念:(1)消费函数;(2)资本边际效率;(3)灵活偏好函数;(4)货币供应数量。只有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充分就业总目标之间的关系,才算基本上掌握了凯恩斯学说。

还有一个必须提及的:凯恩斯的理论特色就是对经济波动的分析。他强调投资的作用,即投资的某种变化会导致收入的变化,而且是以当初投资的某种乘数(倍数)来变化的。这里暂不介绍乘数理论是怎么回事,先说说由来。这种乘数效应起初是由俄国经济学家杜根一巴拉诺斯基等提出来的,但从未从理论上正式阐明过。1931年,卡恩,这位凯恩斯在剑桥大学的同事具体地发展了这种分析。凯恩斯后来在《通论》中充分采用了这种乘数理论,尔后广为人所知晓。

基于这些理论,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他主张政府通过调节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在聚集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张扩大政府开支,增加货币供应,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应该说,这种主张基本上是符合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实际情况的,因此凯恩斯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成功。他认为,平衡预算的概念对决定政策不起作用,呼吁财政政策要从旧式的预算平衡的概念中解放出来。于是,古典经济学的预算平衡的原则从此被打破,许多国家的政府从不得已的预算赤字,逐步走向主动的、无所顾虑的赤字预算。赤字预算的确刺激了有效需求,但却又产生了通货膨胀等新问题,引起后来的经济学家为此而争论不休。

凯恩斯反对一味节俭。传统的经济理论和社会道德规范认为储蓄、节俭是美德,极少宣传消费是善举,是刺激经济的良策。他引用过孟德维尔的寓言:蜜蜂社会由于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而繁荣;又由于节俭而衰落。以此说明节俭往往对社会不利。

为刺激经济发展,凯恩斯主张物价上涨。因为通过物价上涨使实际工资下降的办法,要比传统的主张降低名义工资的办法更为聪明、可取。降低名义工资也许会刺激企业的经济活动,增加投资,扩大就业,就个别企业来说也许行得通,但从整个社会来说,这种做法并非良策。因为降低名义工资容易引起工人的反抗,而且降低工资水平会相应地减少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导致市场和生产的进一步紧缩。

凯恩斯也主张“济贫”。他认为,向富人征税再救济给穷人,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因为富人的钱越多,储蓄的钱会越多。而征税后储蓄会减少,再救济结穷人,使之用于消费,把大部分的国民收入转用于消费,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刺激生产,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还不止这些。从上述可以看出他的政策主张与他的理论观点是一致的。他的许多主张被西方国家当政者所采纳,尽管有的没有兑现,但他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经济学说史上,无论是赞成他的人也好,反对他的人也好,都不能不提到他和他的理论。历史不会使他湮没无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是凯恩斯。凯恩斯的思想一方面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另一方面也受先辈经济学家的启发。关于有效需求刺激国民收入的问题并不是由凯恩斯首先提出来的。马尔萨斯的思想对凯恩斯的影向至深,而凯恩斯对马尔萨斯的钦佩之情则常常溢于言表。但西方经济学界并不认为在经济学上曾发生过“马尔萨斯革命”,而只承认凯恩斯革命。因为是凯恩斯而不是马尔萨斯对有效需求问题作了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相比之下,马尔萨斯在许多方面是含糊不清的。除个人原因外,还应当从社会根源上找原因。凯恩斯和马尔萨斯都遇到战争之后随之而来的严重失业和萧条,但凯恩斯碰到的问题比马尔萨斯所遭遇的要严重得多。有人说,凯恩斯的经济学是萧条经济学,也有人反对此说。不管如何,凯恩斯是通过对严重的萧条进行思考而产生出这些理论的。

可见,宏观经济学是与以往的经济学说的总体分析相对立而产生的。以往的理论其实并不能胜任总体分析,不能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产生萧条相失业的现实。于是,作为“凯恩斯革命”的一种结果,宏观经济学承担了这一任务。而以往的理论,规程则更多地用于解释“微观”——个别企业相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如此分工,似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可以各司其职,和谐共存了。
《国富论》研究

[size=3]国富论研究

"这一著作是完全应该受到推崇的,所有承认政治经济学重要性的人都一样推崇他(斯密)"

——李嘉图

"斯密博士是政治经济学现代体系的真正创始人。......斯密博士的著作必须放在那些有助于人类自由、开化和富裕等著作的最前列。"

——麦克库洛赫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他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马克思

"《国富论》与《圣经》,《资本论》同为人类不朽的智慧宝库"

——加尔布雷思

硕士阶段写的东西,转载请注明博客中国始发
国富论研究

"这一著作是完全应该受到推崇的,所有承认政治经济学重要性的人都一样推崇他(斯密)"

——李嘉图

"斯密博士是政治经济学现代体系的真正创始人。......斯密博士的著作必须放在那些有助于人类自由、开化和富裕等著作的最前列。"

——麦克库洛赫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他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B. 国际贸易国际股票投资的动机有哪些

在不同文化的遥远地方作业,困难度远甚于国内。反之,国内公司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公司向国际投资必须具有一些正面理由。(一)外国公司可能有的竞争优势国外投资所发生的风险及问题,也有它的一些可能报酬。有些工业是以规模经济著称,因为全

C.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如何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4、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增长明显加速,已经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名义增长21%,创下25年来的历史新高。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国际市场对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贬值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全球贸易的高速增长既是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国际分工深化的共同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世界生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导致世界各国的外贸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

中国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中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和增量的比重分别达6.4%和20%。

(三)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2004年8月1日,世贸组织147个成员就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框架达成了协议,但协议的内容较为原则和笼统,各成员在农业、非农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谈判的关键一年,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将在12月香港部长会议上就主要议题的实质内容进行谈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区域贸易协定纷繁多样、成员交叉重叠,一些贸易协定已超出传统的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的范围,这对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以区域贸易安排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并呈现出不少新的趋势:一是区域贸易安排迅猛发展。二是主要贸易大国都在追求区域贸易安排的主导权。三是区域贸易安排成员间的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2004年,区域内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重已超过50%。四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正在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区域贸易安排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手段。

(四)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其变化趋势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近20多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2.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在行业结构上,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纷纷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五)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推动了贸易投资日益一体化,并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6.2万家,它们不仅掌握着全球13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更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二是国际贸易竞争从以比较优势为主,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越多,就越可以在国际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别国的资源。三是国际贸易格局由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为主。主要表现为,中间产品、零部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加工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点。

(六)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前,各国经济景气的不均衡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等都是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增多。二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断翻新。各种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式武器,知识产权纠纷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方面。三是摩擦从单纯的贸易问题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社会保障问题、汇率制度问题等已成为摩擦的新领域,资源摩擦与贸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四是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国。从1995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对策思考

(一)处理好、发展好大国经贸关系,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空间。美、欧、日、东盟、俄既是全球的贸易大国(集团),也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2004年,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的贸易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分别达到1773亿美元、1696亿美元、1679亿美元和1059亿美元,占据我国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目前中俄贸易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双方在油气和矿产资源、高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深入推进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事关我国对外经济工作的大局。

(二)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经贸关系,推动建立有利我经济发展的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一个更具开放性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贸组织各成员方的长远利益。我们要积极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在多边经贸体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做好世贸组织首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的应对及与世贸组织申请加入方谈判的工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的活动,进一步发挥我在联合国贸发会议、开发计划署等机构中的作用。

(三)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重推进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我国以数量增加为主的增长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必须加快外贸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转变。要继续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等各项政策,在确保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下大力气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狠抓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调整;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抓好高新技术产品、软件和医药出口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汽车及零配件、船舶、铁路设备、通讯产品、生物医药等产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品带动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带动外贸出口的格局;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重引进高端加工增值环节。同时,组织协调好国内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

(四)提高贸易摩擦和“入世”后过渡期的应对工作水平,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积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企业利益。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做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贸易壁垒应对工作。继续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我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针对全球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后的新形势,认真做好纺织品一体化应对。及时发布纺织品出口和纺织业投资信息,引导企业有序出口,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鼓励行业自律。推动纺织业开拓国际市场从出口为主向出口与“走出去”相结合转变,减少贸易摩擦。注重研究用好世贸组织规则,主动做好入世后过渡期应对工作。依法运用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密切跟踪贸易救济措施实施后对国内上下游产业的不同影响,指导企业及时调整结构、增强竞争力。研究借鉴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相关法律和案例,科学规范案件调查与裁决程序。

D. 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属于进出口贸易吗

不属于。

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或以现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方式向企业以外的其他经济实体进行的投资。包括国际投资。

E. 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的区别是什么

1、概念不同:国际贸易是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国际金融是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联系而产生的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

2、组成不同:国际金融由国际收支、国际汇兑、国际结算、国际信用、国际投资和国际货币体系构成。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

3、学科范畴不同:国际贸易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范畴,主要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托,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等。国际金融作为一个学科可以分为两个构成部分:国际金融学(理论、体制与政策)和国际金融实务。

(5)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注意事项:

1、贸易从业人员必须了解相关的贸易国别海关对船务相关单证的要求有什么不同,从而针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贸易方式和结汇方式,如:中东国家,北美和中南美洲国家对运输的船务文件有特写的要求。

2、采用灵活变动的运输方式有时可以提高运输的速度和时间,在尽可能快速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地减低运输成本。如采用海铁联运,海空联运,铁海联运等方式。

3、每个贸易商对信用证船证的要求常常是大相径庭,所以熟练掌握和运用船证要求,可以避免贸易过程中对方欺诈或者是恶意设下陷阱,避免事后索赔事件的产生。

4、选择不同的承运人所产生的运输的效果有可能是不一样的,熟练了解一些可靠的承运人对贸易的准确完成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际贸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际金融

F. 分析国际投资对投资国和东道国分别产生什么经济影响

一、分析国际投资对投资国和东道国分别产生什么经济影响
(一)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
1、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1)从短期而言,资本流入使东道国外汇收入增加,而且由此引发大量产品出口,代替产品进口,从而使国际收支得以改善。
(2)从长期来看,投资者的最终目的使投资收益的回流,这必然对东道国国际收支产生负面影响。
2、对外贸易的影响:国际投资对东道国影响复杂,这主要体现在投资产品的流向,原材料及零部件的来源。产品销往母国或其它国家,则国际投资产生了促进贸易发展的效应,如果在东道国销售,则很可能是贸易替代。如果原材料来自于国内则会产生积极影响,如果来自国外则国际投资会对东道国产生消极影响。
3、对就业的影响:会增加东道国的就业机会,改善其就业环境。
4、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推动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对投资国经济的影响
1、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末期产生消极影响,但积极影响会大于消极影响。
2、对外贸易的影响:
(1)水平分工,使国外产品获得在劳动力,运输成本方面的优势,那么会对投资国产生替代作用.
(2)垂直分工,会对投资国产品生产产生积极效应。对外投资对投资国产生的贸易促进效应要大于贸易替代效应。
3、对就业的影响:
(1)表面看,对外投资会使投资国的就业人数减少或失去就业机会;
(2)从另一个角度看,对外投资带动了技术转让和服务贸易发展,促进了很多新的就业机会。最终表明,对投资国就业产生的影响积极大于消极。
4、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不仅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也优化了投资国产业结构。
(2)使投资国第三产业比重增加。
(3)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增加。
(4)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业比重增加。
二、什么是国际投资
1、国际投资(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又称对外投资(Foreign Investment)或海外投资(Overseas Investment),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通过跨国界流动和营运,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2、国际投资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资本形式是多样化的。它既有以实物资本形式表现的资本,如机器设备、商品等,也有以无形资产形式表现的资本,如商标、专利、管理技术、情报信息、生产诀窍等;还有以金融资产形式表现的资本,如债券、股票、衍生证券等。
(2)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主体是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是指独立行使对外投资活动决策权力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法人或自然人,包括官方和非官方机构、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及居民个人投资者。而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是其中的主体。
(3)国际投资活动是对资本的跨国经营运活动。这一点既与国际贸易相区别,也与单纯的国际信贷活动相区别。国际贸易主要是商品的国际流通与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国际信贷主要是货币的贷方与回收,虽然其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但在资本的具体营运过程中,资本的所有人对其并无控制权;而国际投资活动,则是各种资本运营的结合,是在经营中实现资本的增值。
3、国际投资的分类
(1)以时间长短为依据,国际投资可分为长期投资(Long-term Investment)和短期投资(Short-term Investment)。
(2)以投资经营权有无为依据,国际投资可分为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和国际间接投资(International Indirect Investment)。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区别:
①基本区分标志是投资者是否能有效地控制作为投资对象的外国企业,即对国外企业的有效控制权。
②国际直接投资的性质和投资过程比国际间接投资复杂。
③投资者获取收益的性质和风险不同 。
(3)以资本来源及用途为依据,国际投资可分为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
三、什么是东道国
"东道国"指跨国公司经营国外业务的所在国。经济学中又称"HostState"。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关系有自由主义、新帝国主义、新重商主义3种传统范式。
这里是指主张国际投资的发起国。
四、什么是投资国
投资国指参与国际投资行为的进行投资的国家。

G. 国际投资的海外投资

国际投资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资本形式是多样化的。它既有以实物资本形式表现的资本,如机器设备、商品等,也有以无形资产形式表现的资本,如商标、专利、管理技术、情报信息、生产诀窍等;还有以金融资产形式表现的资本,如债券、股票、衍生证券等。
2、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主体是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是指独立行使对外投资活动决策权力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法人或自然人,包括官方和非官方机构、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及居民个人投资者。而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是其中的主体。
3、国际投资活动是对资本的跨国经营运活动。这一点既与国际贸易相区别,也与单纯的国际信贷活动相区别。国际贸易主要是商品的国际流通与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国际信贷主要是货币的贷方与回收,虽然其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但在资本的具体营运过程中,资本的所有人对其并无控制权;而国际投资活动,则是各种资本运营的结合,是在经营中实现资本的增值。 英国是欧洲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作为全球商业的发电厂,英国拥有先天的经济优势:全球顶尖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中心等。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2011年调查,英国是欧洲吸引最多个人投资项目的国家,从2004年起,英国吸引了约五分之一的投资欧洲项目。越来越多的海外公司也更愿意将自己的欧洲总部设在英国。
无论是寻求企业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创新增长点,还是获取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英国都是投资者的最佳选择。首先,作为工业革命的先行者,英国最早提出了“自由贸易”的概念并全面施行自由市场经济,其市场开放及灵活程度至今在欧洲甚至世界范围内都首屈一指。而且,英国的税率水平远低于欧洲甚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是G20和G7国家中企业增值税最低的国家。另外,英国雄厚的科研教育实力也为赴英投资者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其丰富的经验可为传统企业在产品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除了经济方面的优势条件,英国为数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与丰富多彩的现代娱乐项目相互呼应,可为投资者们提供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无可挑剔的生活居住环境并满足投资者各方面的需求。
英国政府对行业也是实行尽量放开的管理,除个别行业的生产外(如军事、高技术等敏感产品和设备),政府不干涉企业的具体经营行为。企业在经营品种、项目、资金数额和投资方向等诸方面均无限制。政府部门只对有关行业的发展,实行总的政策和财政资金运用的管理,而企业的组建、运作和市场活动受到相关法律和法令的约束,国家依法对违法企业进行行政或法律处治。
英国贸易投资署(UKTrade&Investment,UKTI)是英政府设立的为从事贸易的英国公司和在英投资的外国公司提供全面服务的机构,作为全球商业的发电厂,英国拥有先天的经济优势:全球顶尖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中心等。无论是寻求企业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创新增长点,还是获取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英国都是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H. 国际企业管理: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优缺点

1.出口贸易也称出口模式,包括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两种方式。
a.间接出口是指企业通过本国的中间商(既专业性的外贸公司)来从事产品的出口。
此种方式下,企业可以利用中间商现有的销售渠道,不必自己处理出口的单证、保险和运输等业务。同时,企业在保持进退国际市场和改变国际营销渠道的灵活性的情况下,还不用承担各种市场风险,初次出口的小企业比较适合运用间接出口的方式。
b.直接出口是指企业拥有自己的外贸部门,或者使用目标国家的中间商来从事产品的出口。
直接出口有利于企业摆脱对中间商的依赖,培养自己的国际商务人才,积累国际市场营销的经验,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但同时也要承担更多的风险,由于其业务量可能比较小,企业自己处理单证、保险和船务不能达到规模经济,而且企业进退国际市场和改变营销渠道的灵活性不足。
2.对外直接投资也称投资模式,属于进入国际市场的高级阶段。我国的“走出去”战略所指的主要就是投资模式。投资模式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两种形式。
a.合资进入。
合资指的是与目标国家的企业联合投资,共同经营、共同分享股权及管理权,共担风险。合资企业可以利用合作伙伴的成熟营销网络,而且由于当地企业的参与,企业容易被东道国所接受。但是也应看到由于股权和管理权的分散,公司经营的协调有时候比较困难,而且公司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有可能流失到对方手里,将其培养成将来的竞争对手。
b.独资进入。
独资指企业直接到目标国家投资建厂或并购目标国家的企业。独资经营的方式可以是单纯的装配,也可以是复杂的制造活动。企业可以完全控制整个管理和销售,独立支配所得利润,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也不易丢失。但是独资要求的资金投入很大,而且市场规模的扩大容易受到限制,还可能面临比较大的政治和经济风险,如货币贬值、外汇管制、政府没收等。

I.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有什么分别,哪个的研究生就业好些

1,这两个专业的就业都大同小异。2,它们考高数三,四
3,它们分别有如下特征你可以自己比较一下:

壹: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对象
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和制度。
理论:
(1)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发生——“国际贸易纯理论”;
(2)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以及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价格、生产和消费;
(3)国际贸易中产生的利益如何分配;
(4)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政策:
(1)分析各国及国际社会过去和现在的贸易政策;
(2)探讨这些政策的理论依据,研究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制度基础
(3)对政策的效应进行分析,判断贸易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制度:有关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框架,这一框架包括成文和不成文的各种规则和惯例。集中对世界贸易组织(WTO)进行研究。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学科地位
国际贸易学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从理论上看,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
从学科课程设置的角度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等应用型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因此国际贸易学这一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

贰:国家投资学说:

国际投资学说是阐述国际投资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国际投资对投资国、受资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的学说。

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国际投资学说:

1、现金移动说。

该学说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于1809年提出的。他认为,在典型的金本位制下,只有当输出黄金偿付进口货物的货款比输出其他货物更便宜的时候,才会输出黄金。

2、购买力转移说。

该学说是瑞典学派或北欧学派经济学家俄林提出来的。他指出,资本的输出和输入是购买力的转移,一国资本输出等于购买力减少,而另一国资本输入等于购买力的增加。两国之间购买力的增加或减少,引起资本输入国货币增加,物价上涨,资本输出国货币减少,物价下跌。因此,资本输入国因物价上涨就可用较少商品换回资本输出国较多的商品。

3.借贷互利说。

该学说是由现代联邦德国经济学家阿尔明·吉托夫基提出的。他认为,国际资本(指货币资本而不是实物资本)流动的原因是借贷互利,从资本输出国方面说,积累的资金随着收入的增长,它可以把这些资金贷给国内企业或私人而得到收益,如果外国借款者提供更高的利率时,它就愿意将资本贷给外国。这就是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资本输出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从资本输入国方面来说,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借入资本,只要经营得法,就可以得到高于借款利息的利润。这就表明,资本的国际流动对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双方都有利。这就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原因。

4.促进国民收入说。

该学说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凯恩斯学派认为,“资本输出不仅不会占据国内的支付和国民收入,而且还可以成为国民收入的发生器”。这就是说,“当国内投资机会贫乏而储蓄倾向又较高时,由对外扩张(资本输出)导致的出口贸易,就更有可能成为国内经济活动和国民收入维持一定水平的救生圈”。其后,汉森感觉到上述提法未免有些偏颇,于是把资本输出的好处归纳为三点:第一,促进大工业国获得高水平的就业和生产,第二,促进借款国生活水平和生产力的提高;第三,促进全世界经济的稳定。

5.投资选择说。

詹姆斯.托宾是这个学说的倡导者,托宾的经济思想源于凯恩斯学派,但又吸收了货币主义的观点,从而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托宾以投资选择说为基础,以投资的安全性与收益性作为权衡的主要因素。他认为,所有投资对象——资产,都具有预期收益和风险的两重性,只是预期收益和风险的程度大小不同而已。所以,投资选择理论就是研究如何组合风险程度不同的各种资产,以平衡投资风险的理论。托宾曾用一句通俗的话,“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来概括他的理论的中心思想。他特别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的分析,认为资产是一种存量,所以这种分析又称之为存量分析法。这是托宾理论的特点,也是西方货币金融界对这个理论特别感兴趣的原因。

投资选择理论的提出,对于货币资本拥有者来说是一种贡献,为他们有效地运用货币资本提供了理论依据、计量模型和运用方法,使他们拥有的大量货币资本及时投放到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流动资产上去,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同时,这个理论在银行管理、资本营运和公司理财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风险分散即分散投资以分散风险成为理财的一条公认的原则。

6.全球经济、全球投资说。

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所著《大趋势》一书中,提出了“全球经济、全球投资”的论点。他认为,在世界新技术浪潮的推动下,为适应生产全球化和劳动力、资源重新分配的迅速发展的需要,投资全球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他指出,在这样一个世界经济环境中,将有大量的机会在别国领土上进行工作和投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在量上和质上的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相互投资的日益渗透,正是生产及投资国际化的明证。

约翰·奈斯比特就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技术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他认为,在以高技术为先导的信息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流通、分配、运输全球化必将冲破一切阻力而突飞猛进。全球投资必将与全球经济同步发展,一国经济正转化为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中的组成部分。

阅读全文

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